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小儿心胖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总结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小儿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采用控制预充总量,部分使用超滤和良好的心肌保护。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 m in~130 m in,体外循环时间2 0 min~16 8min,心脏自动复跳96例,电击7例,术中转流过程平稳,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和故障,全部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99例痊愈出院,4例术后死亡。结论:根据小儿病情以及生理状况,减少预充量,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必要时同时使用超滤技术,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病,现将我院小儿心胖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75例,其中男137例,女138例,年龄75d-14  相似文献   

4.
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体温的监测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英  吕丽 《吉林医学》2002,23(1):43-43
我科自 1985年至 2 0 0 0年 7月行心脏手术 2 0 0 0余例 ,由于心内直视手术常采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 ,病人的体温降至 32℃上下 ,因此 80 %的病人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早期体温偏低 ,后期又可能出现体温反应性增高。由于体温偏低 ,会导致末梢循环差 ,皮肤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在低温(28℃~30℃)麻醉下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操作的手术。术中降低体温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人体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往往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使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减少,影响血压稳定,尤其对心功...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时间,124例小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124例,年龄3个月-10岁,体重4.2kg-40kg,大部分小儿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预充总量控制在450ml-850ml,心肌保护主要采用4:1含血心肌保护液,低体重的患儿术中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132(37.85±26.52)min,CPB时间38-258(81.27±56.51)min,95%自动复跳,尿量排出满意,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CPB相关故障和并发症,全部顺利脱机。结论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尽量减少预充量,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良好的心肌保护及脏器保护,是确保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5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2月105例15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采用适宜的灌注方案,控制预充量,适当的血液稀释度,良好心肌保护及组织器官保护,维持有效的灌注流量及适当的灌注压力,联合应用超滤技术。结果:ECC时间35~1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145min,心脏自动复跳93例,电除颤复跳12例,体外循环过程平稳,全部顺利撤停体外循环,无体外循环意外及相关并发症,102例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保护心肌及各重要器官,合理使用超滤技术,可有效减少15kg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曾彦超  易凤琼  张光新  赵伟鹏  钟昌艳 《重庆医学》2017,(30):4190-4191,4195
目的 探讨两种核心体温监测方法对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为心脏直视手术核心体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6-12月该院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40例分为对照组(n=70)和观察组(n=70),其中对照组监测膀胱温和鼻咽温,观察组监测直肠温和鼻咽温,记录手术中体外循环降温时间、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术前1d及术毕抽血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对照组在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及体外循环总时间上均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用直肠温监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优于膀胱温,可以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9月~1998年7月,我院共开展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共20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无手术死亡。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2.85±11.09岁,<10岁10例,10~...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与低温心脏直视手术后体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常温与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体温的比较发现,前者体温变化幅度小,呈自然下降状态;后者则有一反跳,因此术后护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心脏手术是整个外科手术中具有尖端性、复杂性、危险性特点的手术,心脏手术的护理人员应明确掌握心脏外科手术解剖特点及手术步骤,了解手术的术式方案及配合要点,熟悉各种心脏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以及手术当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其应对操作要领。护士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体现在可以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并且在具体的手术配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况和手术医生的习惯来灵活配合,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给心脏手术病人的良好预后提供绝佳的先决条件。本文将通过对13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中护理过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这类手术的护理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永花 《吉林医学》2010,(30):5420-54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特点及重要意义。方法:对68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当中的手术室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心脏外科手术护理的复杂性,重要性及完善的手术护理对心脏手术的重要作用。结果:对680例心脏手术的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显示,作为心脏外科手术护理,应明确掌握心脏外科手术解剖特点及手术步骤,了解手术的术式方案及配合要点,各种心脏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以及手术当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其应对操作要领。应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护士的注意力要与手术医生同步,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在具体的手术配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情况和手术医生的习惯性来灵活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给心脏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提供绝佳的先决条件。结论:通过高质量的心脏手术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护士的有效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孕妇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孕妇心脏直视手术行体外循环 (CPB)管理的经验。 方法  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孕妇 ,体外循环时不作全身降温处理 ,动脉灌注流量 3.0~ 3.7L·m-2 ·min-1。期间连续监测胎心率。 结果  2例患者术中经过平稳 ,术后恢复良好 ,3个月后行剖宫产各娩出 1名健康男婴。 结论 为确保母婴安全 ,孕妇CPB应采用常温、高流量灌注 ,维持较高MAP和合适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CBP心内直视手术患者20(男10,女10)例,年龄平均(12±11)岁;体质量(28±15)kg;手术种类: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动脉导管缝扎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1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1例.本组患者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CBP降温范围(28±2)℃;中度血液稀释,平衡液预充,全身肝素化(3mg·kg-1).CBP时间平均(73±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30)min.1.2 方法 血标本均采集自患者肘正中静脉,分别在术前,全麻气管插管后,主动脉及心脏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8月共325例小儿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状况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方法 各种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25例,年龄8个月~14岁,体重8-46kg.本组病例讨论了转流中的安全措施和灌注技术.灌注技术采用控制预充量、早利尿、合理的温度和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故障和意外,灌注效果良好,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03例,电击复跳22例,自动复跳率93%.结论 控制预充量,可避免血液稀释过度,防止过多的液体造成小儿的组织水肿;早利尿可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可减少组织水肿,提高红细胞压积(HCT),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肾功能,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合理的温度和流量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重要器官及组织得到充分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和灌注方法。方法对189例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的体外循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转流时间(39.9±24.7)min,首次稀释后HCT为15%~24%;转流早期低血压<30mmHg(4.0kPa)9例(4.76%);转流中发生室颤8例(4.23%),酸碱失衡12例(6.35%),一过性低血钾<3.5mmol/L10例(5.29%)。转机后血红蛋白尿11例(5.82%)。术后死亡10例(5.29%)死因分别为低心排6例,肺部并发症3例,气栓昏迷1例。结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体外循环材料,适当的血液稀释,降温不低于32℃,调节好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用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9196例ECC相关手术过程中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平均每例手术ECC过程中浓缩红细胞(P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用量分别为(167.7±187.8)ml和(123.9±164.1)ml;手术种类不同将明显影响血制品用量;患者年龄和体重对血制品用量有明显影响;成人病例中,女性患者红细胞用量显著高于男性患者;ECC残余血量与ECC血制品使用总量接近。结论ECC装置的个体化或微型化是目前减少ECC术中血制品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桂霞  薜菲 《吉林医学》2007,28(16):1801-1802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我院自2000年开展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因其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手术配合具有一定特殊性和难度性,手术室护士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娴熟的配合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自2005年-2007年120例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蔡海燕 《医学文选》2006,25(4):647-648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术小儿血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的患儿于肝素化、转机10min、停机、术毕时测其血钾、钠、氯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并进行分析。结果转机10min、停机时血钾显著性下降,且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患儿的水、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调整,就能较好地维持其水、电解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