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消毒空气泡和C3F8气体在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行前房冲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50眼)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前房冲洗后,A组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B组前房注入体积分数12%C3F8气体。分别比较A、B两组术前与术后1d、3d、7d、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和前房等情况。结果 A、B组术后1d、3d、7d、1个月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A、B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3.28,均为P>0.05);术后1d、3d、7dA、B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38.46、46.86,均为P<0.05)。A组及B组术后1d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1个月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1d、3d、7d、1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消毒空气泡和C3F8气体在严重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中均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出血,使视力提高、眼压正常,但前房注入消毒空气泡更方便、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董洁  张含  孙鹏  谷峰  王欢  傅博  刘哲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12-111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术不同眼内填充物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44例44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0例;B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A组玻璃体腔内行平衡盐溶液(BSS)填充,B组行气体填充(13眼填充滤过空气,11眼填充100mL/LC3F8),术后随访12~16(平均13)mo。术前、术后1,3,6,12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术后1,7d;1,3mo行眼压(IOP)检查,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间接检眼镜,CFT,IOP检查结果。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0.2logMAR及以上者29眼(66%)。两组间logMARBCVA的差异手术前(0.53±0.18vs0.52±0.14)及末次随访时(0.31±0.14vs0.28±0.09)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患眼CFT较术前明显降低,从407.82±97.00μm下降到285.25±70.07μm(Z=4.29,P<0.05)。两组间CFT的差异术前(409.45±108.40μmvs406.46±88.76μm)及末次随访时(287.60±66.94μmvs283.29±73.95μm)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组眼压(14.25±3.06mmHg)低于B组(17.71±3.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P<0.05),但两组眼压均值均未超过正常范围(10~21mmHg)。术前、术后7d;1,3mo两组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无需俯卧位,B组患者填充滤过空气者术后俯卧位1~3d,填充100mL/LC3F8者俯卧位至少7d。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末填充BSS或气体均能显著提高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两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填充BSS可避免术后俯卧位,减轻患者术后身体及精神负担,同时手术更加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兔眼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平衡盐溶液填充)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方法 选用30只日本大耳白兔,左眼为术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组;C组玻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D组:随机抽取10只对侧未手术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术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各组兔眼压变化及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7d时眼压明显升高为(16.49±2.67) 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3d时眼压升高至(15.45±2.29)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在术后7d有3眼出现晶状体混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有7眼出现晶状体混浊;B组在术后3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术后7d时为7眼,术后30d后有3眼混浊的晶状体逐渐转为透明;C组在术后15 d和30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晶状体混浊.A组和B组与其他两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兔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玻璃体腔填充物及眼压的改变导致眼内微环境的改变,造成晶状体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患者应用聚糖乳酸缝线活结缝合23G玻璃体切除术三通道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和平眼科医院首次接受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超高度近视者85例(9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活结缝合组43例(45只眼), 术毕采用聚糖乳酸缝线活结缝合巩膜切口;免缝合组42例(45只眼), 术毕巩膜切口自闭免缝合。术后1 d, 采取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眼表评分, 并进行眼压测量。活结缝合组于术后1~2 d完成拆线, 比较拆线前后眼压和并发症。结果活结缝合组术后(拆线前)眼压(11.83±2.20)mmHg, 拆线后眼压(11.73±1.8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与拆线后眼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 P=0.804)。免缝合组术后眼压(8.13±1.25)mmHg。活结缝合组术后眼压明显高于免缝合组术后眼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 P<0.001)。活结缝合组与免缝合组的眼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拆线后未发生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5.
李雪  张晓光  李林  安刚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42-1644
目的: 探索术前应用0.04g/L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行玻璃体切除术后24h高眼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C3F8气体或平衡液(BSS)填充术治疗的102例102眼DR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B组术前60min用0.04g/L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1滴点术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24h与手术后24h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情况,同时以Goldmann眼压仪测量眼压并分析。结果: 两组术眼术后24h平均眼压均高于对侧眼(t=2.17,2.09;均P<0.05),也均高于自身术前24h平均眼压(t=2.41,2.28;均P<0.05)。术后24h,A组高眼压(以平均眼压≥25mmHg为高眼压标准)及BCVA较术前下降发生率大于B组(χ2=4.86,3.99;均P<0.05)。A组患者术后24h最佳矫正视力低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P>0.05)。结论: 术前应用0.04g/L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可以减少DR玻璃体切除术后24h高眼压发生,改善高眼压对视网膜及视盘血供的影响,对预防DR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所致视功能损害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IVA)治疗Ⅲ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 Ⅲ期NVG引流阀植入术后眼压再度升高患者43例(43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 采用IVA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对照组23例, 采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 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观察组BCVA为1.30±0.64, 较术前1.74±0.76比较提高(t=2.39, P=0.027);对照组末次随访BCVA为1.56±0.68, 较术前1.69±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P=0.267);末次随访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 P=0.196)。观察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为(39.20±4.92)mmHg、(22.20±3.41)mmHg、(19.80±4.31)mmHg、(20.70±4.58)mmHg及(18.30±2.52)mmHg, 对照组术前、术后2周、1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TDCP)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持续性高眼压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眼科确诊为PAACG急性大发作期102例(106眼),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TDCP组50例(52眼)和小梁切除组52例(54眼)。所有患者接受全身和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持续升高。随访时间≥2年,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眼压, 末次随访时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 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TDCP组的BCVA分别为2.44±1.05、1.72±1.23、1.76±1.26;小梁切除组分别为2.09±1.23、1.34±1.06、1.33±1.06。两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CVA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TDCP组的眼压分别为(50.78±10.42)mmHg、(14.15±6.76)m...  相似文献   

8.
