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CT表现、临床特点、病理学基础,以提高CT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手术切除,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或CT导引下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的BAC共10例。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弥漫实变型(7例),误诊8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各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结果孤立结节型BAC(2例)主要表现为:结节或肿块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围,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征等周围型肺癌的一般表现;多发结节型(1例)两肺中、下叶为栗粒结节样改变,部分结节有融合、实变趋势,类似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弥漫实变型(7例),单叶/段实变3例、多叶/段实变4例,CT表现相对特异性征象较多。支气管枯树枝征(6例)、蜂窝征(7例)、磨玻璃征(5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叶间胸膜膨出(4例)。误诊率高,主要误诊为炎症和结核。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特点、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误诊主要原因是对BAC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熟悉BAC影像、分型及各型CT征象,必要时辅助CT导引经皮肺活检或纤支镜检查,能够提高对BAC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3例支气管肺泡癌,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3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为HRCT扫描。结果在12例结节病例中,均为单发结节。边缘呈分叶征8例,毛刺征6例,胸膜凹陷征7例,空泡征6例,磨玻璃密度5例。在84例炎症型病例中,病灶呈多发的实变表现;“枯树枝征”3例,“铺路石征”3例,蜂窝样改变2例。在3例弥漫型病例中,病灶呈广泛分布,且大小不均匀。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多样,诊断复杂,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和意义。方法:搜集经手术、活检或纤支镜刷检病理学证实的BAC38例;CT扫描层厚为8~10mm,9例加做2~3mm薄层扫描。结果:BAC的CT表现分孤立结节型、浸洞实变型和广泛型三型。孤立结节型18例,结节位于肺外围(1例除外),分叶状17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和密度不均、空泡征或支气管气相征和血管集束征各11例,毛玻璃影5例;浸洞实变型9例,表现为片状3例,叶(或亚段)实变4例及叶段实变件片状影2例;广泛型11例,其中6例为多结节型(1例结节内有空洞),3例表现为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并存,2例为两肺间质纤维化。结论:BAC在CT上表现为多种类型。熟悉各型的CT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诊断困难时可借助穿刺活检或纤支镜刷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穿刺或纤支镜痰检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CT表现。结果 BAC分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型、多发结节型、实变型;磨玻璃征、空泡征、蜂窝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两肺不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融合倾向、肺实变等是BAC的重要征象。结论 BAC的CT表现复杂,充分认识其特点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后颅窝肿瘤的CT4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实实的后颅窝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汉族19例,少数民族17例,年龄2岁-61岁,平均年龄32例,结果:36例中星形细胞瘤10例,成血管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病4例,室管膜瘤4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4例,三叉神经瘤2例,畸胎瘤,脊索瘤及转瘤各1例。CT对后颅窝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8%,定性诊断准确率89%,结论:CT在后颅窝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诊断特征。②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的X线和CT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③结果X线表现为按叶、段分布的肺实变。CT表现包括蜂窝状改变、磨玻璃样阴影和大叶性均匀性实变。CT血管造影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其中6例呈枯枝征。④结论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人胸部X线平片无特异性,而蜂窝状改变、CT血管造影征和枯枝征对其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隙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肿瘤的大小、肜态不规则,密度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边缘不清晰者31例(88.5%),肿瘤内见沙砾状、斑点状钙化者10例(28.6%).见囊变区者15例(42.9%).其囊壁厚薄不均,有壁结节形成。18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呈浸润性生长10例(28.6%).气管受侵犯3例,食管受侵犯1例,咽喉受侵犯1例,颈部肌肉、血管鞘和皮肤受侵犯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45.7%),其中单侧转移12例,双侧转移4例。结论:甲状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对于甲状腺癌术前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例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实变型肺泡癌,分析疾病演变中的胸片和CT表现.结果 3例中,胸片和CT均误诊为肺炎2例,胸片误诊为肺结核1例,CT仅提示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论 对于胸片初诊疑诊为肺炎或浸润播散型肺结核病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展,并出现肺实变区,应及时采用CT扫描,扫描中肺毛玻璃样改变、肺实变(蜂窝状改变)、小结节病灶以及支气管充气扩张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出现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提高肺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证实细支气管肺泡癌青年患者共69例,根据手术病理分为孤立结节组(共25例)、多发结节组(共21例)和肺叶实变组(共23例),比较分析三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为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病理类型为非黏液型或混合型;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等,病理类型为黏液型或混合型。结论:熟悉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扫描资料,并与24例周围型肺癌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肺泡癌结节肿块病灶中的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的阳性率为64.71%(11/17),其他周围型肺癌的阳性率为16.67%(4/24),二者具有显著差异。叶段实变型肺泡癌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支气管气像(3/3)和蜂窝状低密度区(2/3)。[结论]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像、枯枝状支气管气像及蜂窝状低密度区是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几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2.
