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索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外带服务的适宜性及可操作性,为优化现有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维持治疗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美沙酮外带服务,持续尿检监测外带服务期间毒品使用情况,并研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共计51名患者参与研究,男女性别比为2.64∶1,45岁者占51.0%(26人);小学及初中文化者占72.5%(37人);吸毒年限15年以上者占74.5%(38人);45例(88.2%)曾经有戒毒经历。外带服务期间尿检阳性率为1.24%(12/967),有12例(23.5%)因尿检阳性或不配合尿检而终止外带服务。管理水平较好的门诊中,研究对象退出美沙酮外带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12.1%VS 44.4%,P0.001)。结论实施美沙酮外带服务时需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有利方面,并消除弊端的风险,使参与外带服务的患者能从中受益,并提高门诊维持治疗的质量和水平;在外带服务实施过程中,门诊需要增加心理咨询、行为矫治等综合干预措施以提升外带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患者偷用海洛因及冰毒等多药滥用情况,探索相关因素对患者滥用毒品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并检测参与治疗患者的尿样,记录结果,并结合门诊收集的患者基本信息和美沙酮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79名患者中,39.1%(70/179)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仍然滥用毒品,其中16.2%(29/179)吸食海洛因,18.4%(33/179)服用冰毒,同时滥用海洛因和冰毒者占4.5%(8/179)。性别和服药是否规律是影响患者滥用毒品的因素。滥用海洛因者与滥用冰毒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要关注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多种毒品滥用现象,警惕新型毒品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阿片类物质依赖者对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水三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和酒泉市强制戒毒所戒毒者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25名受治者中,已是第2次治疗的15人;戒毒者中,有34人接受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其中第2次治疗脱失10人;受治者中有偷吸现象12人、占9.6%,脱失戒毒者有偷吸现象的34人、占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4,P0.05);受治者64人因各种原因想退出治疗;受治者把美沙酮看作是药品的比例高于戒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5,P0.05);戒毒者中不知道美沙酮维持治疗的48人、占36.6%,因不熟悉申请流程而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34人、占40.9%;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受治者125人,知晓101人、知晓率80.8%,调查戒毒者131人,知晓91人、知晓率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5)。结论受治者和戒毒者对美沙酮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认知水平较低,存在较多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因素,亟需开展或加强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吸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的维持和偷吸情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10月,在昌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选取96名,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有关偷吸,维持状况的调查,统计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服药1~2个月,偷吸率达100%,治疗半年以上的偷吸率81%,其原因是戒断症状引起对毒品的心理依赖以及对美沙酮疗效的怀疑,51%的治疗者能坚持1年以上坚持服用美沙酮,主要是自身想戒掉毒瘾,也为了家庭、社会。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普遍存在偷吸现象,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保持率和减少偷吸现象,应加强尿检,同时并加强心理干预和政策的宣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开展以美沙酮门诊为平台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评估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008年4-11月,杭州市萧山区和舟山市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181人、172人,随访率为95.03%。干预后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能长期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由62.4%上升到72.7%(P<0.01);而性行为状况在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促进受治者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脱失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维持治疗保持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武汉市6家门诊的556名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4.0对社会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违法犯罪、社会家庭功能以及门诊治疗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56名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治疗脱失率为62.4%;脱失者中无业占52.4%,高中以下占71.8%,个人月收入≥1 000元占73.5%;78.4%的脱失者有吸毒相关传染性疾病;91.3%的脱失者与家人关系一般/较差,51.9%的脱失者与非吸毒朋友没有交往;脱失者中日均服药剂量 60 mL占73.2%,在民营门诊治疗占70.3%,维持治疗时间 5年占94.5%。经单因素χ~2分析,上述变量对是否脱失有显著性影响(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业、高中以下、个人月收入≥1 000元、有吸毒相关传染性疾病、吸食≥2种毒品、维持治疗时间 5年是其危险因素,公立门诊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率较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重点关注维持治疗中的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脱失情况,探讨影响患者治疗脱失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城市治疗点和3个农村地区治疗点,利用国家统一的美沙酮维持治疗信息收集系统所收集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数据资料,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尿检、治疗及随访情况等,采用Lo-gistic模型对21个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脱失的因素。