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对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效能及随访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疑似Stanford分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和MS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最终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MSCTA诊断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AD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不同Stanford分型AD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以MSCTA随访6个月时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经DSA或最终手术结果检查显示,入组的78例患者中有21例为Stanford A型AD,占比26.9%,有44例为Stanford B型AD,占比56.4%。超声和MSCTA对Stanford A型AD的诊断敏感度(95.2%vs 76.2%)、特异度(94.7%vs 89.5%)、准确度(94.9%8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对Stanford B型AD的诊断敏感度(95.5%vs 75.0%)、特异度(88.2%vs 64.7%)、准确度(9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腔内的撕裂内膜走行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AD患者的CTA资料,在胸腰椎体和椎间隙层面轴位图像上确定夹层动脉撕裂内膜与管壁两个结合点的位置,并计算真腔所处夹角角平分线(TLIAB)的钟点数。同时观察AD对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 升主动脉段Stanford A型内膜撕裂由主动脉根部向弓部呈顺时针旋转;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左侧约3~6点位置,TLIAB位置的平均钟点数为4.16±1.51。降主动脉段AD内膜撕裂由近端向远端呈逆时针旋转,Stanford A型和B型撕裂模式大致相同,旋转幅度相似;主动脉弓降部真腔位于主动脉腔右侧,TLIAB位于8~9点,降主动脉远端TLIAB位于7~8点。左冠状动脉均开口于真腔,其钟点数(3.82±0.41)与对应层面TLIAB(3.69±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40);右冠状动脉开口紧邻血管壁内膜撕裂处。Stanford A型和B型AD的降主动脉段分支血管起源部位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内膜呈螺旋状撕裂,升主动脉段由主动脉根部至弓部呈顺时针旋转,降主动脉段由弓降部至远端呈逆时针旋转且Stanford A、B型的旋转模式大致相同。Stanford A型和B型AD主动脉分支大血管的受累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AD的年发病率约为2.8~6.0/10万,患病的平均年龄为63岁,65%为男性。1970年Daily根据夹层的累及范围提出了Stanford分型,将AD分为A、B两型。凡是累及升主动脉者为Stanford A型,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者为Stanford B型[1]。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AD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是心血管外科中的灾难性疾病,其发病率为2.53/10万人/年,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未经治疗的Stanford A型AD患者出现症状后入院前死亡率为17.6%,入院后24 h内死亡率高达21.4%。  相似文献   

4.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发病在2周内的主动脉夹层,是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重症。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Debakey分型方法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Ⅰ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升主动脉且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在降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5.
祁雅丽  张继胜 《大医生》2023,(7):112-114
目的 探讨夜间急诊超声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床旁超声检查,以主动脉CT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床旁超声检查对不同AD分型检出率、各临床征象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 床旁超声检查在ADⅠ型、Ⅱ型、Ⅲ型检出率与主动脉CT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心包积液、假腔血栓、AD破裂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壁运动异常等各临床征象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CT造影显示,阳性51例,阴性23例;床旁超声检查中,阳性48例,阴性26例;床旁超声检查诊断AD的敏感度为88.24%,特异度为86.96%,准确度为87.84%,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76.92%。结论 夜间急诊超声应用于AD的早期诊断效果显著,诊断方便、快捷,且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作为首诊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入院主动脉夹层患者基本资料,将其中的62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诊断相关数据。结果:MSCTA检出破口检出率为87.10%,与DSA检出率差异不明显(χ2=1.480,P=0.477);MSCTA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为(28.49±6.42)mm,与DSA的(27.81±6.23)mm无明显差异(t=0.599,P=0.551);就影像学表现来看,DSA检测以线样征主动脉夹层最多(46.77%),MSCTA检测以双腔征主动脉夹层最多(43.55%),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各影像学表现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将DSA作为金标准,MSCTA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特异度为78.26%、敏感度为89.74%、准确度为85.48%。结论: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且安全无创,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作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80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住院期间生存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心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氨基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以及是否手术等因素是否与AD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结果 580例AD患者中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57:1.58.62%的AD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单纯胸痛、背痛及同时胸背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痛或转移痛.Stanford A型患者胸膜反应、中重度主动脉反流、心包积液、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以及主动脉根部直径、血D-二.聚体、WBC、cTnT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B型患者(P<0.05),主动脉异常、无主动脉反流和正常心电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型患者(P<0.05).本组病例以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手术组(70% vs.8.61%,P<0.05),Stanford A型病死率高于Stanford B型(29.43% vs.13.75%,P<0.05).Stanford A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OR=1.23)、NT-proBNP(OR=1.006)和是否手术(OR=0.124)为A型患者独立预后因素;Stanford B型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D-二聚体(OR=1.801)、WBC(OR=1.59)和是否手术(OR=0.142)为B型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复杂,D-二聚体、NT-proBNP和是否手术是影响A型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因素,D-二聚体、WBC和是否手术是影响B型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介入治疗时机对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的76例Stand 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不同治疗时机进行分组。将40例于慢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36例于急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主动脉真假腔直径变化情况、影像学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入支架个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最大假腔直径/最小真腔直径比值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影像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慢性期内(起病≥14 d)、急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Stand ford B型AD,患者影像学不良事件发...  相似文献   

9.
根据是否累及升主动脉可将胸主动脉夹层分离分为Stanford A、B两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其近端剥离常累及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血管内形成夹层,甚至导致冠状动脉开口完全从主动脉窦部内膜撕脱,  相似文献   

