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近年来报道有增多趋势。良性肿瘤以横纹肌瘤最多见,其次是纤维瘤,粘液瘤,浦顷野细胞瘤。恶性2肿瘤以肉瘤多见,其次为间皮瘤。淋巴瘤十分罕见。超声心动图为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最敏感的诊断手段。大多数心脏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睾丸肿瘤60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0例卵黄囊瘤作免疫组化染色。回顾分析国内小儿睾丸肿瘤类型文献资料共203例。结果:60例小儿睾丸肿瘤生殖细胞起源占85.0%,均为单一成分的生殖细胞起源肿瘤,恶性率70.0%,卵黄囊瘤占55.0%。初次就诊时大多数病例为一期。6例有转移者均为卵黄囊瘤。卵黄囊瘤病理形态多样,以内胚窦、网状、玻璃样小体、微囊及腺样结构较为多见。免疫组化染色10例中6例显示甲胎蛋白+、抗胰蛋白酶+、细胞角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殖细胞核抗原+、波形蛋白-,P^53 。结论:小儿睾丸肿瘤与成人不同,3岁以内多见,占85.96%。恶性率较成人低,以卵黄囊瘤和成熟性畸胎瘤多见,预后较成人好。  相似文献   

3.
小儿心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成像、MR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产前诊断的普及,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Beghetti等报道19801984年间,小儿心脏肿瘤的检出率为0.06%,1985~1989年为0.22%,而1990~1995年其检出率则升至0.32%,这些变化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和临床的广泛关注。小儿心脏肿瘤多为良性,主要包括横纹肌瘤、纤维瘤、畸胎瘤、粘液瘤等,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相对少见。鉴于肿瘤生长的特殊部位,肿瘤的继续生长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肿瘤栓子或碎片的脱落可出现肢体或脏器的栓塞,肿瘤侵入心肌还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猝死。  相似文献   

4.
心脏黏液瘤占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第三位,在儿科临床上罕见,国内报告甚少。2005年3月我院收治1例左心房黏液瘤并发脑梗死和双下肢动脉多处栓塞的危重病例,已做黏液瘤切除术和下肢动脉取栓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心脏肿瘤患儿7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摘除术。结果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小儿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时应尽可能全层、广泛切除,以免术后复发。房间隔切口直接或补片修复。  相似文献   

6.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发病率约0.05%。由于肿瘤位置特殊,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在新生儿期就可引起心功能不全而死亡。1998年5月至2004年2月我院共诊断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21例,现将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或)MRI确诊1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10例。结果 21例中,心房内肿瘤3例,其中左房粘液瘤2例,右房粘液瘤1例;心室肿瘤15例,其中单纯右心室肿瘤7例,单纯左心室肿瘤5例,左、右心室多发性肿瘤1例;心包肿瘤3例。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中,8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19例患儿中,以进行性心功能不全起病8例,心律失常起病6例,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无其他临床症状的4例,无任何症状体征1例例。结论 儿童心脏肿瘤以良性为多见,临床上常因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或发现心脏杂音就诊发现。  相似文献   

8.
胎儿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类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其预后与肿瘤类型、肿瘤大小和生长部位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胎儿期最常见的良性心脏肿瘤是横纹肌瘤,其次为畸胎瘤、纤维瘤、黏液瘤、血管瘤等。胎儿心脏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非常低,预后极差。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胎儿心脏肿瘤的诊断、监测、临床决策及治疗指导的主导工具。  相似文献   

