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献血者梅毒ELISA和TRUST检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诊断梅毒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平行使用TP—ELISA和TRUST(或TP—EuSA)筛查无偿献血者,任何一种试剂检测出阳性标本,均用TP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诊,比较ELISA和TRUST及TPPA之间敏感性的差异,计算不同方法假阳性和阴性比率。结果总共检测94770例无偿献血者,其中第一批47803名献血者分别用TP—ELISA和TRUST检测,第二批46967名献血者分别用两个厂家TP—ELISA检测,结果第一批标本检出阳性242份,其中TRUST和TP—ELISA阳性率分别为0.18%(87/47803)、0.49%(233/47803).第二批标本检出阳性284份,两个厂家TP—ELISA阳性率分别为0.57%(269/46967)、0.55%(260/46967),TP—ELISA敏感性明显超过TPPA和TRUST(P〈0.01),国内两个厂家TP—ELISA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以TPPA为确认试验,TP—ELISA敏感性明显超过TRUST,TRUST假阴性高达59.5%,TP—ELISA假阴性仅有0%~2.7%,假阳性率0.06%~0.1%,灵敏度97.3%~100%。结论TRUST敏感性低,为提高TP筛查的敏感性,对献血者梅毒初检和复检,或者临床梅毒的筛查时,应应用TP—ELI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后进行一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的可能风险.方法 收集双试剂(金伟凯及Ortho)HCV ELISA筛查判为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液291份,进行核酸检测及血清学确证试验.分析单试剂检测漏检的情况.结果 选用金伟觊anti-HCV ELISA作为单次ELISA检测,291份不合格血标本中97份被判为ELISA检测合格(S/CO<0.7)同时NAT检测合格,其中3份(1.0%)重组免疫印迹(RIBA)确证试验阳性的血液被NAT和ELISA漏检;选用Ortho anti-HCV ELISA作为单次ELISA检测.291份不合格血标本中88份被判为ELISA检测合格(S/CO<0.7)同时NAT检测合格,其中2份(0.7%)RIBA确证试验阳性的血液被漏检.结论 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检测模式暂时尚需慎重,需加大样本量迸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吸附试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0例临床手术前患者血清.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为阳性者,再采用肢体金吸附试验方法重新检测抗HCV.结果 480例样本中,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阳性10例,阳性率2.10%.胶体金吸附试验法阳性6例,阳性率1.25%.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HCV检出率高出肢体金检测法0.85%.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抗-HCVELISA法结果在临界值附近(O.4≤S/CO〈1)的血清标本,探讨HCV感染的风险性。方法笔者对19份抗-HCVELISA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胶体金法均阴性的血液标本,分别经抗.HCVELISA法试剂①、试剂②、胶体金法和CLIA法试剂进行了检测。结果HCV-CLIA法阳性16份、ELISA法试剂①和试剂②分别阳性5份9份,胶体会法阳性0份。cuA法与ELISA法和胶体金法比较检出率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法(P〈0.05或P〈0.01)和胶体金法(P〈0.01)。结论抗-HCVELtSA法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的血液标本存在HCV感染的可能.尤其是献血者标本存在感染受血者的风险。对可疑标本应更进一步的应用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原检测法、CLIA法、核酸扩增和微流芯片法或RNART—PCR荧光定量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康医学》2018,(6)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1 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LIA与ELISA法进行检测。对弱反应性样本(0.75≤S/CO<3.5)进行第3代重组免疫印记法(RIBA-3)检测,并将其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法分析CLIA和ELISA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方法对弱反应性标本的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结果: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好(κ=0.948,P<0.05)。CLIA法对弱反应性样本的检测准确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和ELISA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初筛效果相当,但对于弱反应性标本,CLIA法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法(CLEIA)、粒子凝集法(PA)和快速金标法分别检测50例血清标本的HCV抗体,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率最高(78%),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粒子凝集法和金标法阳性率(76%和60%)均低于化学发光法,虽然阳性率较低,但以化学发光法为基准无假阳性。化学发光法可作为判定HCV抗体是否阳性的标准。粒子凝集法和金标法操作简便,并且粒子凝集法可测定抗体效价。金标法不需要仪器和配制试剂,15min即可判定结果,可用于急诊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对比性研究及对特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本院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的患者5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分析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确证酶联免疫法结果,RIBA法确证化学发光法结果,比较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IgG)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200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进行抗-HCV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LISA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5%;CMIA检出49例,阳性率为2.