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海静 《当代医学》2021,27(5):80-82
目的 探析彩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彩超和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效果.结果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95.83%)显著高于彩超检出率(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各直径结石检出率高于彩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总管结石检出率高,且可有效诊断小结石和多发、单发结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术前MRCP对胆道探查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 0 0 0年10月至2 0 0 3年12月所有胆道结石探查患者共2 81例(其中2 0 0 0年10月至2 0 0 1年9月作为残石研究对照为A组;2 0 0 1年10月至2 0 0 3年12月共收集15 6例,未作MRCP检查者6 8例为B组;术前有MRCP资料者88例为C组。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同期有、无术前MRCP患者的胆总管结石检出;胆总管直径≤1.0cm病例的探查情况及结石检出情况;胆总管探查术后的残石情况。结果 术前有MRCP检查患者胆总管结石检出高于术前没有MRCP检查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两组胆总管直径≤1.0cm病例的探查率无差异(P>0 .0 5 ) ,但结石检出情况有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术前有MRCP检查患者胆总管探查术后的残石少于无MRCP检查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 <0 .0 5 ) ,有显著性差异。术前MRCP有助于发现胆道畸形,避免术中损伤胆道。结论 术前MRCP检查增加了胆总管探查的准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胆总管直径≤1.0cm伴结石患者的检出率;有助于发现胆道畸形,避免术中损伤胆道;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行ERCP术前2周内,同时行MSCT、MRI及MRCP检查的12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MSCT及MRI的诊断价值,并分析MSCT、MRI漏诊特征。结果 (1)MRI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漏诊率低于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CT:密度40HU的结石漏诊率显著高于40HU-60HU及60HU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40HU-60HU组中结石0.5cm的漏诊率显著高于0.5-1.0cm、1.0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60HU组中结石0.5cm、0.5-1.0cm、1.0cm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密度40HU~60HU组及密度60HU组中,胆总管扩张与无胆总管扩张患者的漏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RI:泥沙样结石漏诊率显著高于5mm结石、5cm结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外胆管扩张患者的漏诊率显著高于肝外胆管扩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高度怀疑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MRI检查。MSCT与MRI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均受结石大小、位置、胆总管扩张情况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钢  韩志江  张煜  丁金旺  彭友  张卧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7,39(10):786-78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数量及总直径对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57例多灶性PTMC与653例单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照瘤体个数(以单发、2-、3-、≥4-表示)及多发瘤体总直径(TTD)或单发瘤体直径(UTD)的大小分组,比较各组CLNM的差异;分析CLNM阳性和TTD大小的关系。结果2-PTMC组、3-PTMC组和≥4-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发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3-PTMC组CLNM阳性率均明显低于≥4-PT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PTMC组和3-PTMC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D≤1.0cm组CLNM阳性率明显高于UTD≤1.0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D>1.0cm组和UTD>1.0cm组、TTD≤1.0cm组CLN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TD大小与CLNM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TD≤1.0cm组比较,TTD≤1.0cm组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且CLNM阳性与TTD大小无关;与单发PTMC比较,多发PTMC更容易出现CLNM阳性,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多灶性PTMC患者时,应更积极地进行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彩超和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和MRCP检查,与手术探查取出结石作为评定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结果:MRCP检测阳性率、阴性率、准确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彩超,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RCP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6排CT和0.3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胆道系统结石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CT组(80例)采用16排CT检查,MRCP组(80例)采用0.35T MRCP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优劣。结果手术证实80例结石患者,MRCP组确诊率(93.75%)高于CT组(7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组检查无胆总管扩张结石直径0.8cm确诊率(93.33%)高于CT组(6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0.35T 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较16排CT确诊率高,特别是在对直径0.8cm、胆总管未发生扩张的结石诊断中,0.35T MRCP诊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46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并以ERC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ERCP结果的kappa值以及不同结石大小的准确率。结果146例患者中,经ERCP诊断出胆总管结石患者112例,非结石患者34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出阳性102例,阴性44例;MRCP诊断出阳性109例,阴性37例;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灵敏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检查(P<0.05),且MRCP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为0.870,大于多层螺旋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Kappa值0.716;同时,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直径>1.0cm结石的准确率均高于诊断直径<0.5cm结石的准确率(P<0.05)。结论相比多层螺旋CT检查,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高,与ERCP"金标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两种检查方法均对直径>1.0cm结石具有较高的检出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任丽娟  孔延亮 《吉林医学》2013,(31):6457-6459
目的:比较腹部彩超与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做过腹部彩超及MRCP两项检查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结石在胆总管的不同位置分为胆总管上段(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中段(十二指肠后段)、胆总管下段(即胰腺段和壶腹段),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与MRCP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总管下段结石MRCP诊断准确性略优于超声。结论:腹部彩超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常规检查,同时对胆总管下段结石与MRCP联合应用,将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超声与X线检查对输尿管结石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与泌尿系平片 静脉尿路造影(KUB IVU)对输尿管不同部位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的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比较B超与KUB IVU对不同部位及大小结石的诊断效率.结果 B超检查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检出率不如静脉尿路造影,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两者检出率均较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结石直径<0.5 cm者,两者检出率均较低,但静脉尿路造影对结石的检出率高于B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在o.5~1.0cm之间的结石,静脉尿路造影对结石的检出率高于B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结石直径>1.0 cm者,两种方法均能全部检出.结论 B超与KUB IVU对输尿管结石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总体上KUB IVU要优于B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患者均接受MRCP和腹部CT检查。以超声内镜(EUS)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MRCP、腹部CT单独与联合诊断阳性检出率及对直径>9 cm、≤9 cm结石的检出率。结果经EUS检查证实为肝外胆管结石者58例,胆囊癌者2例,胆道感染者4例。采用MRCP诊断出肝外胆管结石者47例,非肝外胆管结石者17例;采用腹部CT诊断出肝外胆管结石者41例,非肝外胆管结石者23例;采用MRCP联合腹部CT诊断出肝外胆管结石者60例,非肝外胆管结石者4例。