9.
小儿的三种最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横纹肌瘤、纤维瘤、粘液瘤)占儿科原发性心脏肿瘤的66%。虽然在1862年Von Reckli nhausen 最先报导在结节性硬化病人中发现心脏横纹肌瘤,但心脏纤维瘤同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的联系以及“综合征粘液瘤”中心脏粘液瘤的发生只是最近才得到证实。这一篇报导提醒医师们,患有心脏肿瘤的年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1959年以前,在活婴中只报告5例原发性心脏肿瘤。1952年,Goldberg等首次报告用心血管造影诊断心脏肿瘤。小儿最常见的心脏肿瘤是横纹肌瘤,常合并有结节性硬化。横纹肌瘤的主要特点是在心肌壁内生长。小儿心脏肿瘤的大小及发生部位可有很大差异。肿瘤可长时间存在而不显示临床症状,若有也多不典型。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胸痛、心前区痛,无法解释的心衰,血管栓塞,心脏流入或流出道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约为0.05%(尸检发现)。其中粘液瘤占30%~50%,大部分位于左心房(90%)或右心房,亦可侵犯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肺动脉瓣少见,文献曾有4例报道(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2),其中2例经病理证实。我院2003年8月收治肺动脉瓣粘液瘤患儿1例,并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儿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心脏横纹肌瘤(cardiac rhabdomyoma,CRM)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8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合并CRM的TSC患儿。在剑突下、心尖、胸骨旁及胸骨上窝等切面多方位、多角度对心脏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心脏肿瘤后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活动及回声情况,进一步行头颅MRI、头颅CT、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确诊TSC。有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行肿瘤切除术,无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则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结果 34例临床确诊为TSC患儿中,首发临床症状为癫痫23例(68%)。首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后确诊为TSC 11例(32%),其中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 1例。34例TSC患儿中心脏肿瘤多发24例(71%),单发10例(29%),以左心室最多。随访21例患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2个月)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RM,8例CRM自发缩小或减少,2例CRM完全消退,4例变化不明显。结论癫痫发作为TSC患儿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故此类患儿应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首诊如发现以左心室为主的多发高回声肿瘤应警惕TSC的存在,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小儿神经节细胞瘤。方法:观察24例小儿神经节细胞瘤的超声,CT,核磁共振(MR)影像检查所见,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该肿瘤进行病理分型。结果:术产经彩超,CT,MR检查,17例确定诊断,7例误诊为其他肿瘤,患儿年龄偏大,一般状态好,瘤体增长速度缓慢,骨穿,尿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为阴性,依据神经节细胞与神经纤维成分的多少及有无神经母细胞,病理分为三型;A型以神经纤维成分为主,神经节细胞占少数,此型多见;B型两种成分大致相等;C型除上述两成分外,还可见到神经母细胞手术完整切除19例,5例部分残留,术中副损伤以腔静脉破裂多见,术后随访19例,16例正常,3例死亡,其中2例起源于肾上腺,结论:神经节细胞瘤虽为少见,但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术前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报告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4例,例1男,1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手术,发现十二指肠球部乳头状瘤出血;例2女,4岁,因肠套叠并穿孔,作肠切了切除病检示回肠粘膜下腺瘤所致;例8男,6月,系回肠粘液肉瘤,扭转、坏死;例4男,7岁,为回肠未分化腺癌并肠套叠。本组占同期原发性小肠肿瘤4.2%。小儿小肠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也可呈胆道梗阻,腹膜炎、腹部肿块。小肠肿瘤以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976-2006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手术切除的56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中,选择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所见,部分病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52例中年龄平均12岁,最小6个月;男女各26例.良性肿瘤48例,占93%,其中黏液瘤最常见(31例),其它依次为纤维瘤(4例)、横纹肌瘤(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还有颗粒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平滑肌瘤各1例.恶性肿瘤4例,占7%,分别为血管肉瘤、纤维肉瘤、黏液纤维肉瘤及低分化肉瘤.3岁以内婴幼儿原发心脏肿瘤以横纹肌瘤(3例)和纤维瘤(3例)较多,还可见恶性的低分化肉瘤(1例).52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占93%,误诊7%.结论 儿童心脏肿瘤类型多样,年龄较大者也以黏液瘤最多,而婴幼儿期以横纹肌瘤和纤维瘤多见.恶性肿瘤为分化较差的肉瘤,好发于右心,可见于婴幼儿.肿瘤临床诊断时应密切结合患儿年龄、瘤体生长部位及影像形态特点,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青岛市市立医院外科(266011)李传祖,罗炳新青岛市交通医院内科张美英横纹肌肉瘤是小儿软组织中多见肿瘤之一,除多位于头颈部外,其次好发于泌尿系统。我院十年来收治5例。原发膀胱底部,病理证实为膀胱恶性横纹肌肉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6月30日至2017年5月2日由本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肿瘤部位、诊断、治疗、病理分型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6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中,男童4例,女童12例;年龄范围为1.3个月至12.5岁,平均年龄为2.45岁;临床表现多以胸闷、气促为主;14例为单发肿瘤,2例为多发肿瘤;肿瘤位于左心房4例,左心室2例,右心房4例,右心室4例,室间隔2例;患儿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8例行心脏MRI检查,1例行CTA检查;12例心脏肿瘤完整切除,3例心脏肿瘤部分切除;1例行心脏肿瘤活检术;术后病理学诊断黏液瘤8例,纤维瘤3例,横纹肌瘤2例,婴儿型毛细血管瘤、脂肪瘤、脂肪母细胞瘤各1例。5例失访,11例随访3个月至6年,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肿瘤继续增长。结论儿童原发性心脏肿瘤症状不典型,多在婴幼儿期诊断,心脏彩超是首选检查方法,部分需行心脏MRI检查,对有明显症状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以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状态为目的,可根据病变位置及大小选择行完整切除或部分切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中,超声心动图诊断心房肿瘤(块)6例(42.9%),其中粘液瘤3例;心室肿瘤3例(21.4%);心包肿瘤3例(21.4%);巨大肺动脉瘤2例(14.3%).14例中,恶性肿瘤2例(14.3%).超声显示部分病例伴随心脏畸形、下腔静脉扩张等异常.结论超声心动图能确定心脏肿瘤的位置,可初步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对心房粘液瘤和肺动脉瘤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小儿后颅窝神经胶质瘤51例(1980~1990),肿瘤主要发生于小脑蚓部(56.85%),其次为Ⅳ脑室(27.45%);组织学分类以髓母细胞瘤为最多见(39.22%),其次为星形细胞瘤(25.49%)和室管膜瘤(23.53%)。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婴幼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7例疑似原发性心脏肿瘤婴幼儿的诊治过程,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选择治疗方案。出院后行随访观察。结果:7例患儿均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肿瘤,其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