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2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45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包括22例轻度和23例重度)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h1、Th2及Th1/Th2比率及CD28和CTLA-4在CD4+T细胞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组Th1、Th1/Th2、CTLA-4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高于轻度(P0.05);子痫前期组Th2、CD28/CTLA-4低于正常妊娠组,且重度低于轻度(P0.05)。CD28与Th1呈负相关,r=-0.295;CTLA-4与Th1呈正相关,r=0.551,与Th2呈负相关,r=-0.363;CD28/CTLA-4与Th1/Th2呈负相关,r=-0.707。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表达异常,高表达的CTLA-4促进CD4+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并向Th1亚群分化,导致Th1/Th2比率失衡,这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D28/CTLA-4)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3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的CD28、CTLA-4、CD28/CTLA-4表达水平,同时测量各组受试者血压及肝肾功能。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CD3+CD4+CTLA-4+、CD3+CD8+CTLA-4+高于分娩后,CD3+CD4+CD28+/CD3+CD4+CTLA-4+、CD3+CD8+CD28+/CD3+CD8+CTLA-4+低于分娩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4+CD28+/CD3+CD4+CTLA-4+、CD3+CD8+CD28/CD3+CD8+CTLA-4+两者无直线相关性(r=-0.037,P=0.844)。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较分娩前CTLA-4的表达下降,CD28/CTLA-4上升,可能提示CD28/CTLA-4免疫偏移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7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子痫前期患者25例及正常晚孕期妇女27例,并选取育龄期健康未孕妇女20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组患者血样中分泌IL-17的Th17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Th17/Treg比率,比较其在子痫前期与正常妊娠时的变化;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IL-10、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未孕组及正常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17的Th17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未孕组相比,正常妊娠组Th17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2)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及正常妊娠组(P<0.01),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Th17/Treg比率与健康未孕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3)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IL-17及TGF-β1的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而IL-10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未孕组相比,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IL-17、IL-10及TGF-β1的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妊娠可能依赖于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状态,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倾向于Th17介导的促炎状态,这一机制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28、CTLA-4协同刺激分子在人孕早期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5例黄体期育龄妇女外周血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对15例早孕期正常妊娠者、15例早孕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T细胞亚群及CD28、CTLA-4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早孕期正常妊娠者外周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早孕期自然流产患者及黄体期育龄妇女(P<0.05);早孕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孕期正常妊娠者及黄体期育龄妇女(P<0.05);各组淋巴细胞基本不表达表面CTLA-4(CTLA-4s)分子,而均表达细胞内CTLA-4(CTLA-4i)分子,各组间CTLA-4i分子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早孕期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下降及CD28分子表达水平上升可能与早期妊娠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癎)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和cD4+CD25high 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癎)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癎)前期的关系.结果 子(癎)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 highrr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 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可能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癎)前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和cD4+CD25high 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癎)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癎)前期的关系.结果 子(癎)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cD25 highrr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 CD4+CD25+Tr和CD4+cD25high Tr可能与子(癎)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细胞)的比例和功能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15例URSA患者(流产组)、1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非孕组)和13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的比例.采用磁珠分选方法从3组妇女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CD4+CD25+Tr细胞和CD4+CD25-T淋巴细胞,通过体外增殖抑制实验计算抑制率来评价CD4+CD25+Tr细胞对CD4+CD25-T淋巴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 流产组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的比例为(6.9±1.8)%,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的(10.8±1.1)%(P<0.05)和正常妊娠组的(11.2±1.4)%(P<0.01).流产组妇女CD4+CD25+Tr细胞的抑制率为(75±6)%,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的(89±4)%(P<0.05)和正常妊娠组的(90±4)%(P<0.01).正常非孕组与正常妊娠组妇女CD4+CD25+Tr细胞的比例和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SA的发生可能与外周血CD4+CD25+Tr细胞的比例下降和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Tr)和CD4^+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 Tr)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痫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 CD25^highT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 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协同刺激分子被认为在维持免疫系统相对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最为重要.CD28/CTLA-4是T细胞活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也是影响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一个必要条件.CD28/CTLA-4的异常可导致T细胞亚群分类的异常,从而发生妊娠免疫耐受异常,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前期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Tr)和CD4+CD25high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highTr)在子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对安徽省立医院子前期患者30例和正常早、晚期妊娠及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各13例、22例及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占CD4+T细胞的比率,分析其与子前期的关系。