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猪带绦虫Ts14-3-3.6蛋白多克隆抗体,并检测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及囊尾蚴阶段的表达情况。方法合成Ts14-3-3.6基因全长,然后克隆至pCznI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ArctieEx-press中并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通过Ni柱亲和纯化获得Ts14-3-3.6重组蛋白。将该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Ts14-3-3.6多克隆抗体,以此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阶段的表达。结果pCznI一Ts14-3-3.6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诱导表达的Ts14-3-3.6重组蛋白存在于包涵体中,相对分子质量约29.43X102。Western blot检测纯化带有His标签的Ts14-3-3.6重组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识别;用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512000的多克隆抗体;分别以提取的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总蛋白为抗原进行Westernblot,均出现与Ts14-3-3.6多克隆抗体、囊虫病人血清及囊虫病猪血清反应条带,即均有该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猪带绦虫Ts14-3-3.6重组蛋白并获得较高纯度的特异性高效价多克隆抗体。Ts14-3-3.6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阶段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猪带绦虫Ts143-3.2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Ts14-3-3.2重组蛋白50 μg剂量组、100 μg剂量组和150 μg剂量组以及弗氏佐剂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对照组,于首次免疫后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猪带绦虫Ts14-3-3.3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并制备兔多克隆抗体。方法 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将猪囊尾蚴总RNA反转录为cDNA,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猪带绦虫Ts14-3-3.3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CznⅠ中,在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中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其表达产物,用HisLink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纯化后的Ts14-3-3.3重组蛋白。将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Ts14-3-3.3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的分布。结果 成功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表达质粒pCznⅠ-Ts14-3-3.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的Ts14-3-3.3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29.31 kD,纯化后带有His标签的Ts14-3-3.3重组蛋白能被抗血清所识别。用纯化的Ts14-3-3.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Ts14-3-3.3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s14-3-3.3天然蛋白在猪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中均有表达。结论 成功制备猪带绦虫重组Ts14-3-3.3蛋白,并获得了高纯度、高效价的兔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14-3-3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猪带绦虫14-3-3蛋白家族的序列特征和分类情况。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猪带绦虫全基因组的14-3-3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情况及其编码氨基酸基本特性、并进行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特征、亚细胞定位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对猪带绦虫全基因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6个14-3-3蛋白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所有14-3-3基因均具有典型14-3-3结构域,蛋白分子质量介于26.88×103~29.33×10~3之间,等电点范围为4.76~5.12;基因结构分析表明其中1个蛋白基因具有1个内含子,3个蛋白基因具有2个内含子,2个蛋白基因具有3个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猪带绦虫14-3-3蛋白系统进化树主要分为4个进化枝,其中第Ⅱ进化枝包含3个蛋白成员,其它3个蛋白分别位于不同的进化枝上;三级结构预测6个14-3-3蛋白具有较为相似的蛋白结构,均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每个单体都包含9个反向平行的α-螺旋。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猪带绦虫含有6个位于不同进化枝的14-3-3蛋白,为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不同极化状态下14-3-3η mRNA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并构建14-3-3η蛋白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其在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提取C57BL/6小鼠骨髓原代巨噬细胞mRNA,反转录后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4-3-3η mRNA水平的改变。运用Prot Param tool、SOPMA等在线软件对14-3-3η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以小鼠巨噬细胞cDNA为模板,采用PCR的方法扩增14-3-3η基因,插入pGEX-4T-3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其原核表达并纯化,SDS-PAGE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对融合蛋白进行鉴定。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M1型巨噬细胞14-3-3η表达降低,M2型趋势相反。生物信息学表明14-3-3η蛋白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为α-螺旋(占62.60%)且疏水性较差(疏水系数为-0.607)。酶切和测序结果提示重组质粒pGEX-4T-3-14-3-3η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融合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14-3-3η成功表达和纯化。结论本实验对14-3-3η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GST-14-3-3η,为14-3-3η在巨噬细胞极化上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并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14-3-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14-3-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以弓形虫RH株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14-3-3,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根据14-3-3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预测,该蛋白分子为酸性可溶性蛋白,主要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存在,有5个氨基酸保守序列区。RT-PCR的扩增产物约为800 bp,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14-3-3插入片段经测序,片段长度为801 bp,与GenBank中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B012775.1)同源性为99%。