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优于ELISA,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CMIA适合于丙型肝炎的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标本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IV抗体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体检中心2020年1-12月间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出100名志愿者,均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将标本分成4份,1份为正常合格标本(未溶血组),将血液标本人工溶血成游离血红蛋白<60 mmol/L(轻度溶血组)、(60~110) mmol/L(中度溶血组)、>110 mmol/L(重度溶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四组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吸光度A值和化学发光值(RLU)。结果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血液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提高,吸光度A值也明显提高(P<0.05);其中中度溶血组和重度溶血组的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未溶血组(P<0.05);中度溶血组有2例假阳性,重度溶血组有6例假阳性。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的血液标本中:未溶血组的RLU值与轻度、中度、重度溶血组的RLU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溶血组和中度溶血组均无假阳性,仅重度溶血组有1例假阳性。结论 在HIV抗体检测中:溶血标本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20,(17)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确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ELISA法、CLI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水平。比较ELISA、CLIA的阳性检出率及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果。结果 CLIA对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LIA对HBcAb、HBsAb阳性检出率与ELI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例HBV感染者中共32例HBsAg处于低水平。HBsAg水平0.06~0.50 IU·mL~(-1)时CLIA检出率高于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水平0.51~3.00 IU·mL~(-1)时CLIA、ELIS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ELISA、CLIA法均能有效检测血清乙肝抗原及抗体水平,CLIA的检测效果及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HBV、HCV重叠感染时,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18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用PCR和RT-PCR体外扩增法检测HBV-DNA和HCV-RNA。结果:HBV、HCV重叠感染LC和HCC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单纯HBV或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中HBV-DNA和HBs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重叠感染HCV后,对肝细胞的损害加重,重叠感染患者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可能主要与HCV有关,是HBV、HCV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献血员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率,并对检测方法进行评估。方法:应用ELISA和PCR法分别检测90例献血员血清中TTV-Ab和TTV-DNA。结果:ELISA法检测TTV-Ab的阳性率为12.2%,PCR法检测TTV-DNA的阳性率为33.4%。结论:献血员中TTV的感染率较高,将PCR法和ELISA法结合能更好地筛查人群中TT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FH-1株HCV病毒感染的Huh7.5.1细胞及其对照细胞中CTH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THRC1血清学含量。结果 HCV感染的Huh7.5.1细胞CTH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细胞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丙肝患者CHTRC1血清学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HCV能够在体内外上调CTHRC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44-147
目的 评估杭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残余风险。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偿捐献全血者284 691例次,HCV血液筛查流程采用两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一次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模式。利用流行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进行HCV残留风险评估。结果 杭州地区捐献全血的初次献血者HCV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初次献血者HCV流行率为每10万4.530(95%CI:2.712~5.211),ELISA检测残余风险为每百万7.446 (95%CI:4.458~8.565), NAT检测残余风险每百万0.621 (95%CI:0.372~0.714)。重复献血者HCV流行率为每10万1.510(95%CI:0.904~1.737),ELISA检测残余风险为每百万2.482(95%CI:1.486~2.855), NAT检测残余风险每百万0.207(95%CI:0.124~0.238)。