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索菲布韦联合普通干扰素(Interferon IFN)和利巴韦林在1b型丙肝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1b型丙肝患者选取最优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自2015年4月~10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进行1b型丙肝治疗的患者9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3组:对照A组30例:进行索菲布韦+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对照B组30例: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48周;治疗组30例:索菲布韦+普通IFN+利巴韦林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分别在治疗0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行丙肝高灵敏度RNA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索菲布韦治疗的治疗组与对照组A治疗效率分别为93.33%、90%明显高于对照组B的66.67%(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A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索菲布韦联合普通IFN和利巴韦林治疗1b型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干扰素+利巴韦林,且不良反应少,在治疗丙型肝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病毒应答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且观察组EVR率为94.29%、ETVR率为97.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82.86%(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ALT、AST、TBIL的下调及ALB的上调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9%(P<0.05)。结论:索非布韦联合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SVR)、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VR、cEVR、ETVR、SV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优于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特定丙肝患者中选出60例随机分组,A组患者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应答、治疗后应答、持续应答概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48周后的ALT复常率、AS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的2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丙肝人群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确切,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PEG-INFα-2a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INF)α-2a肌内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病毒应答(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应答(SVR)率及肝功能指标(AST、ALT)的差异。结果:研究组EVR率、ETVR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48周时,研究组SVR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58.5%(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干扰素的持续性应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与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2015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有治疗意愿的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一组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另一组用DAAs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肝功能、血常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及不良反应。结果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组28例完成疗程,DAAs组86例完成疗程及观察。疗程结束时DAAs组患者100%获得病毒学应答,干扰素组67.8%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DAAs组的SVR24(89.5%)显著优于干扰素组(60.7%)(P <0.001)。2组患者抗丙肝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A/G及AP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扰素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的比例(46...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 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 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TD)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纳入对象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6例CHC患者,患者在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后合并TD。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终止抗丙肝病毒治疗,单纯给予针对T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继续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同时给予针对TD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复常率为35.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为79.2%,肝功能的复常率为7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1%、4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处理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同时,继续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以提高丙肝病毒RNA的阴转率及肝功能的复常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87-89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丙肝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治疗药物选择利巴韦林,观察组治疗药物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EVR、ETVR和SVR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NR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程继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14-2516
目的:总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周和治疗结束24周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无应答(NR)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降酶、保肝等药物,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定量(HCV-RNA)下降率及肝脏纤维化无创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HCV-RNA下降率及肝脏纤维化无创检查指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普通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ALT、AST、ALB、TBIL、child pugh评分、HA、PCⅢ、LN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失代偿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抗纤维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3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患者均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过程中逐渐增加干扰素α-2b的用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和病毒学指标,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丙肝病毒RNA(HCV-RNA)阴转率为82.5%。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肝癌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治疗期间因严重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停止治疗。结论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7):910-911
目的:观察索菲布韦(Sofosbuvi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7例,给予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疗程16~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检查肝功能、HCVRNA水平,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2周检测肝脏LSM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20例(74.04%)在2周时HCV RNA低于检测下线,27例均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26例完成治疗,其中25例(96.15%)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VR)12,LSM值较前明显下降,肝功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索菲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性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黄茂辉  朱啸峰 《吉林医学》2022,(7):1866-1868
目的:通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与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CHC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组予以SOF/VEL。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疗程48周,观察组疗程3月,疗程结束后立刻观察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记录治疗后两组病毒学应答阴性率[快速病毒答应阴性率(RVR)、持续病毒答应阴性率(SVR)、早期病毒答应阴性率(EVR)]、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病毒学答应阴性率(RVR阴性率、SVR阴性率、EVR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失眠、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1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94-296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利巴韦林喷雾剂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8例HFMD患儿分为干扰素组(n=44)和利巴韦林组(n=44),分别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和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所有HFMD患儿均接受常规隔离、清淡饮食、抗病毒、口腔皮肤护理等HFMD的标准干预,持续治疗5 d。观察两组HFMD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指标(WBC、ALT、AST、CK-MB)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扰素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结痂时间、厌食改善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4、2.533、2.783、3.478,P<0.05);治疗后,两组WBC、ALT、AST、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扰素组低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2、3.619、5.193、8.356,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干扰素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利巴韦林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缓能有效缓解HFMD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减轻心肌损害,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喷雾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方法于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对37例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AST、ALT、TBIL、ALB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AST、ALT、TBIL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而ALB水平相比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丙肝患者齐多夫定片、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AST、ALT等指标水平,控制病情发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标准化治疗方案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3月2013年12月在西双版纳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27例,给予标准化治疗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辛伐他汀组30例,在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组疗程均为24周.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检测2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ALT和AST水平)和血浆HCV-RNA水平,观察生化学应答和病毒学应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和辛伐他汀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辛伐他汀组患者生化学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LT和AST、血清HCV-RN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24周的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满意,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状况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92%,对照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76%,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