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转染pcDNA3.0/14-3-3的细胞中,有14-3-3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 000,且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14-3-3,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双歧杆菌(Bb)疫苗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45W-4B、pGEX-TSOL18和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入长双歧杆菌(B.longum),获得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保存,取出菌液,抽提质粒,电泳检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分别在常温下、4℃、-20℃、-80℃、-196℃(液氮中)分别保存48h、1周、1月、2月,抽提质粒,电泳发现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在液氮中、-80℃、-20℃中比较稳定,而在普通的室温环境下,很快发生质粒丢失现象。结论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Bb疫苗低温保存最稳定,常温最差,这为猪带绦虫重组Bb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编码的核心(HBc)蛋白抗原性强,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c蛋白的结构和序列特征,有助于HBc蛋白的优化表达和纯化,并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乙肝病毒HBc序列的获取来源于NCBI网站GenBank数据库。运用Prot-Param和ProtScale工具在线预测乙肝病毒HBc的理化性质及其亲疏水性;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 4.0Server和TMHMM分别分析该序列的信号肽特征,跨膜区域及磷酸化位点;利用SOPMA和SWISS-MODEL全自动在线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模型;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ABCpred和SYFPEITHI HLA-A;02:01预测该蛋白抗原表位,利用Venny2.1.0工具筛选该蛋白最佳表位形成位置等。结果HBc蛋白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1086)H_(1710)N_(314)O_(300)S_(12),分子质量单位为24.35017ku,理论等电点为9.4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信号肽,没有跨膜区域,具有4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预测其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36.32%和41.04%。结合HBc蛋白序列的T、B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可及性、β转角、线性表位的预测结果,发现HBc蛋白具有T、B细胞抗原表位,并且存在4个潜在的优势抗原决定簇区域,分别为37-38、110、158-164、180-208位氨基酸。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Bc蛋白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这有利于疫苗的研发与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微小脲原体UP3-0075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UP3-00750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后与同酶消化的pGEX-6p2于16℃在T4连接酶作用下连接16 h,连接产物转入大肠埃希菌XL1-Blue中,IPTG诱导GST-UP3-00750融合蛋白的表达,并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对构建的pGEX-6p2-UP3-00750重组质粒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中序列比对,与U.parvum strain hebnu uu3序列的同源性为100%。诱导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显示其分子质量与GST-UP3-00750融合蛋白的预期大小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假设蛋白由15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86)0_(H1369)N_(223)O_(254)S_(2),理论等电点(pI)为6.43,不稳定指数为36.70,脂肪族指数为112.14;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Hh)占39.62%,β-折叠(Ee)占19.50%,无规则卷曲(Cc)占40.88%,无β-转角;属于无信号肽的跨膜蛋白;蛋白质互作提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atpA-1、atpD-1、UU044、UU045、UU046、UU047、UU048、UU049、UU050、UU052相关联。结论成功构建了GST-UP3-00750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GST融合蛋白。该蛋白为无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可能参与ATP合成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Sj14-3-3蛋白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分子,该文就Sj14-3-3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14-3-3免疫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14-3-3及14-3-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rSj14-3-3和rSj14-3-3/SjGST免疫BALB/c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结果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31.93%和34.39%;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53.24%和60.06%,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33.39%和40.48%;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5.23%和46.13%。结论信号蛋白14-3-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2.
14-3-3蛋白是一组常表达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蛋白质,随着近年来对其功能研究不断加深,相关研究发现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放射敏感性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机制可能与14-3-3蛋白对DNA损伤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多种途径有关。本文就14-3-3蛋白对不同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4 - 3- 3基因重组蛋白 (rSj14 - 3- 3)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rSj14 - 3- 3/SjGST)对宿主肝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末次免疫后 5d ,各组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鼠 ,6周后 ,剖杀 ,取肝组织计数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和肝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大小。结果 免疫组 (14 - 3- 3组和 14 - 3- 3/GST组 )和对照组肝表面虫卵结节数分别为 6 72±1 14、5 89± 1 0 3和 2 1 0 5± 1 2 6 ,前两者比后者分别减少了 6 8 0 8%和 72 0 2 % ;肝肉芽肿平均直径免疫组为 178 12±32 18μm和 14 8 13± 2 9 6 5 μm ,与对照组 2 75 0 0± 38 2 1μm相比分别减少了 35 2 3%和 4 6 13%。结论 重组抗原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对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抑制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肽转运的伪狂犬病病毒(PRV)蛋白。方法和用在线分析软件分析HSV-1 ICP47,BoHV-1 UL49.5.HCMV US6.EBV BNLF2a.CPXV CPXV012等5种已知TAP抑制剂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域、磷酸化修饰、亚细胞定位、信号肽、二级结构等,筛选出与几种TAP抑制剂相似的PRV蛋白,并对TAP抑制剂和筛选出的PRV蛋白进行同源比对及三级结构预测和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与TAP抑制剂BoHV-1 UL49.5同样存在--个信号肽、两个跨膜域、主要定位于内质网且核背酸同源性为52.0%的疏水性蛋白PRV gN(UL49.5),以及与HCMV US6同样存在一个信号肽、一个跨膜域、主要定位于质膜和内质网且核昔酸同源性分别为44.9%和47.1%的亲水性蛋白PRV gD(US6)和PRV gC(UL44)。筛选蛋白与同源性较高的TAP抑制剂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域、二级结构等基本类似。