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MDM),建立补骨脂定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模型,探索补骨脂定联合刺甘草查尔酮免疫调控的作用效应。方法 联用脂多糖与补骨脂定激活炎症小体,使用脂多糖(LPS)刺激BMDM 4 h后,给予刺甘草查尔酮(40 μmol·L-1)进行预保护,1 h后用补骨脂定(10、20、40 μmol·L-1)刺激4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同时检测细胞上清中剪切成熟的胱天蛋白酶-1 p20(Caspase-1 p20)和细胞裂解液中Caspase-1前体(pro-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测定BMDM细胞上清液中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刺甘草查尔酮可明显抑制补骨脂定诱导的pro-Caspase-1剪切成熟(P<0.05,P<0.01);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不同浓度得补骨脂定组均可以明显增加IL-1β、TNF-α释放(P<0.05,P<0.01);与补骨脂定组比较,补骨脂定-刺甘草查尔酮组均可显著减少IL-1β、TNF-α释放(P<0.01)。结论 刺甘草查尔酮可显著抑制补骨脂定介导的过激的免疫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配伍减毒的效应,该研究探索了补骨脂定-刺甘草查尔酮配伍减毒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梁龙鑫  任璐彤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2023,54(11):3524-3533
目的 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评价炮制前后雷公藤对肝脏的毒性,观察空白组、雷公藤组、甘草炮制雷公藤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血清生化指标及细胞炎症因子的差异。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雷公藤组肝组织损伤明显,炮制后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AST,ALT,CRE升高(P0.01),UREA升高(P0.05),ALB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AST,ALT,CRE,UREA降低(P0.01),ALB升高(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组与空白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组与雷公藤组比较IL-1β,IL-6,TNF-α显著降低(P0.01)。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雷公藤肝毒性,减轻雷公藤导致的肝损伤。该实验可为雷公藤合理制用提供参考,同时为甘草炮制雷公藤降低其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类物质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AOM/DSS诱导结肠癌小鼠模型研究甘草查尔酮类物质对结肠癌的作用。结果:甘草查尔酮类物质可以显著缓解小鼠体重下降情况,并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实验结果还显示,甘草查尔酮能显著降低结肠湿重系数,呈剂量依赖性;可以显著降低肿瘤个数,高剂量组肿瘤平均抑制率可达到55.5%;结肠病理切片显示,甘草查尔酮高剂量组可以显著恢复DSS诱导的结肠炎坏死黏膜。结论:甘草查尔酮类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结肠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从多项指标上预防结肠癌的发生或缓解病变;甘草查尔酮类物质有望成为新型预防及治疗结肠癌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甘草查尔酮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甘草查尔酮B(licochalcone 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0)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 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MTT染色法检测甘草查尔酮B(5,7.5,10,12.5,15 mg·L-1)作用24 h后,对B16F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1×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甘草查尔酮B(7.5,15mg·L-1)作用24 h后,Hoee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105个/瓶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甘草查尔酮B(5,7.5,10,12.5 mg·L-1)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 mRNA表达;荧光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aspase-9)和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甘草查尔酮B能有效抑制B16F0细胞增殖,作用24 h后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011.3 mg·L-1,在5~15 mg·L-1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特征,随甘草查尔酮B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甘草查尔酮B(10,12.5 mg·L-1)能明显下调Bcl-2/Bax,上调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其中7.5 mg·L-1甘草查尔酮B引起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程度较12.5 mg·L-1高.结论:甘草查尔酮B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调控的凋亡通路诱导B16F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甘草查尔酮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活力(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甘草查尔酮A与TRAIL联用后,MCF-7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同时促进了Caspase-8和PARP的剪切(P<0.05)。甘草查尔酮A处理MCF-7细胞24 h后,DR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当用siRNA敲低DR5表达后,能拮抗甘草查尔酮A与TRAIL联用诱导的Caspase-8与PARP剪切(P<0.05)。此外,甘草查尔酮A可促进JNK的磷酸化和CHOP蛋白表达(P<0.05)。结论:甘草查尔酮A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活力,通过激活JNK-CHOP通路而上调DR5的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TRAIL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内毒素脂多糖(LPS)模型,探讨六味五灵片对何首乌致大鼠特异质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2.8 mgNg)组,单独何首乌(生药2.16 gNg)组,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 g/kg)组,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 gNg)+六味五灵片低、中、高剂量(0.4、0.8、1.6 g/kg)组及LPS(2.8 mg/kg)+何首乌(生药2.16g/kg)+阳性药联苯双酯(2mg/kg)组。按组别分别ig给予相应剂量的六味五灵片和联苯双酯,每日1次,连续给药2d,第3天除对照组和LPS组ig等量蒸馏水外,按组别分别ig给予何首乌醇提物,3 h后按组别尾ivLPS,给予LPS7 h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并采集肝组织标本。比色法检测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检测分析肝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六味五灵片能明显降低何首乌诱导的特异质肝损伤大鼠血浆中ALT和AST水平(P0.05),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明显抑制NF-κB p65的表达(P0.05),同时明显降低血浆中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P0.05、0.01)。