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于发病24h内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治疗组静脉滴注倍他司汀40mg,两组均每日1次,共10d。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TCD检查治疗组用药后VA等血流速度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倍他司汀冻干粉针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诊断,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椎基底动物 频谱、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脉冲指数(PI),并与正常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为95.2%(61/64),单侧椎动脉(VA)血流异常53.12%(34/64),双侧VA血流异常23.43%(15/64),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BA)血流异常18.75%(12/64)。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TCD改变主要为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2组大脑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左右大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左右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左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左右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血流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sorting test,WCST)评估2组认知功能,Pearman分析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评分各项净分及总净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CST评分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左右MCA、左右A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右VA、左右PCA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右M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正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负相关,BA、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呈显著负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右ACA血流速度与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呈负相关(P<0.05) 。 结论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康群体,其注意力、执行功能也显著降低,但未发现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角度探究其脑血流速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TIA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61例与未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的改善,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2.13%、98.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CA、ACA、VA、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斑块面积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面积亦无显著改善。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显著提高TIA患者MCA、ACA、VA、BA血液流速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分析TCD在颅脑结核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颅内结核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另取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52例颅内结核患者在腰穿术前一天行TCD检查,获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流速峰值(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流速均值(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数据及腰穿术所得ICP。 结果 颅内结核组MCA和A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下降,BA、VA和P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所测动脉PI值均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I值与ICP呈正相关。 结论 颅内结核异常改变波及整个颅内动脉系统。MCA及ACA流速较快,与ICP和PI均增高有关,且流速越快则可能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后循环流速减慢可能和患者颅底结核渗出物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1.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D血流速检测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增加(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孟氏十二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孟氏十二针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上风池、上完骨、风府夹穴);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疗法(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两组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MV值均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0名健康青年针刺左侧少府穴,并应用经颅脑多普勒超声仪(TCD)观察在针刺5个不同时间点内大脑前动脉(ACA)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针刺左侧少府穴对大脑前动脉的血流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及针刺对大脑前动脉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将其分为3组:男女混合组30例,男性组15例,女性组15例。针刺左侧少府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观察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A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男女混合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在行针时、出针时左侧A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增加,出针时左侧ACA的Vm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出针时右侧ACA的Vm与针刺前相比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针时左侧ACA的Vd、Vm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行针时左侧A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混合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在行针和出针时使左侧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增加。男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出针时右侧的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前增加,行针时左侧的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女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行针时左侧的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94例糖尿病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对照。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稍低于MCA;而高血压组BA的血流增快则明显低于MCA。两组相比,唯有糖尿病组BA的血流增快明显高于高血压组。此外,糖尿病组BA的频谱和音频异常率不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同名动脉,也远远超过同组的MCA和VA。结果表明糖尿病的BA血流紊乱较为常见而且有较高的特异性。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TCD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隐性糖尿病,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在万氏改良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C1-C2失稳的诊断及疗效的评定价值。方法: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C1-C2失稳型颈椎病患者157例(疾病组),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健康人群38例。采用德国进口的DWL-X-4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于万氏改良推拿手法治疗C1-C2失稳型颈椎病前后对脑血管血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疾病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治疗前)TCD异常率为90.6%,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CD可作为椎动脉C1-C2失稳型颈椎病患者辅助诊断及疗效评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在小儿偏头痛脑血流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对96例偏头痛患儿及30例正常儿ACA,MCA,PCA,VA,BA血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85例小儿偏头痛患儿TCD异常,ACA,MCA,PCA,VA,BA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与对照组间TCD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儿偏头痛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相应部位血管痉挛或狭窄。西比灵治疗小儿偏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9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EME-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和对照组,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P<0.01),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P>0.05),PI、RI值明显下降。结论: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枢性眩晕患者前、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208例中枢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观察其收缩峰的平均速度(Vm)的变化,分析其年龄差异与前、后循环中各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中枢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异常以后循环异常为主,高年龄组血流速度异常尤为明显。结论 TCD具有简便、安全、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为眩晕患者颅内血流情况提供动态观察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对眩晕患者的筛查有重要价值,可成为眩晕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在诊断和预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CD诊断仪对 6 4例 5 0岁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及 5 9例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进行脑血流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的 PI值增高 (P<0 .0 1~ 0 .0 5 ) ;血流速度亦增高 ,其中 MCA、ACA、PCA的 Vs、Vm、Vd及 VA的 Vs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0 .0 5 ) ,BA的 Vs、Vm、Vd及 VA的 V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糖尿病组颈内动脉系统血管 PI值较椎基动脉系统血管 PI值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TCD对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灵敏度较高 ,在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预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血流声频和频谱形态的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方法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治疗的病人,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为LA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危险因素相匹配,并根据Fazkas视觉量表,将LA分为轻、中、重度组各20例。所有入组病人均行TCD检查,记录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末端(T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数值,血流声频及频谱形态情况。结果 LA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LA组患者MCA、TICA、ACA的Vm减慢,PI值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A、VA、BA的Vm、PI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及轻、重度LA患者的MCA、TICA、ACA的Vm及PI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LA程度的增加,Vm逐渐减低,PI值逐渐增高。轻、中、重三组血流声频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频谱形态特征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患者的MCA、TICA、ACA的Vm均减慢,PI值均增高,且与LA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CD血流参数及频谱特征变化可以反映LA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500,P0.05)。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