10.
庞秀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72-8074
目的 探讨主动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2-01-201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9例,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95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结果 AD组INR、APTT、FIB、DD均高于NC组,TT低于NC组,P<0.01.主动脉夹层分期内比较,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INR、FIB高于急性期夹层组,APTT、DD、TT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AD表现为凝血与纤溶持续激活,由于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on,AD)的CT、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哈密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CT检查的有14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有69例。以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判定常规CT、超声诊断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并依据DeBakey分型标准,将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不同检查方式分型符合率。最后对患者的CT表现及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常规CT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6.43%(121/140),敏感度为87.14%(61/70),特异度为85.71%(60/70);超声在AD诊断中的符合率为84.06%(58/69),敏感度84.21%(32/38),特异度83.87%(26/31),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以血管造影诊断分型结果作为金标准,CT对AD的DeBakey分型Ⅰ型、Ⅰ型、Ⅰ型分别为24例、17例、20例,符合率分别为82.76%、94.44%、86.96%;超声对AD的DeBakey分型Ⅰ型、Ⅰ型、Ⅰ型分别为11例、9例、12例,符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B型主动脉夹层(AD)再破口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110例典型B型AD患者的CTA增强扫描及其中70例主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影像资料,分别统计夹层再破口的数量、位置、大小,对两种检查的结果 采取Kappa一致性检验. 结果 83.64% B型AD患者具有多个再破口,人均再破口(3.41±1.90)个,以腹主动脉中段再破口的数量最多,大破口最常位于夹层最远端.70例CTA与主动脉DSA结果 比较,CTA发现再破口的灵敏度为93.78%,特异度为88.89%,两种检查方法 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27(P<0.01). 结论 CTA可清晰显示B型AD再破口的数量、位置及大小等特点,与DSA在显示B型AD再破口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再破口观察和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的护理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疾病,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夹层病理分型有Debakey分型和Stanford分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指内膜破裂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降主动脉,范围达腹主动脉分又部。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临床使用,使B型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为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功植入人工血管覆膜支架,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CT(MDCT)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肺部改变特征及发生率。方法观察71例主动脉夹层首诊患者的MDCT上肺部改变,分析并比较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的肺部改变情况,随访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部改变。结果肺间质病变(51例,71.8%)、心包积液/心脏增大(28例,39.4%)、胸腔积液(18例,25.4%)、肺不张(13例,18.3%)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DCT上最为常见,发生率相对较高;在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肺部MDCT改变中,心包积液/心脏增大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多于B型〔51.2%(21/41例)比23.3%(7/30例),P=0.011〕;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和保守组治疗前后各种肺内改变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MDCT图像观察肺部改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临床治疗计划,提高MD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的5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独立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TTE诊断结果以及Stanford分型结果的准确率。基于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主动脉夹层组与非主动脉夹层组,对比TTE检测的主动脉内径;统计经CTA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TTE间接征象。结果:TTE诊断准确率为90.00%,与CTA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95)。TTE对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弓部动脉以及降主动脉近端的异常检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TE对降主动脉远端及腹部动脉的异常检出率低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TE对Stanford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88.00%,与CTA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33)。基于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主动脉夹层组与非主动脉夹层组,主动脉夹层组的主动脉内径大于非主动脉夹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9例患者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UCG)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床旁UCG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床旁UCG临床诊断Stanford A型AD的价值;根据院内存活与死亡情况将确诊为Stanford A型AD的患者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28)。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床旁UCG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疾病信息,并观察两组床旁UCG的图像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DSA检查,Stanford A型AD患者80例,StanfordB型AD患者24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为79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为25例。床旁UCG诊断Stanford A型AD患者的敏感性为97.50%,特异性为95.83%,准确性为97.12%,曲线下面积为0.961,95%CI(0.000~1.000)(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6例各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2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男22例,女4例,年龄36~69岁,平均(51.1±12.9)岁。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16例。A型中行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术中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Bentall术1例,升主动脉置换术3例;B型中行降主动脉置换术2例,降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14例(其中1例2d后再行腹主动脉置换术)。6例全弓置换脑保护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1例降主动脉置换下半身供血采用左心转流。术后定期复查CTA。结果10例StandfordA型患者死亡2例(20%),1例术中死于鱼精蛋白反应后大出血,另1例术中出血多,术后第1天死于多脏器衰竭,余治愈出院。16例B型患者死亡1例(6.2%),死于大出血,余均治愈出院。术后CTA显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系统位置良好,无内漏,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假腔血栓形成。结论手术是挽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重要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破口特点及主动脉及其瓣膜具体情况来选择。全弓置换采用DHCA+RCP脑保护效果良好。采用EVGE治疗StandfordB型夹层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10年前因“马凡氏综合征、升主动脉瘤伴夹层”在我院行Bentall手术。3年前再发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图1A),间隔6个月分别行腹主动脉开窗、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及直型人工血管置换,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141例,给予TTE和MSCT检查,分析两者诊断价值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MSCT征象差异,以及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MSCT征象差异。结果141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经手术或CT血管成像确诊1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9例为非主动脉夹层患者;MS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4%、94.33%和83.87%,明显高于TTE诊断(P < 0.05);MSCT和TTE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主动脉区高密度、线样征和主动脉增宽的比例高于非主动脉夹层(P < 0.05);主动脉夹层和非主动脉夹层中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征象中,A型主动夹层中主动脉区高密度比例高于B型主动脉夹层(P < 0.05);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中钙化内移、线样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主动脉增宽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TE,MSCT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2例,其中生存组42例,死亡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并发症及D-二聚体,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卡方检验显示,主动脉反流、心包填塞、休克、意识障碍及D-二聚体值升高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心包填塞、休克、D-二聚体升高是影响Stan-ford A型AD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心包填塞、休克、D-二聚体明显升高是死亡高危患者,应积极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