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给予生长抑素和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大鼠内脏动脉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肝硬化PHT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检测并比较对照组( n=8)和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PHT组(n=8)大鼠的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离体肠系膜微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的反应性,CaM特异性抑制剂W-7对离体肠系膜微动脉收缩反应性、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CaM和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phosphory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 p-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1) PHT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W-7对PHT组门静脉血流量无明显改善作用;(2) PHT组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W-7对PHT组门静脉压力亦无明显降低作用;(3) PHT组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收缩反应性明显降低,EC50明显增大,W-7能部分改善这种低反应性;(4) PHT组肠系膜动脉内CaM和p-eNOS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W-7能明显降低PHT组肠系膜动脉内p-eNOS的蛋白表达。结论:CCl4诱导肝硬化PHT大鼠肠系膜动脉中过度生成的CaM可能通过参与或协同生成p-eNOS等方式来促进eNOS的活性增加,最终促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降低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反应性,并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参与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方法: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2组,即28例应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组),27例用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63%,且无副作用。结论:大剂量垂体后叶素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首选和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5.
善得定对门静脉压力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不同剂量善得定对门静脉压力乃至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理。方法:正常大鼠中静脉内注入不同剂量善得定,并持续20 m in 动态观测门静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力、腔静脉压力和心率的变化。然后静脉内注入48 μg 异丙肾上腺素或30 μg 苄胺唑啉,再持续5 m in 观测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善得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机理。结果:应用不同剂量善得定后1 m in,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下降( P< 0001),至用药后20 m in 仍保持下降趋势,其变化与善得定剂量呈高度负相关(r= - 0501, P< 0005);用药后动脉压力升高,其程度与善得定剂量呈高度正相关(r= 0276, P< 005);各善得定组的心率和腔静脉压力均无明显变化( P> 005);后期静脉内注入等量苄胺唑啉后,各组动物的动脉压力均迅速而明显下降,1 m in 时达低谷,随后又较快回升,其动脉压力变化与前期应用善得定剂量呈高度正相关(r= 0747, P< 001)。结论:善得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兴奋 α受体,使腹腔内脏小动脉收缩,门静脉系血液流入量减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常规垂体后叶素、止血剂、扩容、保护胃黏膜等治疗,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改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治疗。结果常规治疗26例,平均17.8 h后出血停止;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11例,平均6.5 h后出血停止。结论大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输注治疗能有效收缩小动脉,降低门静脉压力,阻止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应勇 《微创医学》2014,(6):781-78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DSA检查的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完全止血率为7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观察组再出血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杨海发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492-493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西咪替丁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作用。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住院肝硬化B、C级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189例给予垂体后叶素加用西咪替丁治疗。与同期166例病人给予垂体后叶素及奥美拉唑治疗相比较,观察重度、中度、轻度出血疗效对比。结果:“垂体后叶素联合西咪替丁”组在重度、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组,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西咪替丁可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有效控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主干,测量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内径,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内径,并计算出各血管的每分钟血流量,分别记录各数值。待患者手术病理结果回报后,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从所收集的病例中筛选出40例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其中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患者各20名,将测得的数值与正常组数值进行比较,另将胆管细胞癌组及肝细胞癌组所测得的数值进行相互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与正常人组比较,肝动脉每分钟血流量(Qh)明显增高,Oh与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Qp)比值(Qh/Qp)增大,肠系膜上动脉每分钟血流量(Qs)降低(P〈0.05),胆管细胞癌组与肝细胞性肝癌组比较,肝固有动脉PSV、RI及肠系膜上动脉平均流速升高(P〈0.05)。胆管细胞癌组肝固有动脉EDV及门静脉主干平均流速与肝细胞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固有动脉PSV、RI,肠系膜上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流量可作为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善得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状化合物 ,具生长抑素类似的药理作用 ,但半衰期较天然生长抑素 (T1/ 2为 2~ 3min)延长了 30倍 ,它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肠系膜上动脉 ,降低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 ,使门静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下降 ,减少胃、食管侧支循环的血流量 ,降低曲张静脉壁的张力和压力 ,从而起到止血作 [1 ] ,且无垂体后叶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2 ] 。