刘明山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95-96,106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对于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分析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肿瘤大小、增强程度与增强模式、有无钙化、囊变等。结果两种疾病平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化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存i期增强扫捕时肿瘤与主动脉、肾实质的强化比值均高于乳头状癌(P〈0.05);透明细胞癌的坏死、囊变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P〈0.05);透明细胞癌患者有13例显示出血(13/32),乳头状癌患者全部出血,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钙化数量比较差异_尢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尤其是〈3 mm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64层螺旋CTA技术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0.75 mm、重建层厚0.75 mm和间隔0.4 mm。结果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在310例患者中,220例发现264个动脉瘤。CTA漏诊4个动脉瘤,7个动脉瘤在常规DSA检查中漏诊,但被64层螺旋CTA诊断,均得到三维DSA的证实。64层螺旋CTA诊断〈3 mm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0%、100.0%和97.9%。结论 64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包括〈3 mm动脉瘤是一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并评价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结果 复发灶位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内13例,已切除的甲状腺处12例,已清扫的淋巴结处复发5例:其中复发合并颈淋巴结转移11例。3O例复发灶密度均低于甲状腺固有的密度,复发灶易累及周边结构:胸廓入口14例,喉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声带、杓会厌皱襞)8例,颈总动脉16例,气管19例和食管13例。结论 CT能够诊断甲状腺癌术后有无复发;明确复发灶部位、大小、范围、形态、密度、累及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检查对于肺癌诊断和淋巴转移探查的价值。方法:60例疑似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对肺癌原发病灶的定性诊断,灵敏度为80.8%,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76.7%;52例确诊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为81.3%,特异性为80%,准确率为81%。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癌定性诊断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对淋巴结转移的探查有很好的价值,可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的探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06-108
目的探寻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分析CT检查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20例,所有患者经部分肝切除或肝脏穿刺活检确诊,均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在诊断脂肪肝方面的准确性,同时分析脂肪肝五种辨证分型与CT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93.18%(205/220),MRI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67.73%(149/220)。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的肝/脾CT值比值最高,肝肾不足证最低,各辨证分型间的肝/脾CT值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多为轻度脂肪肝,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痰湿内阻证多为中度脂肪肝,肝肾不足证则多为重度脂肪肝,病变程度最重。结论 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方面准确率好于MRI检查,肝/脾CT值比值与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螺旋CT扫描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双期联合应用对小肝癌的诊断评价。方法 对 2 3例拟诊小肝癌患者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增强动脉期于造影剂注射后 3 0s开始扫描 ,静脉期于 60~ 70s开始扫描 ,造影剂注射速率为 3 .0ml/s ,用量 80~ 10 0ml。结果  2 3例小肝癌共发现 2 8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分别为 75 .0 0 %、93 .86%、82 .14 %、96.43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 (P <0 .0 5 ) ,动脉期和动静脉双期间 ,平扫和静脉期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71.43 % (2 0 /2 8)的小肝癌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增加 2 4.9± 13 .8Hu ;17.86% (5 /2 8)呈不均匀高密度影。 82 .14 % (2 3 /2 8)静脉期呈低密度影 ,与同期肝组织比较 ,CT值减少 13 .8± 8.5Hu ;17.86% (5 /2 8)为等密度影。双期扫描的定性准确率为 96.43 %。结论 螺旋CT动静脉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江涛  赵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6):540-541,F004
目的:提高对肺癌脑转移CT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及特征.结果:腺癌21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多发灶41例,单发灶7例.CT发现脑部转移灶126个;囊性病灶99个,实性病灶16个,囊实性病灶11个.幕上病灶112个,幕下病灶14个.结论:CT对肺癌脑转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胃肿瘤T分期准确性。 方法 采用动态或螺旋CT增强扫描及口服清水法 ,前瞻性研究 86例胃部肿瘤 ,其CT表现与大体病理标本进行对照。 结果  15例健康对照组 ,增强CT显示胃壁为 2或 3层结构 :明显强化内膜层、低密度中间层和略高密度外膜层 ,在组织学上分别与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浆膜层相对应。 6 2例手术切除病灶中 ,CT对早、晚期胃癌检测敏感率分别为 5 0 %、85 .4%。大体分类准确率分别为 81.5 %、86 %。 结论 动态或螺旋CT对 80 %左右胃癌患者能准确诊断肿块的位置、大小、大体观及浆膜侵犯 ,并显示不同种类胃肿瘤的不同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