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C—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柴小兰  韩渊 《海南医学》2009,20(7):7-10
目的研究乳腺癌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浸润性乳腺癌C—erbB-2、nm23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1)C—erbB-2表达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2)mn2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统计学意义。3)C—erbB-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统计学意义;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无显著性正相关,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erbB-2、nm23、ER及PR的联合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ER和PR及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及病理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ER和PR、C -erbB - 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 2 90例乳腺癌中ER、PR、C -erbB - 2表达 ,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ER阳性 119例 ,PR阳性 2 8例 ,ER和PR两项均阳性 82例 ,C -erbB - 2阳性 36例 ,ER、PR、C -erbB - 2三项阳性 10例 ;ER、PR、C-erbB - 2与内分泌治疗复发等关系 ,如正相关或ER、PR表达高内分泌治疗效果好。结论 :证明ER( )、PR( )的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效果好 ,复发转移少 ,而ER(- )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差 ,易复发 ;PR(- )更容易复发 ,C-erbB - 2 ( )乳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并分析激素受体(ER、PR)cerbB-2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中ER、PR、cerbB-2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cerbB-2在89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上述指标与化疗的关系。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89.9%,其中完全缓解CR32.6%,部分缓解PR57.3%,病理完全缓解pCR 17.9%,疾病稳定SD 10.5%,无恶化病例。ER、PR表达状况与疗效有关,激素受体阴性者病理学完全缓解率27.7%,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者仅为7.1%(P〈0.05),CerbB-2表达与化疗疗程无关。结论激素受体阴性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较高,激素受体可能成为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中临床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ER、PR、C-erbB-2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CT)有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0例乳腺癌NCT患者化疗前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表达情况下NCT的疗效。结果:180例乳腺癌NCT病例中,ER、PR、C-erbB-2阴性率分别为32.2%、23.3%、40.0%,ER(+)组与ER(-)组、PR(+)组与PR(-)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阴性及C-erbB-2低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对化疗更敏感,化疗后获益更多,ER、PR阴性表达及C-erbB-2低表达可作为乳腺癌NCT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的表达,及3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包括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所在象限、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乳腺癌患者ER阳性率为57.60%(800/1389),PR阳性率为54.93%(763/1389),c-erbB-2的阳性率为59.03%(820/1389).ER,PR表达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ER、PR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肿瘤所在象限和病理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直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R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所在象限和临床分期的差异均显著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肿瘤直径大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身体健康的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治疗上除外科手术切除外,内分泌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资料显示,内分泌治疗有40%-65%的患者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乳腺癌癌细胞ER、PR的阳性表达,则对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排第一位。据美国癌症协会(ACS)估计,美国2010年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有209060例,死于乳腺癌的患者将有40230例。  相似文献   

10.
ER、PR、C-erbB-2及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R、PR、C-erbB-2及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 ision二步法对85例乳腺癌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时ER、PR阳性表达降低,C-erbB-2及p53阳性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与C-erbB-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ER、PR、C-erbB-2、p53的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估计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R(Estrogen Receptor,ER)、PR(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对12例胆囊癌进行ER、PR表达及分析;结果:①在837例胆囊切除标本中经病理诊断胆囊癌12例,占1.43%;发生在50岁以上者占75%,其中女性占77.8%,男性占22.2%;②12例胆囊癌均为腺癌结构,高、中分化型各5例,占83.3%;胆囊癌细胞内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5%,高分化癌的ER、PR大多为弱阳性表达,中、低分化癌大多为中、强度阳性表达,癌细胞浸润越深,ER、PR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胆囊癌细胞内的ER、PR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说明胆囊癌与ER、PR有一定关系,这对运用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预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钙化与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52例,按有无微钙化、 微钙化的分布及形态分组,记录乳腺癌患者的X线微钙化征象,并分析其与ER、PR及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微钙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预后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关系,以及对乳腺癌患者HER-3、HER-2、ER、PR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术前未经放化疗、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资料完整的女性乳腺癌139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患者组织中HER-3的表达。从病历中获得ER、PR、HER-2的表达、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资料。比较各观察指标与HER-3表达的关系。结果①HER-3表达阳性率30.2%(42/139),HER-2表达阳性率为42.5%(59/139),ER阳性率66.9%(93/139),PR阳性率59.7%(83/139);②各统计项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HER-3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5年生存率、HER-2相关(P〈0.05),与ER、PR无相关性(P〉0.05);@HER-3与HER-2的联合与肿瘤的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ER及PR相关(P〈0.05)。结论HER-3的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预测HER.2的表达情况;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3、HER-2、ER、PR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治疗、用药、预后及新药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P 53、ER和P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47/54)、83.3%(45/54)、66.7%(36/54)和61.1%(33/54);C-erbB-2和P 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 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erbB-2和P 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 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nm23及c-erbB-2、ER、PR的表达状况与预后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早期诊断、普查、治疗、复发、转移、预后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因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故对常规治疗疗效欠佳,且预后较差。VEGF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目前,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化治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是治疗乳腺癌的最新方法,其中人工合成的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将可能成为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40例原发性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ER、PR、Ki67、HER-2、P53蛋白的表达,探讨以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ER、PR、Ki67、HER-2、P53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84.29%、73.57%、70.00%、62.14%,P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i67、P53与患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Ki67、HER-2、P53蛋白在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中PR蛋白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对上述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nm 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R、PR、C-erbB-2、nm 23在67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例乳腺癌中,ER、PR、C-erbB-2、nm 23阳性率分别为61.2%(41/67),43.3%(33/67),61.2%(41/67),58.2%(39/67),各免疫指标阳性率表达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它们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明显相关(P<0.05),ER、PR、nm 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无关(P>0.05);ER、PR与C-erbB-2、nm 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1).结论 联合检测ER、PR、C-erbB-2与nm 23指标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大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C-erbB-2、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