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细菌性血流感染致使脓毒症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免疫及炎症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58例,进行细菌血培养检查和相关免疫炎症指标检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人作为健康对照;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对细菌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和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RP和PCT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血培养检查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感染革兰阴性菌97例(占58.79%),感染革兰阳性菌68例(占41.21%)。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高,患有基础疾病包括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以及入院前1月内静滴抗菌药物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免疫及炎症指标检测显示,细菌血流感染组血CD4~+百分率及CD4~+/CD8~+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D8~+百分率、CRP及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脓毒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感染率的增高与患者年龄、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孕产妇合并重症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侵入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同时患者免疫炎症机制紊乱。这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预防、诊断及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炎症因子变化,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86例,其中脓毒症患者93例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患者93例为严重脓毒症组。另选取5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脓毒症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分布特点及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35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占64.68%;革兰阳性菌49株,占20.85%;真菌25株,占10.64%;病毒9株,占3.83%。56例脓毒症患者存在多重病原体感染,占30.11%。ELISA检测血清PCT、CRP、IL-6、内毒素、TNF-α水平,严重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脓毒症休克、院内感染、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数及PCT、CRP、IL-6、TNF-α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均P0.05);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内毒素与脓毒症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及PCT和CRP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脓毒症休克、年龄、APACHEⅡ评分与PCT、CRP水平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和分析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病原菌分布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158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检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检测分析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并分析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以及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脓毒症患者及对照组(均P0.05)。158例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1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5株(66.86%),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45株(26.16%),主要包括肠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真菌12株,主要为白假丝醇母菌。分离菌中的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革兰阳性性菌对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0.00%。真菌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并发急性肾衰竭、器官衰竭数≥2个、尿素氮水平≥9mmol/L、APACHEⅡ评分≥20分、脓毒症性休克等均为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治疗药物的选择依病原菌耐药试验结果为依据。急性肾衰竭等为脓毒症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对存在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更多关注,重视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预防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致脓毒症患者血常规指标及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脓毒症患者200例,抽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检查,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74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26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做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U)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6.49%和18.92%;革兰阳性菌组感染病原菌以屎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0.95%和43.65%。两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WBC、NEU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LYM、PCT及TNF-α分别为(1.06±0.27)×109/L、(9.62±0.86)ng/ml、(1.02±0.29)ng/ml,革兰阳性菌组分别为(0.71±0.15)×109/L、(7.51±0.70)ng/ml、(0.68±0.1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所致脓毒症临床表现不同。革兰阴性菌可导致机体产生更加严重的免疫紊乱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浓度在革兰阴性及阳性菌血流感染的差异,评价这些指标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293例血流感染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PCT及内毒素水平,对PCT、CRP和内毒素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G-组的血CRP、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G+组(P<0.05).G-组各炎症指标线性相关分析,内毒素与PCT正相关(r=0.801,P<0.01);PCT与CRP正相关(r=0.626,P<0.01);内毒素与CRP (r =0.534,P<0.01).ROC工作曲线分析:G-组PCT的AUC 0.988,P<0.01,最佳诊断的临界值>7.375μg/L,敏感度95.9%,特异度99.2%;CRP的AUC 0.465,P=0.311;内毒素AUC 0.997,P<0.01,最佳诊断的临界值>16.225 ng/L,敏感度99.4%,特异度99.2%.G+组PCT的AUC 0.012,P<0.01;CRP的AUC 0.535,P=0.311;内毒素AUC 0.003,P<0.01.结论 PCT和内毒素可以早期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血流感染,早期选择适当抗菌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脓毒症与肠道细菌易位及炎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70例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胰腺炎未继发脓毒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在B超指引下采用细针穿刺法获取胰腺周围渗液,进行细菌培养,并采用VTEK2 Conmpact(法国生产)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比较两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分离出细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82.78%),革兰阳性菌21株(17.22%);对照组分离出细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80.95%),革兰阳性菌20株(19.05%)。