结论六味五灵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防治何首乌诱发的特异质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管燕  谢强敏 《中草药》2009,40(8):1254-1259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气管内滴入LPS或生理盐水,6或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测定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肺组织的含水量和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和BALF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以及TNF-α蛋白水平.结果 白细胞计数、肺含水量测定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显示,小鼠气管内滴入LPS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甘草黄酮给药后能预防LPS引起的这些变化.甘草黄酮能明显减少BALF中的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升高SOD活性.甘草黄酮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的MPO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水平.结论 甘草黄酮能改善LPS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和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氟西汀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和氟西汀总显效率分别为83.2%和76.6%,二者疗效相仿。HAMD评分帕罗西汀组治疗2周即显著下降,氟西汀组治疗4周时显著下降。帕罗西汀组副反应较少,而氟西汀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失眠、兴奋等。结论:帕罗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适合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甘草查而酮A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将3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查尔酮A高、低剂量组、吡非尼酮组。气管滴注BLM 5 mg·kg~(-1)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次日治疗组灌胃给予甘草查尔酮A 15,30 mg·kg~(-1),吡非尼酮300 mg·kg~(-1),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称质量,进行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纤连蛋白(FN)以及p-Smad2/3与Smad2/3表达水平。并考察甘草查尔酮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活化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可见肺泡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肺间质增生,有炎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肺组织中羟脯胺酸,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的肺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肺损伤与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肺组织的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另外,甘草查尔酮A与吡非尼酮显著抑制TGF-β诱导MRC-5细胞转化,明显降低α-SMA,F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甘草查而酮A可能通过阻断Smad相关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化等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利用原代小胶质细胞观察了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 50,GBE50)的抗炎机制及其对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机制。以LPS/ATP刺激小胶质细胞,筛选最佳的刺激时间点及GBE50最佳浓度;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BE50对NLRP3,ASC,caspase-1,IL~(-1)β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CO-IP检测GBE50对NLRP3炎症小体聚合的影响。GBE50(10 mg·L~(-1))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LPS(100μg·L~(-1),12 h)、ATP(5 mmol·L~(-1),30 min)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NLRP3炎症小体聚集以及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以上实验结果表明,GBE50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后炎性因子的分泌,与其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HPLC指纹图谱评价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部位肝毒性。方法基于内毒素(脂多糖,LPS)的特异质肝损伤动物模型,HPLC法测定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部位信噪比(S/N)大于10的指纹峰总面积,并以大鼠ALT、AST水平为评价指标,从而获得特异质肝损伤评价。结果何首乌与制何首乌3种提取部位的S/N比值大于10的指纹峰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50%乙醇、75%乙醇、水,何首乌联合LPS给药组的肝损伤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LPS+50%乙醇-何首乌、LPS+75%乙醇-何首乌、LPS+水-何首乌,制何首乌联合LPS给药组的肝损伤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LPS+50%乙醇-制何首乌、LPS+75%乙醇-制何首乌、LPS+水-制何首乌。结论何首乌、制何首乌50%乙醇提取的部位毒性最大,HPLC总峰面积也最大,能更好的体现毒性成分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刘钊  钟菊迎  高尔宁  杨鸿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841-3845
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了甘草酸和甘草总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表达的2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细胞进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 mg·L-1LPS)、甘草酸高、中、低剂量组(400,80,16 mg·L-1)、甘草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40,8 mg·L-1)和地塞米松组(5mg·L-1)。细胞接种于24孔细胞板培养24 h后,依照实验分组分别向细胞板孔加入不同浓度的甘草酸、甘草总黄酮和地塞米松,孵育4 h后再加入LPS(1 mg·L-1)。