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49只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并对术眼致伤原因、术前、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4例患者(45只眼)眼压<21mmHg(91.67%);2例患者(2只眼)眼压21~30mmHg(4.16%);2例患者(2只眼)眼压>30mmHg(4.16%).35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2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无提高;1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差.2例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3例患者出现葡萄膜炎,2例患者术后眼压仍大于30mmHg,1例患者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结论:继发性青光眼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玻璃体产生的阻滞有关,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此类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患者共26例2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6个月。记录病因、临床表现、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26例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后,24例(占92.3%)眼压得到理想控制;20例视力明显提高(占76.9%);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结论:晶状体后脱位的病因不决定最佳矫正视力,而继发性青光眼、眼后节的并发症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安全有效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住继发青光眼作晶状体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粱切除、玻璃体切割等多种联合手术。[结果]25例患者(25只眼)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22例患者眼压恢复正常,18例患者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摘除术、小粱切除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小切口晶状体手术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患者的视力为NLP~0.8,手术后患者的视力为NLP~1.2,手术前患者的眼压为8.6~71.2 mm Hg(1 mm Hg=0.1333 kPa),平均眼压为(41.34±17.33)mm Hg,手术后患者的眼压为6~20 mm Hg,平均为(11.98±3.09)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眼角膜水肿情况在术后半个月内逐渐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或者视网膜脱落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48例患者术后眼压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21mmHg者39眼,占81.25%,视力≥0.1者37眼,占77.1%。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治疗以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术后眼压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21mmHg者39眼,占81.25%,视力≥0.1者37眼,占77.1%.结论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治疗以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E)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玻璃体疝者先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前房内及晶状体赤道部玻璃体。连续环形撕前囊,植囊袋张力环于晶状体囊袋内,然后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合并青光眼者同时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9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为正位。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6只眼,0.4~0.8者12只眼,0.3者1只眼,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自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它阻挡玻璃体前移,避免人工晶状体偏位。并可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有助干视力快诛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荣华 《吉林医学》2014,(20):4476-4477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双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对30例3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观察患者的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0.3,术后视力>0.6者71.88%(23眼)。术前眼压均值(27.35±8.35)mm Hg(1 mm Hg=0.1333 kPa),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下降,均值(15.45±3.55)mm Hg,较术前平均降低11.90 mm 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均可见功能性滤过泡,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双切口白内障摘出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眼压控制较好、术后视力恢复理想,对患者的损伤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切口及其效果,对18 例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颞侧切口摘除晶状体。术后随访半年~4 年,矫正视力≥0 .3 者9 例,≥0 .1 者4 例,术后切口愈合好,眼压控制满意。认为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一经确诊应行手术以挽救视功能,小梁切除联合颞侧切口摘除晶体为一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至2014年收治我院25例25眼外伤患者,均表现为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不全脱位。予以充分足量的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予以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由术前0.23±0.11,提高至0.56±0.17。术前眼压(48.44±3.33)mm Hg,术后随访1周,1月、3月、6月、12月、18月眼压分别为(10.16±1.65)mm Hg、(12.56±1.32)mm Hg、(17.84±2.51)mm Hg、(20.08±2.29)mm Hg、(20.28±2.34)mm Hg、(20.60±2.83)mmHg,采用术前术后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控制有效率84%。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6种,平均4种,术后06种,平均4种,术后02种,平均1种。术后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管口阻塞,引流盘周包裹,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恢复,眼压控制。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为难治性青光眼,若合并有晶体不全脱位时治疗难度更大。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同时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的视力。该方法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药物和手术治疗,眼压控制正常,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根据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不同的眼部体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单纯小梁切除术或者联合PHACO及IOL术等,均能取得很好治疗效果,眼压控制,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6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观察疗效及术后的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2眼(84.62%),视力不变4眼(15.38%),术前的并发症均痊愈。结论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可卫  曾惠红 《微创医学》2009,4(5):499-50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5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予药物降眼压及行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35例患者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高眼压患者有16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针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治疗,包括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在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植入引流阀于青光眼联合切除玻璃体晶状体8例,切除小梁联合切除玻璃体晶状体14例,切除玻璃体晶状体30例。结果:术前与术后患者平均眼压分别为45.21±13.54mmHg,16.12±7.88mmHg,其中术后8例患者>25mmHg,13例患者19~25mmHg,31例患者8~19mmHg。术后34例患者视力通过矫正后提高,3例患者下降,15例患者不变。结论:为使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需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60眼)。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根据术后随访的结果,得到患者眼压平均为11.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较患者术前用药后的眼压25.40 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前房的深度由手术前平均1.69 mm增加到了术后的2.28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只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合并白内障引发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牛秋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84-3585
目的总结联合手术治疗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20眼)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均行联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0例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经过联合手术治疗和有效护理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均低于21 mm Hg,患者视力也较前有了明显提高,其中1例视力为0.08,10例为0.2 ̄0.3,9例达到0.4 ̄0.5。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的矫正视力均达到1.0。结论对于创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时给予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眼压的控制、视力的恢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或在前述手术基础上联合视网膜、青光眼等其它的手术方式.结果 脱位的晶状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均成功摘除,术后矫正视力51眼(77.3%)提高,7眼(10.6%)不变,8眼(12.1%)下降.结论 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依据脱位程度、位置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较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继发性青光眼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上病情复杂,传统治疗手段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眼外伤后影响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对一些手术适应证有了新的认识。我院2000年3月~2002年5月经晶状体超声粉碎、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12例12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巩膜瓣下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通常也称三联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效果.方法 对67例6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维持前房深度稳定.结果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术后随访4~36个月,视力达0.02~0.2者10眼,占14.71%;0.3~0.4者31眼,占45.59%;≥0.5者27眼,占39.7%.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 mm Hg者59眼,占86.76%;9眼28 mm Hg左右,占13.24%.术后用0.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视力增进,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恢复视力快、滤过泡失败率低、眼压控制稳定、角膜散光小、减少术后用药及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30人(40眼),总结病因、晶状体脱位方式、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方式因晶状体脱位方式、晶状体核硬度及眼部并发症而异,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术中及术后少有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中行上袢悬吊的患者术后2年发现人工晶状体向颞下方移位。结论: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因复杂,手术难度大,但只要术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熟的手术技能,仍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