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叶酸缺乏与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炎症(CI)患者8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患者5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患者55例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其血清叶酸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宫颈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体外细胞试验方法, 对宫颈癌细胞CaSki(HPV16阳性)进行叶酸干预, 检测不同叶酸浓度下的相关指标的变化。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应用相加模型进行交互作用评价。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 血清叶酸含量逐渐降低(H=59.08, P<0.001), 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逐渐升高(趋势检验χ2=28.34, P<0.001), FHIT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H=50.93, P<0.001)。血清叶酸含量与FHI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213, P=0.001), 在CINⅠ、CINⅡ/Ⅲ、SCC组中两者均呈现正相加交互作用。细胞试验显示, 随着叶酸浓度增加, 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0.98, P<0.001)和凋亡率(r=0.99, P<0.001)逐渐增高, 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程度逐渐减弱, FHIT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r=0.97, P<0.001)。结论 叶酸缺乏和FHIT蛋白异常低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 两者在宫颈癌变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叶酸对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DNA甲基化、mRNA与蛋白表达以及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取体外细胞实验方法,对两种宫颈癌细胞C33A(HPV阴性)与CaSk(iHPV16阳性)进行不同浓度叶酸干预,用活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测定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 甲基化状态,利用 Western blot 和 Real-time PCR 方法分别检测 FHIT 基因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叶酸对两种宫颈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随着叶酸浓度增加,抑制增殖率逐渐上升(C33A:r=0.98,P<0.001;CaSki:r=0.98,P<0.001),细胞凋亡率升高(C33A:r=0.98,P<0.001;CaSki:r=0.99,P<0.001)。C33A与CaSki两种细胞在叶酸浓度为1 μg/ml和10 μg/ml时均呈现FHIT基因DNA甲基化阳性,100 μg/ml和250 μg/ml显示为部分阳性,500 μg/ml和1 000 μg/ml时均呈甲基化阴性。不同叶酸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FHIT 基因的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叶酸浓度的升高,FHIT mRNA(C33A:r=0.96,P<0.001;CaSki:r=0.94,P<0.001)及蛋白(C33A:r=0.96,P<0.001;CaSki:r=0.97,P<0.001)的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较高浓度叶酸可降低 FHIT 抑癌基因的 DNA 甲基化水平,逆转其在转录和功能水平的异常表达,对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00、500、1 000μg/ml叶酸处理宫颈癌Caski细胞,分别设为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及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Caski细胞形态。应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情况,应用RT-PCR检测各组宫颈癌Caski细胞FHIT mRNA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Caski细胞FHI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Caski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大量细胞悬浮,细胞质中颗粒增多,细胞形态不规则。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活细胞数量分别为(63.79±1.51)×10~4个、(54.15±1.43)×10~4个、(42.34±1.12)×10~4个及(32.18±0.96)×10~4个;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96±0.86)%、(21.38±0.91)%、(43.51±0.89)%。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活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且实验组活细胞数量随叶酸浓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而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叶酸浓度的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对照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Caski细胞FHI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3)、(1.16±0.06)、(3.92±0.09)、(5.83±0.08);FHI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0.09)、(1.59±0.08)、(1.91±0.10)、(2.26±0.09)。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FHIT mRNA及FHI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均随叶酸浓度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叶酸可显著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上调FIHT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张家口市崇礼区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5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放疗治疗并定期随访3年,放疗2个月后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生存情况。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后宫颈癌组织FHIT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放疗2个月后,5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18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7例,临床有效率为69.81%;随访期间,53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8%、64.15%、50.94%。放疗中及放疗后患者宫颈癌组织FHIT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放疗进展逐渐升高。宫颈癌患者FHIT表达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级相关(P0.05)。FHIT阳性组RR显著高于FHI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阳性组患者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FHI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可有效上调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且FHIT基因表达与宫颈癌患者近远期疗效明显相关,有助于判定宫颈癌患者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在肺癌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细胞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近年来在肿瘤研究中的热点,抑癌基因的失活被认为是重要的致癌因素。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定位于染色体3p14.2上,该基因在人类约60%的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降低或缺失,对其研究可能为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线索。现就FHIT基因与肺癌发病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与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7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13例(CINⅠ45例;CINⅡ/Ⅲ68例)和宫颈正常(NC)妇女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组织中FHIT及MeC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χ2=18.64,P<0.001,趋势检验χ2=18.08,P<0.001)逐渐升高,FHIT mRNA(H=27.32,P<0.001;趋势检验χ2=12.65,P<0.001)与蛋白(H=47.10,P<0.001;趋势检验χ2=29.79,P<0.001)表达量逐渐降低,且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FHI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226,P<0.001)。MeCP2 mRNA(H=26.19,P<0.001;趋势检验χ2=11.81,P=0.001)与蛋白(H=69.02,P<0.001;趋势检验χ2=47.44,P<0.001)表达量均逐渐升高。MeCP2蛋白表达量与FHIT mRNA Ct比值呈正相关(r=0.254,P<0.001),与FHIT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213,P=0.001)。GMDR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在CINⅡ/Ⅲ组,MeCP2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存在交互作用;在SCC组,MeCP2 mRNA和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MeCP2 mRNA和蛋白高表达、FHIT基因CpG岛甲基化及mRNA和蛋白低表达,均可增加宫颈癌变的风险,且在宫颈癌变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脆性组氨酸三连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sd,FHIT)及存活素(survivin)在宫颈尖锐湿疣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尖锐湿疣、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的FHIT及survivin的表达水平各40例。