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肠激素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初期 ,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了第 1个胃肠激素———胰泌素。2 0世纪 6 0年代 ,Gregory〔1〕首先纯化了胃泌素并阐明其氨基酸结构 ,推动了胃肠肽类激素的研究。 70年代以后 ,人们认识到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消化道 ,而且存在于体内其他器官 ;不仅产生于内分泌细胞 ,而且也可由神经细胞等非内分泌细胞合成 ;不仅通过血液循环 ,而且也通过外分泌、神经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传递 ;不仅对消化系统 ,而且对肿瘤、胃肠道免疫与炎症以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 ,胃肠激素的基础研究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 ,胃肠激素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中 ,而且存在于一些消化道肿瘤中如大肠癌、胰腺癌、胃癌等。一些大肠癌可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胃肠激素 ,而大肠癌细胞又表达该激素受体 ,前者通过后者调节大肠癌的生长。随着对大肠癌与胃肠激素关系深入的研究 ,人们有望运用胃肠激素或其拮抗剂给大肠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本文就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 ,胃肠激素作用于大肠癌的可能机制以及胃肠激素内分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大肠癌与胃肠激素的自分泌1.1 大肠癌分泌胃肠激素 多数研究表明一些大肠癌组织能分泌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3.
胃肠激素与胃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具有激素样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这些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因此有脑-肠肽之称。胃肠激素是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  相似文献   

4.
消化内分泌学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继 Bayliss 和 Starling 于1902年发现第一种胃肠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后,胃肠激素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内分泌学的一个分支,迄今已被陆续发现45种胃肠调节性肽类激素,从而使消化道成了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使一些内分泌的传统概念发生了变化。胃肠激素的新概念(一)神经内分泌概念神经和内分泌本来  相似文献   

5.
自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的胃肠肽类激素——促胰液素(secretin)以来,胃肠激素的研究经历了生理—生化—基因,以及从基础到临床的不同时期.胃肠激素的概念也由传统的分布于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和肠神经系统神经元所分泌的类激素样的生物活性多肽,扩展至广义的具有类生长因子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作为与胃肠激素密切相关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回顾近5年的相关研究,胃肠激素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胃肠激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动力和消化系统肿瘤方面.  相似文献   

6.
肺腺癌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完全切除肿瘤组织患者就有治愈的可能。但是一些患者术后复发,这影响了患者的长期生存。所以正确判断预后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内分泌细胞不仅存在于胃癌、大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而且存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胃肠外非内分泌肿瘤组织中。荷兰学者De Brine等认为嗜铬蛋白A(CGA)、突轴素(SYN),  相似文献   

7.
1902年,英国两位著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发现胃肠激素(gut hormone)--促胰液素.胃肠激素是指产生于消化道的一组小分子或肽类活性物质,分子量<10000,无二级以上构型,除5-羟色胺等少数活性物质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多肽,因此又称胃肠肽.除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多肽由胃肠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外,绝大多数胃肠激素是由散在分布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或胃肠神经组织(黏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产生的[1].本文就胃肠激素的组织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激素     
消化道激素是由分布在胃肠粘膜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调节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运动机能,从而起到消化吸收作用。目前已经知道的消化道激素有促胃液素(qastin)、促胰泌素(Secretin)、胆囊收缩素一促胰酶素(CCK-PZ)、抑制胃多肽(GIP)、肠血管活性多肽(VIP)、肠高糖素(enteroglucaqon)等。上述这些激素的发现,不仅对于胃肠疾病的发病机理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同时在临床上还应用这些激素作为诊断和治疗一些胃肠疾病的方法。消化道激素分泌细胞及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9.
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英杰  连至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8-1339,1322
胃肠运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胃肠激素作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分子,它与其他成分如细胞因子、化学递质等共同作用,影响着胃肠道的运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现就胃肠激素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特殊作用综述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随着细胞生物学、酶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上是相互关联和协调的,它们不仅调节着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而且与一些疾病的病因及治疗有关。胃肠激素现已逐步开始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涂久生 《医学综述》2011,17(1):78-82
胃泌素使十二指肠细胞、小肠crypt细胞、结肠细胞的DNA合成增加,对结肠肿瘤细胞株有促生长作用,胃泌素拮抗剂可延缓肿瘤细胞的生长。生长抑素是维持胃肠激素环境稳定的重要激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许多实体肿瘤及正常组织有抗增生作用。胃泌素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生长抑素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揭示了临床内分泌治疗的美好前景;胃肠激素及其类似物、胃肠激素拮抗剂用于临床治疗胃肠肿瘤可能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2.
胃肠激素的研究,是一个在胃肠学方面有广阔前景的新的边缘学科。自1902年促胰液素作为第一个激素被发现以来。至今已分离的胃肠激素或肽共有四五十种。消化系统的内分泌细胞也有八十种之多。此外,消化道还含有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研究进展有以下方面: 现已发现的消化道激素共有四十余种。在胃肠和胰腺,已经发现和证实的能够分泌消化道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有18种之多,它们分布于从胃至结肠的绝大部分胃肠道粘膜和胰岛。除此之外,消化系统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内源性神经,包括神经节、神经丛和中间神经元,含有大量肽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能产生多种胃肠神经肽。消化道激素和神经肽影响和调节着消化道的全部功能,包括胃液分泌和胰腺外分泌、胃肠运动、吸收、胆汁分泌、胃肠道血流、细胞营养等。例如,已知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蛙皮素——一胃泌素释放肽、胰多肽、胃动素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而生长抑素、促胰液索、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胰高  相似文献   

