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蟑螂种群的分布和密度变化,为制定有效的蟑螂防治措施和预防控制虫媒传播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23795-2009开展蟑螂密度监测工作。结果粘捕率为21.63%,侵害率为20.90%,密度为1.40只/张,密度指数为6.46只/张,各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高峰出现在7-9月间,10月开始下降;蟑螂侵害率和密度最高的为餐饮店。结论目前重庆市蟑螂侵害程度比较严重,要降低其密度,化学防治仍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应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监测资料,及时掌握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结果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分别为0.4/张和1.4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3.68%和18.25%;种类上以德国小蠊占优势,分别占95.02%和97.24%;密度和侵害率以宾馆最高,分别为1.58只/张、24.17%和3.84只/张、43.33%;季节消长蟑螂密度分别在7~10月和6~10月处于高峰,侵害率分别在5~10月和5~9月处于高峰。结论新津县2009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比2008年有所上升,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宾馆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青岛市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蟑螂密度情况,为制定蟑螂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和3个监测点,2010~2012年1~12月每月中旬临测一次,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居民伟宅、餐饮、宾馆、农贸市场和医院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蟑螂种群分布、密度、季爷消长情况调查。结果布放蟑螂纸数为6480张,回收6466张,捕获蟑螂5759只,平均蟑螂密度为0.89只/张。蟑螂种类主要有两种:德国小蠊和日本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蟑螂密度高峰在8月份,为1.36只/张;农村住户平均鼠密度最高为1.24只/张。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K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掌握我市蟑螂虫卵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蟑螂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在我市开展蟑螂密度监测工作。通过监测了解我市蟑螂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蟑螂屋诱捕法。结果:我市蟑螂种类主要是德国小蠊,春季、夏季密度较大,秋、冬季明显减少。从环境类型来看,餐饮业中蟑螂活动较频繁,对人的侵害程度也较大。结论:蟑螂俗称蜚蠊,遍布全世界各角落,因其有边吃,边吐,边泻的习性,不但污染食物,也传播多种疾病。对蟑螂的防制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方针,主要采取搞好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蟑螂是旅客列车上的主要病媒生物之一。近年来,蟑螂惊扰旅客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了铁路客运服务的质量和声誉,旅客列车蟑螂危害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掌握辖区旅客列车蟑螂密度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使防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我们将2009年济南客运段担乘的图定旅客列车(动车组除外)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蟑螂在绵阳市城区种群构成、各种生境密度差异、季节消长规律等情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在东、西、南、北4个方位选取3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选择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居民区各1处,餐饮店2处,共计6处。采用粘捕法每月各处放10张粘蟑纸,调查点相对固定。结果 2010—2017年,共布放粘蟑纸17 280张,回收阳性2 611张,侵害率为15. 83%;捕获蟑螂28 351只,平均密度为1. 72只/张。蟑螂侵害率最高的为2016年,达到了25. 82%;最低的为2013年,为8. 55%;密度最高的为2016年4. 22只/张,最低为2010年0. 47只/张。月密度和侵害率趋势基本吻合,均呈单峰型。月平均密度和月平均侵害率最高均出现在8月,分别达到2. 74只/张和24. 62%。以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达3. 77只/张;最低为宾馆,密度为0. 32只/张。结论绵阳市城区蟑螂密度波动较大,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全年蟑螂侵害率高峰在5—9月,农贸市场和餐饮店蟑螂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7.
戴应申欧洪侯锋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5):453-455
目的分析普速列车蟑螂侵害动态,为改进蟑螂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药激法,于2016—2019年,每季度1次监测记录列车蟑螂密度。结果 2016—2019年,南宁局集团公司普速列车平均蟑螂密度分别为0、0.03、0.49、0.39只/车厢,都符合旅客列车病媒生物控制要求。不同车厢蟑螂侵害率分别为硬座3.98%、硬卧0.89%、软卧0.21%、餐车8.75%。结论蟑螂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科学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方法粘捕法。结果共捕获各种蟑螂2科2属4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为91.32%,6~8月处于活动相对高峰期。结论餐饮、宾馆和居民区是河北省城市蟑螂防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朱江周毅彬范明秋刘洪霞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0,(3):232-235
目的掌握上海市蟑螂种群密度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收集整理2009-2018年上海市蟑螂监测数据,比较分析蟑螂种类构成比、不同年份、不同环境类型蟑螂密度变化规律。结果 2009-2018年共捕获蟑螂58 775只,其中德国小蠊57 309只,占97.51%,为主要优势种群;上海市蟑螂年均密度消长曲线基本呈现单峰型,其中2009年、2013年的高峰期为6月,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最高峰值在7月,2015年、2017年、2018年高峰期为8月。不同监测年份间的蟑螂年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40,P<0.05)。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依次为:农贸市场>饮食店>宾馆>医院>居民区,不同场所间的蟑螂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14,P<0.05)。结论德国小蠊是上海市绝对优势种群,应继续加强蟑螂监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提升蟑螂防控效果,降低其对居民生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状况,为合理灭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晚放晨收,每月监测一次。结果布放粘蟑纸6 480张,回收张数6 245张,阳性张数163张,粘捕蟑螂数590只,密度0.10只/张,侵害率2.52%。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结论淮安市城区蟑螂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侵害率以农贸市场和宾馆较高,应进一步加强优势种群的监测与抗药性监测的调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途旅客列车是主要的对外窗口,旅客列车蟑螂危害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搞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极为重要.为研究长途旅客列车蟑螂防治措施,我们对哈局运行区间最长的237/238次列车蟑螂密度进行监测及防治工作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内江市蟑螂种群变化趋势及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21年在内江市5个县(市、区)采用粘捕法进行蟑螂密度监测,2021年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抗药性。结果 2017—2021年共粘捕蟑螂23 289只,平均密度为1.08只/张,密度逐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占95.67%。蟑螂在1—12月均有活动,各年密度峰值集中在5—8月,以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密度较高。内江市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残杀威和DDVP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51、2.67、15.51。结论 蟑螂防治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科学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14.
