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的分布、与肝损害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应用CHIRONDI AGNOSTICSCorporation的全自动生化荧光分析仪ACS :180测定AFP。结果 59例患者 ,AFP高于正常者45例(76.3%) ;死亡32例中AFP平均值为(44.53±18.27)ng/ml,存活27例中AFP平均值(377.81±130.98)ng/ml,明显高于死亡组 (P<0.001)。动态观察存活27例AFP ,有15例与谷丙转氨酶 (ALT)值成平行关系 ,AFP随肝功能改善于3个月内恢复正常。AFP≤400ng/ml主要分布在凝血酶原时间 (PT)≥25s者中。 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AFP升高反映肝细胞再生活跃 ,提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邓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070-107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合并肝功能衰竭病情与前白蛋白含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09/2007—07收治的78例重症肝炎并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和前白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组和存活组前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含量高于死亡组(P〈0.05);患者性别与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前白蛋白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而年龄和病程与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前白蛋白含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结论:前白蛋白与重症肝炎合并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情明显相关,是反映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性病变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将4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与46例对照组的健康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死亡组患者在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方面明显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存活组在清蛋白、甲胎蛋白、胆碱酯酶方面高于死亡组。结论通过检测肝脏病变患者的各项血清学生化指标对于患者的预后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AFP)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确诊重型肝炎患者AFP值及预后。结果重型肝炎患者AFP水平升高者生存率明显高于AFP水平正常者,生存组AFP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甲胎蛋白对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及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置换前后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同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内毒素、TNF-α、sIL-2R水平明显升高,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TNF-α及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TNF-α及sIL-2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内毒素、TNF-α及sIL-2R的水平,通过影响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肝细胞,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负荷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定量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HBV定量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E术后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下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PE治疗后总胆红素及HBVDNA定量水平同存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E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对外周血HBV有较强的清除作用.PE术后总胆红素和HBVDNA定量水平可以成为预测重肝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总胆固醇降低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运荣  李炎梅 《临床医学》2007,27(12):82-83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CHO)降低在重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82例重型肝炎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HO水平.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又根据CHO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种.从CHO水平和CHO降低的严重程度来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与对照组的CHO水平分别为(2.8±0.9)mmol/L、(4.7±0.7)mmol/L,两组相比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钠水平分别为(1.5±0.6)mmol/L、(2.9±0.8)mmol/L,两组相比P<0.01;轻、中、重度低CHO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1.86%、56.41%、90.91%,三组相互之间比较P<0.01.结论 CHO是反映肝脏受损的情况及预后估计的敏感指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病情转归、预后密切相关.密切监测CHO指标的变化,对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进行动态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探索预警慢性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检测指标。方法选择枣庄市立医院78例慢性重型肝炎、76例慢性肝炎、61例肝硬化患者分别为研究组及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sCR1,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测定血清sCR1平均值,正常对照组(34.3±9.1)ng/ml慢性肝炎组(72.5±15.3)ng/ml,肝硬化组(91.8±28.1)ng/ml,慢性重型肝炎组(163.2±56.5)ng/ml。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sCR1浓度≥100ng/ml90例,〈100ng/ml59例。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ELISA法检测94例肝病患者血清中肝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与25名健康人血清对照组(55+/-45ng/L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肝病患者血清TNF-α其升高的)顺序为肝硬化组(741+/-254ng/L)>肝癌组(722+/-198ng/L)>慢性重症肝炎组(597+/-63ng/L)>大三阳组(HBsAg,HBeAg,HBcAb)阳性,576+/-63ng/L)>小三阳组(HBsAg,HBeAb, HB-cAb阳性,564+/-76ng/L),各病组间 TNF-α含量无差异;提示肝病患者血清TNF水平的检测对病情监测、预后及病变程度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危重病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入院当日存活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高于死亡组(P<0.05);在入住ICU第10天时,存活组患者胃肠外非氮热卡供给量和非氮热/氮均小于死亡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则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存在能量供给不足,及时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补充必需的能量,有助于改善患者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4例重型肝炎患者AFP测定的结果及重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在AFP〈20 ng/mL病人中,死亡89.3%,AFP 20-400 ng/mL的死亡69.2%,AFP〉400 ng/mL的死亡20.0%。AFP的高低与PTA升降呈平行关系;AFP越高,TBIL下降越快;而ALT下降速度不一。结论:AFP〉400 ng/mL的重型肝炎病人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52例,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岁。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分型诊断。用ELISA法测定52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者血清中IL-4、IL-18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的含量。