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3,32(10):1295-1297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肿瘤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5月,以APBSCT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共56例,年龄2~59岁(中位年龄2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非霍杰金淋巴瘤(NHL)30例,霍杰金淋巴瘤(HD)4例,多发性骨髓瘤(MM)2例。动员方案为:联合化疗 G-CSF。预处理方案:包括含TBI(24例)与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方案(32例)。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12例患者于移植后2~13个月分别死于感染和疾病进展。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2~26个月。ALL首次完全缓解(ALL-CR1)的11例患者中9例存活(即ALL-CR1 9/11),再次完全缓解(ALL-CR2)的6例患者中3例存活(即ALL-CR2 3/6)。其他血液肿瘤患者存活情况分别为:AML-CR1 1/2,AML-CR2 0/1;NHL-CR1 20/21,NHL-CR2 3/5,NHL-NR 2/4;HD 4/4;MM 2/2。结论:APB-SCT是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首次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NHL(NHL-CR1)疗效最好,可显著改善初次完全缓解的ALL(ALL-CR1)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0-792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ALB、TBIL和P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和24周血清中ALB水平显著上升,TBIL和PT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腹胀、食欲、乏困和腹水的改善率分别为50.00%、40.00%、55.00%和50.00%,观察组改善率分别为84.21%、78.95%、86.84%和92.00%,两组患者在腹胀、食欲、乏困和腹水的改善或减轻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作为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探讨心理治疗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以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激能力。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确保成功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糠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 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T 的糠尿病足患者施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各1 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500μg/d 皮下注射,行PBSC 动员5d,然后用MCS+ ED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将干细胞悬液按3c...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ABSCT).是指应用大剂量的化疗或(和)重组人造血强胞刺激因子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然后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浓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含造血干/细胞)并冷冻保存.待大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再回输给患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力达治愈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目的。现将我院1998年1月~1999年2月进行的3例ABSCT在移植治疗中的护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例,年龄26岁—65岁.男2例,女1例,2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显例为小细胞性肺癌。自—7天进入空气层流洁…  相似文献   

6.
王翠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16-1420
目的:探讨自体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个预后不良因素和难治或复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2006年采用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治疗淋巴瘤的患者12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患者10例,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HL)2例,动员方案:NHL的患者给予Hy-per-CVAD方案(CTX 2.5 g/m^2、VCR 2 mg、ADR 60 mg/m^2、DEX 40 mg)、DOAME方案(DEX 40 mg、VCR 2 mg、MTZ 10 mg/m^2、ARA-C 3 g/m^2、VP-16 200 mg/m^2)、DICE(Dex 40 mgI、FO 4 g/m^2、VP-16 400 mg、DDP 100 mg/m^2),HL的患者给予CTX 4 g/m^2、DOAME方案,4例CD20+的B细胞NHL患者加用美罗化进行体内净化,预处理方案采用BEAC(BCNU 300 mg/m^2、VP-16 1200 mg/m^2,ARA-C1.8 g/m^2,CTX 3.6 g/m^2),肿块大于4 cm的移植后给予补救性放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12例患者中11例获CR,1例患者SD,移植2个月后进展,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常规化疗有效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好,对常规化疗耐药患者疗效差,安全性好、费用低,是难治或复发和有多个不良因素患者的选择,远期疗效目前正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PLT>20×109/L,分别为8.6d、9.8d.随访至2009年5月,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病存活1~23个月.结论 以CEAC方案预处理的APBSCT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安全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徐薇  吴文森 《宁波医学》1999,11(5):208-2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财力顺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7例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采用APBSCT。AL和NHL在初次完合缓解后经4~5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作体内净化后移植。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和NHL用MAC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症(ALL)用AEC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58(68~712)天,无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PBSCT后早期感染对移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早期感染发生时间、部位、致病菌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感染发病率高,程度均不甚重,治疗后预后较好。结论:在施行APBSCT过程中,加强预防和治疗感染,使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7 例急性白血病,2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采用APBSCT。AL和NHL 在初次完全缓解后经4 ~5 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作体内净化后移植。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 和NHL 用MAC 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用AEC 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58(68 ~712)天,无移植相关死亡。1 例ANLL及1 例ALL- L3 分别于移植后194 天和49 天复发。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APBSCT能延长AL和NH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且具有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快、合并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门静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VPBSCT)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3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经门静脉途径肝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观察患者移植术前、术后2个月的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清蛋白(AL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移植术后2个月患者血清ALT、TB水平及P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个月患者血清ALT、TB、ALB水平及PT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2个月,腹腔积液减轻17例(70.8%,17/24),乏力好转26例(83.9%,26/31),食欲改善28例(75.7%,28/37),体力好转25例(67.6%,25/37),腹胀减轻21例(63.6%,21/33).除5例患者移植术后腹腔积液加重,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外,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VPBSCT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及技术风险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作用,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合适时机.方法:将79例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经门静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通过各项临床检验数据,建立MELD-Na评分,并统计两组短期(3个月)预后,比较两组的MELD-Na评分及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预后.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MELD-Na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MELD-Na分值的分布上,治疗组MELD-Na分值在20以下者分布多.同时发现治疗组AOC曲线下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统计治疗组和对照组短期死亡率,发现治疗组死亡4例,对照组为16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使MELD-Na分值下降,影响患者短期预后,减少近期死亡率.其起效时间大概需要12周.本研究还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于MELD-Na分值大于20的患者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 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4周,除外ALT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的改善(P<0.01),腹水减轻75.0%(15/20),乏力好转占80%(16/20)。食欲改善者占65%(13/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UCMS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 auto-PBSCT 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 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 AML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 ALL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 CR,3年 OS 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auto-PBSCT 可提高 AL 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 AL 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s)在冠脉搭桥手术时,同期经心外膜下及冠状动脉桥血管注入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经心外膜下注射及冠状动脉通过冠脉转运将PBSCs植入心肌梗死区,术前和术后2周及3个月分别行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平均增加15.6%(12.1%~20.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平均减少5.5 mm(-2~9 mm),99mTc MIBI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3~6月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和其它合并症发生.结论自体PBSCs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经心外膜下注射及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可以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肌梗死患者76例,根据是否行APBSCT分为移植组46例、对照组30例。入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移植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5天,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及扩增,CABG前1天进行APBSC采集。入选患者采取非体外循环下CABG,移植组经心外膜下及冠状动脉桥血管注入采集的APBSC。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运用SPECT评价心肌灌注情况;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形态、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时两组与术前相比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WMS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术后指标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同期APBSCT治疗心肌梗死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SPECT对APBSCT治疗心肌梗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与糖尿病足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的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3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糖尿病足患者施行十细胞移植各1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500μg/d,皮下注射,行PBSC动员5d,然后用MCS+ED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干细胞。将干细胞悬液按3cm×3cm距离进行患侧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3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凉感消失,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色由暗紫转为正常,肿胀消失.经血管造影显示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产生。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移植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闻进朝  黄平平 《医学综述》2007,13(12):938-940
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术、血管旁路移植术等。药物治疗无效及不能胜任支架植入术或血管旁路移植术者正面临截肢的危险。近年兴起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移植可以减少截肢率,为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 HBV-E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HBV-EL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肝功指标,测定两组的IFN-γ、IL-6、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月后,观察组的白蛋白( Alb)、胆固醇( CHO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IFN-γ无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治疗12月后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均<0.05)。结论: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ELD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