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ICU护理二线值班对一线夜班护士压力的缓解情况.方法:用自设问卷对2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夜班中设立二线、三线值班对一线夜班护士压力起到了明显的缓解作用.结论:夜班设立护理二线、三线值班能够缓解一线夜班护士压力,该制度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设立二线护理值班制度对提高内科夜间全程护理工作质量的意义。方法:建立二线护士夜间值班制,并对二值护士进行培训,明确职责和要求。结果:二值护士独立解决了96例护理工作问题,并得到一线护士、护士长、医生及病人的高度评价。结论:二值护士值班制保证和提高了内科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为内科住院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3.
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对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对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参与夜间护理质量监控,给予值班护士指导并帮助解决问题等。结果不仅提高了夜间的护理工作质量,保证了急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增强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而且提高了护理二线值班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提高。结论护理二线值班制度有利于提高夜间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丽华  张红 《西部医学》2012,24(12):2428-2430
目的探讨建立护理二线制度前后对夜班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两种护理二线值班模式,参与夜间护理质量监控,给予值班护士指导并帮助解决问题;把科室护理质量综合指标评分、是否给予值班护士解决问题、发现安全等及200份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前后对照。结果实施护理二线值班制度,91.5%的一线护士认为该制度能完全或部分帮助低年资护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90%的一线护士认为二线护理制度能在薄弱时段发现安全隐患,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87.1%的二线护士认为二线制度对年轻护士具有管理和保证安全作用,74.8%二线护士认为二线制度对自己具有激励、提高作用,90.3%二线护士认为二线制度对一线护士有提高安全感作用;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8%(P<0.01),夜间病房整体管理效果综合评分也有显著提高(87.9±3.3 VS 94.5±3.0,P<0.01)。结论通过建立护理二线值班制度,可以提高夜间护理工作总体质量,帮助低年资护士解决困难,同时可以发现夜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全院夜间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艾芬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1008-1009
目的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能动性,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参照医生三级查房制度和总住院制度,在全院范围内以自己报名、科室推荐、护理部审批等形式抽调出一批年资高、职称高、能力高的护士担任二线值班护士,同时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结果实施二线值班期间,我院完成了由旧医院护理管理模式转至新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全过程,新进护士的岗前、岗后培训均由高年资护士进行,此期间未发生重大护理差错和事故,相反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投诉下降了,护理差错减少了,护理满意度上升了。并于2007年以满分成绩通过我市卫生局的年度检查。结论在全院范围内以高年资护士派驻二线值班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不但挖掘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潜力,充分调动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动性,而且实时的指导使得年轻护士的业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吴赛芬  赵翠兰 《河北医学》2012,18(4):535-538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联合实施护理二线值班的效果研究.方法:外科护士长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要求,制定二线值班制度,要求掌握外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工作动态,了解危重病人情况,检查病房环境五常规范、急救物品及器材管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危重患者基础护理、陪人管理及文书记录等,协助指导晚夜班护士工作.结果:减轻了护士压力,指导危重抢救,解决护理难题,保障了晚夜班护理安全.结论:外科病房联合实施护理二线值班整合了人力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外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中医科对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将8名新招聘且没有经过系统中医护理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其参与为期1年的中西医结合培训活动,比较护士培训前与培训后的中医临床护理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的病情掌握程度评分、四诊方法运用评分、辩证施护评分、健康教育评分以及中医护理计划评分均具有明显区别,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中医科实施全面的培训活动,有助于提升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1名护士进行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上岗,比较住院总护士上岗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个人能力以及夜班护士工作压力的情况。结果实施前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分为(88.9±1.3)分,实施后为(96.3±1.9)分;实施前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0.1±1.8)分,实施后为(97.6±1.6)分。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科室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名接受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护士岗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4人,合格率为36.36%;人际沟通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处理纠纷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组织协调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综合素质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培训后所有护士均通过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对新生儿监护病房36名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实施前26人自觉工作压力大,占72.22%;实施后6人自觉压力大,占16.67%。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自觉压力大护士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能明显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提升护士个人能力,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6名护士,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2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分层级考试制度,考核结束后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均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士的负面情绪,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急诊科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周六和周日实施二线护士8 h在班,24 h值班的制度,并与实施前比较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的评分。结果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后,患者的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节假日实施二线护士值班制度对提高医护质量、确保合理的人员调控、解决医患矛盾、减轻护士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赢得医疗市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沈琼琏  张月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6-127,130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第一责任人制度在急诊科临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制定担任业务第一责任人与事务第一责任人的人员条件、工作职责、薪资等,由急诊科主任与护士长共同审核,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通过公开竞争、全体科室成员测评以及以往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考核,优秀者上岗,协助护士长开展管理工作。结果无论是护理质量、人员素质,还是患者满意度,都比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第一责任人制度是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精神科病房双护士值班模式对护理安全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杰 《中国医院》2011,15(1):67-69
目的:探讨实行双护士值班模式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意义,提出管理对策,完善值班制度。方法:对实行双护士值班模式前、后的护理投诉、纠纷、不良事件、满意度、职业伤害次数、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男、女病区实施双护士模式后前6个月与后6个月护理人员受伤害例数进行比较。结果:实行双护士值班制度后护理投诉、纠纷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受伤害严重程度下降;护理人员受伤害次数增加,年轻护士、夜间伤害发生率增多。结论:双护士值班模式在精神科病房的开展,在提高护理质量上比单护士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管理者必须重视存在问题的改进,使制度不断完善,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值班模式在全院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杨海艳 《中国病案》2013,(10):36-37
目的 保证急诊各区域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调整急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实施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结果 急诊总体护理质量及安全得到有效提高.结论 副护士长24小时带班制在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能确实保证急诊科夜间及节假日的医疗护理安全,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正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29-2730
目的分析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状况,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应对能力,确保护理质量。方法对2009年—2012年我院内科52名低年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采用多媒体授课、场景模拟、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并采取一定的考核机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评分比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进行系统化护理教学培训,可以大幅度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急救配合和应急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适合急诊临时输液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方法;通过制定输液区护士的培训计划,对自2006年以来的25名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考核上岗。有效提高了新上岗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及急诊输液区护理工作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有效预防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培训方法,强化专科知识与技能训练,迅速提高急诊护士综合水平。方法制定模块化培训计划,进行针对性的专科培训,采用每天下午两小时理论学习(16:00~18:00)、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定期进行操作示范、护士长随机考核。结果提高了急诊护士的整体水平和应急能力。结论通过培训,达到不断提高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朱爱华  陈海燕  董艳 《西部医学》2012,24(10):1981-1982,1984
目的探讨医护固定合作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队在实施院前急救中的效果。一组由4名护士和4名医生班次固定(固定组);另一组由4名护士和9名轮转医生轮流值班(非固定组)。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医疗质量。结果固定组在院前急救处置能力及医疗文书的合格率明显高于非固定组,而在医护矛盾、医患矛盾、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固定组(P〈0.05)。结论医护固定合作不仅使医生护士之间在院前急救中更能促进医护密切合作、默契配合,也能更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