结论 开展血液核酸检测可明显降低HCV血液筛查的残余风险,杭州地区输血传播HCV的残留风险处于非常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 HCV) 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分布以及与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HCV无症状感染者外周血中HCVRNA, 同时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水平测定。结果 80例HCV无症状感染者外周血HCVRNA含量在102 1 ~105 8拷贝/ml, 其中82.5% (66 /80) 在104 0 ~105 8拷贝/ml。RIBA不同反应组HCVRN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ALT异常升高组HCVRNA含量与ALT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CV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处于相对低水平, 病毒载量与RIBA抗体反应模式和ALT水平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独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情况.方法 采集单独感染HCV患者(12例)、HCV/HIV共感染患者(27例)以及正常人群(13例)的外周静脉血,检测ALT、AST等生化指标;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CD4+T和CD8+T细胞比例.结果 HCV/HIV共感染患者ALT水平[(53.08±9.78) U/L]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26.22±4.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4).处于中期分化状态的CD4+T细胞,在正常人群中所占比例为(35.13±3.24)%,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9.01±3.70)%]和HCV/HIV共感染患者[(8.10±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正常人群、单独感染HCV患者与HCV/HIV共感染患者晚期分化的CD4+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2.52±2.54)%、(14.30±9.85)%及(15.23±11.58)%,正常人群晚期分化的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单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感染HCV与HCV/HIV共感染患者之间无差异.正常人群处于早期分化和中期分化的CD8+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2.73±2.08)%、(36.17±2.85)%,均显著高于单独感染HCV患者同期水平[(28.27±4.36)%、(13.15±4.23)%]及HCV/HIV共感染患者[(18.02±2.01)%、(16.60±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感染HCV患者的早期分化CD8+T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HCV/HIV共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于晚期分化的CD8+T细胞,正常人群所占比例为(12.02±1.54)%,显著低于单独感染HCV患者[(49.30±3.85)%]及HCV/HIV共感染患者[(54.2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感染HCV及HCV/HIV共感染影响T淋巴细胞的分化状态;HCV/HIV共感染影响处于早期分化的CD8+T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的一致性,为安全输血提供最佳的HCV抗体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治而有可能需输血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待检标本,用胶体金法HCV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将可疑结果和阳性结果标本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CV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和化学发学测定法HCV抗体检测试剂盒CLIA)分别进行复检.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可疑和阳性结果、可疑结果、阳性结果进行Kappa分析一致性程度,并用U检验对Kappa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胶体金法HCV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全部标本共448例可疑阳性和阳性结果,其中112例为可疑结果,336例为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检测448例初检为可疑和阳性结果,结果为阴性、可疑和阳性的例数分别是54例(12%)、18例(4%)、376例(84%),用CLIA方法检测结果分别为42例(9.4%)、11例(2.5%)、395例(88.1%);用ELISA方法检测112例初检为可疑阳性结果,结果为阴性、可疑和阳性的例数分别是11例(9.8%)、30例(26.8%)、71例(63.4%),用CLIA方法检测结果分别为13例(11.6%)、21例(18.7%)、78例(69.7%);用ELISA方法检测336例初检为阳性结果,结果为阴性、可疑和阳性的例数分别是12例(3.6%)、28例(8.3%)、296例(88.1%),用CLIA方法检测结果分别为11例(3.3%)、19例(5.6%)、306例(91.1%).两种方法对可疑和阳性标本、可疑标本、阳性标本的Kappa系数分别为Kappa=0.730(u=16.22,P<0.01)、Kappa=0.497(u=6.81,P<0.05)、Kappa=0.705(u=11.56,P<0.01).结论 两种方法对可疑和阳性标本、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对可疑标本的检测结果一致性为中等,对可疑阳性结果应用更为敏感和特异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用GICA、ELISA、TRFIA、CLIA分别检测5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00名正常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以CLIA作为参考方法,通过Kap-pa检验评价不同方法学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结果:4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结果具有高度以上一致性,CLIA在检测敏感性上更有优势。结论:目前广泛使用的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临床实验室方法学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