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育标 《中外医疗》2014,(1):7-8,17
目的探讨分析食管癌患者适形放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A组),选取同期60例行常规放疗的食管癌患者(B组),对比分析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甲级、乙级占比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3%、63.1%与46.5%,生存率分别为68.0%、57.8%与45.1%,三年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水平,提高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分析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2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2cm10例,(2—3)cm30例,〉3cm1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6例。56例均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0Gy/次,3次/周,照射总剂量(56-60)Gy。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者27例,病灶达PR者29例,无进展病例。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51.8%、16.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治疗33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前程采用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食管病灶改为后程调强适形放疗,至总量56~70Gy,中位剂量62Gy,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剂量50Gy。结果:全组CR12例(36.3%)、PR20例(60.6%)。1、2年局控率为83.2%、71.6%,1、2年生存率为69.7%、62.4%,中位生存期22个月。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疗效较好,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PF(DDP,5-FU)方案同期放化疗与诱导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 作用。方法72例局部中晚期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6例为PF方案同期化疗 放疗组,另一组 36例为PF方案诱导化疗1~2个疗程后加放疗组。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PR CR)分别为61.1%和 83.3%(p<0.05);CR率分别为27.7%和38.8%(p>0.05);放疗毒副作用,同期放化疗组和诱导化疗组的Ⅲ Ⅳ度 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1.6%和19.4%(p<0.05);Ⅲ Ⅳ度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6.6% (p<0.05)。结论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胸段食管癌与诱导放化疗相比局部控制率低且毒副作用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 将12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均分至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后超组)和后程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放疗方法:两组前2/3疗程均为普通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40Cy,后1/3疗程后超组改为CT模拟定位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1.5Gy/次,2次/d,18-27Gy),总剂量为58-67Gy,32-38次,全疗程36-39d;对照组CT模拟定位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至上述相当剂量。结果 后超组5年生存率,3、4、5年无瘤生存率,1、2、3、4、5年局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后超组中位复发时间也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放疗后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可作为颈段、胸上段和蕈伞型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之一,它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且不会明显增加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三维适形并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65例随机分为单放组33例和放化组32例;放疗均采用6/15MV—X线外照射。各组放疗前2/3疗程常规放疗1.8Gy/次,5次/周,共40Gy,后1/3疗程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1.5Gy/次,2次/天,间隔6h以上,全疗程总剂量70Gy;放化组配合PF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按照食管癌诊治规范标准,比较两组疗效,第1、2、3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单放组CR36.4%,PR54.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4%、30.3%、24.2%;放化组CR43.8%,PR5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56.3%、50.0%,两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化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单放组(P〈0.05);局部毒副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全身毒副作用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联合PF方案治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痛的1、2、3年牛存率.且不增加局部毒副反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6例,单纯放疗组34例。同步放化疗组应用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30mg/m^2,d2~d4,常规止吐对症处理,放疗第1天开始,21天为1个周期,放疗过程中共2个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2~4个周期化疗,全程x线三维适形放疗DT60~66Gy/30—33次/6~6.6周,2Gy/次,5次/周;单纯放疗组放疗方法与同步放化疗组相同。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0例均完成治疗,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CR+PR)61.8%,完全缓解率(CR)8.8%,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0%、20.5%、8.8%;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83.3%,完全缓解率(CR)13.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44.4%、22.2%。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减少等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皆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DP方案治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副作用有增加,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8.
胸段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段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59例,手术加放射治疗73例),分组比较。结果:术后放疗组1、3、5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8%、54.8%、39.7%;单纯手术组1、3、5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20.3%、8.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术后放疗组1、3、5a生存率分别为76.7%、45.2%、37%。单纯手术组1、3、5a生存率分别为50.8%、25.4%、18.6%。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加放疗能提高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的近期疗效,包括急性毒副反应、后期放射反应、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方法我科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射频热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毒副反应、后期放射反应、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①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Ⅲ级)、急性放射性肺炎(≥Ⅱ级)发生率、放射性食管狭窄(≥Ⅱ级)发生率、放射性肺纤维化(≥Ⅱ级)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热疗未提高放疗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607〉0.05)。③1、2、3年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3,P=0.009〈0.05),提示放疗合并热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存率。结论适形放疗同步射频热疗治疗食管癌,能在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的基础上提高局部控制率及12、18个月生存率,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龚哲  尚闯 《当代医学》2014,(7):25-26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tion ther&py,jMRT)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我院胸上段食管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组及单纯放疗组,两组放疗均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法,联合组同时采用TP或PF的化疗方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放化疗联合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治疗期间放化疗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但均可以控制,没有明显影响治疗,远期毒副反应不明显。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可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蒋军  张利文  廖珊  黄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201-1205,12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
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10 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
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最大受照剂量、最小受照剂量、平均受
