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用pET蛋白表达系统重组表达A、B两个亚家族的fHBP蛋白(fHBP-A和fHBP-B),制备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检测,评价该蛋白疫苗抵抗脑膜炎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脑膜炎球菌Nm048(A家族)与Nm035(B家族)菌株裂解液为模版扩增目的基因fHBP-A与fHBP-B,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4b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4b-fHBP-A和pET-24b-fHBP-B。分别用pET-24b-fHBP-A和pET-24b-fHBP-B转化大肠埃希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Ni~(2+)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fHBP-A实验组、fHBP-B实验组、fHBP-A+fHBP-B实验组用相应重组蛋白免疫,对照组注射PBS。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免疫家兔抗血清与靶菌的结合情况,通过血清杀菌力试验(serum bactericidal assay,SBA)评价该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PCR扩增出约76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24b-fHBP-A与pET-24b-fHBP-B构建成功.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采用Ni~(2+)柱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获得2个蛋白,纯度均90%。分别用fHBP-A、fHBP-B及其混合产物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滴度分别为1.8×10~4、4.9×10~5、4.8×10~5。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抗原组合免疫抗血清均能与靶菌结合,血清杀菌力试验检测相应的杀菌效力均SBA1∶8,其中fHBP-A+fHBP-B免疫抗原组抗血清的杀菌滴度较高且具有交叉反应。结论 2个亚家族的fHBP蛋白疫苗能诱导家兔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fHBP-A+fHBP-B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脑膜炎球菌蛋白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据Medscape.com6月26日报道(原载Pro Natl Acad Sci USA2006),根据动物试验研究结果,研究们已经研制出一种能够抵制B组脑膜炎球菌大多数菌株的疫苗。B组脑膜炎球菌在美国占脑膜炎球菌疾病的32%,而在英国则占80%以上,然而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抵制此病原菌的疫苗。研制疫苗存在的问题是,与其他脑膜炎球菌不同,B组脑膜炎球菌有一个类似于人类细胞的多糖被膜,从而使其不适于作为疫苗抗原。  相似文献   

3.
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脑膜炎是隐球菌通过呼吸随尘埃一起被人吸入呼吸道内,再由肺部经血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感染.由于脑脊液(CSF)中缺乏正常血清中所含有的补体和抗隐球菌生长因子,所以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其预后较差,目前国际上的治愈率为65%~75%,病死率为20%~30%[1].  相似文献   

4.
陈文娟 《山东医药》2011,(29):60-60
该研究纳入1500例儿童及青年人,分别注射了脑膜炎球菌共轭疫苗及多聚糖四价脑炎球菌疫苗,结果显示,脑膜炎球菌共轭疫苗引出的抗体滴度为78%-96%,明显高于应用多聚糖四价脑炎球菌疫苗受试者(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6月16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与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探讨两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规律。方法对19例隐脑和19例结脑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脑组相比较,隐脑组患者体温、颅压增高较明显,跟底病变及听力下降等脑神经受损症状出现早且多,但颈项强直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隐脑组患者脑脊液(CSF)中氯化物含量降低不及结脑组患者明显,但葡萄糖含量降低较结脑组患者显著。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CSF检查结果的不同,可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隐球菌性脑膜炎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避免两类脑膜炎的误诊。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广东省深圳市东湖医院周伯平,梁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近年来,由于诱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增多,其发病率有所上升,1982~1992年间,我们收治了...  相似文献   

