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洪源 《中草药》2001,32(3):201-202
三尖杉生物碱 (cephalotaxine)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由于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争相开发 ,已从三尖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了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供临床应用。但由于三尖杉植物资源有限 ,其中有抗癌活性的酯类生物碱的含量又极低 ,所以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目前 ,我国主要是用海南粗榧 Cephalotaxushainanensis Li.或中国粗榧 C.sinensis Li.和三尖杉 C.fortunei这几种树为原料 ,从中提取有效成分供临床使用。由于树木的大量采伐 ,导致树种濒临枯危 ,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考虑保护生态平衡 ,开发一种新药源 ,我们…  相似文献   

2.
目的:海南粗榧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以三尖杉碱为母核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该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3种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海南粗榧不同组织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代谢分布。方法:选用Agilent 1290Ⅱ型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gilent Infinitylab EC-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甲醇-20 mmol·L~(-1)碳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91 nm,进样量5μL,柱温3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色谱图基线平稳,各目标化合物峰型漂亮,分离度好。同时,对照品线性回归结果表明3种三尖杉生物碱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定量测定方法要求。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12 min可以完成海南粗榧样品中3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定量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为深入研究海南粗榧中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代谢累积和时空分布等工作奠定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海南粗榧的药用价值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招祥  刘鸿超 《中药材》1989,12(5):30-31
本文从陕西凤县境内的中国粗榧中提取出有抗癌作用的三尖杉总生物碱,分离出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其中高三尖杉酯碱含量比海南粗榧高九倍。  相似文献   

4.
海南粗榧总碱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黄圣卓  张宇  王昊  梅文莉  曲有乐  戴好富 《中草药》2019,50(7):1541-1545
目的研究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总碱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碱(1)、异三尖杉酮碱(2)、三尖杉酮碱(3)、三尖杉胺G(4)、(2R,3S,4S,5S)-2,3-二羟基三尖杉碱(5)、乙酰三尖杉碱(6)、脱氧三尖杉酯碱(7)、(R)-丽江三尖杉碱(8)、(S)-丽江三尖杉碱(9)、3-表里哈灭里辛碱异构体(10)、1,4-N-二异丙胺蒽醌(11)、苯甲酸(2-乙基)-正己酯(12)和β-谷甾醇(13)。结论化合物3~6和10~13为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长胜七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RP-HPLC半制备高效液色谱等技术对长胜七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经^(1)H-NMR、^(13)C-NMR以及质谱等多种波谱学方法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2-[2-hydroxy-5-(3-hydroxypropyl)-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1)、threo-7-methoxyguaiacylglycerol(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ferylalcohol(3)、桑辛素(4)、桑根酮醇A(5)、桑根酮I(6)、桑根酮N(7)、leachianone G(8)、儿茶素(9)、表儿茶素(10)、7,4′-dimethoxyisoflavone(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2~11进行细胞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化合物4和5具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化合物4也具有潜在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蒋旋娴  李永成  邵丹  潘亚华 《中草药》2016,47(20):3696-3701
目的研究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5-甲基-DL-色氨酸(5-MT)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及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方法在细胞培养第15天,向海南粗榧悬浮培养物中添加一定量的L-色氨酸或5-MT,测定细胞生长、产物量以及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力。结果 L-色氨酸与5-MT都能促进三尖杉酯类碱的合成。添加5 mg/L 5-MT时,产物量最高(2.944 mg/L);添加10 mg/L L-色氨酸和5 mg/L 5-MT后,三尖杉酯类碱产量分别是对照(1.343 mg/L)的1.947、2.192倍;而悬浮细胞生物量分别比对照(2.406 g/L)降低了9.35%、18.04%。同时,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活性分别比对照(0.67 U/mg)降低了12.4%、5.57%;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比对照(78.21 U/mg)增加了37.72%、28.02%;酚类物质积累比对照(0.36mg/mL)增加了19.14%、9.61%。结论 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5-MT能抑制代谢支路,促进代谢流向产物三尖杉酯类碱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8.