两组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产气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肠球菌。研究组PCT、CRP、IL-2、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肠源性细菌易位,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等因素所导致的肠屏障功能受损,继发脓毒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学分布、免疫功能及NE和PCT的水平,并分析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VAP患者100例,采用培养法检测痰液中的细菌,分析病原菌感染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D4^+CD25^+CD127^+dim/^- Tregs百分比,采用ELASA法检测外周血及BALF中IL-35、NE和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VAP发生危险因素。实验设健康人对照及单侧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侧对照。结果 100例VAP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细菌1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29%,革兰阳性菌占30.71%;血IL-35及CD4^+CD25^+CD127^+dim/^- Tregs百分比分别为(32.11±0.30) pg/ml和(7.83±0.07)%,与对照组(30.45±0.31) pg/ml和(6.97±0.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4,1.654,P>0.05); 20例单侧肺部感染患者感染侧BALF中IL-35及CD4^+CD25^+CD127^+dim/-Tregs百分比分别为(38.46±0.39) pg/ml和(10.56±0.11)%,非感染侧分别为(21.74±0.22)和(7.04±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96,184.752,P<0.05)。血NE和PCT VAP组分别为(160.57±16.74)μg/ml和(4.56±0.47) ng/ml,对照组分别为(74.58±7.46)和(0.39±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01,62.519,P<0.05);单侧肺部感染患者感染侧BALF中NE及PCT分别为(162.38±16.37)μg/ml和(9.16±0.95)μg/ml,非感染侧分别为(95.03±9.61)μg/ml和(0.47±0.05)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43,64.52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机械通气时间>5 d、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8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史均是VAP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患者BALF中CD4^+CD25^+CD127^+dim/^- Tregs细胞百分比及IL-35、NE和PCT水平显著升高,机械通气时间长(>5 d)、高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18分)、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史等为VAP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肺炎患者致病菌感染情况和及相关因子水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本院的重症肺炎患者83例(重症肺炎组),根据APACHEⅡ评分标准划分病情严重程度等级:轻度、中度、重度;选取同期住院的12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普通肺炎组;另选120例未患肺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重症肺炎患者痰液标本作病原菌菌谱检查,同时对所有入选者检查凝血、炎症、血气及乳酸(LAC)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肺炎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57例,阳性率68.67%;革兰阳性菌阳性26例,阳性率31.33%。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APTT、PT、CRP、PCT、PaCO_2及L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APTT、PT、CRP、PCT、PaCO_2及LA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PaO_2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重度组和中度组APTT、PT、CRP、PCT、PaCO_2及LAC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PaO_2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PTT、PT、CRP、PCT、PaCO_2及LAC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PaO_2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随着病情的发展,其凝血功能和肺功能逐渐降低,炎症反应逐渐增强。因此可通过检测患者凝血、炎症、血气及LAC指标鉴别重症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疹患儿合并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指标预测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70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成重症肺炎组13例,非重症肺炎组5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将血清CRP、白蛋白及CRP/白蛋白比值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患儿病后出疹时间,住院时间,合并喉炎,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比例,血CRP水平较非重症肺炎组增高,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白蛋白水平低于非重症肺炎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脓毒症,血清CRP增高,白蛋白降低是麻疹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CRP、白蛋白及CRP/白蛋白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49、0.823和0.797,CRP取24.5 mg/L为截点,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2.9%、70.6%;白蛋白取33.5 g/L为截点,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3.3%、80.0%;CRP/白蛋白取0.385为截点,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9.2%、74.0%。病原学检查:病毒共计检出12株,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副流感病毒5株,腺病毒2株。病原菌共计检出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22株。结论合并脓毒症、血CRP增高,白蛋白降低的麻疹患儿合并重症肺炎风险增加。CRP、白蛋白和CRP/白蛋白比值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评估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用于诊断儿童革兰阴性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可行性,并探索其诊断标准。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并对各病原菌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统计分析各菌群类型感染下患者的PCT浓度、各层次PCT浓度患者比重,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利用PCT诊断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特异性、敏感度和临界值。结果在血培养阳性的366例血流感染患者中(男178例,女188例)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69株,革兰阴性菌167株和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最多(87株),血清降钙素原最高者为革兰阴性鲍氏不动杆菌,浓度为8.524(1.085-38.357)ng/m L。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PCT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真菌感染组和血培养阴性组(P0.01);不同PCT层次比较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组(χ~2=31.546)、革兰阳性菌组(χ~2=23.482)血流感染患者的PCT在不同层次上具有差异(P0.01),真菌组差异不明显(χ~2=0.786,P0.05),不同PCT层次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比例与革兰阳性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27.648,P0.01)。