结果子前期组妇女外周血CD4+CD25+Tr和CD4+ CD25highTr表达率分别为(6.64±1.10)%和(0.53±0.17)%,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妇女的(12.26±1.32)%和(1.18±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非妊娠组妇女外周血CD4+ CD25+Tr表达率(10.8±1.05)%和正常早期妊娠组CD4+ CD25+Tr表达率(11.21±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5)。结论CD4+ CD25+Tr和CD4+ CD25highTr可能与子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临床特点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01—2009-07-3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7例ROP患儿临床资料、ROP分期、治疗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1期和2期ROP共64例,6例2期病变达Ⅰ型阈值前病变而采用激光治疗,其他均未进行特殊治疗;除失访和死亡病例外,所有随访病例ROP病变均消退,远期视力不受影响。3期病变15例,其中14例达阈值病变者给予激光或冷凝治疗,1例未达阈值病变者不需要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例患儿中3例术后视力严重受损,仅存在光感,其余8例视力正常。4期和5期ROP共28例,随访的18例患儿中,仅1例手术后保存了正常视力(占5.6%),失明者达12例(占66.7%),其余5例虽保存视力,但视力极差,仅存光感(占27.7%)。结论 ROP防治关键在于预防ROP发生,当出现ROP早期病变时应严格筛查和及时干预,一旦疾病进入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再治疗,则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及处理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个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 19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5例 <2 8周者 4例放弃胎儿作引产术 ,1例孕 2 6周及 7例 2 8~ 34周从确诊一个胎儿死亡后继续保胎到存活儿分娩 ,平均延长 6周 ,5例 >34周者确诊后随即行剖宫产 ,此 13例新生儿均存活。另 2例足月但未及时处理 ,活胎死亡。死亡主要原因 :脐带因素 2例、帆状胎盘 3例 ,胎儿畸形 2例 ,原因不明 12例。妊娠并发症比例较高占 6 3.16 %。结论 :孕周 <2 8周者一般作终止妊娠处理 ;妊娠 2 8~ 34周存活的胎儿继续妊娠到孕 34周预后良好 ;对孕 34周以后发现的应及时终止妊娠抢救存活儿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1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29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病例162例,胎膜未破病例68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母亲产褥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肺炎关系密切.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Qian J  Shi Y  Chen X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1):667-669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和病量资料。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腹胀、腹痛、异常阴道流血和流液。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14例,透明细胞癌2例,腺棘癌2例,浆液性腺癌1例,混合性卵巢上皮性癌6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为Ⅰ14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1例。治疗方法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77.7%。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学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Lu Y  Lu P  Jin CL  Lin CK  Wu YY  Sun K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3):169-172
目的探讨我国东北地区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及贝克型肌营养不良症(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类型分布与表型的关系,并用于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采用多重PCR法检测124例来自东北地区的DMD(106例)及BMD(18例)男性患者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情况,并对30例高危胎儿行产前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测。结果124例患者中,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检出率为49%(61/124),其中41例(41/61,67%)缺失分布于外显子45—53,13例(13/61,21%)缺失分布于外显子8—19,5例(5/61,8%)在上述两个外显子缺失区内均有缺失,2例(2/61,3%)缺失分布于外显子34和43;缺失型患者中有9例发生整码缺失(为BMD患者),49例发生移码突变(为DMD患者)。30例高危胎儿中,17例为男性胎儿,其中10例为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型,缺失位点与先证者相同;13例为女性胎儿,无一例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结论DMD及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缺失主要分布于两个区域,外显子8附近区域可能是东北地区该基因缺失高发区;缺失类型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当基因发生整码缺失时,临床表型为BMD,而发生移码突变时,临床表型为DMD。  相似文献   

17.
1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胎儿淋巴细胞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淋巴细胞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检测20例ICP患者(ICP组)及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外周血已灭活的淋巴细胞、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的增殖反应情况。结果(1)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已灭活的淋巴细胞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2.75±0.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蜕膜组织可溶性抗原混合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45±0.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7±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P组脐血胎儿淋巴细胞与母体皮肤组织可溶性抗原反应中,胎儿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程度为1.22±0.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6±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淋巴细胞可能是ICP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母-胎间免疫失衡是ICP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1个新的卵巢恶性肿瘤抗原--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具有环状结构域的蛋白(BARD1)剪切变异体(OV-142)的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RT-PCR技术克隆OV-14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构建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纯化OV-142重组融合蛋白;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4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OV-142的IgG、IgM型自身抗体的相对含量,并分析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成功构建了OV-142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获得了OV-142重组融合蛋白.当联合分析OV-142 IgG型自身抗体与CA125时,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1.4%,高于单独分析IgG(41.3%)或CA125(61.1%);特异性为89.1%,高于单独分析IgG(84.2%)或CA125(88.0%);准确性为81.9%,高于单独分析IgG(66.8%)或CA125(77.1%).结论 OV-142是BARD1的1个剪切变异体,其有可能成为卵巢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OV-142抗原的IgG型自身抗体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有可能成为CA125的1个重要的补充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宫颈评分监测氯菧酚胺诱发排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33例无排卵患者应用氯菧酚胺治疗76周期中宫项评分(CS)与BBT、卵泡发育及激素参数的关系。19个周期无排卵反应,CS波动,但宫项粘液透明性状不变。57个周期有排卵反应,其中32周期停药后CS渐进增高,最高宫颈评分MCS≥8,卵泡发育好,LH峰后24h内排卵;22周期MCS<8,LH峰后卵泡不消失,形成LUF,激素测定提示停药后睾酮水平明显升高;另三个周期资料不全。结果提示停药后未见药物在宫颈水平的抗雌素效应;睾酮升高可能干扰CS并导致LU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