结果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血清中IL-4、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血清IL-4水平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8水平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组IL-4/IL-18比慢性肝炎组降低更明显(P<0.05)。高病毒组与低病毒组比较血清IL-18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IL-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4、IL-18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在清除感染的HBV的同时也造成肝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血清前白蛋白与补体C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清前白蛋白(PAB)和补体C3主要由肝脏细胞合成、分泌。为了探讨PAB、C3的含量测定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本文报道45名健康人和18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PAB、C3血清含量的检测。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1.健康组 健康献血员45名。2.肝炎组 按1995年北京会议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诊断的肝炎患者186例,各类肝炎的名称和例数参见附表所列。另外对2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PAB动态监测。二、方法 美国Beckman公司Array360型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及试剂,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结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TRAIL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TRAIL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相关性r=0.78,P<0.05):29例HBV DNA<1×105 copies/mL者与21例HBVDNA≥1×105 eopies/mL者血清sTRAI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TRAIL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预后不同将92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死亡组(43例)和存活组(49例),检测其PTA水平,从PTA水平和PTA降低的严重程度来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 重型肝炎死亡组PTA水平为(24.31±5.51)%,存活组PTA水平为(43.25±7.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水平为30%~40%、20%~30%、10%~30%、<10%时病死率分别为11.8%、41.3%、73.9%、100.0%,相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A的降低和严重程度与重型肝炎的预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诊断重型肝炎的标准之一,是衡量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评估预后的一项最敏感和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109例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6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PA和白蛋白(Alb)。结果恶性肿瘤组PA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组P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PA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降低(P<0.001);肝癌组Alb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肝癌PA和Alb与其他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肿瘤组总计PA阳性率为42.20%,Alb阳性率为23.85%。其中肝癌PA阳性率为79.17%;Alb阳性率为45.8%,肝癌PA与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各恶性肿瘤组之间PA、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可作为肝癌区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学标志物,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中白三烯B4(LTB4)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MODS患者进行病情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含量与PAF-AH活性,与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同时比较MODS患者MODS的评分与外周血LTB4及PAF-AH的相互关系,以及比较MODS组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MODS评分、外周血LTB4含量及PAF-AH活性。结果MODS患者血清中LTB4含量(923·96±308·65)ng/L与健康对照组(2453·31±400·93)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ODS患者血清PAF-AH活性(7·60±4·41)μmol/(min·L)与健康对照组(7·42±1·23)μmol/(min·L)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MODS组中死亡患者血清LTB4含量(444·98±206·30)ng/L与存活患者血清LTB4含量(1334·51±530·35)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AF-AH活性(10·04±4·11)μmol/(min·L)与存活患者(5·16±3·32)μmol/(min·L)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MODS患者的MODS评分与外周血LTB4含量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MODS重症患者病情复杂,LTB4与PAF-AH活性变化不一,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能作为反映MODS患者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7例重型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者血清IL-15水平,同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分析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ALT、TBIL、PTA等的相关性.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IL-15为(18.9±7.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2.0)ng/L(P<0.01);死亡组血清IL-15为(24.1±7.5)ng/L,显著高于存活组(15.7±5.4)ng/L(P<0.01);存活组患者血清IL-15浓度随一般情况好转、肝功能恢复而下降.此外,重型乙型肝炎组IL-15与TBIL呈正相关(r=0.570,P<0.01),与PTA呈负相关(r=-0.529,P<0.01),与ALT则无显著相关性(r=0.099,P>0.05).结论 IL-15可能参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IL-15水平与病情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与病情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清IL-15水平的检测可能对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sCR1浓度变化与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测定血清sCR1,研究慢性重型肝炎血清sCR1动态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的关系。结果(1)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存活组的早期、中期及肝硬化病人血清sCR1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存活组的早期、中期病人血清sCR1浓度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肝硬化患者,并随CHE的降低,PT的延长及PTA的降低而逐渐升高;(2)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和存活组的早期中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的晚期和恢复期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该指标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有关的指标。方法 :回顾总结 3 2 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 ,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 ,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在年龄、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肝脏大小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回归方程为P =1/ (1 e-y) ,y =1 72 62 -0 0 948X1 2 9846X2 0 6992X3 1 60 19X4 2 0 3 98X5(注 :X1—PTA、X2 —消化道出血、X3 —肝性脑病、X4—肝肾综合征、X5—肺部感染 )。结论 :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回归方程可更全面地评估预后 ,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