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自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inducible 10-kdaprotein,IP-10)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纯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CR5、CXCR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趋化因子IL-8、IP-10含量。结果:HCV感染组、HI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血清IP-10水平都明显升高,而在合并感染组水平最高;血清IL-8水平在3组亦明显升高。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HC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CR5表达显著升高(P〈0.001)。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中,血清IL-8和IP-10水平都明显升高;受体CXCR3在CD4^+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而在CD8^+T细胞表面表达升高;受体CCR5在CD4^+及CD8^+T细胞表面表达降低,提示趋化因子及受体与HCV/HIV合并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确诊的184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进行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感染者感染途径分别为:静脉注射毒品44.0%,性传播20.1%,母婴传播4.3%,输血或血制品3.8%,其他(原因不详)27.7%。184例HIV感染者中,抗-HCV阳性者36人(19.6%),HBsAg阳性者29人(15.8%),梅毒感染者21人(11.4%)。HIV、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4.9%。结论柳州市HIV感染以静脉注射毒品为主,性传播有所上升,HIV感染正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HIV合并HBV、HCV、TP感染较为常见。建议在性病门诊中常规开展HIV的筛查,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HBV、HCV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后,肝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单纯性HIV感染和HIV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HIV感染者46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乙肝DNA载量(HBV-DNA)和丙肝病毒RNA载量(HCV-RNA),以HBV-DNA含量大于500IU/mL为乙肝病毒感染,以HCV-RNA含量大于500IU/mL为丙肝病毒感染,将460例HIV感染者分为HIV单纯感染、HIV合并HBV、HIV合并HCV 3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HIV感染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群分布;同时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双平台检测的方法得出CD4+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对数据进行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肝功能、淋巴细胞及亚群等多因素分析。结果 (1)460例HIV感染者,单纯HIV感染为208例(45.2%),HIV合并HBV感染为173例(37.6%),HIV合并HCV感染为79例(1...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中HCV及HSV-2合并感染的情况及CD4+T细胞免疫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291例HIV感染者的抗HCV及HSV-2抗体,对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其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析。结果 HIV合并HCV感染43例,合并HSV-2感染99例,合并HCV和HSV-2感染31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合并感染HCV组最高(78.4%),合并感染HSV-2组和无合并感染次之,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合并感染HCV和HSV-2组最低,合并感染HCV组、合并感染HSV-2组居中,无合并感染组最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HCV、HSV-2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CV和HSV-2感染时,CD4+T细胞绝对数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加重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分片段阳性率以及HCV RNA阳性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以及检测意义。方法 对76例同时感染HBV和HCV患者进行抗HCV抗体分片段以及HCV RNA检测,同时从同期仅感染HCV患者中随机抽取16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以上检测。结果 HBV、HCV合并感染患者与单HCV感染者比较:抗HCV抗体分片段相同片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S/CO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片段组合间除抗-C+抗-NS3组合阳性率HBV、HCV合并感染患者比仅HCV感染患者显著要低(P〈0.05)外,其余各组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合并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比仅HCV感染患者低(P〈0.01或P〈0.05)。结论 HBV、HCV合并感染时HBV对HCV复制存在抑制作用,从而导致HCV RNA含量显著降低,合并感染与单独感染间抗HCV抗体分片段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HCV复制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抗HCV抗体分片段含量降低,这对研究HBV、HCV合并感染时患者体内HBV对HCV间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为其筛选相配合血液。方法使用血型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选及鉴定,使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抗体及抗高频抗原抗体抗Di^b抗体;PCR-SSP结果显示患者Diego基因型为Di^(a+b-);从其直系亲属中挑选相合血液输注,无不良反应,输血后病情缓解。结论对与谱细胞无反应格局的疑难抗体鉴定病例,可将基因分型与血型血清学实验相结合,进行疑难抗体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IgG、IgM、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IgG、IgM及其他指标与狼疮性肾炎(LN)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检测LN及无肾脏累及的SLE患者aCL(IgG、IgM)、抗β2-GP1抗体(IgG、IgM)、C3、C4、抗ds-DNA抗体、肌酐、尿蛋白等指标,判断其与LN和SLE疾病相关程度。结果:LN组与无肾脏累及的SLE组患者肌酐、尿蛋白定量和IgG型抗β2-G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P=0.003);IgG、IgM型aCL、IgM型抗β2-GP1抗体阳性率、抗ds-DNA抗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SLEDAI评分分组,LN组IgG型aCL(P=0.048,r=0.318)与LN疾病活动呈弱正相关,而C3(P=0.005,r=-0.439)与LN疾病活动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LN组IgM型aCL、IgG、IgM型抗β2-GP1抗体浓度、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C4、肌酐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肾脏累及的SLE组以上各项指标与疾病活动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LN患者血清中C3、IgG型aCL与疾病进展相关,可作为LN疾病诊治过程中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自1985年国内首例报道至今,历经20多年的传入期和扩散期,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所以早期发现HIV感染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我们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40047例住院病人抗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及医疗行为上的决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结核抗体检测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判断HIV合并肺结核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试剂盒对46例HIV合并肺结核杆菌感染患者和40例HIV感染患者进行结合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依据ROC曲线确定CRP诊断界点.结果 单纯肺结核抗体检测灵敏度为52.2% (24/46),特异性为57.5%(23/40).CRP临界点为4.91 mg/L,灵敏度为78.3%(36/46),特异性为57.5% (23/40).