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2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9 g,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一疗程。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91.1%(51/56)、89.3%(50/56),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76.3%(43/56)及73.2%(41/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服药期间未发现与稳心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除心功能不全外,常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速、心房纤颤、室速等,因常用的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肺心病患常有禁忌。2001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56例。疗效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律失常大多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依次为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共占57.45%(27/47),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占23.40%(11/47),以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35例患者中,30例临床治愈,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在积极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及早发现并及时恰当地处理心律失常,对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常因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原因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甚至短阵性室速等.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共同的不足之处是使用不当可诱发心律失常.因此,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影响.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优势,稳心颗粒作为一个抗心律失常的中药组方,在离子通道的研究上已经证实对钠、钾、钙离子通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下,没有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报道.本文探讨并评价该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嫚  刘洁云  秦雷 《中原医刊》2014,(24):71-73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和病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93例进行24 h 心电监护或反复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并发心律失常120例,未并发心律失常7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类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20例并发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52例,房室早搏26例,房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10例,室性早搏 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房扑动5例;心律失常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发生率均高于未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以窦性心律过速和房室早搏较多,其常见诱因为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可有效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疗效并做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pH值、PO2、P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呼吸兴奋剂理想,安全、经济、实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慢性肺心病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桂华  夏辉 《河北医学》2012,18(10):1397-1399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将我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58例,其中心律失常组97例,非心律失常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比较两组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42.27%)及房性早搏(32.99%);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缺氧、电解质紊乱分别为100%、44.33%、60.82%、73.20%,与非心律失常组85.25%、18.03%、36.07%、52.4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茯苓四逆汤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吉水县中医医院进行诊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依据简单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茯苓四逆汤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心功能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均较治疗前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  相似文献   

10.
吴佳宏 《当代医学》2011,17(34):67-68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原则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检查,分析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结果 本组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者29例(72.5%),心律失常类型主要集中在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及房性期前收缩.结论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伴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治疗心律失常应采取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目前医院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探讨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现对我院2000年以来的527例住院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47-14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41%(76/118);其中并发冲动形成异常占75.47%(80/106),传导异常占24.53%(26/106);心律失常组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缺氧、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肺心病较易并发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于传导异常,其发生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缺氧、电解质紊乱等诱因密切相关。心律失常治疗以原发病和诱因为主,抗心律失常并非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曾其毅 《右江医学》2013,(6):822-823,826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吸氧、抗感染、解痉、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具体方法:米力农1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疗程。治疗组不常规应用洋地黄类及利尿剂,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尿强心治疗。结果 米力农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可靠,在缩小右室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优于洋地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发心律失常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7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7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40例合并心律失常作为观察组,其余27例未合并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及临床特征情况。结果在心律失常类型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居多;观察组患者伴发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主要以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与缺氧、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缺氧、年龄为等有关,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其合并症心律失常的症状.方法 通过设立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加强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有助于病情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肺部感染,吸氧,舒张支气管,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条件下,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9g,3次/日口服;对照组予地高辛0.125mg,1次/日口服.均以14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监测两组的血压、心率、心功能、电解质及两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发应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0例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1包/次,3次/d,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明显下降,心悸、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的疗效分别为92.3%(60/65)、93.8%(61/65),对照组分别为76.9%(50/65)、75.4%(49/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未发现与稳心颗粒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见效快、无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收治的COPD并II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65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生了不同形式的心律失常,其类型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室上性者较室性多见。大部分合并电解质紊乱,缺氧,感染和心功能衰竭程度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衰是诱发的常见因素。其病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治疗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