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基于100种栽培中药材中56种病害及防治用药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病害种类及其用药特征,系统分析了我国中药材生产病害防治用药登记状况及其监测标准的现状。结果显示,根腐病、白粉病、立枯病等14种病害在中药材生产中较为常见;报道的99种农药中化学合成类占比67.68%,生物类和矿物类农药占比分别为23.23%、9.09%;92.93%为低毒类农药,用药相对安全,但生产用药的70%未在中药材中进行登记,超范围用药较为严重;我国现行农药残留监测标准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不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虽在50%以上,但覆盖的中药材品种偏少,而《中国药典》(2020年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与生产用药的匹配度仅为1.28%。建议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用药的研究与登记,结合生产实际进一步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了解涪城麦冬种植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种植现状及种植生产需求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对四川省三台县行政辖区内9个乡镇139户麦冬种植户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乡镇栽培密度为4万~34万株/亩(1亩≈666.67 m2);施肥方式主要为一次追肥和二次追肥,底肥主要为有机肥,追肥主要为复合肥和单元肥,施用量随追肥次数增加而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和时间差异不大,以二次用药防治草害为主,不进行麦冬病害防治,一次用药防治虫害;生长调节剂以多效唑为主,其用量与最终产量相关。结论:涪城麦冬种植存在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品种、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单一和种植不规范等问题,建议研究机械化种植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丰富麦冬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当归50种农药多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并应用于182批次样品初步筛查。依据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选择我国禁限用、高毒、高风险及当归种植中常用的农药品种为检测指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条件都进行了优化,最终经乙腈提取、以液相色谱分离,在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并采用内标法计算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以当归为考察对象,该方法在1~100μg·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 0. 990,3水平加标回收率试验中93. 9%以上农药平均回收率在60%~140%,符合痕量测定的要求。该方法以我国常用大宗药物当归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检测了当归中高风险、高毒性的农药品种,涵盖了绝大多数禁限用农药,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和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述了我国用于中药材的农药登记现状,并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材中农残检测相关文献,对不同地域常用中药材农药污染特点进行了分析。目前中药材中农药污染面临用于中药材的农药登记品种屈指可数、高残留有机氯农药污染普遍、农药滥用、中药材GAP种植不规范及农残限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旨在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保障中药及其产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农药使用登记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农业是中药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在中药生态农业尚处起步阶段的当下,必要的农药使用仍难以避免。该文针对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严重的农药违规使用、农残超标,而现有中药材用农药登记匮乏,远不能满足实际用药需求等使用侧问题,结合迫切需要完善中药材用农药登记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中药材使用农药登记的管理侧需求,对中药材农药使用登记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当前中药材用农药登记使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3月,登记用于中药材的农药共计10种药材,91个产品,46种成分。进一步结合我国农药管理现况与各国特色小宗作物用农药管理经验,提出采取特色小宗作物用农药登记形式管理,以群组化扩大使用范围登记方式作为进一步扩大中药材适用农药登记、研究的主要方向。并提出:①加强实际用药情况调研,编制中药材药效试验群组名录;②结合生产区划研究,编制中药材用药登记药效试验区域指南;③完善中药材残留试验群组分类,确定代表作物;④将符合条件的中药材编入水果、蔬菜群组中,加快其用药登记;⑤严格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加强监管;⑥可考虑通过政府补贴方式鼓励开展中药材等特色小宗作物用农药登记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菊花中216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浓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空白基质匹配法及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菊花中216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90%以上农药指标r>0.995,各待测农药指标回收率为70%~115%,符合农药多残留的痕量分析要求;78批菊花中检出农药68种。结论:菊花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检出品种较多,但检出的多为中低毒性农药。建立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检测了菊花中高风险的农药品种,涵盖了大多数常用农药品种,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菊花中农药多残留的风险监测和日常快速筛查,可为基质类似的中药材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借参考。  相似文献   

7.
