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暴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 对2010年10月20日至2010年11月6日ICU住院患者暴发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分析,并对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60.0%,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38.5%,病室环境中呼吸机管路、湿化瓶、床头柜表面、门把手、治疗车表面、病床表面等污染严重,患者使用的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床头柜、病床表面均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加强ICU的感染管理,重视手卫生、环境卫生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效降低ICU的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某院ICU病房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ICU病房7例病人2008年1月4~18日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8年1月在ICU病房15 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5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某院ICU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传播媒介,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病房7例病人2011年11月21日~12月26日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在ICU病房33d内陆续出现7例病人发生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其中3例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暴发,其他4例为多耐药菌株的散发病例。结论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过多,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此次流行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保洁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两个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肺炎爆发流行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秉丹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8):152-153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爆发流行的原因及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呼吸机管道、工作人员的手及病室环境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呼吸机管道消毒不严格是引起此次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茵感染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污染的手、病室环境的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重视医院感染,增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认真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11年6月-7月ICU鲍曼不动杆菌聚集性感染的原因及传播途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控制方案并实施.方法 对我院多重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发现2011年6月-7月ICU出现鲍曼不动杆菌聚集现象,收集该科感染聚集性发病期间所有病例数据,采取现场跟踪调查,并结合环境细菌学采样培养,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源及感染途径.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本次聚集性发病为手卫生不规范,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结论 重视个案的报告、及时留取标本是快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加强手卫生管理、切实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传播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2月23日-2010年3月10日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环境学采样分析.结果 分析显示,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龄、基础疾病种类、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关.结论 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缓解及控制措施。方法对创伤骨科鲍曼不动杆菌暴发流行进行有关情况调查分析并制定防治控制措施。结果病室水壶内盖、床栏、病床拉手采样后均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经过规范洗手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疫情得到控制。结论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病区环境管理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等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识别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暴发来源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中两个科室短期内分离到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定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ICU病房3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泛耐药菌,对测定的19种抗生素均耐受,PFGE带型一致,提示ICU存在感染暴发;呼吸内科2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相同,PFGE带型不相同;ICU病人气管插管内壁分离株的药敏结果和PFGE带型与其他菌株均不相同。结论 PFGE技术成功运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识别及溯源,医院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了暴发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杨浦区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污染情况,探索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ICU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对采取的597份样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分析,了解其在ICU的分布情况。结果 79份标本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率达13.23%。所采样对象中除护士手外其余均不同程度地检出了鲍曼不动杆菌。三级综合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污染率明显高于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结论为减少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污染,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医院感染的预防观念,掌握并实施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做好患者隔离工作,加强病房的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毒措施,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唐春莲  毛晓清  杨超群 《西部医学》2010,22(11):2179-2181
目的监测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入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转出ICU后随访48小时。结果监测8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6.65%,67例次,例次感染率7.82%;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为主;年龄〉60岁、住院时间〉10天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消毒隔离,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有创性操作,尽量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北省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入住ICU 的全部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监测结果。结果共调查ICU 患者1 431 例,发生感染122 例,感染率为8.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血液系统(44.7%)和呼吸道(36.5%)。共检出的病原菌192 株,以革兰阴性菌(80.2%)为主,革兰阳性菌(17.7%)34 株,真菌(2.1%)4 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24.5%)最高。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严重,应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状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苏州地区2O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情况。结果2004年至2007年32所医院共发生院内感染17668例,其中铜绿假单孢菌1334例(7.55%),鲍曼不动杆菌1187例(6.72%)。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两者分别占85.01%、86.69%;感染科室则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病房、呼吸内科。从2004年至2006年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007年有所下降。结论苏州地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医院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院内感染铜绿假单孢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及耐药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丁美祥  王彤  张瑞红  宁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31):127-128
目的对ICU院内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对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0月ICU收治316例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共发生61例,占19.03%,死亡21例。ICU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81.9G%,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共栓出致病菌145株,其中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占51.72%;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占26.21%;真菌32株,占22.07%。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构成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ICU应加强管理,根据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ABA)耐药情况和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ABA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ICU病房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情况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A对常用药都很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为42.4%和46.3%,泛耐药株检出率达7.8%。结论 ABA在ICU病房的感染较为严重,而且耐药性很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和监控措施,预防ABA的高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徐世成  罗世林  李勇 《西部医学》2011,23(4):684-68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6例并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均为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66.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复合群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防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流行病学特性。方法通过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三维试验、膜外排机制试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技术研究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差异,通过聚合分析研究耐药菌之间的同源性。结果根据药敏分析、耐药基因分析和AFLP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发现三者具有一致性。多基因聚合分析发现存在至少3个克隆。AFLP分型发现耐药菌是由同一个克隆进化而来。结论医院的ICU病房已经成为耐药AB菌发生、进化、传播的核心环节。加强ICU的管理工作是防止院内耐药AB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进行院内感染的基线调查,并分析其耐药谱特征,为临床防治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对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结果有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和氟喹若酮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其中4株RAPD分型显示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高达21%,且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建立全面的药敏谱和RAPD基因分型体系,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为及时找到感染源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自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细菌鉴定用VITEK-GNI+,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分离出1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占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