鉴别革兰阴性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697-0.896,P0.001,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与血培养阴性的临界值为1.12 ng/m L,此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1.9%)、敏感性(67.5%)和约登指数(41.1%);而革兰阳性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2,其95%可信区间为0.504-0.673,P0.001,但是其特异性和敏感度相对较低。结论相对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更适用于诊断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其特异性高,诊断时间短,可作为临床诊断血流感染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相关性脓毒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全身的炎症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将其进行分组,分别为脓毒症组(46例)与非脓毒症组(90例),测定临床指标与病原菌分布情况,记录其一般资料,分析老年肺炎相关性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非脓毒症组,血乳酸、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共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8.97%,革兰阴性菌占75.86%,真菌占5.17%;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酒、吸烟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年龄(>75岁)、有创重症监护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人工假体植入史、基础病种数(≥3个)、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 d)占比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有创重症监护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人工假体植入史、基础病种数(≥3个)、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 d)为老年肺炎相关性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肺炎相关性脓毒症患者血乳酸、CRP水平较高,病情较为严重,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75岁)、有创重症监护史、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控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冯慧远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68-416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ICU收治的10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SI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SIRS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SIRS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582,20.669,P<0.01)。随着SIRS感染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PCT水平逐渐升高,PCT水平为脓毒性休克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清CRP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但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P>0.05)。死亡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t=22.082,15.985,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ICU老年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诊断筛查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白细胞计数(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分析PCT、CRP、PCT+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析影响脓毒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的PCT、CRP、WBC、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CT联合CRP筛查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2.6%、84.4%、87.7%、90.5%、8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具有较高的PCT、CRP水平,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病情活动和细菌性感染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前瞻性对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发热(体温≥38.3℃)或符合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或脓毒症)标准的SLE患者行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补体3(C3)及病原学等检测及比较;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及临床感染证据等,分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细菌性局部感染、SLE病情活动3组。另外纳入缓解期无发热SLE患者作为对照组。血流感染组在使用抗感染药物1周后再次测定血清PCT、CRP水平。结果血流感染组22例,局部感染组28例,SLE活动组27例,对照组20例。血流感染组PCT[11.00(8.80,16.84)μg/L]和CRP[78.86(62.04,89.37)mg/L]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2.22(1.65,2.56)μg/L和23.48(20.20,27.55)mg/L]、活动组[0.19(0.16,0.22)μg/L和19.34(15.98,19.78)mg/L]和对照组[0.11(0.07,0.12)μg/L和4.30(3.83,4.9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局部感染组PCT较活动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6);PCT浓度在SLE对照组和活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50)。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PCT值[14.10(10.13,20.63)μg/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1.00(0.70,9.44)μg/L,Z=-2.900,P=0.004]。动态监测血流感染组发现,在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血清PCT可快速下降,由11.00(8.80,16.84)μg/L降至0.38(0.28,0.48)μg/L,P=0.000。结论 PCT在SLE缓解期和病情活动时基本正常,在SLE合并细菌性血流感染时显著升高;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PCT值较革兰阳性菌更高;提示PCT有可能作为SLE细菌感染的一项快速鉴别指标,与SLE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并发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将全部158例患者分为单纯CAP组(n=65)、轻度组(CAP合并轻度脓毒症,n=38)、重度组(CAP合并严重脓毒症,n=55)。比较各组的血清PCT与CR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单纯CAP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革兰阴性组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两组的血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PCT水平对预测重度脓毒症的价值最高,AUC、Youden指数分别达到0. 843、0. 814,高于CRP的0. 732、0. 676。血清PCT水平对预测合并脓毒症的AUC、Youden指数分别为0. 821、0. 760,高于CRP的0. 732、0. 676。血清PCT水平对预测革兰阴性菌感染的AUC、Youden指数分别达到0. 833、0. 798,高于CRP的0. 527、0. 210。血清PCT水平对预测病死的AUC、Youden指数分别达到0. 827、0. 776,高于CRP的0. 719、0. 611。结论 CAP并发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PCT水平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鉴别细菌类型与预测生存状况方面均优于CRP。  相似文献   

16.
