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平  李增玉  石一苗 《海南医学》2010,21(16):33-34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第二产程剖宫产术257例(第二产程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第一产程剖宫产148例(对照组)作对照,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子宫切口撕裂、术后感染、新生儿窒息、术中宫缩乏力发生率。结果第二产程手术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16.34%、术后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为15.18%,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6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术后子宫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笔对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头位急症71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的有关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56-59
目的探讨孕期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及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8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并分娩的孕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保健及健康教育,干预组自孕14周开始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至产后42 d。统计两组顺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第二产程时间、产后3个月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干预组VSP、VRP显著高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干预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显著缩短第二产程,改善产后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4.
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首次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及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方法 手术麻醉全部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并按照妇科产科手术学的方法行剖宫产.观察不同的监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的质量和羊水污染率与研究组新生儿的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是研究组产后大出血率、术后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都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剖宫产产程特征:活跃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及阻滞,胎头下降系数一场.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于母婴的危险系数都远高于第一产程剖宫产,临床上医生应该注意防止试产过度,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黄鹏九  李璐瑶  高玲 《新疆医学》2012,42(11):53-54
目的:探索预防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98例孕妇,其中43例于第二产程剖宫产,255例于第一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并发症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子宫切口撕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比第一产程组高。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病率,规范产前检查,做好临产时分析、评估,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处理产程异常,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技巧,这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丽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17-118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第二产程剖宫产150例,第一产程阻滞82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阻滞68例(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状况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胎位异常、巨大儿发生率、羊水污染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Apgar评分所占比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发病率,应尽量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采用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的94例急诊头位第二产程剖宫产为观察组,同期94例非急诊剖宫产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及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比较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组)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是剖...  相似文献   

9.
程向群 《中外医疗》2007,26(21):31-31
如何合理应用好剖宫产解决在产科分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衡量产科技术高低的标志之一.合理的手术适应性,合适的手术时机,安全的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是我们产科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第二产程剖宫产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以下简称二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第二产程剖宫产9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二程剖宫产合并羊水污染、新生儿阿氏评分低、术时、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比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潜在着对母婴更不利的因素,其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的延长相关(P〈0.01),故应把握时机尽量减少宫口开全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分娩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6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阴道分娩组(n=32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30例)。分别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检测产妇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的变化,并对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对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娩后3个月静息状态下生殖裂孔的LHD、LHAP、LHLR、LUG分别为(5.01±0.61)cm、(5.11±0.77)cm、(3.81±0.22)cm、(1.92±0.26)cm,与阴道分娩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4分者占83.33%,阴道自然分娩组占5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生理变化可以引起盆底组织的损伤,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损伤小,较阴道分娩对盆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米建锋 《吉林医学》2013,(34):7114-7115
目的:通过PHENIXU4检查,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42 d女性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产科门诊产后42 d随访患者1 599例,其中阴道分娩组963例,剖宫产组636例,对全部患者行PHENIXU4检查,观察盆底肌力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963例患者中,盆底肌力≤Ⅲ级的752例,发生率78.09%;剖宫产组636例患者中,盆底肌力≤Ⅲ级的212例,发生率33.33%。盆底肌力Ⅲ级及以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中均有盆底肌力降低患者,两种分娩方式相比,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降低发病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后更应尽早行盆底功能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24-127+封三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产后盆底康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温州市人民医院产后门诊的初次分娩产妇100例。按照随机且自愿的原则,将产后妇女分成四组,A组接受常规盆底健康宣教、B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C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D组接受盆底肌肉训练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并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分别于产后6周(治疗前)和产后12周(治疗后)观察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观察患者盆腔功能情况,通过各超声指标数值的改变比较不同康复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四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盆腔各超声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所有入选产妇依从性为100%;超声结果显示四组产妇盆底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改善程度D组最理想、A组最不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盆底功能恢复,超声对盆底功能训练的有效评估能进一步指导盆底功能训练的个性化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海英 《海南医学》2012,23(12):32-33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第一产程剖宫产80例产妇病例资料(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85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临床结局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产程剖宫产术可明显降低术中风险,减少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新生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桂英 《当代医学》2021,27(11):81-8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产妇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剖宫产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影响和恢复干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失禁、大便失禁和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壁脱垂、后壁脱垂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性生活困难及失禁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何种方式分娩均会引发盆底功能降低,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影响更小,因此,需重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陶均佳 《海南医学》2013,24(11):1668-167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异常所致,其发生与妊娠和分娩密切相关。该文就妊娠分娩对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妊娠分娩相关PFD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宁海分院接收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90例,按照分娩中是否行会阴侧切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行会阴侧切)45例,研究组(行会阴侧切)45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肌纤维肌力指标、相关各项指标,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及阴道动态压力。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产后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P<0.05);治疗后两组肌纤维肌力均有所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改善程度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高,阴道动态压力低(P<0.05)。 结论 在初产妇分娩中行会阴侧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且会影响早期盆底康复的效果,因此在后期临床中应当降低会阴侧切率,必要侧切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