14.
胆囊收缩素与胃肠道运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收缩索(CCK)是被研究较为广泛的胃肠激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部位,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脑肠肽。随着对CCK及其受体亚型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和其拮抗剂的发展.其生理作用的研究已趋深入。CCK不仅能刺激胆囊收缩,而且对胃肠运动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02年,Bayliss和Staring发现了促胰液素(SEC),这是最早被发现的一个激素。1905年Edkin相继发现了胃泌素(GAS),从此产生了内分泌学这门新学科。近20年来,胃肠内分泌的研究有了惊人的发展。目前,消化道粘膜被认为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已有40多种肽类化学结构被确定。这些激素作为化学介质调节胃肠道,胰及肝胆系统的功能。近年来,另一个使人兴奋的发现是:许多胃肠肽存在于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神经系统中肽类对胃肠道的作用尚有待阐明。现对胃肠激素现状,作一概括性叙述。胃肠激素的结构及生物活性胃肠激素在  相似文献   

16.
胃肠激素     
一、前言内源性信息传递物质(化学信使),如果不是在腺体内生成,而是在器官组织中或分散在全身的单个细胞内生成者,都称为组织激素(Eeldberg,1955)。有人把胃肠激素看做是组织激素的一种,因为胃肠激素是由散在胃肠粘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在受到摄入食物和消化食糜的刺激时分泌的,它们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胃肠激素可通过血流的转运到  相似文献   

17.
胃肠激素     
<正> 一、前言内源性信息传递物质(化学信使),如果不是在腺体内生成,而是在器官组织中或分散在全身的单个细胞内生成者,都称为组织激素(Eeldberg,1955)。有人把胃肠激素看做是组织激素的一种,因为胃肠激素是由散在胃肠粘膜中的内分泌细胞在受到摄入食物和消化食糜的刺激时分泌  相似文献   

18.
胃肠激素是指由胃肠系统所产生或虽存在于其他部位,但也存在于胃肠系,并主要以胃肠系的器官为效应器的调节肽[1]。它们都属于生物活性肽,故又统称胃肠肽。近20年来,胃肠激素的研究发展迅速,许多学者对脾虚与胃肠激素的关系、肿瘤与胃肠激素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  相似文献   

19.
内分泌代谢病学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直到1905年激素概念的提出,内分泌代谢病学才作为一个学科正式出现.经典的内分泌学将激素定义为:由内分泌器官产生并释放入血转运至靶器官或组织发挥效应的微量物质,根据此而建立的内分泌系统则局限于特定的内分泌腺体.但目前激素的概念已极大扩展,其定义为体内广泛存在的细胞间通讯的化学信使,其功能是调节体内代谢、协调机体器官及系统活动并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和凋亡的调控,如此将所有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皆归为激素;从而也使内分泌系统不再局限于经典的内分泌腺体,而分布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0.
一、中枢神经系统(CNS)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的双相调节(一)脑是激素的靶器官:一些证据表明脑内存在着皮质激素受体,利用氚标记的方法发现不仅在大鼠、恒河猴,而且在人类脑内,也发现在海马、杏仁核及大脑皮层等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区域有其特异性受体,而且这些存在于脑内的每一激素受体均有其特异的分布形式,这意味着脑的不同区域分别对一种特殊激素起反应.另一方面,因为内分泌腺激素影响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可以设想这些激素是在细胞水平通过改变细胞间信息传递而发挥作用.其有可能以神经介质为中介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