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IgA水平,并行维生素D(VitD)治疗,探讨VitD营养状况与儿童RRI及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4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0例为病例组。年龄1~6(3.91±2.83)岁;男32例,女28例。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补VitD组30例,均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VitD组另进行补VitD治疗。随机选取同期到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受检儿童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2份,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25-(OH)D3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Ig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病例组3个月时复查血清25-(OH)D3及IgA水平。病例组儿童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结果1.病例组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2.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补VitD组25-(OH)D3及IgA水平升高,常规治疗组和补VitD组RRI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血清25-(OH)D3及Ig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低水平25-(OH)D3与RRI有关,提示对RRI患儿应重视VitD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3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及20例健康儿童血清25-(OH)D3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25-(OH)D3、IgG及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而血清IgE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水平较急性期增高,而IgE水平较急性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儿童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及IgA水平明显降低,而血清IgE明显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25-(OH)D3水平与IgG、IgA呈正相关(分别r=0.36,P<0.05;r=0.63,P<0.01),与IgE呈负相关(r=-0.72,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25-(OH)D3水平与IgE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失衡,提示25-(OH)D3及免疫球蛋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婴儿喘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0例婴儿喘息患儿(喘息≥2次)、3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7例普通肺炎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并对部分患儿行血过敏原检测及鼻咽部抽吸物病原学检测。选择同期在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4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 (1)婴儿喘息组、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血清25-(OH)D3水平分别为(55.73±18.16)nmol/L、(68.43±18.63)nmol/L、(70.74±23.56)nmol/L,三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2.99±16.43 nmol/L)(P0.05);婴儿喘息组显著低于毛细支气管炎组、普通肺炎组(P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609);(2)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7%和65.5%,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37.1%(P=0.001),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25-(OH)D375 nmol/L组呼吸道病毒检出阳性率及反复喘息发生率均分别高于≥75 nmol/L组(P0.05),而两组患儿血过敏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结论病毒感染是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可能增加反复喘息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维生素D( VitD)缺乏性佝偻病大鼠在不同剂量VitD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探讨VitD对佝偻病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用21日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模型组(M组,n=10)和实验组(T组,n=12),T组又依据VitD治疗剂量不同均分为T1组(n=6)和T2组(n=6).T1组与T2组分别采用不同等级VitD一次性肌肉注射后行组间比较,观察幼鼠体质量、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KP)、骨组织病理切片及外周血25-(OH)D3、IL-4、干扰素γ(IFN-γ)变化,并通过其外周血IL-4/IFN-γγ水平判断VitD对佝偻病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结果 缺乏VitD避光饲养30 d后,M组与T组的外观、骨组织病理切片较C组明显改变,其外周血AKP水平升高,同时血25-(OH)D3水平下降(Pa<0.05).治疗后,T组较M组外观及病理切片有所好转,外周血AKP水平与25-(OH)D3水平明显改善(Pa<0.05).免疫指标方面,血IFN-γ治疗前后的轻微波动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外周血IL-4水平则在治疗后明显升高,且剂量越大,升高越明显(P<0.05,0.01).结论 大剂量VitD可使机体Th1/Th2细胞平衡向Th2细胞移动,体内IL-4分泌增加,从而使机体处于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25 羟维生素D3 [25(OH)D3] 是维生素D(VitD)的主要产物,可反映体内活性VitD 的绝对含量。该文检测了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25 羟维生素D3 [25(OH)D3] 水平的变化,以了解VitD 含量与JIA 发病、疾病活动度等的可能关系。方法 收集2013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确诊为JIA 的53 例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25(OH)D3 水平,并与同期106 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作比较。并分析JIA 患儿25(OH)D3 水平与JIA 亚型、疾病活动度、外周血超敏C 反应蛋白、血沉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JIA 组25(OH)D3 水平明显减低(中位数42.6 nmol/L vs 49.9 nmol/L,P<0.01)。JIA 组VitD 严重缺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7.0% vs 6.6%,P<0.05)。JIA 患儿血清25(OH)D3 水平与JIA 亚型、疾病活动度、C 反应蛋白、血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JIA 儿童VitD 含量明显减低,VitD 含量降低可能与JIA 的发生有关,但VitD 含量与JIA 亚型、疾病严重度及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γ干扰素(IFN-γ)、IL-4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采用ELISA法检测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和随访2个月时血清IFN-γ、IL-4水平;2.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呼吸困难评分平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3组患儿血清IFN-γ、IL-4水平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儿童血清IFN-γ及 IL-4水平做比较.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水平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诊2个月后,IFN-γ、IL-4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2.轻度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重度组(Pa<0.01);中度组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P<0.01).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FN-γ/IL-4水平失衡,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及酮症酸中毒(DK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152例住院患儿,其中52例为首次发病的T1DM患儿,包括酮症酸中毒(DKA组)21例,以及非酮症酸中毒(非DKA组)31例,其余100例为非T1DM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T1DM及DKA的相关性。结果 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平均为(53.6±27.8)nmol/L,显著低于非DKA组的(69.7±27.9)nmol/L和非T1DM组的(81.8±28.3)nmol/L(P<0.05);非DKA组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T1DM组(P<0.05)。结论 T1DM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低,尤以DKA患儿最为明显,维生素D在儿童T1DM发病中的潜在保护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6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4 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Vit D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Ca2+)和磷(P3+)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泼尼松2 mg/(kg·d),治疗3周.对照组单纯应用乳酸钙0.5 g/d, 治疗组用乳酸钙0.5 g/d,并予每日口服Vit D 800 U.测定2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PICP、血清BGP、AKP、Ca2+和P3+水平.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血清PICP、BGP、AKP、 Ca2+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a<0.05),血清P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a>0.05).结论 治疗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急性ITP患儿成骨细胞的合成,联合应用维生素D后可改善糖皮质激素对成骨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2月一2006年2月临床确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病毒、吸氧、止咳、镇静等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比较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持续时间、病情治愈好转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缓解、心率恢复、缩短哮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a<0.01).观察组治愈率(92.86%)与对照组(66.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31P<0.01).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