7.
脑膜炎球菌病的范围很广,除脑膜炎外,还有脑膜炎球菌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关节炎、心包炎、眼损害、泌尿生殖系损害等。本文分别作了全面的简介,并对脑膜炎球菌病治疗的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黄春春 《内科》2010,5(3):334-335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亚急性或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视力、听力障碍、精神症状、大汗等。其病程较长,疗程缓慢,因此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我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8岁,因反复头痛伴发热1个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逐渐加重,并伴有发热,最高达38.5℃,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见隐球菌,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予以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25mg/d,同时给予补钾、营养神经、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仍有疼痛感,于2010年3月11日入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和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 的临床和脑脊液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比较1983 年2 月~1997 年12 月收治的53 例结脑和55 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效治疗前的脑脊液(CSF) 结果。结果 9% 的结脑和49% 的隐脑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结脑和隐脑发生视力改变、听力下降、肢体瘫痪的比例分别为3% 和36 % ,2% 和16 % ,19% 和0 ;视神经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5% 和66% ,且隐脑患者多为中、重度水肿。发生脑疝的比例分别为11 % 和29% 。90% 的隐脑和11% 的结脑患者CSF压力>400 mm H2O。36% 的隐脑患者CSF中蛋白质含量正常,有升高者大部分为轻度升高,>2 g/L者仅占9% ,而结脑均有蛋白质含量升高,且45% 的患者>2 g/L。结论 患者具有下列特征时考虑隐脑可能性大:起病时以头痛为主而不伴发热,听力损害出现早,中、重度视神经乳头水肿,CSF压力显著升高,蛋白含量正常等。而感染中毒症状突出,CSF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2 g/L时,结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武汉某医院感染科HIV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1例,选取同期非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7例。分别采用乳胶凝集试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培养检测标本,比较各种方法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并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结果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的敏感度最高,为96.8%,脑脊液培养检测隐球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3.8%,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100个/μl。结论对CD+4T淋巴细胞≤100个/μl的HIV人群开展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阳性患者进一步做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真菌培养确诊,有助于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直接侵犯中枢神经,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出现脑疝,甚至死亡。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10%的艾滋病患者合并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于粪肠球菌(Ef)载体的铜绿假单胞菌(Pa)重组疫苗rEf(pGEX-LasR)诱导小鼠的保护力及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将5×10^(9)CFU的疫苗株、空载体株和Ef株菌液口服灌胃免疫BALB/c鼠,每周3次,连续3周;初次免疫后4周用5×10^(7)CFU的Pa01株菌液滴鼻攻击小鼠,2周后杀鼠剖检;菌落计数检测小鼠肺细菌负荷,MT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增殖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T细胞亚群和脾细胞凋亡水平;采用PaAg体外刺激培养小鼠脾细胞48 h,PCR扩增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结果疫苗组、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小鼠肺细菌负荷分别为(7.616±0.010)lgCFU/g、(8.876±0.011)lgCFU/g和(8.902±0.010)lgCFU/g,疫苗组显著降低(P<0.01);与空载体组和Ef对照组比较,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P<0.01),脾细胞增殖活性增强(P<0.01)、凋亡率减低(P<0.01);疫苗组小鼠脾细胞DNA可扩增出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条带,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未扩增出条带。结论Pa重组疫苗rEf(pGEX-LasR)可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促进小鼠脾细胞IL-2、IFN-γ、IL-12、IL-17和Fox3^(+)基因的表达,降低Pa01攻击小鼠后的肺细菌负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脑膜炎/脑炎综合征病例病原学进行研究,为患者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和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测。采用RT-PCR检测脑膜炎奈瑟氏菌、EB病毒、腺病毒等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T-PCR分析肠道病毒的亚型。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脑脊液的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 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球蛋白(IgG)和S100B蛋白(S100B)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男202例,女148例,男女比为1.36:1。按年龄划分:<1岁47例、1~岁90例、5~岁91例、10~岁39例、15~岁14例、20~岁17例、30~岁21例、40~岁13例、50~岁11例、≥60岁7例。按季节划分:春季92例,夏季107例,秋季66例,冬季85例。按症状划分发热、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意识障碍、嗜睡、躯体形式障碍和脑膜刺激征患者例数分别为:317、186、31、232、167、259、96、103、51和87例。病原菌检出6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他病原菌检出数分别为:12、9、9、7、6、5、5、4和11株。病毒检出66株,其中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其他病毒检出数分别为:15、12、10、6、6、5和12株。肠道病毒亚型分布:埃可病毒33型6株、埃可病毒11型5株,埃可病毒30型3株,埃可病毒9型1株;柯萨奇病毒B5型8株,柯萨奇病毒B3型4株。病毒感染者和病原菌感染者的CRP、CysC、MMP-9和lgG数据组间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岁儿童以下是主要患病人群。夏季患者例数较多,秋季患者例数较少。病毒感染者和病原菌感染者临床检验数据存在一定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 方法 回顾分析19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及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和头颅CT或MRI特点。 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延误诊断时间为(2.3±1.7)个月,合并颅外结核病26.3%,合并慢性基础病36.8%,颅神经损害发生率5.3%,颅内压(320.0±57.7)mmH2O,脑脊液葡萄糖含量(1.2±0.8)mmol/L, PCR-TB阳性率0,抗结核抗体阳性率10.5%,红细胞沉降率(42.1±31.2)mm/1h、头颅CT或MRI检查阳性发现率57.9%等方面与结核性脑膜炎存在差异。而2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氯化物、腺苷脱氨酶含量和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与结脑不易鉴别,容易误诊。但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并行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纤维介素(hFgl2)的表达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CM患者(CM组)和2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WBC及11例配对CM患者脑脊液WBC hFgl2的表达情况,并用医学影像分析系统(MIAS)对CM患者血和脑脊液hFgl2的表达进行灰度分析(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与hFgl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果 CM组和健康对照组血单核细胞中hFgl2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4.49±11.82、137.56±10.64,中性粒细胞中hFgl2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1.71±8.62、143.56±12.57;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M患者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hFgl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1.21和27.19,均P<0.01).CM患者和阴性对照脑脊液单核细胞中hFgl2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3.33±8.07、147.25±9.72,中性粒细胞中hFgl2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5.44±8.67、149.25±8.57;与阴性对照比较,CM患者脑脊液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hFgl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29.95和28.87,均P<0.01).CM患者的血与配对脑脊液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hFgl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24和0.607,均P>0.05).结论 hFgl2可表达于CM患者的血和脑脊液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疗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进一步分析两性霉素B(AmB)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的疗效差异.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型隐球菌转阴时间在11例AmB鞘内注射的患者为(22.73士10.00)d,在13例非鞘内注射的患者为(18.92士7.26)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2,P>0.05).在评价疗程对疾病预后影响的分析中,抗真菌治疗2周的有效率为45.8%,治疗6周的有效率达100.0%,治愈率为0;治疗结柬(治疗3~4个月)的10例患者均有效.结论 规范、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CSFc)在结核性脑膜炎(TBM)与隐球菌性脑膜炎(C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西京医院2009—2013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CM患者30例(隐脑组)和TBM患者30例(结脑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生化指标及CSFc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颅内压及脑脊液、糖、蛋白质、氯化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组患者单核细胞分数高于结脑组,中性粒细胞分数低于结脑组(P0.05)。结论 CSFc在CM与TB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有限,临床因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及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rane,PVM)的形成并能维持其结构稳定性,部分GRAs可参与宿主细胞的转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了多种新的GRA蛋白家族新成员,并随着对该家族成员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GRAs是研制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分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研究弓形虫致病机理和研发新的抗弓形虫疫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粪肠球菌(Efs)为载体的细粒棘球绦虫重组Efs-Eg95-EgA31疫苗,并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采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转化粪肠球菌ATCC47077株,构建rEfs-Eg95-EgA31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经IPTG诱导后进行10%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结果以从rEfs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可扩增出约1016 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为62.5 ku的重组蛋白,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1%;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的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rEfs-Eg95-EgA31疫苗,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