我科于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应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等患者 2 2例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9例 ,女 3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周围血管的3D解剖结构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应用GE64层CT对50例体检者进行扫描,采用Myrian系统对胰腺周围动脉、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进行3D重建,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可完全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可完全显示;门静脉干长度为(44.28±10.23)mm,胰后干长度为(32.13±7.08)mm;门静脉与脾静脉之间的夹角可分为3型:Ⅰ型,<90°;Ⅱ型,=90°;Ⅲ型,>90°.30%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56%汇入肠系膜上静脉,14%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点.结论 术前可利用Myrian系统对胰腺周围血管行3D重建,为研究胰腺周围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可减少胰腺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对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采用美国BIOPAC公司生产的MP1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测定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和胃粘膜血流量,并观察给予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前后门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发现特立加压素和垂体后叶素均可显著降低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及胃粘膜血流量,但特立加压素对动脉压力的影响较垂体后叶素小,且降低胃粘膜血流量的速度快,结果表明特立加压素对于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垂体后叶素为优,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去交感神经状态对肝脏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0只,分为2组:①正常组;②实验组为急性肝损伤组.两组分别行去交感神经处理.在注射6-OHDA前,和注射后30、60、120、180 min分别测定血流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MBV)、平均血流量(MBF)、血管阻力指数(RI)和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正常家兔肝动脉MBV和MBF升高,RI和PI0降低;而门静脉血流参数无变化.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去交感神经状态可使肝动脉和门静脉MBV和MBF均升高,同时肝动脉RI和PI降低.结论去交感神经状态可降低肝动脉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在急性肝损伤的情况下对门静脉亦有同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吲哚美辛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血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吲哚美辛组 (I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 (SAP)和对照组 ,术后 12、2 4和 36h处死 ,运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血流、脾动脉血流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取大鼠胰腺病理标本 ,进行胰腺病理损害评分 ,采用TUNEL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AP时 ,大鼠胰腺局部动脉血流、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明显下降 (vs对照组P <0 .0 1)。吲哚美辛明显改善了胰腺血流 ,同时改善了门静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 (vsSAP组P <0 .0 1)。吲哚美辛治疗干预可使S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上升 (vsSAPP <0 .0 1) ,同时治疗组各时点胰腺病理损害较SAP组明显减轻 (P <0 .0 1)。结论 吲哚美辛能促使SAP大鼠胰腺血流量增加 ,SAP时存在着胰腺细胞凋亡 ,胰腺细胞凋亡和胰腺的病情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 Diasonic-spectra 彩超仪,观察先后应用加压素和硝普钠对血吸虫病兔门脉血流量的影响。先用加压素(2 U/kg,iv),门脉即刻缩小,血流量锐减,20 min 后用硝普钠(2 mg/kg,iv),门脉即刻扩张,门脉血流量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故二者联合应用时应采用先后用药,二者均可发挥治疗作用,又可相互协同和抵消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诺昔酮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被复制成肠系膜上动脉夹闭(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occlusion,SMAO)休克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于松夹后休克时经颈外静脉持续泵入生理盐水0.l ml/(kg·min);治疗组(B组):于松夹后休克时经颈外静脉缓慢静注依诺昔酮50μg/kg(10min内注完),继续以0.5μg/(kg·min),持续泵入。实验期间分别于夹闭前(-1h)、松夹后休克即时(0h)、松夹后休克l h、2h定时记录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pressure,MAP)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blood flow,SMAF)。结果:依诺昔酮能显著增加SMAO休克兔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显著改善SMAO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及缺血脏器的血供。结论:依诺昔酮能显著解除SMAO模型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IA)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M-CSF的影响,为冠脉内介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后直接缝合切口;球囊扩张组,右颈外动脉切开并内膜球囊损伤后缝合动脉与伤口;IA治疗组,操作同球囊扩张组,缝合切口后静脉给予IA。三组实验兔继续高胆固醇饮食4周。术前1 d,术后1d、1周、2周、4周采集血清,放免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取损伤血管段,病理观察动脉病理改变。结果:①球囊扩张组术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IA治疗组(P<0.05),且较IA治疗组恢复延迟;②IA治疗组术后血清M-CSF水平虽增高,但低于球囊扩张组(P<0.05),且恢复术前血清水平时间也较球囊扩张组明显提前(P<0.05);③血管内皮病理变化:颈动脉损伤后对照组内膜光滑,未见泡沫细胞;球囊扩张组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可见较多泡沫细胞,管腔狭窄;IA治疗组较球囊扩张组泡沫细胞减少,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A能降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后炎性因子IL-6、血清M-CSF水平,并抑制被损伤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8.
体外门-体静脉无泵转流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体外门-体静脉无泵转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4例行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患者,肠系膜下静脉属支插管经体外硅胶管(充满肝素盐水)与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管相接,在阻断门静脉后开通肠系膜下静脉插管,门静脉血从体外无泵转流管流入上腔静脉,观察转流前后肠道瘀血、门静脉压、血压、脉搏等变化情况。结果 门静脉阻断后肠道明显瘀血、肿胀,门静脉压力明显升高。血压、脉搏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无泵门静脉转流开放后,肠道瘀血、肿胀明显好转,门静脉压力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血压、脉搏恢复正常。结论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中体外门-体静脉无泵流具有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