结果共有2 728名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病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2 448人,女性280人,2 728名患者维持治疗时间中位数为12.52个月(25%、75%位数分别为3.88、25.10月),累计脱失率为77.7%。经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脱失率的因素包括:女性(OR=0.66)、有各种生活来源(OR=0.34~0.71)、尿吗啡检测阴性(OR=0.52)、没有被抓捕过(OR=0.49)、无脱失史(OR=0.36)等变量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率的保护因素;而初中以下(OR=2.64)、高中或中专(OR=2.29)、认为治疗费用偏高(OR=4.09)、与家人关系较差(OR=1.68)、每天治疗剂量较低(少于30mg OR=1.61;31~50mg OR=1.34)、对治疗不满意(OR=1.71)、参加治疗时间较短(少于1年OR=1.96;1-2年OR=1.72)等变量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或P<0.05)。结论广东省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率较高,为了提高病人的维持率,减少脱失应该改进门诊服务质量和治疗水平,应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和对病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受治人员艾滋病病毒(HIV)阳转的原因,为提高美沙酮受治人员长期治疗效果,改进相关门诊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选取云南省13个美沙酮点所有HIV抗体阴性在治人员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半年,对其中HIV阳转人员以问卷及个人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人口学、相关高危行为、美沙酮门诊相关服务及HIV阳转原因等方面资料。结果 1 129名HIV阴性初始研究对象中,半年后894人中12例HIV阳转,其中共用针具6人,高危性行为3人,共用针具及高危性行为共存3人,HIV年新发感染率为每百人年2.68。结论美沙酮受治者治疗期间不时注射海洛因现象普遍,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沙酮门诊强化提供安全套,相关咨询及同伴教育十分重要。综合干预手段才能保证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美沙酮受治人员进一步综合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前后高危注射行为、共用针具高危影响因素,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共调查12个县美沙酮门诊1 935名维持治疗人员,HIV抗体阳性731人,阳性检出率为39.3%(731/1 860)。72.50%的受治人员治疗期间曾偷吸海洛因及其他毒品,在偷吸毒品人员中有69.14%的人是注射毒品,在注射毒品人员中有29.69%的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中,第一次注射吸毒的年龄越大,与他人共用针具的概率越低(OR值=0.831);注射吸毒的频率低者不易与他人共用针具(OR值=0.254)。结论美沙酮治疗人群中仍然普遍存在偷吸现象和共用针具等高危行为,需在美沙酮门诊加强对注射吸毒年龄较小及频率较多的受治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强化干预活动,以减少共用针具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干预活动,对提高服药人员治疗依从性和恢复其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中、英文发表的中国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干预研究文献,共筛选出16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分析干预活动对减少脱失、减少偷吸毒品等的影响。结果脱失率、尿检阳性率和就业率三个指标纳入分析的分别有1 996人、775人和880人,其中干预组依次分别为1 038人、409人和419人,对照组依次分别为958人、366人和471人。干预组服药人员的脱失率和尿检阳性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18%(95%CI:0.14~0.21,P<0.001)和27%(95%CI:0.17~0.37,P<0.001),而就业率升高26%(95%CI:0.14~0.38,P<0.001)。结论在MMT门诊内开展健康教育等干预活动,对提高服药人员的依从性及恢复其社会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者苯丙胺类物质使用现状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利用问卷及尿检收集MMT门诊治疗者治疗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治疗期间毒品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的496名研究对象中苯丙胺类物质使用率为9.5%(47名),其中51.1%(24/47)的人使用苯丙胺类物质≥3年,46.8%(22/47)的人使用频率1次/周;烫吸的占53.2%,口服占3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应混杂因素后,使用苯丙胺类物质的MMT者中治疗不依从的比例更大[比值比(OR)=2.36, 95%可信区间(CI):1.16~4.81];近3年开始使用苯丙胺类物质的治疗人员更易发生治疗不依从现象(OR=4.91, 95%CI:1.22~19.73);甲基苯丙胺使用频率可能与MMT依从性无关。结论 MMT人员中使用苯丙胺类物质行为与MMT不依从有关,不同使用时长与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关联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强制隔离戒毒所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之间开展联合宣传转介的效果,为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接受宣传后,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患者出所后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情况,评估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开展宣传转介的效果。结果研究组198人,对照组200人。研究组在联合宣传转介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态度、出所6个月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与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联合宣传转介工作,能显著促进患者出所后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和延伸服药点的服务现状。方法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和盈江县的2家MMT门诊和5家延伸服药点,对MMT≥5个月的服药人员进行现况调查,利用问卷收集服药人员的人口学特征、MMT情况、满意情况等信息,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延伸服药点和MMT门诊的服务现状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共509人,其中MMT门诊236人,年龄41.8(35.6~51.0岁)岁;延伸服药点273人,年龄43.6(37.8~52.4岁)岁。MMT门诊的服药依从率95.8%,低剂量(60mg/天)服药率62.7%,尿检阳性率21.8%,延伸服药点分别为89.7%、50.5%、4.9%。MMT门诊的总体满意率为94.0%,延伸服药点为87.8%。卡方检验显示,MMT门诊和延伸服药点的服药依从率、尿检阳性率、总体满意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服药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偏远地区阿片成瘾者服用美沙酮的需求,但是存在不足,应加强延伸服药点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提升延伸服药点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陇川县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队列研究设计,将陇川县2005-2011年期间所有入组接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累计脱失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脱失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971名研究对象在接受MMT后第1、3、6、12个月时的累积脱失率分别为13.0%、25.0%、35.0%和43.