MRCP联合腹部CT阳性检出率为98.28%,高于MRCP或腹部CT单独诊断的77.59%或6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RCP联合腹部CT诊断直径>9 cm、直径≤9 cm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7.22%,高于MRCP、腹部CT单独诊断的72.73%、80.56%以及腹部CT单独诊断的86.36%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MRCP联合腹部CT可提高较短直径结石检出率,避免漏诊,有利于患者早期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腹部CT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接诊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72例,分别行B超、CT及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各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和MRCP的检出率均高于B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直径小于8 mm的小结石检出率与B超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对直径小于8 mm的小结石检出率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CP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准确性较高,尤其是MRCP,能较清晰地观察到较小结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半傅里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与多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3D-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0.36T永磁型磁共振仪对69例患者行SSFSE序列和3D-FSE序列MRCP扫描。结果本组共69例,其中胆囊结石32例,胆总管结石1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2例。结石的形态、信号多样。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3D-FSE图像均较好显示。较大胆囊结石显示,SSFSE序列图像优于3D-FSE图像。直径小于0.5cm的单发或多发胆囊、胆管结石,SSFSE及3D-FSE均难以准确显示,须结合3D-FSE原始图像观察。结论 SSFSE与3D-FSE序列结合3D-FSE原始图像在胆系结石MRI诊断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红赞 《中外医疗》2014,(36):183-184
目的探讨在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应用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行胆囊切除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以术中未接受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者为对照组,以术中接受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者为观察组,每组33例。分析观察组中胆囊管胆道造影对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比两组手术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者为21例,占患胆总管结石患者的95.45%,而术前彩超检查仅发现16例,占72.73%,胆囊管胆道造影明显高于术前彩超检查(P〈0.05)。且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术前彩超检查(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有效地提高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可有效地善患者术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王思坚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61-206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偃师市人民医院82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行MRCP、腹部CT检查,比较MRCP、腹部CT单独与联合对肝外胆管结石、直径>9 cm结石、直径≤9 cm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检出率。结果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为98.65%(73/74),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100%(28/28),直径≤9 cm结石检出率为97.83%(45/46),原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100%(52/52),继发性胆管结石检出率为95.45%(21/22),均高于MRCP、腹部CT单一方法诊断(均P<0.05)。结论 MRCP联合腹部CT检查可提高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准确判断结石直径及原发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实施B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采用X线检查,检查完成后进行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结果。结果:B超严重肾积水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5个、3~5个、1~2个结石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和X线直径>5 cm结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直径2.0~5.0 cm结石检出率以及直径<2.0 cm结石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上段、中段、下段结石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较X线诊断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严重肾积水以及输尿管结石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普及性较高,可为输尿管结石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薄层T2WI序列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拟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3D MRCP、薄层T2WI序列检测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以ERCP治疗确诊或术后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3DMRCP、薄层T2WI序列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以“金标准”结果为依据,按照结石大小分组,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结石的检出率。结果 3D MRCP、薄层T2WI序列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 MRCP联合薄层T2WI序列检测较两者单独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更高(P<0.05)。经3D MRCP检查显示,151例患者中49.67%的患...  相似文献   

17.
徐绍良 《当代医学》2014,(20):88-88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江西省横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结石的直径大小,将所有患者分为A、B、C 3组,结石的直径分别为0.5~1.0cm,1.0~2.0cm,〉2.0cm。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疗法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对3组患者的一次碎石成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后,发现A组患者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91.1%)显著高于B组(73.3%)和C组(55.6%),A组和B组(χ^2=4.8649,P〈0.05),A组和C组(χ^2=14.5455,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34)。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直径在2cm以下的结石患者,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超和钼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79例早期乳腺癌(病灶直径≤2.0cm)的彩超和钼靶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 早期乳腺癌彩超与钼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符合率为86.8%。优于彩超或钼钯单项检查的检出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疑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应结合钼靶与彩超进行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CT以及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应用在胆总管结石诊断的结果.方法 随机选择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检查,并以术中胆道镜及ERC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检查敏感性为51.66%,特异性为85.71%,准确率为61.66%,CT检查敏感性为71.67%,特异性为87.50%,准确率为85.00%,MRCP检查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50.00%,准确率为91.67%,其中MRCP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和超声检查,而CT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和MRCP检查对不同大小结石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CT以及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应用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各有优势和缺点,其中以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检查敏感性和准确率更高,但临床应当综合利用3种检查方式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王洋 《当代医学》2021,27(5):40-42
目的 评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MRCP)及CT在肝外胆管微小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95例疑似肝外胆管微小结石患者的CT与MRCP的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特异度、准确率及对不同部位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结果.结果 MRCP对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73.7%)高于CT检查结果(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敏感度(94.4%)、特异度(91.3%),准确率(93.7%)、阴性预测值(84.0%)等指标均高于CT检测结果(P<0.05);MRCP对于肝总管、胆总管部位阳性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 MRCP在肝外胆道微小结石诊断中的检出率、特异性、敏感度显著高于CT检查,对不同部位微小结石也有明显的鉴别诊断作用,且具有无创、不受梗阻影响、易于操作等优势,是临床肝外胆道微小结石的有效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