对台湾狗牙花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高效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对台湾狗牙花枝叶的总生物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UV,IR,MS,NMR等各种波谱技术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coronaridine(1),3-oxocoronaridine(2),19S-heyneanine(3),19R-heyneanine(4),voacangine(5),3-oxovoacangine(6),voacristine(7),19-epi-voacristine(8),iso-voacangine(9),coronaridine 7-hydroxyindolenine(10),voacangine 7-hydroxyindolenine(11)。化合物1-11均仅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天山雪莲抗缺氧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天山雪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利用常压密闭缺氧小鼠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缺氧活性评价。结果:从天山雪莲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八烷(1)、1-十一烷醇(2)、1-十七烷醇(3)、1-二十七烷醇(4)、肉豆蔻醚(5)、欧芹脑(6)、β-谷甾醇(7)、羽扇豆醇(8)、苏荠苎黄酮(9)、荠苎黄酮(10)、7-甲氧基黄芩素(11)、5,6-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2)。结论:除化合物7、8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缺氧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5、8~12具有较好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粗榧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粗榧叶总黄酮的含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粗榧叶总黄酮的提取过程中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同时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最佳条件下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粗榧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2%,超声时间42 min,液料比37∶1,总黄酮得率为(7.51±0.13)%。粗榧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清除能力。结论: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后超声提取粗榧叶总黄酮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为粗榧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S26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个环二肽和1个脂肪酸,分别鉴定为(3R,12aS)-3-methyl-2,3,6,7,12,12a-hexahydro-pyrazino[1,2-b]β-carboline-1,4-dione(1)和棕榈酸(2)。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分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在体外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阐述高三尖杉酯碱(HHT)单药及联合亚砷酸(ATO)用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检测HHT、ATO单药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的影响,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比率。Western blot 检测药物处理后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9及PARP)、Bcl-2家族蛋白(Bcl-2、Mcl-1、Bcl-xl)及AKT蛋白的表达。结果HHT、ATO单药可显著抑制RPMI 8226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P<0.05),且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CI<1)。HHT、ATO单药可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及早期凋亡比率增高,两药联合可加强诱导凋亡作用。HHT可呈浓度依赖性激活Caspase-3、PARP表达;HHT(40 ng/mL)与ATO(8.5 μmol/L)联合用药可显著激活Caspase-3、9,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及Bcl-xl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AKT磷酸化水平。结论HHT、ATO单药或联合用药可诱导RPMI 822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和激活Caspase通路、调节Bcl-2家族蛋白表达、抑制AKT磷酸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hica干燥成熟种仁中的化学成分。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反相HPLC等柱色谱对泰国大风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泰国大风子的干燥成熟种仁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1)、thre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2)、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3)、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4)、3-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4-hydroxyphenyl)-propan-1-one(5)、3′-甲氧基木犀草素(6)、楝叶吴萸素B(7)、芹菜素-3′-甲氧基-7-O-芸香糖苷(8)、木犀草素(9)、牡荆素(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NF-κB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许多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传导以及遗传信息的转录与调控,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IκB激酶的活化、IκB蛋白降解以及p65的核转运,其中p65核转运结合DNA是NF-κB发挥作用的关键。NF-κB的异常激活是诱发氧化应激、炎症、癌症等的主要因素,因此维持NF-κB活性平衡和调控p65的核转运对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中主要活性物质多酚类、皂苷类、生物碱等对p6 5核转运的调控作用并对NF-κB上游通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天然活性物质开发成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砂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Rp-C18和MCI GEL CHP20P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8个萜类化合物,利用HR-ESI-MS、1D和2D NMR、IR、UV、[α]D和ECD等波谱技术鉴定为kravanhin A 3-O-β-D-glucopyranoside (1)、kravanhin B (2)、6-eudesmene-1β,4β-diol (3)、oplodiol (4)、vicodiol (5)、(1R,2S,4R,7S)-vicodiol 9-O-β-D-glucopyranoside (6)、(1R,2S,4S,5R)-angelicoidenol 2-O-β-D-glucopyranoside (7)和(1S,2S,4R,6S)-bornane-2,6-diol 2-O-β-D-glucopyranoside (8)。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砂仁中分离得到。采用STC-1细胞模型和2种酶学(GPa和PTP1B)模型对上述8个化合物进行降血糖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1、7、8在浓度为25.0μmol·L-1时,对GLP-1的促泌率分别为692.8%、398.6%、483.3%;化合物6对GPa具有显著抑制活性,IC50为78.6μmol·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第4代对数生长期的HKF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三尖杉酯碱组、TGF-β1组、高三尖杉酯碱+TGF-β1组,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孵育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检测Col Ⅰ、Col Ⅲ 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三尖杉酯碱组细胞存活率、侵袭细胞数、划痕愈合百分比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olⅠ、Col Ⅲ、TGF-β1 mRNA及p-Smad2、p-Smad3、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TGF-β1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与高三尖杉酯碱组相反,除存活率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高三尖杉酯碱+TGF-β1组上述指标介于高三尖杉酯碱组和TGF-β1组之间,与高三尖杉酯碱组及TGF-β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高三尖杉酯碱可抑制HKF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MCI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学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鉴定为(7S,8S)-苏式-4,7,9,9′-四羟基-3,3′,5′-三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4,9,9′-三羟基-3-甲氧基-3′,7-环氧-8,4′-氧新木脂素(2)、二羟基去氢二松柏醇(3)、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5)、4,7,9,9′-四羟基-3,3′,5′-三甲氧基-8-O-4′-新木脂素(6)、(+)-异落叶松脂醇(7)、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8)、burselignan(9)、(-)-楝叶吴萸素B(10)、icariol A2(11)、刺五加酮(12)、(+)-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8′-dineolignan-7″,7■,9″,9■-tetraol(1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龙牙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丰富仙鹤草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仙鹤草生物活性研究及药效物质的阐明提供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凉粉草是岭南地区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其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充分。该研究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凉粉草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综合使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D NMR和2D NMR)、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SC-XRD)等结构鉴定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为2个新的倍半萜苯甲酰酯类化合物,并分别命名为凉粉草醇甲(mesonanol A)和凉粉草醇乙(mesonanol B)。药理活性评价结果显示,2个新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烟管头草Carpesium cernuum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烟管头草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5Z)-2-oxo-2,10,14-trimethylhexadeca-5,13-diene-11α,18-diol(1)、(2E,10E)-7-[(acetyloxy)methyl]-3,11,15-trimethylhexadeca-2,10,14-triene-1,12α-diol(2)、(2E,6Z)-3,11,15-trimethylhexadeca-2,6,14-triene-1,12α,19-triol(3)。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3对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45.06%、29.4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树木榄胚轴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树木榄胚轴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Z)-coumaroyllupeol(1)、dioslupecin(2)、胆甾醇(3)、menisdaurillide(4)、aquilegiolide(5)、催吐萝芙木醇(6)、roseosideⅡ(7)。结论:其中,化合物1、2、4~7为首次从该种红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