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53例,积液量:<60 ml 27例,60~100 ml 17例,>100 ml 9例。手术治疗2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11例,单侧钻孔引流8例,双侧钻孔引流2例。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1例积液消失,6例积液减少,2例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伤后2~3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21例中19例一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手术方法;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外伤性硬膜下积液79例,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积液49例,双侧积液30例。积液量:<60ml37例,~100ml24例,>100ml18例。手术治疗48例中44例采用钻孔引流术,2例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行中线旁囟门外角穿刺引流术,1例为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合并硬膜下积液,行骨瓣开颅蛛网膜造漏及颞肌填塞术;非手术治疗31例。结果:手术治疗48例中47例一次治愈,有1例采用钻孔引流术失败而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治愈;非手术治疗31例中6例于伤后1~3个月演变为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7例积液减少或未增加,18例积液消失。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32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5例患者积液复发,3例改行低压分流阀进行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2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剥除术,结果钻孔引流术后27例一次性治愈,5例术后积液复发,3例改行低压分流阀进行硬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后治愈。2例改行开颅积液包膜剥除术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一旦符合手术指征需及时尽早行钻孔引流术,大部分患者可治愈,少数易复发患者可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及积液包膜剥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肖哲  王长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21-121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预后与转归。结果:4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5例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7例积液量增多,行锥颅引流术,随访1~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对积液量进行性增多或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胜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57-1158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以车祸伤多见(24例,占60%),临床表现以昏迷、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多见,积液量以15~30ml多见,占82%。保守治疗30例,手术5例,其中痊愈33例,死亡2例。结论:硬膜下积液患者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症状性积液则需行钻孔引流术,复发患者可行骨瓣开颅切除包膜或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3例采用保守治疗,39例临床痊愈。手术23例,积孔引流加外引流13例,复发6例,给予再次行引流加蛛网膜造瘘5例痊愈,1例第3次行开颅积液包膜大部切除而痊愈。钻孔引流加蛛网膜造瘘术9例,8例痊愈,复发1例。死亡2例,占全组病人3.2%。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大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钻孔引流加蛛网膜造瘘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5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发生时间、部位及治疗,并随访(3 -6)个月.结果:69例(81.2%)采用保守治疗,其中65例治愈,4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16例(18.8%):采用钻孔引流术11例,治愈8例,3例复发;经开窗蛛网膜脑池沟通引流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4年以来收治的42例外科手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选用手术方式有单侧钻孔置管引流、双侧钻孔置管引流、开颅手术等.结果治愈30例,轻残8例,重残3例,1例复发,1例因原发脑干损伤死亡.治愈率69%,有效率95%.结论行外科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5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5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进行讨论。结果:保守治疗37例,手术15例,其中痊愈50例,死亡2例(3.8%)。结论:硬膜下积液患者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症状性积液则须行钻孔引流术,复发患者可行骨瓣开颅切除包膜或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更要重视对原发性脑损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合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病例,对其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讨论.结果:27例采取保守综合治疗,其中20例1个~12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7例钻孔引流患者,有1例在住院期间治愈,其余患者在出院时未见减少,其中4例1个~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在住院期间行小骨窗开颅清除积液,将囊壁广泛切开,术后6个月随防痊愈;2例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术后6个月随访,积液未见明显减少,但患者颅高压症状消失.结论: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患者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积液量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轻微者可采用综合治疗.对于积液量多,颅高压症状明显及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宜采用手术治疗.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分析患者由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针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变为血肿情况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中证实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留置硬膜下血肿腔引流管。结果:10例患者均经钻孔引流治疗后痊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有向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的可能,钻孔引流治疗是比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改良钻颅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结果:4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术后1~3天复查头颅CT、全部患者中线复位,33例硬膜下积液全部消失,10例少量积气、积液,1周后再次复查头颅CT积气、积液消失;5例高龄患者积液长期存在,但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改良钻颅外引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改良钻颅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43例。结果:4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术后1~3天复查头颅CT、全部患者中线复位,33例硬膜下积液全部消失,10例少量积气、积液,1周后再次复查头颅CT积气、积液消失;5例高龄患者积液长期存在,但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改良钻颅外引流术治疗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率8.47%。该5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单侧颞顶1例,血肿形成后临床表现多样。5例患者均接受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有较宽的范围,常发生于颅脑损伤很轻微、积液部位在单侧额颞部、经保守治疗病例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3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5例症状加重、6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转手术;4例症状较重者直接手术治疗。行单侧钻孔引流手术,1例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随访3个月,头痛头晕消失或好转26例,恶心呕吐消失16例,轻瘫均好转。经头颅CT复查,行保守治疗的22例积液完全消失6例,减少8例,8例未变化;15例手术患者积液积液完全消失10例,明显减少4例,1例复发。结论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可以用多种学说来解释。根据积液特点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硬膜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4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预后与转归。结果:24例硬膜下积液经CT动态观察及手术治疗,均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随访(1~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硬膜下积液早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对积液量进行性增多或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对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25例中有3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未做任何处理,2周~3周后吸收。1例轻瘫患者出院后1个月完全恢复。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4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  谭春祥  刘超  王日升 《当代医学》2010,16(24):54-55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处理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疗效。结果 21例经保守治疗而愈,18例经皮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3例经早期颅骨修补术+积液腔置管引流术后治愈,1例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及经皮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郗军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80-1481
目的探讨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创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45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3例治愈或显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1例治疗期间并发心肌梗死死亡。9例手术治疗,5例治愈,4例显效,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双孔引流后治愈,1例行开颅清除积液,剥除增厚的囊壁并打通外侧裂池后显效,1例前往上级医院后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结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形成机制目前有多种学说,需进一步探讨明确。TSE多数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或头皮下穿刺抽液,必要时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对于经久不愈或复发者采用开颅清除积液,剥除增厚的囊壁,并打通外侧裂池或者行积液腔-腹腔分流术,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蛛网膜开窗引流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例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行蛛网膜开窗引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硬膜下积液2周消失30例,4周消失6例,8周消失7例;2例术后一月复发,行开颅囊壁全切术,并行蛛网膜开窗引流术,术后恢复;1例术后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治愈。随访6月-18月。2例仍有少量硬膜下积液,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动态头颅CT示积液处于静止期。结论对于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外伤性慢性硬膜下积液病例,早期诊断,早期行蛛网膜开窗引流术,有明确疗效,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微创方式扩大蛛网膜破裂口 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7例.结果 5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3~5天复查头颅CT、全部患者中线复位,38例硬膜下积液全部消失,19例少量积气、积液,一周后再次复查头颅CT积气、积液消失,3例高龄患者积液长期存在,但无临床症状,所有病人随访6年,无复发.结论 运用微创方式扩大蛛网膜破裂口 持续外引流术治疗慢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