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患者的最终预后,分为观察组的86名幸存病例及研究组的37名死亡病例。统计两组肝性脑病发病的直接诱因,检测其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肌酐(Cr)及凝血酶原时间(PT)这4项生化指标,并且进行肝性脑病分期。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强利尿、高蛋白饮食、电解质失衡及便秘诱发肝性脑病而致死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肝性脑病分期多集中在较重的III期和IV期。结论致病诱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肝性脑病分期,都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产生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肾功能损害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与肾功能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12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测得的肾小球滤过功能(GFR)作为评价肾功能的金指标,将患者分为A(肝硬化肾功能正常组)、B(肝硬化并发肾功能不全组)、C(肝硬化继发肾功能衰竭组)三组,比较三组患者Cys-C浓度的差异,并与血清肌酐(Scr)、血β2微球类蛋白(β2-MG)、血肌酐清除率(Ccr)检测相比较.结果 CysC、Scr、β2-MG、Ccr等指标均随着A、B、C三组患者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现升高或降低(t=6.65、6.85、6.58、4.54,均P<0.05);Cys-C、Scr、Ccr、β2-MG等指标异常检出率:A组为31.1%、11.1%、8.9%、26.7%,B组为83.7%、30.2%、34.9%、46.5%,C组为100.0%、85.4%、87.8%、95.1%.结论 血清Cys-C检测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灵敏标志物,对肝硬化并发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且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肾功能指标和Cys 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肾功能Ⅰ、Ⅱ级亚组患者的 Scr[(62.31±8.85)μmol/L、(63.58±8.01)μmol/L]、Urea 水平[(4.66±0.77)μmol/L、(4.71±0.82)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 C水平明显升高且表现肾功能Ⅰ级亚组[(1.03±0.21)mg/L]<Ⅱ级亚组[(1.38±0.28)mg/L]<Ⅲ级亚组[(1.71±0.35)mg/L]<Ⅳ级亚组[(1.97±0.41) mg/L];胱抑素C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ys C水平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并且能够早期反映肾功能损害,其含量越高、肾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肝硬化与ABO血型的关系,我们对1980—01~1991—03收治的488例肝硬化患者正常人群的ABO血型分布作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①肝硬化患者组:488例肝硬化患者系门诊或住院患者,均经实验室及临床确定诊断。②正常人群组:选用《中国人ABO血型分布》一文中黑龙江地区血型分布资料。③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型分析,并与正常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在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36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清肌酐(Cr)。结果肝硬化患者UAER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间Cys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病情加重Cysc水平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早期肾损害时,Cysc已有变化,检测Cysc可以有效的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5,(4):251-254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研究其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评估心力衰竭的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5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50例及正常对照组100例,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Ⅱ~Ⅳ级,其中心功能Ⅱ级组128例,Ⅲ级组185例和Ⅳ级组337例。结果:Cys C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Cys C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Cys C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ys C水平与CHF具有相关性,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蛋白尿情况分为A组(正常蛋白尿组)31例、B组(微量蛋白尿组)31例和C组(临床蛋白尿组)31例,选取同期的31名健康人为D组(对照组),后将4组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尿微量清蛋白及尿微球蛋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A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均与B、C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尿微量清蛋白及尿微球蛋与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并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采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应用口服乳果糖及支链氨基酸的基础之上进行,对照组单纯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治疗组应用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连续应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血氨水平。结果治疗组其血氨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有效控制血氨,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3±2.0)d比对照组的(17.2±3.6)d更少,P<0.05,最终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其余全部好转出院。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死亡,5例转院治疗,31例出院。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魏尉  黄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31-3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肝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1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其中,Ⅰ级肝性脑病(A组)41例;Ⅱ级肝性脑病(B组)43例;Ⅲ~Ⅳ级肝性脑病(C组)36例。在腹腔穿刺抽液的当日早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腹水总蛋白、清蛋白。SAAG=血清清蛋清-腹水清蛋白。如果血清球蛋白〈30g/L或〉50g/L,用公式校正SAAG。结果 120例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均≥11g/L,符合门脉高压性腹水。A组SAAG为(12.70±0.45)g/L;B组SAAG为(16.62±1.70)g/L;C组SAAG为(22.96±2.46)g/L。