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液透析是间歇性血液净化疗法,血液透析过程中因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引起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急性并发症。高一低钠序贯透析是通过提高透析液钠浓度,使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可有效地防止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症状的发生。我们采用高一低钠结合阶梯式超滤曲线透析与常规透析比较,观察两种透析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并观察透析前后体内血钠水平的变化,寻求理想的透析方式以减少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分为三种类型: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慢性持续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1]。IDH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发生率可达20%~40%[2]。针对临床上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温透析,仍不能阻止IDH的发生的现象,本研究将小剂量多巴胺与低温联合治疗,以观察是否有益于减少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低血压属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透析患者总数20%~30%[1].尤其针对高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透析中后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可引起心律失常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良[2],导致血液透析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我院针对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PHD),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50%.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量不足,以致超滤困难,透析不充分,诱发心率失常、心绞痛等并发症.我们对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患者11例,进行钠梯度透析,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阶梯式超滤联合阶梯式钠浓度模型(SP3+UP3)与标准透析(SD)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1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分别进行SD,SP3+UP3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脉搏。并记录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 SD、SP3+UP3低血压发生的例次分别为68次、10次(,P<0.05)。结论联合应用阶梯式超滤及阶梯式钠浓度模型能够减少老年透析患者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罗建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05-340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EBN)在预防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EBN组35例、常规护理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低血压发生次数/血压测定次数)。结果 EBN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1.00%(154/1 4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9.50%(295/1 000),并且在实施EBN干预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96.35±3.2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较干预前[(60.23±4.12)mmHg]升高,有效减少了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N可以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次数,使透析能顺利完成,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对透析中血钠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例进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和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治疗5次,分别观察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血钠浓度变化.结果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标准血液透析模式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超滤量前者较后者明显增加(P<0.01),两组透析后血钠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并分析其常见原因,寻求相对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8名经常性出现透析低血压的患者采用不同透析模式分两阶段完成1236次血液透析,观察采用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并加以分析。结论采用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配以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压的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将到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低血压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常温透析,观察组40例采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变化与对照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低血压和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血液透析治疗中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分为四组,每组8例。四组均行标准透析,其中三组在标准透析基础上进行其他透析。标准透析组:行1周标准透析(透析液温度37℃,钠浓度140 mmol/L);高-低钠序贯透析组:透析前3 h透析液钠浓度150 mmol/L,最后1 h降至135 mmol/L;低温透析组:整个透析中透析液温度为35.5℃;左旋卡尼汀组:标准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0 g,每周2次,共12周。四组共观察12周,比较各组间低血压发生率及血CRP水平。结果 12周后,左旋卡尼汀组低血压发生率[16.0%(40/250)]低于标准透析组[90.0%(225/250)]、低温透析组[20.0%(48/240)]和高-低钠透析组[50.0%(12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左旋卡尼汀组血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组血CR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血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220例次紧急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紧急血液透析的特点。方法对220例次紧急血液透析的原因、并发症及转归进行探讨。结果紧急血液透析的原因高血容量性心衰占54.5%,并发症发生率41.8%,其中低血压占71.7%,老年患者并发症率明显增高(P<0.01),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并发症72.7%,因透析并发症死亡占死亡病例14.3%。结论紧急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容量性心衰,主要并发症是低血压,老年患者发生率明显增高,你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并发症不是死亡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相关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3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低血压的原因,诱发因素,探讨预防措施。结果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16例、透析前服用降压药或者透析中服用降压药6例、患者透析时进食过多过快4例、透析液中钠离子浓度较低及透析液温度较高2例、心脏因素2例;平均年龄(60.11±12.45)岁,高于同期血液透析患者的(43.89±13.67)岁;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发生率60.00%(18/60)高于同期35.67%(P<0.05)。暂停超滤或减少超滤量,减慢血流速度,降低透析液温度,调高钠离子浓度140~145mmol/L,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对预后不良影响,应实施需要措施减少避免透析中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配对研究,观察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的64例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接受常规血透(A组)6月后,改为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B组)6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清钠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内瘘闭塞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升高,低血压及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但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钠水平及尿素氮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液透析中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0例进行自身对照,第1、2个月进行普通的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第3、4个月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透析前血压、血钠浓度、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血压、体温和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在患者中应用,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低血压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和护理对防治老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先后接受常规和个体化两种透析方案,每种方案为期12周。结果应用常规标准透析法1886例次,发生低血压401例次(21.3%);应用个体化透析1952例次,发生低血压171例次(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个体化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与低温透析,降低了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倩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56-256
目的探讨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和提高生存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临床资料和随访生存状况。结果透析后原发疾病好转;并发症:心力衰竭发生34.3%,低血压14.3%,感染25.7%,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48.6%;生存率:一年以上生存率68.6%,三年以上生存率37.1%。结论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明显,透析中进行周密、细致的临床管理和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发生,才是提高生存率之根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我院透析室规律血液透析的老年血透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普通透析组和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等4组,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压情况、透析前后血钠水平、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口渴感。结果: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及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普通透析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低温可调钠及其联合超滤曲线等模式能改善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在透析结束时发生的与透析治疗本身相关的并发症称为急性透析并发症。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40%~50%,为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笔者对22例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用低温结合可升钠浓度曲线的方法,提高透析中碳酸氢钠的浓度,使患者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防止低血压的发生,这是一种简单、有益、经济、可靠的方法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而低血压是透析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20%~40%[1]为减少低血压出现的频率及延长血液透析的生命,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20.
廖锦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39-293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如何防治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高/低钠序贯透析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约为10%~15%),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