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 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 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伟频 《吉林医学》2012,33(16):3418-34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田本祥等的方法进行CT分型,并作预后评估。结果:200例TSAH中以纵裂池积血最多见(128例),其次为侧裂池及天幕区积血。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以脑实质居多(93例),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及脑室内出血。分型为单纯局限型TSAH(Ⅰ型)20例,完全康复;单纯弥漫型TSAH(Ⅱ型)28例、轻度混合型TSAH(Ⅲ型)80例,基本康复;中度混合型TSAH(Ⅳ型)53例,2例死亡,致残4例,约半数病例遗留神经系统症状;重度混合型(V型)19例,8例死亡,5例致残,生活质量下降,均遗留神经精神症状。结论:CT检查可明确显示TSAH局限或弥漫性颅脑挫裂伤、各脑池、脑裂出血部位、大小、范围及程度、颅内血肿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临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颅脑外伤患者72例,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CT扫描,详细分析其CT表现与GCS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72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6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闭塞或隐约可见13例,其中11例死亡,死亡率68.75%;6~8分14例,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显著变小但可分辨9例,其中4例死亡,死亡率28.57%;9~12分25例,13~15分17例,他们的预后均较好。12例中线移位15mm,其中7例死亡,死亡率58.33%;10 mm中线移位≤15 mm者10例,3例死亡,死亡率30%;12例中线移位5~10mm,3例死亡,死亡率25%。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者41例,轻残3例,重残6例,死亡22例。结论结合临床和CT表现,可较为准确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颅脑CT表现分型进行预后判断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期间42例丘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表现与临床特点,按丘脑解剖特点行头颅CT分型及计算出血量判断预后;Ia型10例,Ib型5例,II a型9例,II b型8例,III b型10例,有高血压者30例(71.43%);出血量<10ml有18例(42.86%),出血量>10ml有24例(57.14%),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24例;死亡14例(33.33%)。结果:3型比较I型预后最好,预后良好率为73.33%,II型预后良好率为52.94%, III型预后最差,预后良好率为20%;出血量>10ml、脑室出血者多预后差。结论:丘脑出血病情复杂,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依据头颅CT临床分型对丘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并对判断其预后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CT表现和分型,评价CT分型对判断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1~4月139例脑梗死病人的CT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并与临床预后进行对比。结果:将脑梗死分为隐匿型、腔隙型、小脑型、单脑叶型、多脑叶型、出血型6种。其中腔隙型、单脑叶型预后较好,余4种病死及致残率较高。结论:脑梗死CT分型有助于判断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临床证实的46例重症胰腺炎97次CT检查表现。结果:46例重症胰腺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肿大、坏死和相应的胰外改变,其中合并胰腺出血1例,合并假性囊肿6例。24例经保守治疗,死亡1例。22例经手术治疗,中型5例、重型17例,死亡4例;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胰腺炎手术及治疗前后的CT检查,可肯定胰腺炎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的时间将我科收治的50例DAI病人分轻、中、重3组,分析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CT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C,E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36例,伤后24小时内CT扫描20例,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6例中死亡20例,预后良好16例;中度组10例,CT扫描发现2例脑内点状高密度影,治疗后恢复良好;轻度组4例,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中一重度组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昏迷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性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吕顽 《医学文选》2004,23(5):562-564
目的探讨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脾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58例均做了平扫,其中28例平扫加增强性扫描28例。结果根据CT表现将脾损伤分为Ⅰ型(包膜下积血)31例;Ⅰ型(脾实质破裂)23例;Ⅰ型(混合型)4例。结论CT诊断脾损伤准确可靠,并可做出明确分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丘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CT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根据CT所见血肿范围及有无破入脑室分为3型,每型又分为两个亚型,并根据其出血量和分型对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以意识障碍(18例)、运动障碍(32例)、偏身感觉障碍(29例)及眼球运动障碍(16例)为多见,常伴高热(21例)、多汗(15例)等。CT所见出血量1.1~56.2ml,平均16.7±7.8ml。Ia型5例I,b型5例,Ⅱa型5例,Ⅱb型24例,Ⅲa型1例,Ⅲb型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8例,死亡14例。出血量25~50ml者83%死亡,>50ml者100%死亡,Ⅱb型患者33.3%死亡,Ⅲ型者100%死亡。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性多样,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与其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CT分型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判断本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CT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根据CT所见血肿范围及有无破入脑室分为3型,Ⅰ、Ⅱ型又分为两个亚型,并根据其出血量和分型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本组以意识障碍(23例),偏瘫(52例),偏身感觉障碍(38例)及眼球运动障碍(27例)为多见,常伴高热(26例)、多汗(19例)等。CT所见出血量1.6~63ml,平均20.61ml。Ⅰa型7例,Ⅰb型5例,Ⅱa型6例,Ⅱb型32例,Ⅲ型6例。经内科治疗痊愈6例,显著进步10例,无效10例,死亡18例。出血量25~50ml者75%死亡,>100ml者100%死亡;Ⅱb型患者31.2%死亡,Ⅲ型者100%死亡。结论丘脑出血大多病情严重,病死率高达32.53%,其与出血量、CT分型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判断本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勇 《当代医学》2016,(32):27-28
