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96例观察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特征分为:简单病变26例,复杂病变47例,正常对照组2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9例,正常对照组23例.用酶免法(ELASA)法检测血浆DD含量,比较不同组问DD含量.结果 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0.501±0.209)mg/L]高于简单病变组((0.328±0.171)mg/L]及正常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0.595±0.342)mg/L]和UAP组[(0.489±0.213)mg/L]明显高于SAP组[(0.291±0.099)mg/L]和对照组[(0.317±0.1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DD含量与冠心病病情严霞性相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悦心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1):847-849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PE组(25例)和非PE组(57例)、PE组中高临床概率患者(11例)和低临床概率患者(11例)DD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ROC曲线分析DD诊断PE时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同时计算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PE组DD明显高于非PE组,低临床概率患者明显高于高临床概率患者。以0.5mg/L为阳性界点,DD诊断PE的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67.2%,阴性预测值为98.8%,阳性预测值为70.7%。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55~0.983)。结论DD对PE诊断,尤其是低临床概率PE的排除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浆D-二聚体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脑血管性及一些疾病对人们生命威胁日益加重 ,医学界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采用了既特异又灵敏的指标———D 二聚体来反映机体的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液凝固状态。笔者对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4 78例患者进行D 二聚体含量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王祝荣 《吉林医学》2014,(35):7854-7855
目的:计算足月妊娠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妇女115例,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其中25例监测随访监测其产后3 d血浆D-二聚体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115例正常孕妇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正常人群范围,且呈非正态分布,其中D-二聚体浓度区间为(1.768087±1.068651)mg/L,产后3 d对其中25例复查D-二聚体浓度,比较分娩前后变化,可见其浓度呈下降趋势,行Wilcoxon rank sum test,P=0.01767<0.05。结论:足月妊娠妇女D-二聚体参考区间高于正常人群,产后3 d如呈上升趋势,注意预防产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Reader分析仪定量测定70例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并发有血管病变39例为合并微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31例为无血管并发症组;选择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0.34±0.1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26±0.0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组患者组D-二聚体水平(0.38±0.15) mg/L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0.31±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李康  杨冬华  汤绍辉 《重庆医学》2005,34(11):1688-168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B级和C级3组。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浆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二聚体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定量检测293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组各60例,35~40岁组为113例)妊娠晚期孕妇和200例不同年龄(19~24岁、25~29岁、30~34岁、35~40岁组,各50例)的健康非孕女性体检者(健康非孕组)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孕妇各年龄组的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健康非孕妇女(P〈0.051);高龄孕妇的D-二聚体高于适龄孕妇组(P〈0.01);高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适龄孕妇(P〈0.05)。结论 D-二聚体随孕妇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不同年龄孕妇的纤溶活性;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对预防孕妇尤其是高龄孕妇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血浆DD-二聚体(dimer,D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的光学法定量测定9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DD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的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DD检测方法迅速、简便、敏感性高,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亚型判断的重要指标,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所表达的血液高凝状态.方法: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8例与本院体检中心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51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1.16±0.09mg/L,老年健康体检组为0.15±0.0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对此类患者早期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及溶栓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性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检测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妊娠孕妇、妊娠性糖尿病患者、妊娠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比较三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 =3.24、4.32,P<0.05).另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t =4.02,P<0.05).中度妊高征组和重度妊高征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妊高征组(t=3.11、4.51,P<0.05).另外,重度妊高征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妊高征组(t=3.08,P<0.05).结论 妊娠性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为临床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防止DIC的发生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巧 《中原医刊》2006,33(2):13-14
目的了解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肺栓塞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美国Backm an公司生产ACL9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肺栓塞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肺栓塞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Wilson等在1971年首先应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诊断肺动脉栓塞,目前,D-二聚体的检测意义越来越受到临床和检验专业重视。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降解,D-二聚体就会升高,特别在血栓形成性疾病中已将其作为首选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t Coagulatiom,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1500血凝仪检测40例DIC患者、30例DIC可疑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中D-Dime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IC可疑组和DIC组D-Dime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DIC可疑组比较,DIC患者组D-Dimer水平明显增高(P〈0.01);动态观察30例DIC可疑组,其中有11例发展为典型DIC,其血浆D-Dimer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Dimer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早期DIC诊断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45例,年龄39~78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AMI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亦高于sA组和UA组,UA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D-二聚体水平不同,UA与AMI冠心病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认为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莹  王观宇  杜屏  邓丽华 《中外医疗》2009,28(32):65-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中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定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相关,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陆竹梅  邓姗  邱小菊 《华夏医学》2013,(6):1080-1083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与意义.方法:选择92例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s-CRP、D-D水平和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及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亦较正常妊娠组高,随着病情严重而递增;子痫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8,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中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hs-CRP和D-D水平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者(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hs-CRP和D-D水平与炎症性反应正相关,可能通过促进凝血功能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病人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计数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妊高征病人42例,平均年龄27.5岁,孕30~35周。正常妊娠组44例,平均年龄27.5岁,孕29~33周。以健康查体女性32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