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有配偶者、首次入组者、末次服药剂量高者、尿检阳性者脱失风险较低,而在流动点接受治疗者脱失风险高于在固定门诊接受治疗者。结论陇川县MMT治疗脱失率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MMT工作,特别是流动点治疗工作,维持足够的治疗剂量,以减少脱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云南省美沙酮门诊受治者甲基安非他明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云南省13个县的美沙酮门诊在治海洛因成瘾人员进行尿检及问卷调查,将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1 514人,其中188人(占12.4%)甲基安非他明阳性.影响因素有:不同地点门诊(OR=16.51,P<0.01)、男性(OR=3...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以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中有抗病毒史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中任一指标超过正常上限值,即认定为肝功能受损;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作为肝硬化指数,分析研究对象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HCV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63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96.1%(637人);30~39岁者占57.3%(380人);汉族、傣族和景颇族分别占41.8%(277人)、31.4%(208人)和18.6%(123人);静脉注射吸毒途径感染HIV者占88.4%(586人)。HCV抗体阳性率为87.3%(579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7%(51人)。HIV/HCV合并感染人群中发生肝脏损伤的比例较高:肝功能受损发生率为63.2%(366/579),肝硬化发生率为25.0%(144/575)。χ2分析显示:在排除了HBV的影响后,HCV阳性与AST、ALT、肝功能受损、肝硬化发生异常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CV阳性者发生肝功能受损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10倍[95%可信区间(CI):1.28~3.43];HCV阳性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59倍(95%CI:1.29~5.19)。同时发现,HBV阳性、男性、年龄较大、少数民族、CD+4T淋巴细胞数减少是发生肝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HIV阳性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中,HCV阳性易导致病人发生肝脏损伤,需要关注其肝脏损伤情况,有条件应给与针对HCV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广州市7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受治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受治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计划行为理论有关要素及新型毒品滥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受治者共655人,其中男性占87.6%(574人),年龄(43.7±6.6)岁。报告最近半年有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占9.8%(64人)。校正基本情况后,计划行为理论要素中的主观规范[比值比(OR)=1.30,95%可信区间(CI):1.10~1.53,P=0.002]和行为意向(OR=2.20,95%CI:1.58~3.05,P0.001)对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存在新型毒品滥用行为,在干预中应尤其关注首次吸毒年龄较小、新型毒品滥用的社会规范及行为意向得分较高者。  相似文献   

18.
美沙酮维持治疗(MMT)自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开展以来,在降低因吸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改善MMT存在的获取服务的时间成本高、可及性差、MMT人员依从性低难以长期坚持等问题,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探索出了一种MMT的新模式:美沙酮外带服务(TMS)。2013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率先推行TMS试点。项目开展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均有提高。本文从万方数据、CNKI、PubMed、Web of Science等网站摘取相关文献和资料,通过回顾国内外MMT和美沙酮外带服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对美沙酮外带服务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和推进我国美沙酮外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抗-HCV阳性者参加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广东省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研究现场,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收集抗-HCV阳性者信息,分析其参加DAAs治疗意愿及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14人,40~59岁占86.0%(270人),男性占86.3%(271人),常住地在城市占74.8%(235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81.2%(255人),待业/无业占54.8%(172人)。其中,65.6%(206人)调查对象具有参加DAAs治疗意愿。文化程度、常住地、是否知晓自身疾病阶段、是否接受过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治疗、治愈丙肝对个人重要程度、药物价格可负担程度、医保报销方式是否便捷者,参加DAAs治疗意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住地为城市者(相较于乡镇/农村者,OR=2.163,95%CI:1.064~4.394),既往接受过丙肝治疗者(相较于未接受过治疗者,OR=3.135,95%CI:1.291~7.616),认为治愈丙肝对个人重要者(相较于认为不重要者,OR=27....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多药滥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重庆、广东、江苏三省市6个MMT门诊,选取1 202名符合条件的服药人员进行尿液吗啡、冰毒、摇头丸、苯二氮卓类、丁丙诺啡定性检测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多药滥用情况等信息。结果 1 202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9.7±6.8)岁,75.7%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2.5%,56.7%没有工作。平均吸食海洛因年限(15.6±4.8)年。在MMT期间经常偷吸海洛因的人数有156人(占13.0%),最近6个月其他物质滥用人数达到426人(占35.4%)。所在地区、职业、与家人关系、美沙酮平均剂量、其他物质滥用等,对经常偷吸海洛因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在地区、职业、有无临时性伴、参加MMT时间、参加MMT之前是否有其他物质滥用、是否经常偷吸海洛因等,对其他物质滥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T门诊服药人员中偷吸海洛因和滥用其他多种药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强对多药滥用现象的干预,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