目的:探析CT环池形态的改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首次CT扫描征象,准确测量环池翼部的宽度,根据宽度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随访3个月,并通过采取格拉斯预后评分标准(GPS)将其分为预后较好组100例,包括恢复良好、中残;预后不良组42例,包括残、植物生存、死亡,分析患者CT环池形体改变情况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同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较好组环池形态的改变与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环池形态改变越为显著,患者的GCS评分越低;环池形态改变与GCS评分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结论给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CT环池检查,观察其改变,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提供治疗依据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桥脑出血的CT征像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三年来住院的经脑CT证实的桥脑出血病人30例,平均年龄61.4岁,男24例,女6例。根据CT征像将血肿分型为偏侧型、中央型和中央 偏侧型,及类圆型、片状型、条状型和不规则型;出血量<3ml为小量型,出血量>5ml为大量型。结果:平均出血量为3.33ml,总病死率达40%。其中不规则型、中央 偏侧型、侵犯延髓和四脑室及出血量>5ml者,病情重、预后差,几乎全部死亡10/11;而类圆型、条状型血肿、位于基底部或被盖部、出血量<3ml,症状轻、预后相对良好,19例中死亡2例。结论:可以根据桥脑出血的部位、形状和出血量评估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依据CT分型诊断,分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306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常规进行CT检查,按CT图像特征进行分型,应用各个治疗方案对每型病人进行系统治疗,观察各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及治疗情况,(1)简单光滑型127例,牵引、推拿、休息等治愈率为733%。(2)破裂粗糙型139例,采用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效果优良率占85.5%。(3)复夸混变型40例,其中37例最终手术才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可进行CT分型,并据不同分型分别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的盲目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颅脑CT对急性脑外伤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ACI患者,应用GE 64层多层螺旋CT机(MSCT)进行检查,总结患者CT表现,根据CT分型标准明确患者分型结果并参照Jennett和Bond所提出分级结果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CT分型:68例患者中41.8%为Ⅰ型、33.8%为Ⅱ型、16.2%为Ⅲ型、8.8%为Ⅳ型;预后良好患者中Ⅰ、Ⅱ型所占比例为90.5%,高于预后较差患者中的50.0%(P0.05)。结论颅脑CT可通过减压手术前后患者颅内病变改善情况进行术前分型以评估急性脑外伤患者的手术疗效并预测预后,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关系,为临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预后的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预后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等结果。分析环池分型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环池CT三维重建动态变化与死亡率以及环池分型与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环池分型1型死亡率0.00%(0/13),2型死亡率6.67%(1/15),3型死亡率15.00%(3/20),4型死亡率29.41%(5/17),5型死亡率33.33%(7/21),死亡率在不同环池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环池分型不断上升,死亡率逐渐上升,说明环池分型越高,死亡率越高,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环池受压减轻组生存率93.88%(46/49),死亡率6.12%(3/49);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生存率64.86%(24/37),死亡率35.15%(13/37),与环池受压无改变或加重组相比,环池受压组生存率更高,死亡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池分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641,P<0.05),环池分型越高,GCS评分越低。结论: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加强对颅脑损伤化合环池CT三维重建变化观察,能够为颅脑损伤预后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影像学参考,进而促进患者的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19.
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DAI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1)90例DM患者恢复良好42例(46.7%),中残14例(15.6%),重残5例(5.6%),持续植物状态11例(12.2%).死亡18例(20.0%).(2)DAI的预后相关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越低则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CT微出血灶累及中线区者及伴有弥漫性脑肿胀者预后较差.结论 DM患者入院时GCS评分、DAI病灶的部位及是否伴弥漫性脑肿胀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表现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患儿的CT表现与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对1112例临床诊断为脑瘫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2例中,CT异常880例,阳性率为79.1%。其CT表现分类与临床分型如下:①390例萎缩,临床表现为羟挛型309例,共济失调65例,混合型16例;②186例脑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痉挛型85例,手足徐动型56例,混合型45例;③150例皮质有皮质下脑软化,临床表现为痉挛型78例,手足徐动型44例,混合型28例;④98例基底节病变,临床表现为手足徐动型66例,痉挛型32例;⑤56例事型,临床表现均为痉挛型;⑥232例正常,临床表现为痉挛型131例,手足徐动型60例,共济失调型21例,混合型20例。结论:CT表现反映了不同脑发育阶段脑损害的病理特点,头颅CT影像形态学改变对于早期诊断脑瘫及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