B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1;C组与A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对判断肝性脑病的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1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例54a男性患者,因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型糖尿病入院,给予降血氨、保肝、抑酸、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入院后4d患者出现肝昏迷现象,为及时降低血氨浓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药师建议增加门冬氨酸鸟氨酸给药剂量,并联合使用精氨酸,之后患者症状好转;考虑到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对硫普罗宁致过敏反应进行判断和评估,并建议将硫普罗宁换为多烯磷脂酰胆碱;并对双歧三联活菌与双八面体蒙脱石的相互作用给予监测,建议将两药间隔1h服用;结合患者肝硬化病情建议对奥美拉唑的给药剂量进行调整,以减少对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HE)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经验.方法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患者64例(观察组)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未合并HE患者53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氨、血清总胆红素、BUN水平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高,血钠、ALT、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t=3.085、5.528、7.126,χ^2=9.174、4.102,t=4.337、8.675、5.323,均P<0.05);高龄、≥3种诱因及C级肝功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在观察组死亡患者的诱因中,以感染最为常见(75.9%),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65.5%).结论 高龄、危险诱因数量及肝功能严重程度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去除上述诱因是防治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E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子丸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肝科就诊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丸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指标以及血清HBV DNA检测,治疗结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24周和48周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和血清肝纤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和透明质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HBV DNA水平和HBV DNA转阴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香砂六君子丸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改善肝脏功能并抑制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BO血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1例MODS患者与一般人群31184名ABO血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ODS患者ABO血型分布依次为O型34.43%,B型32.79%,A型29.51%,AB型3.28%;一般人群ABO血型分布为O型38.91%,B型27.30%,A型26.51%,AB型7.28%,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分布特点与MODS发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对MODS发病不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肝炎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病状况。方法对416例连续的慢性肝炎患者和409例连续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和数字符号试验(DST),356例正常人组成智力测验正常对照组。结果①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年龄段的NCT、DST结果比较除〉64岁年龄段外(均为P〈0.05),其余年龄段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各年龄段及总NCT、DST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②慢性肝炎组SHE患病率为7.2%,肝硬化组SHE患病率为51.3%,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SHE总患病率及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③Logistie回归分析显示SHE患病率仅与child-pugh分级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和文化程度无关(P〉0.05)。Child-pugh分级OR=2.0,是危险因子。结论①慢性肝炎患者智力测验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则明显差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患者SHE患病率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②SHE患病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是重要的危险因子),而与年龄、性别、吸烟、病因、文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价FibroScan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231例行胃镜检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FibroScan检测肝硬度值(LSM)得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别为119、31、81例,分别作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LSM平均值分别是(17.04±11.73)kPa、(22.63±18.70)kPa、(29.20±19.14)kPa。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 P<0.01);组间两两比较,轻、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ibroScan检测可以用来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常见泌尿系疾病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荐  邹绚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643-644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与常见泌尿系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疾病关联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933例泌尿系疾病患者与同期本地区正常人群12,789例ABO血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种疾病ABO血型构成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见泌尿系疾病患者ABO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BO血型系统对单纯性肾囊肿、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结石、膀胱恶性肿瘤五种疾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张文学  王莉  于莉  丁体龙  马勇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62-2763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的关系。方法、根据肝功能储备状态,将77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肝功能代偿组44例,肝功能失代偿组33例,两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299.0±498.5)μg/L显著高于肝功能代偿组(27.9±34.0)彬L(t=3.1,P〈0.01);D.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负相关(r=-0.6、-0.6,均P〈0.01);而与TBIL和P,r呈显著正相关(r=0.4、0.6,均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储备状态相关,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肝功能储备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