照剂量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F-IMRT、7F-IMRT和9F-IMRT在靶区适形度方面明显优于
3D-CRT;在危及器官(膀胱V30、V40、V50,小肠V50和直肠V30、V40、V50)保护方面,5F-IMRT、7F-IMRT和9F-IMRT明显优于
3D-CRT,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
区适形度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5野与7、9野的IMRT相
比,在治疗时间及费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宫颈癌不同治疗模式改变及缩短总治疗时间的可行性及急性反应差异.方法 107 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外照射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37 例、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26 例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44 例.3D-CRT 外照射40Gy/4 周后加后装放疗,1 次/ 周,总治疗时间9-10 周;IMRT 和HT 组外照射3 周后加后装放疗,2 次/ 周,总治疗时间为6-7周;后装放疗均为6-7 次.结果 放疗期间膀胱Ⅰ级反应发生率在3D-CRT 组、IMRT 组和HT 组分别为56.76%、23.08%和18.18%,3D-CRT 与其他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6.13,P<0.05) ;直肠Ⅰ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49%、53.85% 和29.5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0.37,P<0.01).结论 外照射采用常规IMRT 和HT 技术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比3DCRT缩短治疗时间2-3 周,且放疗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放疗(CRT)、(CRT组,n=24)、调强放疗(IMRT) (IMRT组,n=23)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3D-CRT组,n=24),总剂量均为60 Gy.观察不同放疗组靶器官的受线量,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D-CRT组患者肺、心脏和脊髓接受的放射线的剂量[(27.45±10.01)、(15.89±11.12)、(20.37±3.01)Gy]明显低于CRT组[(38.02±11.22)、(25.65±4.89)、(28.58±3.72)Gy]和IMRT组[(33.98±11.43)、(20.98±10.01)、(29.89±3.0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RT组和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T组(P<0.05),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MRT组和3D-CRT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CRT组,而白细胞未减少的概率高于CRT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IMRT和3D-CRT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的伤害小,引起的并发症比较轻,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对直肠癌放疗的物理计划特点。方法:选取5例直肠癌病例,进行CT扫描、靶区勾画和三维图像结构重建,分别在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三维适形和空间等分的3、5、7、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对每一计划作出评价。结果:(1)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满足计划靶体积(PTV)剂量要求,但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差。(2)4个调强放疗计划的PTV和重要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强放疗计划间各项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在对直肠癌的放疗中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分布的优越性。3野的调强放疗基本可以满足PTV和重要器官的剂量学要求,5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最优,7野和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未能显示剂量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胃癌术后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Tumor 3、Tumor 4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10例胃体癌患者,对每一例患者采用3D-CRT治疗。IMRT和sIMRT计划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是至少95%计划靶体积(plan target volume,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不同照射技术靶区和相关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3D-CRT相比,IMRT与s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略高,但三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就V15(V15表示接受15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V23(V23表示接受23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整体考虑而言,sIMRT对肾脏的保护最佳、IMRT稍逊、3D-CRT最差;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V23及V30来看,IMRT与sIMRT相似,均较3D-CRT稍有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三者相似。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和调强放疗均能使靶区受到足量精确的照射,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时间等的全面评价:胃癌术后放疗采用sIMRT与3D-CRT、IMRT相比,sIMRT在胃癌术后放疗中具有最优的时效比。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Few studies were reported on the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in the treatment of gli...  相似文献   

18.
Chen D  Yu Y  Qi B  Liu J  Li M  Liang 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7):991-994
目的观察不同放疗方式对患者颞颌关节损伤的影响,为不同条件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放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组39例,适形调强放疗(IMRT)组32例,以门齿距及LENT SOMA标准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性价比。结果 3D-CRT组近期局部控制率与IMRT组无差异(P=0.878);3D-CRT组的颞颌关节受量高于IMRT组(平均57.06 Gy和40.90 Gy,P<0.001);比较两组放疗后1年与放疗前门齿距差值,3D-CRT组缩小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颞颌关节损伤按SOMA分级标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IMRT技术来说,3D-CRT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优势,颞颌关节的损伤可耐受,3D-CRT技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是性价比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多发脑转移癌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静态逆向凋强(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的剂量学特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l、2、3及多个病灶的脑转移癌患者的CT/MRI图像各10例,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Precise plan、Pinancle及TOMO计划系统,给予全脑(PTVwb)40Gy/20F,同步给予局部转移灶(pGTVs)加量至60Gy/20F.根据RTOG02-25标准限制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剂量,三组计划完成后,分别对靶区的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不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UI)、等剂量曲线覆盖程度、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分布和正常器官受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三种计划都能达到处方剂量需要和危及器官受量限制.TOMO计划对脑转移病灶及全脑的计划靶区均匀性、适形度、靶区覆盖程度和对3个以上病灶患者的晶体保护优于3D-CRT和IMRT计划;对中耳、内耳、1-2个转移病灶患者的视神经、3个以上转移病灶患者的脑干保护优于3D-CRT计划.IMRT计划对全脑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适形度、靶区覆盖程度均和对中耳、1-2个转移病灶患者的视神经、3个以上转移病灶患者的脑干优于3D-CRT计划,且在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更明显.3D-CRT计划针对转移灶的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且在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更明显,对于眼球和1-2个转移灶患者晶体的保护优于IMRT和TOMO计划.结论 针对多发脑转移癌放疗,螺旋断层放疗计划优于静态调强放疗计划,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且对于3个以上转移灶患者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纵隔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肺剂量体积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治疗的NSCLC术后纵隔行IMRT或3D-CRT放疗病人25例,所有病人均在危及器官(食管、心脏、脊髓)剂量体积相似情况下重新对应设计r3D-CRT或rIMRT计划(共50个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与3D-CRT的全肺、对侧肺、同侧肺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Comfort Index Value,CI值)。结果已完成3D-CRT与重新设计rIMRT计划比较,3D-CRT显著升高对侧肺V5(P=0.010)、V20(P=0.004),同侧肺V20(P=0.003)。已完成IMRT与重新设计r3D-CRT计划比较,IMRT全肺V10(P=0.019)、V20(P=0.002)、V30(P=0.002),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P=0.003),对侧肺V20(P=0.038),同侧肺V20(P=0.000)、V30(P=0.002)等降低显著;IMRT具有更高CI值,提高了靶区适形度(P值分别为0.002,0.001);重新设计的rIMRT比r3D-CRT可应用计划更多(P=0.005)。结论 NSCLC术后纵隔内放疗时IMRT能降低全肺、对侧肺和同侧肺剂量体积,提高靶区适形度,从而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明显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