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其发病率,改善神经发育预后.方法 对2005年8月-2007年8月本院NICU收治的130例早产儿于出生第1、3、4、7、15天及第1、3、6个月行颅脑超声检查,Ⅰ、Ⅱ级脑室内出血(IVH)为轻度脑损伤;Ⅲ、Ⅳ级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为重度脑损伤.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母亲有无妊娠高血L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患儿产前有无宫内窘迫、产时有无窒息、窒息复苏(包括气管插管或面罩加压给氧)、是否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出生后有无呼吸暂停、惊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低碳酸血症、酸中毒、有无吸氧、是否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17个项目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早产儿中,颅脑超声检出脑损伤88例,发生率66.7%.其中,轻度脑损伤29例(占33%)(IVH Ⅰ级5例,Ⅱ级24例);重度脑损伤59例(占67%)[IVHⅢ级53例,Ⅳ级1例,PVL5例(伴IVH Ⅰ级1例,Ⅱ级、Ⅲ级各2例)].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窒息复苏、出生后低氧血症及采用nCPAP或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是早产儿脑损伤较重要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触发或加重脑损伤.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窒息复苏、低氧血症及辅助通气等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通过影响早产儿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进而影响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和防治现状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在新生儿医学所有问题中,早产儿的脑损伤及其预防尤为重要。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出血后脑积水以及其他一些脑损伤如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和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等,其中以IVH和PVL最为常见。尽管IVH发生率近年来国际上似呈下降趋势,但在发生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新生儿医学所有问题中 ,早产儿脑损伤及其预防尤为重要。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胚胎生发层基质 脑室内出血 (IVH)、出血后脑积水及其他一些脑损伤 ,如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及基底核丘脑损伤等 ,其中PVL和IVH最为重要。但IVH发生率近年来渐呈下降趋势 ,因而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PVL在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 8%~ 2 6% ,在应用呼吸机的早产儿中 ,其发生率可高达 3 8%~ 60 % [1]。美国每年约出生 <50 0g的早产儿 570 0 0例 ,因受益于NICU的精心救治和护理 ,90 %早产儿可在新生儿期存活。在存活的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6例ELBW和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的并发症[肺透明膜病(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进行分析。结果 ELBW并NRDS、BPD、PDA、IVH、PVL、ROP发生率分别为81%、81%、25%、50%、13%、63%;VLBW并NRDS、BPD、PDA、IVH、PVL、ROP的发生率分别为88%、42%、42%、50%、12%、54%。BPD发生率ELBW较VLBW显著增高(P<0.05)。NRDS、BPD、PDA均治愈,ROP无致盲病例。ELBW组2例PVL并Ⅲ、Ⅳ度IVH,随诊出现脑瘫。结论 ELBW并发症中NRDS、BPD、ROP、IVH发生率高,Ⅲ度以上IVH和PVL是影响ELBW远期预后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安徽省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安徽省新生儿协作网9家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早产儿母亲妊娠资料及早产儿出生资料和住院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 378例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为23.56%(798/3 38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为2.60%(88/3 387)。宫内窘迫、贫血、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PVH-IVH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10、1.591、1.835、3.310,P < 0.05),较大胎龄为PVH-IVH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671,P < 0.05)。PVH-IVH、NEC和应用机械通气是PVL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017、3.018、2.166,P < 0.05),女性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是PVL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514、0.418,P < 0.05)。结论 窒息缺氧、感染/炎症、应用机械通气、贫血、低血糖等因素可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产儿脑室内出血患病率的多中心调查376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织14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为期20个月的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调查.报告其中9家提供完整资料的医院的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各参加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生后3~7 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 d复查1次,直至出院.脑室内出血的严重性采用Papile四级分级法.数据以x±s表爪,行X2检验.结果 9家医院出生或收住早产儿共3768例,其中发生IVH者352例,患病率为9.3%,重度患病率为2.1%(78/3768).分别为Ⅰ级IVH 23.3%(82/352),Ⅱ级IVH 54.5%(192/352),Ⅲ级IVH17.6%(62/352),Ⅳ级IVH 4.5%(16/352).早产儿IVH患病率(5.1%/14.1%)和重度IVH患病率(1.5%/2.7%)在4家妇婴医院均显著低于5家综合性或儿童专科医院(X2=89.045,P=0.000;X2=6.909,P=0.009).发生重度IVH的可能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围产期室息、机械呼吸、双胎或多胎以及羊水污染等.结论本调查数据基本可以客观反映我国主要大城市早产儿IVH患病率的情况.由于我国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受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早产儿IVH患病率很有可能高于目前的调查结果,尚有待进一步组织包括乡村医院的多中心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增加,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内出血(IVH)、出血后脑积水等。