结果 FHIT在尖锐湿疣中部分表达,显著高于宫颈鳞癌组,但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三组间阳性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在尖锐湿疣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但显著低于宫颈鳞癌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失表达发生在宫颈鳞癌、宫颈尖锐湿疣,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因此,FHIT及survivin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尖锐湿疣继发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抑癌基因P16、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0名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40名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患者和40名健康成年人分别作为CIN组、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三组人员的抑癌基因P16、FHIT的表达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宫颈癌组与CIN组、对照组比较,抑癌基因P16、FHIT的阳性率均较低,CIN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癌基因P16、FHIT的阳性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6~6.12,均P<0.05).宫颈癌组织中临床分期Ⅰ期P16阳性率明显高于Ⅱ期、Ⅲ期,Ⅱ期P16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病理分级中高分化的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中分化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的P16阳性率、FHIT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36,均P<0.05).结论 抑癌基因P16、FHIT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5)
目的探究宫颈癌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HPV不同亚型分布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切除宫颈癌患者45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收治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宫颈健康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HPV基因分型及FHI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图谱,检测FHIT外显子D3S1234和D3S1300微卫星多态标记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结果 45例宫颈癌检出13种HPV亚型,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宫颈癌HPV亚型感染检出单一亚型感染31例、双重感染8例、多重感染6例。宫颈癌组FHIT表达阳性率28.89%低于对照组(P<0.05);FHIT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宫颈癌LOH或MSI出现频率80.00%,外显子D3S1234 MSI频率24.44%、LOH频率51.11%、D3S1300 MSI频率22.22%、LOH频率68.89%,均出现MSI 2例、LOH 13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HIT基因MSI、LOH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关系密切,为宫颈癌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三联脆组(FHIT)基因在外阴癌和外阴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尖锐湿疠、15例正常外阴皮肤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外阴上皮、外阴尖锐湿疣、外阴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15)、53.33%(16/30)和20%(6/30),外阴尖锐湿疣和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外阴上皮明显降低(P<0.05),外阴鳞癌中FHIT蛋白的低表达与外阴癌的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无关系(P>0.05).结论:1.FHIT基因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外阴尖锐湿疣可能是外阴鳞癌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2.
FHIT和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30例同期单纯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FHIT和HIF-1α的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χ2=28.865,P<0.000 1),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在位子宫内膜FHI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7,P=0.341);而异位内膜中的FHIT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期高于Ⅲ~Ⅳ期(χ2=6.816,P=0.019)。HIF-1α在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χ2=55.798,P=0.000),在内异症r-AFS分期中比较,HIF-1α在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67,P=1.000;χ2=2.049,P=0.583);FHIT与HIF-1α在内异症中表达有相关性,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在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14);FHIT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在异位内膜中呈显著负相关(r=-0.462,P=0.010)。结论:FHIT与HIF-1α可能共同促进了内异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HIT和ki-67蛋白在外阴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FHIT和ki-67基因与外阴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外阴鳞癌,39例外阴上皮内,瘤变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FHIT,ki-67的表达. [结果]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FHIT,ki-67在外阴鳞癌组和外阴尖锐湿疣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外阴鳞癌中FHIT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的组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系(P>0.05).FHIT蛋白与ki-67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 [结论]①FHIT和ki-67基因异常表达均与外阴鳞癌和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有关.②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可作为判断VIN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法检测40例正常宫颈组织、50例CIN及41例宫颈浸润鳞癌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7.50%、34.00%、68.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FHIT蛋白在CINⅠ及CINⅡ~Ⅲ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12.50%和44.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HIT蛋白在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58.82%和10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HIT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低表达率分别为87.50%和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呈明显减少趋势,提示FHIT可作为临床监测CIN转归的分子生物学指标。②FHIT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提示它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外阴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最佳的护理配合,为手术治疗外阴癌寻找出有效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翻阅在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法治疗的外阴癌患者的医疗记录,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入院治疗患者定为A组,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患者定为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3位接受治疗的外阴癌患者中,B组13位患者经严谨的手术护理配合以及手术前后精心的护理,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且术后恢复状况好于A组。结论严谨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的重视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外阴癌是一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因病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医生误诊延误治疗,其最根本的治疗是手术,常见为磷癌,其次是黑色素瘤.对解剖最基本的了解和淋巴结转移机理限制了现有的手术技术,既不能根治范围小,又要减少复发,用警卫淋巴结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的方法,对未来治疗早期外阴癌,应该是有前景的.本文对此有关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甘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2,(Z1)
外阴癌是一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常因病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医生误诊延误治疗 ,其最根本的治疗是手术 ,常见为磷癌 ,其次是黑色素瘤。对解剖最基本的了解和淋巴结转移机理限制了现有的手术技术 ,既不能根治范围小 ,又要减少复发 ,用警卫淋巴结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的方法 ,对未来治疗早期外阴癌 ,应该是有前景的。本文对此有关问题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外阴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分别对30例外阴癌石蜡切片组织中FHIT基因两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D3S1300和D3S1481进行研究,并以40例外阴尖锐湿疣新鲜组织、20例正常外阴组织作对照。结果:D3S1300位点上,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正常外阴组织LOH和/或MSI发生频率分别是50.0%(8/16)、22.5%(9/40)、0%,阳性率外阴癌组高于外阴尖锐湿疣组(P<0.05)。D3S1481位点上,外阴癌未提供信息,外阴尖锐湿疣、正常组织的LOH和/或MSI发生频率分别为20.0%、0%(P<0.05)。40例外阴尖锐湿疣中有15例(37.5%)至少存在一个位点的LOH/MSI。结论:①FHIT基因D3S1300位点在外阴癌中具有较高的LOH和/或MSI,FHIT基因频发异常,FHIT基因LOH和/或MSI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有关。②外阴尖锐湿疣可能是外阴鳞癌的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