结论PRV蛋白的gN(UIL49.5)、gD(US6)和gC(UL44)可能影响TAP的肽转运功能,本研究为揭示TAP介导的PRV蛋白免疫逃逸机制和为与TAP相关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将2头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分别感染猪带绦虫虫卵和亚洲带绦虫虫卵,8×104个/头。感染后40 d分别收集寄生在肝脏的未成熟猪带绦虫囊尾蚴(简称猪囊尾蚴)和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制备囊尾蚴蛋白,并进行蛋白双向电泳分析,用ImageMaster 2D Plantinum 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感染后40 d肝脏寄生的未成熟猪囊尾蚴和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蛋白的双向电泳凝胶上分别有(236±12)和(231±14)个蛋白斑点,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蛋白共10个,其中猪囊尾蚴表达上调的蛋白3个,下调的蛋白7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SADS-CoV 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进一步了解及探究SADS-CoV N蛋白的基本结构,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N蛋白基因片段克隆至pColdⅡ载体,并将其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采用1 mmol/L 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Ni-NTA柱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ADS-CoV N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重组菌在37℃经1mmol/L IPTG诱导表达分子质量为48 ku的目的蛋白,与预期N蛋白分子质量相符。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抗N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可达1︰200000;经IFA、Western blot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SADS-CoV感染猴肾细胞(Vero)表达的N蛋白,具有较高的抗体效价及特异性。生物信息学分析SADS-CoV N由37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41.636 ku,等电点为9.90;N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N蛋白二级结构中主要的蛋白质元件;N蛋白存在9个潜在的B细胞表位,第127-135位、134-142位、275-283位可能存在T细胞表位。结论成功构建pColdⅡ-SADS-CoV-N重组质粒,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高效的特异抗体血清。生物信息学预测SADS-CoV N含有丰富的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以及B、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为揭示SADS-CoV N蛋白的功能及SADS-CoV相关的转录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信号转导蛋白14-3-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体外扩增弓形虫RH株信号转导蛋白1433(Toxo1433)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Toxo1433。 方法 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提取RNA,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EcoRI和XhoI酶切位点。应用RTPCR扩增Toxo1433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重组子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 结果 从弓形虫RH株RNA中扩增出803bp的Toxo1433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1433;IPTG诱导,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的大小约30.7kDa,Western印迹鉴定为Toxo1433。 结论 成功地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获取了1433基因,构建了pET28a/Toxo1433重组质粒,并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信号蛋白 14 3 3及 14 3 3与GST融合蛋白抗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用rSj14 3 3和rSj14 3 3 /SjGST免疫BALB/c小鼠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 ,收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虫和虫卵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 ;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免疫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显微镜下测量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肝脏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大小 ,观察两种重组抗原对小鼠肝脏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上述两种重组抗原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的减虫率分别为 3 1.93 %和 3 4.3 9% ;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 5 3 .2 4%和 60 .0 6% ,每对成虫减卵率分别为 3 3 .3 9%和 40 .48% ;免疫前各组血清IgG抗体A值差异无显著性 ,免疫后实验组血清IgG抗体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比对照组分别下降3 5 .2 3 %和 46.13 %。 结论 信号蛋白 14 3 3在抗感染和抗病免疫中具有保护作用 ,复合多价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优于单价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具有不同致病性以及毒力的5株内阿米巴的14-3-3蛋白序列,并选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用以指导进一步实验研究。方法 收集各虫株滋养体的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收录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的各种在线分析工具和Genetyx软件ver 13.0,对所得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进化树,并对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的14-3-3蛋白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5株内阿米巴属虫株均含有3个14-3-3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个别位点存在差异。取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比较并构建分子进化树,与种系进化过程非常吻合。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预测,溶组织内阿米巴HM1∶IMSS株14-3-3-1含720个碱基,编码239个氨基酸;14-3-3-2含717个碱基,编码238个氨基酸;14-3-3-3含723个碱基,编码240个氨基酸。3种异构体都带有2个14-3-3蛋白家族标记,含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但不含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定位序列以及信号肽。该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半衰期〉10 h。结论 内阿米巴属14-3-3基因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14-3-3蛋白是研究物种进化的理想分子。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信号蛋白Sj14-3-3的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合Sj14-3-3重组蛋白的凝胶条带冻干磨粉,免疫家兔,制备抗Sj14-3-3多克隆抗血请;用电洗脱纯化的Sj14-3-3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Sj14-3-3单克隆抗体。测定所得抗体效价及特异性鉴定。结果获得大量纯化的表达产物;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双扩效价达1:8~1:64。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Sj14-3-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4D9,单抗亚类为IgG1。此株单抗能与重组Sj14-3-3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高度敏感、特异的抗Sj14-3-3多克隆抗血清及稳定分泌抗Sj14-3-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