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红花黄色素及川芎嗪分别治疗两组病人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用于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红花黄色素及川芎嗪分别治疗两组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与对照组。结论红花黄色素用于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以9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急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部患者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前后,以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量患者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本组治愈33例(34.02%),显效48例(49.48%),有效11例(11.34%),无效5例(5.15%),总有效率94.85%(92/97);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胀痛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03%;血液流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对患者早期预后和防治复发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峥  李芳  谭含璇  成静 《吉林医学》2014,(9):1797-179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含红花黄色素80 mg和氯化钠900 mg),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对照组(40例)用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悦安欣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19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用悦安欣及复方丹参分别治疗两组病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 有显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悦安欣用于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胡勇  穆振斌  侯静  侯玉梅  王佐佑 《医学综述》2012,18(15):2514-251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活血,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14 d两组NIHSS和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带有基础治疗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曲克芦丁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8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7、14d两组中风病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随时间的推移更显著,两组内总评分的改善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基线评分对疗效评价有影响,扣除了基线评分影响后,治疗7、14d两组间总评分改善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于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瘀血阻络证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悦安欣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0年4月-2001年5月,用悦安欣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70例,与复方丹参组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9例病人,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认为急性多发腔梗,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49例,其中治疗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39~77岁,平均63.5岁;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63.1岁。两组患者病程均在24小时以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治疗前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9.
张海杰 《中外医疗》2010,29(3):81-81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病因。方法分析导致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与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是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麦建晖 《中外医疗》2013,32(13):86-8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发病时间在24h内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观察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4例,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并确诊处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性脑梗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除接受对照组相关治疗干预外,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干预,对改善病情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向家奎 《当代医学》2013,(18):93-94
目的研究老年人脉压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MRI检查结果对患者是否存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将患者分为存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组(试验组)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对照组),每组各5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24h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值(PP)进行检测记录,并对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进行记录。对记录到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脉压值(PP)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脉压缩小是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及空腹血糖(FBG)三项常规检测指标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旭  鲁晓华  刘兰英  杨雅松 《西部医学》2012,24(2):319-320,32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异同性。方法将1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与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两组病人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①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病人与腔隙性脑梗死相比,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P=0.033)。②有心房纤颤的脑梗死病人中,非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02)。结论为了避免分类偏倚,在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以及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时,不采用TOAST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已成为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9%,我院统计占25%.本文对经CT证实260例腔隙性脑梗死CT影像及临床表现分析,认为梗死灶早期清晰准确发现,有助于临床的定性分析,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CT是目前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最经济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腔隙性脑梗死(ALI)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ALI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SS评分与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提高ALI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脑卒中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病6~24 h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用纤溶酶200 U加生理盐水250 ml,连用7 d,红花黄色素1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80例:单独使用红花黄色素1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的治疗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脑梗死有协同作用,可增加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红花黄色素,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应用红花黄色素,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14 d后,对两组进行总有效率、LDL-C、HDL-C、TG、T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大脑中A、大脑前A、大脑后A、基底A、椎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总有效率77.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LDL-C、HDL-C、TG、T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大脑中A、大脑前A、大脑后A、基底A、椎A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缺血性中风的20%[1],具有独特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有时极不典型,症状多数轻。近年来对仅有头昏、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等临床症状,缺乏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有研究[2-3]提出“无体征性或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近年来笔者发现此临床类型较多。本文对我院1996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12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现作报道。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钦 《右江医学》2000,28(2):92-93
通过 8 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回顾性资料 ,分析了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年龄、部位、发病因素 ,以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