20 h后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准备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上清液中2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显示甘草酸能降低炎症模型产生的白介素类细胞因子IL-1β,IL-3,IL-5,IL-6,IL-10,IL-12(p40),IL-12(p70)和IL-13、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10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甘草总黄酮能降低IL-6和Eotaxin共2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提示有效地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多靶点发挥抗炎效果,减轻系统性炎症反应,是甘草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术内酯Ⅰ对卡介苗(BCG)联合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联苯双酯组和白术内酯Ⅰ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mg.kg-1),每组12只。BCG联合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脾脏系数,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匀浆液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以及血浆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白术内酯Ⅰ与联苯双酯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增加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P<0.05),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分级,减轻BCG联合LPS所致肝损伤的炎症反应;对免疫性肝损伤中肝匀浆MDA产生和GSH-px水平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白术内酯I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NO,iNOS,TNF-α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或过强表达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甘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使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甲醇-水-冰醋酸(60:40: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为372 nm,柱温 25℃.结果 甘草查尔酮A线性范围0.2~1.0 μg, r=0.999 2;精密度实验RSD为1.51 %;重复性实验RSD为2.54 %;稳定性实验RSD为1.72 %;平均加样回收率98.76 %,RSD=1.94 %.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甘草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7,(5)
目的:探究竹节参多糖对LPS/D-GalN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8μg/kg)和D-GalN(800 mg/kg)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肝脏指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动物血清中肝脏酶水平以及肝匀浆中氧化应激因子和炎症因子,评价竹节参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竹节参多糖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D-GalN诱导的肝损伤并提高肝损伤型动物在24 h内的生存率,剂量依赖性缓解肝脏病变。经竹节参多糖给药处理后,模型动物肝组织SOD、GSH活性升高,MDA、TNF-α、IL-1β和IL-6及血清ALT、AST均降低。结论:竹节参多糖能减轻LPS/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和缓解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五灵胶囊(WL)对免疫性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卡介苗(BCG)+免疫佐剂+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WL灌胃给药12d,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并制备肝组织蛋白;予大鼠WL 10、6.25g/kg灌胃4d,腹主动脉取血并制备含药血清;另取SD大鼠分离原代肝细胞和原代枯否细胞(KCs);采用Transwell小室下层培养KCs,含药血清-KCs条件培养上清对小室上层肝细胞作用。酶法测定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ST、ALT及条件培养上清中AST、ALT和LDH-L活性。取KCs培养成单层并同步化24h,PDTC和WL分别干预KCs 24h,再加入60μg/L的LPS诱导12h,Real-time PCR检测LPS诱导KCs表达MCP-1、IL-1、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和体外培养KCs表达TNFRⅠ、NF-κBs亚蛋白及IκKβ、IκB。结果:WL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并抑制肝组织内活化NF-κB信号通路;含药血清Ⅰ、Ⅱ组明显抑制活化KCs分泌促炎因子损伤肝细胞,WL抑制LPS诱导KCs表达NF-κBs信号通路蛋白,下调MCP-1、IL-1、TNF-αmRNA表达。结论:WL治疗慢性肝病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与下调活化NF-κBs信号通路蛋白,阻滞KCs释放过量促炎因子所致肝细胞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内毒素免疫敏化大鼠模型,观察苍耳子是否会诱发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0. 7 mg·kg~(-1)脂多糖(LPS),于第1,7天共2次,建立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苍耳子组分别每天灌胃苍耳子水提取物1. 67,5. 01,16. 7 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连续14 d,于灌胃后第7,14天两个流动时间点分别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肝毒性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表现为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 05,P0. 01);肝脏汇管区轻度炎细胞浸润(P0. 05);肝毒生物标志物ALT,AST,ALP,TBil,TB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苍耳子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肝脏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耳子灌胃给药对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及肝脏病变程度均无明显影响,该结果提示苍耳子不会诱发药物特异质肝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相关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壮骨关节丸(Zhuangguguanjie Wan,ZGW)特异质肝损伤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与27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禁食12 h后,ig给予ZGW 3.8 g/kg,2 h后尾iv 2.8 mg/kg的脂多糖(LPS),给予LPS 10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大鼠,下腔静脉取血,采集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中ALT活力及肝脏组织27种细胞因子水平。R 3.2.4软件分析ALT与27种细胞因子及27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T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l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因子-10(IP-10)、IL-1α和IL-1β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或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各自具有独立性。结论 ZGW特异质肝损伤与MIP-1α和VEGF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为ZGW临床安全用药及风险防控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