李莉  辛晓妮 《山东医药》2013,53(21):40-4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上尿路感染患者42例、下尿路感染患者39例,另选取无尿路感染症状的健康查体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PCT、CRP水平,同时计数血液及尿液中的白细胞。根据培养鉴定结果将上尿路感染组、下尿路感染组再次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下尿路感染组血清PCT、CRP及血、尿液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上、下尿路感染中PCT为0.05 ng/mL时,对尿路感染检测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79.6%;CRP为5 mg/L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3%、64.3%。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和真菌感染组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CRP可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有效指标,但PCT更敏感,并可用于辅助鉴别尿路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335例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5例血培养结果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144例,占42.99%(144/335);革兰阳性菌159例,占47.46%(159/335);真菌32例,占9.55%(32/335)。不同菌株间PCT检测结果分别为6.52(0.98~35.3)ng/ml,1.83(0.49~8.6)ng/ml和2.08(0.45~13.1)ng/ml;经Mann-Whitney U检验,革兰阴性菌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U=356,U=581,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对PCT在革兰阴性菌鉴别中的检测效能进行分析,临界值为3.15 ng/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此时鉴定革兰阴性菌的灵敏度为71.2%,特异度为69.1%,准确指数40.30%。结论定量检测PCT可作为鉴别血流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细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特点,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本院住院肝病患者诊断为血流感染的病历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在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征、其他感染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在425例单菌种血流感染病原菌中,院内感染患者309例(72.7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3.18%)。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90.59%)、寒战(40.47%)、感染性休克(17.18%)。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发热、寒战、休克及腹膜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均0.05)。其他感染指标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在CRP、降钙素原、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程度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均0.05)。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氨苄西林最高,为80.5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34.47%)和氨苄西林/舒巴坦(33.70%),耐药率较低的包括亚胺培南(3.40%)、美罗培南(2.50%)和阿米卡星(2.00%);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红霉素最高,为73.27%,其次为青霉素(65.64%)和苯唑西林(57.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均无耐药菌株。结论细菌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临床表现更严重,辅助感染指标异常变化程度更高。临床应结合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特征,早期经验用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依据胸片、症状、体征及病原学检查,将我院收治的32例非典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细菌性感染19例,非细菌性感染13例),30例典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细菌性感染16例,非细菌性感染14例).应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测定血清PCT,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两组患者PCT、CRP值,以及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细菌性感染患者PCT及CRP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非细菌性感染患者PCT及CRP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RP相比,PCT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血清PCT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且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要优于CR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对革兰氏阴性(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病情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126例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进行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检测,分析不同感染程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预后(存活、死亡)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CRP、内毒素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之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向。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CRP、内毒素鉴别G~-菌血流感染所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效能以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在不同感染程度、APACHEⅡ和SOFA评分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661、0.682,P均0.001),CRP、内毒素分别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中低度正相关(r=0.375、0.413、0.312、0.391,P均0.05)。ROC分析结果示PCT鉴别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达0.784(95%CI:0.639~0.928,P=0.002)、0.935(95%CI:0.880~0.991,P=0.000),高于CRP和内毒素。结论:血清PCT、CRP、内毒素水平与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PCT能更好的判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