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是我国大宗中药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丹参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丹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威胁。其中,以根部病害为害最为严重。丹参根腐病是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其次为丹参枯萎病,叶部病害以叶斑病最为严重。目前生产上对丹参病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辅助以生防制剂。该文对丹参根腐病、枯萎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叶斑病、红叶病及病毒病丹参常见7种病害的为害症状、病原菌、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丹参生产中病害辨识、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科学用药,正确防治各病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农药残留是中药材的一种主要外源污染物,严重影响中药用药安全及其疗效,对中药材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建立数据档案十分必要。根据2012—2014及2016年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收集的11种药材样品的农药残留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分析可知,542批样品中共263批检测到农药残留,其中仅5批药材样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约占总样品数的0.92%,其余绝大部分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将所收集的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以及不同产地药材中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发现药材中除含有一些常见低毒类农药外,部分药材中还含有一些高毒、剧毒类已禁用农药,此类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根据此次整理结果对中药材农药残留现象提出一些合理的检测建议以及指出需重点监测农药品种,以期为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监控管理制度建立以及新版《中国药典》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直接受栽培过程中使用农药的品种和使用方法影响。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因无章可循,非常混乱。中药材生产中农药使用安全性控制技术和标准的建立,将对提高我国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水平和中药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三唑酮是在金银花种植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的农药之一,本试验对金银花中三唑酮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为科学安全控制金银花生产过程,达到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田间试....  相似文献   

10.
药用石斛规模化种植中的病害问题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药用石斛种植产业在浙江、云南、安徽、贵州等省发展迅速,逐渐进入规模化生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人工栽培过程中的病害问题日益凸现,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及实地调研,对我国目前石斛种植中病害的种类、发病规律、地区差异、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及影响流行的因素,指出当前生产中石斛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阐明病害在石斛种植产业发展中的制约作用.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石斛种质抗病评价方法,以调节设施栽培环境等农业措施为重点,配合农药的合理使用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菊花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菊花病虫害发生较多,农药使用种类、频率、剂量等缺乏规范,农药残留已成为菊花药材的主要外源污染物之一,近年来,菊花农残检出率偏高,农残超标风险较大,值得关注。目前针对菊花农药残留的研究较少,该研究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菊花常用的农药种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中药材的农药残留主要为有机氯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检测技术以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或两者与质谱(MS)联用为主。随着中药材的使用日益广泛,菊花作为常用中药在市场上也大量流通,因此了解不同品种菊花农药残留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为控制菊花药材的质量安全及制定最大残留限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中,已成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生产中也广泛应用,对于调控中药材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药材不同于一般的作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要考虑对中药材产量的影响,还应特别注意对中药材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情况、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等,以期为今后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中药材生产中盲目使用滥用壮根灵、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象普遍,已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显著下降,同时造成对中药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残留危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今后应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登记管理、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制定,规范管理以肥代药规避农药登记等乱象,为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监测提供依据。同时,鼓励中药材生产中有针对性地减施或不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是对多有效成分的药材。提倡中药材进行有机种植或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玄参斑点病、斑枯病、轮纹病3种叶部病害的发生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探索其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筛选,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主要玄参产区,对叶部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叶部病害田间病株率达100%,平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41.2%、59.3%,其中斑点病的田间危害程度最高,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42%、65.7%、72.6%;玄参叶部病害危害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危害程度依次为:4000株/亩3000株/亩2000株/亩;玄参叶部病害发生及危害程度与种植方式相关,以连作方式平均病情指数最高达45.03%,轮作与生荒地种植方式较低。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400 g·L-1)乳油1000倍液防治叶部病害效果最好,田间防效达74.3%。结论:3种叶部病害均有发生危害,以斑点病危害最为严重,利用氟硅唑(400 g·L-1)乳油进行防治,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地黄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不同产地的地黄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脱硫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200余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187批样品中检出1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1批使用了脱硫剂; 35批样品中重金属均有检出,但均不超标;55批样品中检出14种农药,其中检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丁酰肼、吲哚丁酸、胺鲜酯),检出率100%,地黄农药残留存在一定风险。结论地黄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以农药残留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管,建议完善现行质量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03,(12)
题目期数 ·栽培与育种·肿腿蜂对蛀干害虫控制效能的评估1射千生物学研究l白花前胡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简报1不同产地广蕾香花的观察比较2太子参快速繁殖研究2天荞麦老茎留种繁殖试验2金钗石解光合作用特征的初步研究3天麻生产技术规程(I)3生物及低残留农药防治黄茂根病试验初报3三七开花习性观察4种衣剂对半夏地上部分生长期的影响4天麻生产技术规程(n)4缩短冬虫夏草有性阶段研究初报4太子参常见病害及其防治4抗除草剂基因导人四倍体蓓蓝5黄蔑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5兴安毛连菜染色体的核型分析5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药剂处理与黄茂产量5宁夏拘祀害…  相似文献   

16.
