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的优点及效果。方法: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应用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趾皮肤缺损8例,其中单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2例,合并拇趾骨骨折4例,合并部分拇趾骨缺损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 ×3cm~5 cm ×3.5 cm,平均3 cm ×3.8cm。皮瓣蒂宽1.0~2.5cm。结果:术后所有例皮瓣均成活,6例创面1期愈合,2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2期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皮瓣外观、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第1跖背动脉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拇趾皮肤缺损,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优点,但对于第1跖背动脉III型者,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
3.
手部重要功能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常合并有肌腱、骨外露 ,皮瓣修复是绝对适应证。如何将手部创伤降到最低限度 ,使手部功能和外形达到最完美的恢复 ,是显微外科面临的新问题。我院自 1995年 5月以来 ,采用第一跖背动脉蒂的足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重要功能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共 2 1例 ,均获得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7例 ,年龄 16~ 4 5岁 ,平均 2 4岁 ,其中右手 13例 ,左手 8例。拇指指腹缺损 4例 ,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伸指肌腱、掌骨外露 6例 ,拇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指骨、肌腱外露3例 ,虎… 相似文献
4.
第一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患者5例,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感觉。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拇趾骨外露创面均获得覆盖。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的恢复。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皮色与受区一致,无溃疡发生。结论FMDA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骨外露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皮瓣厚薄适中,弹性好,色泽与受区一致,利于抗磨、耐压,防止溃疡和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创伤常可造成拇趾背侧皮肤缺损,我院自2008年8月至今,应用跖背皮瓣修复拇趾背侧皮肤缺损11例,皮瓣均成活,拇趾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对10例示指不同程度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都存活,无一例坏死现象发生,其供区部位均为一期愈合,皮瓣色泽及感觉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愈合良好,手指功能改善满意。结论:第一掌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示指皮肤缺损,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8.
9.
手外伤后或手指疤痕屈曲挛缩松解可出现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4月 ,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 7例 10指 ,经 6月~ 3年的随访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应用解剖第 2、3、4掌背动脉 ,有掌深弓近侧后穿支经相应掌骨间隙穿骨间肌至手背与腕背动脉网交通支吻合而成 ,沿途发出分支营养肌腱和掌骨。其远端借前穿支连于指掌侧总动脉 ,和其分支间有恒定的吻合支相连 ,此吻合支距指蹼缘为 (14.2± 3.2 )mm。掌背动脉在走行中主要在远、近侧轴点处各发出 1条较粗大的皮支 ,… 相似文献
10.
逆行掌背动脉皮瓣移位修复手指热压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后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7例手指热压伤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早期手术创面修复失败,创面大小:1 cm×1.5 cm~3 cm×1.5 cm,均合并有骨外露,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创面愈合后,强化手指功能锻练。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术后肿胀,起张力性水疱,1例皮瓣青紫瘀血,经及时处理后,皮瓣得以成活,随访4个月~2年,参照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患者手指功能分别为:优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76.4%。结论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病例进行修复术,早期强化功能锻练,可较好恢复手指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皮瓣设计的轴线为各指蹼背侧中点和两掌骨基底部汇合点连线。旋转点为距指蹼缘近侧约1.5 cm,皮瓣解剖平面在深筋膜与伸肌腱之间。切取皮瓣最大为4.0 cm×2.5 cm,最小为2.0 cm×1.0 cm,修复45例食、中、环指近节及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3例全部成活,2例因血运障碍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手部功能良好。结论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皮瓣质地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应用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2013年9月,收治2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男性23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1 ~ 53岁,平均年龄37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例,挤压撕脱伤7例,轧伤6例,砸伤5例.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4例,顺行转位修复4例.皮肤缺损面积(8.5cm×5.0cm)~(4.0cm×2.5cm).急诊手术16例,二期手术12例.结果 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治疗而愈,其余27例皮瓣完全存活,创口及植皮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9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转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弹性良好,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无破溃发生.结论 应用足背内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采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指端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计以趾底动脉-甲皱襞血管筋膜蒂为血管蒂的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经过3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均良好,外观恢复满意,色素沉着不明显;患者供区趾甲恢复满意,未出现疼痛,侧方皮瓣供区植皮均存活,未发生破溃现象.结论 应用第二趾趾端复合组织串联趾侧方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具有不影响足趾,微创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患指感觉、功能、外形恢复理想的优点,适用于临床上指端缺损的 相似文献
14.
周经悅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85,(Z1)
通过联合采用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转移加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治疗一例右手背和前臂伸侧严重脱粒机伤,效果满意。手、臂严重脱粒机伤的早期治疗原则,关键在彻底清创和用血供丰富的皮瓣复盖深部组织的裸露创面。应用前臂逆行皮瓣转移复盖手、臂皮肤缺损的创而,具有血供丰富和技术简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逆行掌皮动脉皮瓣14例,顺行掌背动脉皮瓣8例,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对掌背动脉皮瓣的解剖,皮瓣的优点进行了讨论,认为掌背动脉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为三角纤维软骨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 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 ,解剖观测尺动脉腕背支的走行、分支及分布。 结果 尺动脉腕背支在豌豆骨近侧 3.9± 1 .2 cm处起于尺动脉 ,经尺神经前方 (少数经后方 ) ,在尺侧腕屈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穿出后 ,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穿深筋膜沿前臂尺侧缘上行 ,与前臂尺侧其他皮支相吻合 ,降支粗大 ,经尺骨头前方与豌豆骨之间进入手背 ,与小指掌背动脉尺侧支或掌深弓小鱼际支相吻合。升、降支分别在起始处发出 1~ 3支、外径 0 .2~ 0 .7m m骨膜支营养尺骨远端前内面的骨膜。 结论 在升、降支分支前结扎尺动脉腕背支 ,可以降支为蒂设计逆行尺骨远端骨膜瓣转位修复三角纤维软骨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供区为第一趾蹼皮瓣,将皮瓣所携带的第一跖背动脉、大隐静及犀利腓深神经分别与受区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吻合。结果: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1.0-3.5年随访,第一趾蹼游离皮瓣能满足保留虎口深度、展开度、良好感觉和美观外形的要求,临床效果较好。结论:第一趾蹼皮瓣与虎口皮肤组织结构伯厚薄及功用方面相似,是再造虎口的理想组织皮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