串联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3.5% (20/46)和70.0% (28/40),并联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0% (40/46)和67.5% (27/40).结论 肺结核抗体检测串联CRP检测判断HIV合并肺结核杆菌感染的效果更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抗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方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和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血标本,将其红细胞用37℃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进行复查血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其血清进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性质及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6例患者ABO血型鉴定结果为:A型2例、B型3例、O型1例。患者血清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与反定型红细胞、自身红细胞、成人O型红细胞,在4℃、22℃发生1+~2+意外凝集,与脐血O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与抗体筛选细胞在37℃不凝集,说明该抗体为抗I抗体。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 G阴性、抗C3d阳性。将患者血清用2-巯基乙醇处理后,再与成人O型细胞、脐血O型细胞在4℃、22℃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均不凝集,说明该抗体性质为Ig M型。抗体效价4℃为1∶128~1∶512、22℃为1∶32~1∶64、37℃为0。结论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意外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37℃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吸收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并在37℃条件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纯化的HCV多中和抗原表位及HCV包膜蛋白E2嵌合的HBV S抗原病毒样颗粒免疫新西兰兔,测定免疫血清内的中和抗体。分析中和抗体对HCVpp感染Huh7.5的中和作用。方法:纯化的HCV多中和抗原表位及包膜蛋白E2嵌合的HBV S抗原病毒样颗粒(VLPs-MEp S、VLPs-E2S)10μg皮下接种新西兰兔,间隔2周共免疫3次,采集不同时间免疫兔血清,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的抗体,PBS组作为对照;制备1b型HCVpp,观察血清抗体对HCVpp感染Huh7.5的中和作用,对免疫血清保护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免疫后血清中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抗体,血清中和抗体测定VLPs-MEp S明显高于VLPs-E2S(P<0.05)。VLPs-MEp S与VLPs-E2S组均显著高于对照PBS组(P<0.01)。对HCVpp抑制作用,VLPs-MEp S高于VLPs-E2S组(P<0.05),最高中和率可达61.49%,二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嵌合病毒样颗粒免疫新西兰兔后产生一定水平中和抗体,该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为研发中和抗体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抗-PLA2R抗体(anti-PLA2R)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Elsevier、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血清anti-PLA2R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诊断精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估方法(QUADAS)评价文献质量,通过Meta-Disc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汇总后的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及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综合评价血清anti-PLA2R对IMN的诊断价值。采用依次减少一篇文献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Egger漏斗图检验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筛选出7篇文献。累计病例967例,其中IMN患者454例,对照组513例。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07,P=0.819),但存在非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Cochrane-Q为16.89,P=0.009 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诊断指标。合并后的灵敏度为69%,95%CI:0.65-0.73,特异度为98%,95%CI:0.96-0.99。汇总阳性似然比16.37,95%CI:4.06-65.95,汇总阴性似然比0.32,95%CI:0.24-0.43。SROC曲线显示AUC为0.854 0,Q*指数为0.785 0。敏感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稳定可信,Egger漏斗图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血清anti-PLA2R对诊断IMN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抗Siglec-9抗体Fab段在小鼠巨噬细胞上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Ab组、Ab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IFN-β、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初步探讨抗Siglec-9抗体Fab段影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量的作用机制。结果与LPS组相比,抗Siglec-9抗体Fab段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TLR4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结论抗Siglec-9抗体Fab段通过阻断TLR4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抗跨膜蛋白P7(anti-P7)抗体的方法,并进行应用评价。方法:以含有HCV 1b基因型P7核酸序列(Accession No:AJ238800)的质粒PUC-P7为模板,PCR扩增P7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KG-P7,P7融合蛋白经原核诱导表达、提取纯化后,间接法包被微孔板、制备化学发光法检测抗P7抗体试剂盒,并对其方法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质粒pGEX-KG-P7构建正确,经原核诱导表达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4 kD的P7融合蛋白,制备的化学发光法检测抗P7抗体试剂盒方法学指标为:精密度试验(批内变异系数2.97%~4.09%,批间变异系数3.75%~5.52%),空白限和检出限分别为1.56、5.99 RLIR,相关系数r=0.9989,分析测量范围(AMR)为1.252~18.774 RLIR,平均回收率为97.8%,类风湿因子等阳性血清标本对本试验无交叉反应,试剂盒15个月内稳定,45例HCV感染者血清抗P7抗体阳性率为20%(9/4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感染者血清中抗P7抗体试剂盒符合方法学要求,可用于HCV感染者筛查诊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疾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研究,P7蛋白在HC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应答现象。 相似文献
15.
蔡谦谦周红张贵婷何超朱晓洁王晓燕欧阳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7):865-869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β2糖蛋白I/抗β2糖蛋白I抗体(oxLDL/β2GPI/β2GPI antibody)复合物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与Toll样受体4(TLR4)的关系。方法 oxLDL、oxLDL/β2GPI复合物、oxLDL/抗β2GPI抗体复合物、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脂多糖(LPS)等刺激物处理HUVEC,采用划痕实验观察HUVEC的迁移能力;根据实验分组,收集HUVEC的总蛋白和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上述刺激物分别刺激经TLR4抑制剂TAK-242预处理和未经处理的HUVEC,实时定量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mR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IL-1β、IL-6的蛋白水平。结果 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加速HUVEC迁移和诱导TLR4表达,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促进MCP-1、IL-1β、IL-6三种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TAK-242能够显著抑制该现象。结论 oxLDL/β2GPI/抗β2GPI抗体复合物促进HUVEC迁移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该过程与TLR4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