近年来,IVH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正确认识及治疗早产儿PVL,对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降低脑瘫、认知及行为学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早产儿PVL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织国内7个城市的10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协作研究。该文报告其中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的调查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各参加单位对所有胎龄<37周的早产儿在生后3 d内常规进行初次床边头颅B超检查,以后每隔3~7 d复查1次,直至出院。结果 9单位总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和重度IVH发生率分别为10.8%(406/3 768)和2.4%(92/3 768),其中I级IVH 22.6%(92/406),Ⅱ级54.7%(222/406),Ⅲ级17.2%(70/406),Ⅳ级5.4%(22/406);10医院中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和囊性PVL发生率分别为2.3%(112/4 933)和0.3%(16/4 933),其中Ⅰ级PVL 85.7%(96/112),Ⅱ级12.5%(14/112),Ⅲ级1.8%(2/112)。发生重度IVH的可能高危因素为阴道分娩(OR=1.874,95%CI=1.172~2.997,P<0.01)、围产期窒息(OR=1.598,95%CI=1.077~2.372,P<0.05)、机械呼吸(OR=3.98...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脑损伤225例超声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采用床旁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分析其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25例早产儿(男161例,女64例)行床旁头颅超声检查,同时记录血气分析、血糖、生化、血常规及重要治疗等高危因素,采用方差分析、x2趋势检验分析早产儿颅脑损伤和各高危凶素的相关性.结果 ①225例早产儿中142例发生了PIVH,发生率为63.1%,39例发生了PVL,发生率为17.3%;②胎龄≤32周发生率为78.7%(59/75),33~3.4周为63.0%(34/54),35~36周为51.0%(49/96);③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PI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6,P<0.01);④PIVH发生率与剖宫产、低血糖、生后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无关联(P均0.05),与使用呼吸机、有围产期缺氧病史及血小板低有关联(x2=5.674~7.055,P均<0.05);⑤PVL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有关联(F=40.874、28.577,P<0.01).结论 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IVH和PVL发生率越高.出生时及宫内缺氧、应用机械通气及血小板低于正常者,IVH发生率高.IVH与分娩方式、有无低血糖、生后酸中毒、低氧血症等未见明显关系,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早产儿不同类型脑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及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因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结果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5.5%,其中出血性脑损伤占10.5%,缺血性脑损伤占10.5%,出血+缺血性脑损伤占4.6%。胎龄越小,出血性脑损伤及总脑损伤发生率越高(P0.01),缺血性脑损伤及出血+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率与胎龄无关(P0.05)。出血性、缺血性及总脑损伤发生率均与出生体重无关(P0.05)。胎龄34周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是经产(OR=0.292,95%CI:0.088~0.972)和剖宫产(OR=0.075,95%CI:0.015~0.368);胎龄≥34周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因素是剖宫产(OR=0.296,95%CI:0.131~0.672),危险因素是严重感染(OR=8.176,95%CI:1.202~55.617)。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延长早产儿的胎龄、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治疗感染,以期预防或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磁共振(MR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发育的特点。方法 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31例早产儿根据头部MRI检查分为早产脑损伤组(12例)和早产无脑损伤组(19例)。选取24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均于胎龄或纠正胎龄37~40周之间完成头部MRI及DTI检查。测定3组相同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参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早产脑损伤组内囊后肢FA值小于早产无脑损伤组和足月对照组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的额叶白质和豆状核的FA值小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3组间枕叶白质的FA值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早产脑损伤组和早产无脑损伤组内囊后肢、豆状核、枕叶白质、额叶白质的ADC值高于足月对照组 (P < 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容易出现内囊后肢深部脑白质髓鞘化障碍或延迟。早产儿至纠正胎龄足月时,无论有无脑损伤,脑周围白质及灰质成熟度均低于足月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 年10月至2015 年9 月出生胎龄在28~34 周的早产儿304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脑B 超和MRI 检查诊断脑损伤,ELISA 检测血清EPO、S100 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EPO 水平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分析血清EPO 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血清EPO 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304 例早产儿中发生脑损伤125 例(41.1%);低水平EPO 组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高水平EPO 组(P P P P 结论 血清EPO 低水平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高,血清EPO 水平与早产儿脑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16例胎龄27~36+6周早产儿纳入研究, 对所有早产儿生后 6 h 内aEEG进行评分; 