三七为多年生中药材,具有严重的生产障碍问题,生长过程中易发多种病虫害,当前主要的防治方法为化学农药防控,因而三七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1981—2021年40年间三七中常见农药残留种类、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国内外有关三七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以期为指导三七合理用药、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从而推动中国三七产业的持续发展。当前三七药材农药残留研究仅40篇公开发表文献,存在严重的研究不足问题。目前利用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可同时检测出三七中上百种农药残留,农药检出从早期的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滴滴涕)、六氯环己烷(六六六)、对硫磷等禁用农药逐步转变为烯酰吗啉、腐霉利、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低毒农药,来自三七中农药残留的膳食风险较低,不会对食用者造成健康危害。该研究认为积极开展三七农药残留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在保留标准中已有农药的基础上,增加生产实际中应用的农药,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残留农药情况分析及其标准研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规定了中药材中9种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而生产中使用农药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目,正是标准的缺失导致无法判断中药材中残留农药超标的真实情况。该研究检索了140篇文献中的7 089条中药材农药含量数据,以目前被广泛接受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应用的《欧洲药典》的70种农药残留标准对中药材残留农药超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70种中药材有33种存在超标现象,而白术、薄荷、浙贝等137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在收集的残留农药测定数据中,总超标率为1.72%,其中机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26%,有机磷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1.5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0.37%。(2)各种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00%,残留农药超标率在5%以上的共4种农药,占比8.33%;超标率1%~5%的共9种农药,占比18.75%;超标率小于1%的共6种农药,占比12.5%。其余29种农残均未超标,占比为60.42%。由此看来,绿色和平组织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但当前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仍值得关注。建议修订《中国药典》农药残留标准,在保留已有农残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材农业生产中实际大量应用的农药种类,加强中药材残留农残的系统研究,为保证中药材安全,促进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水煎及粉末直接服用两种用药方式下人参中残留农药的溶出情况,为中药材农残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6批人参饮片中70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进而以有检出的7种农药腐霉利、六氯苯、五氯硝基苯、毒死蜱、乐果、马拉硫磷、亚胺硫磷为指标,对人参水煎液及加入人参粉末反应后的人工胃肠液中的农残溶出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腐霉利、六氯苯和五氯硝基苯3种农药在水煎液及人工胃肠液中均有检出,溶出率分别为腐霉利0.92%、11.46%,六氯苯0.42%、4.95%,五氯硝基苯0.02%、1.76%,其余农药则均未能检测到。结论:煎煮和研粉吞服两种日常用药方式下,人参中农药残留均只有少量溶出,溶出率均低于12%。特别是在水煎这种最普遍的中药使用方式下,3种残留农药溶出率均低于1%,提示在中药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中药材使用方式的特殊性,与一般食品相区别。本研究以人参为例,对两种用药方式下中药材农残溶出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中药材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提供思路与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材,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太子参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种源混乱、连作障碍、病虫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促进太子参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优化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中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耿昭  李小红  苟琰  高必兴  齐景梁  钟恋  郭力 《中草药》2020,51(20):5337-5347
目的建立基于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对贝母类中药中53种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193批样品筛查。方法根据调研选择禁限用及常用农药作为检测指标。采用QuEChERS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以3个添加水平测定样品的回收率和RSD。结果 53种农药在一定含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7 8;在1倍LOD(Limit of Detection)、2倍LOD、10倍LOD 3个添加浓度水平进行回收率试验中,86.8%的农药在60%~140%,RSD均小于15%;各农药检出限均小于0.01 mg/kg。193批贝母类中药种共检出14种农药,91批样品有检出,检出率为47.2%,仅有1批超出即将执行的《中国药典》2020年版限度规定。结论该方法检测指标具有一定针对性,且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可靠,适用于贝母类中药中农药残留的筛查测定。对于贝母类中药的生产种植和流通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