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对6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组)及46例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无创检查,测定两组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严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超声检查对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创检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血管舒张(FMD)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浓度(NO),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和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冠心病组FMD与NO呈正相关(r=0.54,P〈0.01);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ET呈负相关(r=-0.21,P〈0.05,r=-0.47,P〈0.01).而NID与肱动脉基础内径呈负相关(r=-0.41,P〈0.01),与FMD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和平滑肌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测定对冠心病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研究受检者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来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减小(P<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以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反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对 4 5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2 1例无大血管病变 )及 2 0例对照组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测定 ,同时测定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 97± 1 75 ) %vs (7 18± 1 6 1) % ,P <0 0 1],并与患者的年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水平负相关 ,且大血管病变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更低[(0 4 2± 0 36 ) %vs (3 5 6± 3 2 1) % ,P <0 0 1]。结论 老年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66例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皆用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汤,对比两组治疗后FMD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FMD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超声观察射心通胶囊和消心痛胶囊对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射心通治疗组和消心痛治疗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经射心通胶囊和消心痛胶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比较:在治疗后反映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参数,如肱动脉加压实验前后的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量百分变化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量百分变化率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射心通胶囊和消心痛胶囊治疗后,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其血脂、NO及ET-1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TC及LDL-C显著降低,且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NO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E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舒张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而2组间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舒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祛瘀消斑胶囊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NO/ET-1失衡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氧化亚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检测66例临床初诊T2DM、30例健康者血浆中ET-1、NO和vWF;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T2DM组空腹血糖(FBG)和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组ET-1、vWF均增高(P<0.05),两组N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较对照组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对照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ET-1、vWF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呈负相关(P<0.05). 结论:临床初诊T2DM患者存在ET-1、vWF水平增高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内皮细胞标志物ET-1、vWF可反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健康青年人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35例健康医务人员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天、3天、1周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NO;ET-1;CRP水平。结果①治疗1天后即有TC下降。②治疗1天后NO即升高,ET-1、Hs-CRP水平下降。③治疗1天后肱动脉基础血流量、反应后充血血流量;治疗1周后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升高。④基础血流量及反应充血后血流量与NO呈正相关,与ET-1呈负相关。FMD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⑤CRP下降与胆固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可出现降脂作用。②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使NO明显升高,ET-1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③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改善肱动脉的血流量,1周后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④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降低Hs-CRP独立于调脂作用,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善与NO升高有关,与ET-1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金爱萍 《医学争鸣》2009,(21):2382-2384
目的:观察脂联素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测定80例初发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PCⅠ,PCⅢ、血浆ET-1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NO和F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FMD(r=0.483)和NO(r=0.417)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PCⅢ(r=0.601),PCⅠ(r=0.552),ET-1(r=0.429)和收缩压(r=0.32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可通过增加NO,减少ET-1的释放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老年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择82 例SIRS 老年患者,分为生存组(n=58) 和死亡组(n=24),同时选择22 例非SIRS 老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浆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 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结果 SIRS 组中TNF-α、IL-1、ET-1、CRP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死亡组中,上述指标较生存组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 组FMD 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1±0.18 vs 2.80±0.21,P<0.01),且死亡组中FMD 较生存组降低.SIRS 组NMD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但死亡组中NMD 较生存组下降(P<0.01).TNF-α、IL-1、ET-1、CRP 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结论 SIRS 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 明显受损,受损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生长特异抑制物5(growth arrest-specific 5,GAS5)和人类第10号染色体缺失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s deleted on human chromosome ten,PTE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内皮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7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检测lncRNA GAS5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使用电子血压计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率(FMD),分析GAS5、PTEN水平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高血压组患者FMD值、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lncRNA GAS5及PTEN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lncRNA GAS5及PTEN蛋白水平与NO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05;r=0.507,P=0.006),与vWF呈负相关(r=-0.457,P=0.004;r=-0.426,P=0.008)。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GAS5与PTEN水平呈正相关(r=0.484,P<0.001)。 结论 GAS5与PTEN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肖勇  曹登瑞 《西部医学》2010,22(7):1214-1215,12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简称丹红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后次日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14天复查上述指标并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丹红组vWF、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给予丹红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瑾  顾明君  彭丽  许臻  姜虹  刘颍 《上海医学》2007,30(2):97-99
目的观察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口服格列齐特片,80 mg/次,每日2次)和试验组(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次,每日1次),疗程为12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GNTMD)的变化,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同时选择4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作为基线对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1),血清NO水平及GNTMD、FMD值显著下降(P值均<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1),NO水平和GNTMD、FMD值显著上升(P值均<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和普通片可在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的同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慧  胡永寸  陈俭 《疑难病杂志》2003,2(4):218-219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7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通心络组(n=19)和常规治疗组(n=18)。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功能变化,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治疗后肱动脉FMD、ET-1较治疗前有显著改普(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心络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高发疾病且病因复杂多样,其中焦虑与高血压互相影响,二者密切相关。焦虑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影响血压的波动性,即影响血压变异性(BPV)。内皮素-1(ET-1)与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较强的因子,焦虑可以影响ET-1、NO的分泌。目的 分析焦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ET-1、NO的影响,探讨BPV、ET-1、NO之间的相关性,为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6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男51例,女69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检测血ET-1、NO,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根据SA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血压无焦虑组(EH组)、高血压轻度焦虑组(EH&LA组)及高血压中重度焦虑组(EH&SA组)。比较3组患者BPV、ET-1及NO水平,并分析高血压伴焦虑患者BPV、ET-1、NO之间的相关性。BPV以血压标准差(SD)表示。结果 EH&LA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dSBPSD、nSBPSD)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高于EH组,EH&SA组高于EH&LA组;EH&LA组血清ET-1水平高于EH组,EH&SA组高于EH&LA组;EH&LA组血清NO水平低于EH组,EH&SA组低于EH&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患者血清ET-1水平与BPV指标(24 hSBPSD、dSBPSD、nSBPSD、nDBP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6、0.443、0.666、0.642,P<0.05);NO与BPV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焦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BPV、ET-1、NO有影响,且焦虑程度越明显,BPV越大,血清ET-1水平越高,而NO水平越低。焦虑可能通过增加BPV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损害。早期识别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并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选择抗焦虑治疗或许可以延缓内皮功能的损害,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与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运用高频超声观察55例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25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的2型糖尿病及30例对照者(对照组)的右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含服硝酸甘油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内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两组病人较对照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1);MAU(+)较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海捷亚)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糖、血脂、尿酸的影响.方法 3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海捷亚治疗4周,剂量50~100mm/d.采用自身对照,测量治疗前后血压、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水平、肱动脉血管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脂、血糖及尿酸.结果 ①肱动脉超声检测:用药后FMD较用药前显著增加,分别为(14.65%±1.87%)和(9.77%±1.42%),其余各项指标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②血浆NO、ET-1:用药后NO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增加(56.17±6.21)μmol/L和(48.15±5.21)μ mol/L,P<0.01,ET-1水平较用药前显著减少(72.18±11.21)pmol/L和(9431±10.11)pmol/L.③治疗前后血脂、血糖、尿酸无明显变化.结论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可以显著修复和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良的血管内皮功能,对血糖、血脂、尿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