依据BIPI诊断结果将116例早产儿分为BIPI组(n=63)和非BIPI组(n=5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依据aEEG检测结果再将116例早产儿分为aEEG正常组(n=58)和aEEG异常组(n=58), 对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BIPI组中aEEG异常52 例(83%); 非BIPI组中aEEG 异常6例(11%), 两组a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早产儿依据胎龄27~33+6周和34~36+6周进行划分, BIPI组aEEG评分明显低于同胎龄非BIPI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EEG异常组与aEEG正常组在胎龄、出生体重、胎盘胎膜及脐带异常和母孕期高血压4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BIP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影响早产儿aEEG结果的因素相一致, 提示aEEG有助于BIP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超早产儿(胎龄<28周)脑病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 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出生胎龄<28周的、于纠正胎龄足月时或出院前完成MRI检查的超早产儿,排除纠正胎龄或出院时MRI单纯脑出血的病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报告结果分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和正常组,采集与发生EOP可能相关的母亲和新生儿影响因素,三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比较。结果:115例超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单纯EOP 组20例,EOP+出血组15例,正常组80例。35例EOP患儿中,白质损伤31例(88.6%),灰质损伤4例(11.4%),小脑损伤3例(8.6%),多发广泛损伤1例(2.9%),白质合并小脑损伤2例(5.7%)。脑白质损伤中,脑室周围白质损伤17例,其中非囊性损伤16例,囊性PVL1例;皮层下白质损伤14例,其中额叶损伤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单纯EOP组、EOP+出血组、正常组3组比较,母亲因素和新生儿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早产儿EOP与早产儿脑病一样最多见于脑白质损伤,影响超早产儿脑病为非单一危险因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甲状腺素水平测定及脑、神经行为发育测评,分析甲状腺素水平与脑损伤、神经行为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52例,生后6 h内留取血清样本,放射免疫法测定T3、T4、TSH值.所有患儿出生后3 d行头颅B超检查,每周复查1次,出院前行头颅MRI检查.根据头颅MRI结果将患儿分为3组:无脑损伤组(33例)、脑室内出血组(10例)、脑白质损伤组(9例).所有患儿于纠正胎龄40±2周时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结果 3组患儿TSH均正常,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共8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正常,占15.4%(8/52);另44例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均低下,占84.6%(44/52).无脑损伤组T3、T4水平高于脑室内出血组及脑白质损伤组,并以脑白质损伤组T3、T4水平最为低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患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及总分4项得分显著高于有脑损伤的两组患儿,且脑室内出血组患儿得分又高于脑白质损伤组患儿,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越严重,甲状腺素水平越低.有脑损伤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无脑损伤的早产儿低.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早产儿早期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与神经发育的关系 ,早期对早产儿进行脑功能的评价 ,为了解其神经发育水平、估价预后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 ,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进行脑氧合状态的监测 ,观察声刺激后脑反应性的变化 ;在纠正胎龄 4 0周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NBNA) ,并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评价早产儿早期脑反应性与其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 本组早产儿生后对声刺激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34周后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1%± 1.4 % ,2 0例足月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4 .2 %±1.4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小于 34w的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3.1%± 1.4 % ,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有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 2 .6 %± 1.8% ,无脑损伤早产儿声刺激后最大反应值为4 .4 %± 1.3%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纠正胎龄 4 0周的NBNA异常儿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婴幼儿期随访 ,神经发育异常与正常儿比较 ,早期脑反应性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产儿具备对声刺激后的脑反应性 ,成熟度越低 ,脑反应性越差。围产期脑损伤可影响脑的反应性。早期的脑反应性与神经发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脑损伤是造成早产儿伤残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检查有时间滞后性.寻找一种简单、及时、准确地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尤为重要.本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脑室旁白质损伤是早产儿围生期窒息后常见的脑损伤类型之一,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但常规序列难以区分病灶内是否合并出血,而出血与否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该研究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来检测存在白质损伤的早产儿脑内的出血性病变。方法对临床怀疑围生期窒息后脑损伤的75例早产儿行头颅GE HDx Twin Speed 3.0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FLAIR、T2FLAIR、DWI和SWAN。结果44例(58.7%)早产儿存在脑室旁白质损伤,其中4例(9.1%)存在出血性白质损伤。在这4例中有3例合并生发基质出血-脑室内出血;4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脑室旁白质损伤中绝大多数为非出血性损伤,当伴有生发基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病灶中常存在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