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治疗组使用蓝科肤宁湿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当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时外用尿素维E乳膏.疗程共4周.疗程结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寻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方法.方法 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组用蓝科肤宁浸湿后敷在患处15~30 min,1~2次/d,对照组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15~30 min,在治疗中、后期配合使用丁苯羟酸软膏.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各观察1次.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5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科肤宁联合丁苯羟酸软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蓝科肤宁联合冷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东院符合要求的面部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n=48),所有患者停用激素,试验组使用蓝科肤宁医用生物膜敷于伤处,15-20 min/次,2次/d;对照组将被3%硼酸溶液浸湿的无菌纱布敷于伤处,时间和次数同试验组。敷后2组均接受冷喷治疗。全部治疗历时4周。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治愈率为64.58%,治愈31例,对照组治愈率为45.83%,治愈2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面部接触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予蓝科肤宁湿敷,1次/日;对照组57例,予3%硼酸溶液湿敷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外搽,2次/日。两组均口服氯雷他定10mg,1次/日,疗程1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6.66%,对照组有效率84.2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疗效显著,作用与尤卓尔相当,但无引起激素不良反应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10年以来,应用吡美莫司软膏联合蓝科肤宁敷贴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共计86例,其中男16例,女70例,年龄26-53岁,平均36岁,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4周至12年不等,符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断者入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蓝科肤宁和他克莫司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和经济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蓝科肤宁治疗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对两组忠者治疗成效以及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方式对患者红斑、脱屑以及瘙瘁等症状治疗效用明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治疗组治疗费用高于蓝科肤宁治疗组,两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科肤宁和他克莫司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疗效,蓝科肤宁在治疗费用方面低于他克莫司,临床治疗中应当结合实际状况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的不规范应用和误用含激素的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们复习有关文献,对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组织病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用激素制剂的广泛使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现状做一论述。进一步探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将是我们未来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导致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原因,为预防本病发生提高认识.方法:采用我科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共诊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78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78例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长期滥用或误用素激素类制剂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是其发病的原因.结论:本病已成为皮肤科的常见病.避免滥用或误用是预防的关键,值得皮肤科医师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治疗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和外用鲜芦荟汁,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及3%硼酸溶液温敷,疗程均为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纯中药制剂治疗皮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是安全、有效的,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方法。方法:9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所有患儿首先进行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治疗组患儿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应性免疫治疗,总疗程12个月至20个月。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和外用药物治疗。结果:特异性免疫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2%,对照组为68.9%;痊愈率治疗组为68.9%;对照组为17.6%;有效率治疗组为24.3%;对照组为51.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探讨咪唑斯汀对ACD的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口服相同剂量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生理盐水。制作皮损处病理切片观察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对单核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对单核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ACD小鼠血清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ACD小鼠血清产生IL-10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对这两种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疗效可以通过其对细胞因子的抑制而发挥作用,且对Th1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症血浆皮质醇节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o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方法:对7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周内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评,根据其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非抑郁组 同时分别于清晨8时(8 am)、下午4时(4 pm)、夜间12时(12 mn)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皮质醇含量测定。选择同时期我院核医学科血浆皮质醇节律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不同而不同,其变化具有节律性(P〈0.01) 在3个时间点上,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 但卒中后抑郁组、非抑郁组之间比较,血浆皮质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3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卒中后抑郁组8 am分别与4 pm和12 mn比较,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在84、pm和12 mn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卒中后抑郁组4 pm与12 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升高 卒中后抑郁患者不仅表现为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还表现为血浆皮质醇节律紊乱,具体为4 pm与12 mn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