五城市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86年6月至1988年12月,在上海、漳州、成都、沈阳和武汉市,调查了各监测点的居民户、饮食店和宾馆、饭店的蝉螂种群组成、结构比例和密度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15.
王国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2):120-121
蟑螂控制是目前城市除四害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于1994~ 1998年在进行蟑螂密度监测的同时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蟑螂防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捕捉方法 采用盒式诱捕法 ,用硬纸板制成扁方盒 ,规格 15cm 12cm 5cm ,分底、上两层和盖 ,内壁涂香油 ,底层放甜面包 5克 ,晚 18时放置 ,次晨 6时收集计数 ,连续 4天。1 2 活动规律观察 选择蟑螂密度大的一个房间 ,从 18~ 6时每隔 30分钟观察一次 ,面积 2 1M2 ,时间 1分钟 ,连续 3天 ,求平均值。2 结果2 1 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变化 城市蟑螂 4月份开始见活动 ,7… 相似文献
16.
罗超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1):76-77
目的掌握万州城区蟑螂危害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晚放晨收,4~11月每月中旬在监测区域开展监测,捕获的蟑螂进行种群鉴定和分析。结果万州城区2013年房间蟑螂平均检出率28.0%,8月检出率最高(44.0%);平均密度3.4只/张,粘捕率28.2%。共粘捕蟑螂1 330只,其中小蠊占97.6%,大蠊占2.4%。餐饮店平均密度最高(18.6只/张),其次是农贸市场(7.9只/张)和商场超市(7.2只/张)。结论万州城区蟑螂危害严重,应在6、7月对重点区域开展灭蟑和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青岛市蟑螂种群构成、不同生境下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有效的蟑螂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粘捕法调查,设置3个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超市、餐饮行业、宾馆、医院和居民区为监测生境。结果 2017—2021年青岛市蟑螂年平均密度为0.22只/张,年平均侵害率是15.60%,德国小蠊占98.22%,为优势种群;蟑螂密度季节性消长呈单峰分布,在7月达到活动高峰;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蟑螂平均密度和侵害率最高,分别为0.46只/张和29.05%,宾馆平均密度和侵害率最低,分别为0.09只/张和5.97%。结论 青岛市蟑螂密度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根据蟑螂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最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探讨不同剂型药物灭蟑效果,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密度采用粘捕法调查,灭蟑效果采用现场试验。结果2006~2007年在各类环境布放粘蟑板4320张,回收4268张,阳性963张,捕获蟑螂19356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为22.56%,密度为4.54只/张。6~11月密度达6.23~11.54只/张。使用滞留喷洒灭蟑后7、30和60d,杀灭率达到84.65%-89.00%;使用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45.99%-95.50%;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18%~99.60%;使用滞留喷洒+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36%~99.47%。结论不同类型环境均受到蟑螂侵害,德国小蠊是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联合用药可提高蟑螂杀灭率.廊加强蟑螂蛤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改良瓶诱法和一般瓶诱法在蟑螂密度监测中捕获蟑螂的优劣。[方法]在4~10月,用普通瓶和改良瓶按1:1的配比布放捕捉蟑螂。[结果]普通瓶的阳性瓶百分比为48.6%,蟑螂密度指数为0.60只/瓶;改良法的阳性瓶百分比为64.3%,高于一般法,蟑螂密度指数为0.97只/瓶。[结论]瓶诱法进行蟑螂密度监测中,改良瓶优于一般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