杨海燕  张红 《眼科新进展》2012,32(9):865-867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 for the late refractory glaucoma,TSCPC)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诊治的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59例62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高能量和低能量行TSCPC。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microscopy,UBM)观察TSCPC治疗前后睫状体厚度变化。结果高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5.65±11.31)mmHg(1kPa=7.5mmHg)降至术后(19.27±7.27)mmHg,低能量组眼压由术前(44.18±10.89)mmHg降至(27.53±9.47)mmHg,两组术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UBM进行测量,高能量组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睫状体厚度分别为(1.19±0.20)mm、(1.34±0.18)mm、(1.30±0.25)mm、(1.21±0.20)mm、(1.01±0.28)mm;低能量组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睫状体厚度分别为(1.20±0.23)mm、(1.23±0.22)mm、(1.22±0.29)mm、(1.21±0.19)mm、(1.15±0.24)mm。两组睫状体厚度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高能量组术前和术后1d、1周、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0.09,P<0.01),术前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能量组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P>0.05)。结论 TSCPC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眼压,不同能量治疗的疗效及睫状体的形态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宣武医院眼科诊治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分为23G玻璃体切割组及20G玻璃体切割组,记录患者术前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患病时间、玻璃体出血至手术时间、术前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眼科检查结果视力、眼压、散瞳眼底情况,并行眼B超检查.两组患者分别行23G及20G玻璃体切割,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眼内玻璃体切割操作时间,术后患者1周、1、2、3月复查分别记录视力、眼压、眼底检查、黄斑OCT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G玻璃体切割组完成31例,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23.7)岁,20G玻璃体切割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6±18.4)岁,两组对比的手术时间:23G组(74.39±15.61) min,20G组(93.96±18.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内玻璃体手术操作时间:23G组(62.35±13.95) min,20G组(59.35±16.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d、1周、1、3月复查眼压,23G组分别为(10.46±2.11)、(11.74±2.52)、(14.26±3.11)、(14.85±3.73) mmHg; 20G组(15.20±3.33)、(14.49±3.36)、(14.76±3.50)、(15.62±4.02) mmHg,术后1d、1周眼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黄斑OCT结果:术后1周、1、3个月复查OCT结果,23G组(356.93±88.82)、(313.77±92.21)、(273.74±66.09) μm,20G组(336.50±116.1)、(301.43±100.65)、(283.69±84.39) μm,两组各复查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23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5只眼;0.1~0.2者17只眼;≥0.3者只7眼;20G组BCVA<0.05者2只眼;0.05~0.09者4只眼;0.1~0.2者14只眼;≥0.3者6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3只眼,1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1只眼术后第1天眼压4 mmHg术后5天发现术眼脉络膜脱离,经激素抗炎治疗逐步吸收.20G组手术后出现多量的眼内出血4只眼,2只眼需再次冲洗手术.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玻璃体出血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相比同样有效,完成手术所耗时间更短,但存在术后短期低眼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秦洁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27-142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oleusis,LASIK)后患者远期眼压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近视眼LASIK术后5a的患者15例30眼(其中6mo时8例16眼),于手术前、术后2wk;1,6mo;5a分别测量其眼压值,比较术后5a眼压与术后2wk;1,6mo的眼压变化。结果:近视患者LASIK术前眼压平均值为17.48±3.06mmHg,术后2wk;1,6mo;5a眼压的平均值为12.27±2.55,11.80±2.55,12.00±2.06,12.07±2.07mmHg。术后5a的眼压与术后2wk;1,6mo的眼压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386,P>0.05;Z=-0.830,P>0.05;Z=-1.184,P>0.05)。术后2wk;1,6mo的眼压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1.444,P>0.05),术后2wk;1,6mo;5a的眼压较术前有下降趋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Z=-4.617,P<0.05;Z=-4.591,P<0.05;Z=-3.526,P<0.05;Z=-4.638,P<0.05)。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远期眼压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2例(3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入路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后囊切开术, 术后随访1个月, 观察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前房深度、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情况,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视功能恢复, 术后1周、1个月BCVA分别为0.50±0.34、0.40±0.31, 与术前(1.21±0.0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58, P<0.001), 术后1周和1个月眼压分别(13.77±1.32)mmHg(1 mmHg=0.133 kPa)及(13.42±1.12)mmHg, 均与术前眼压(33.23±10.06)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49, P<0.001)。术后1周、1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32±0.15)、(3.32±0.14)mm, 均与术前前房深度(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行前房角分离(GSL)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潍坊眼科医院青光眼科诊断为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只眼)。其中,男性23例(28只眼),女性22例(32只眼);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7.5±14.7)岁。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5例(30只眼)实验组和20例(30只眼)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再行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分离前房角,对照组采用传统恢复器分离。记录两组患者的眼压、房水闪辉计数、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粘连范围(PAS)、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用药数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PAS范围以眼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黏弹剂使用剂量、GSL时间、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房水闪辉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符合正态分布,以珋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用药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GSL手术时间和黏弹剂使用量分别为(1.07±0.77)min和(48.86±11.44)μL;对照组分别为(1.07±0.77)min和(119.07±14.08)μL,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0,-21.20;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分别为(25.30±10.63)mmHg(1mmHg=0.133kPa)、(17.23±3.20)mmHg、(16.80±2.38)mmHg、(16.97±1.87)mmHg及(17.83±2.56)mmHg;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31±0.25)mm、(4.38±0.17)mm、(4.36±0.15)mm、(4.33±0.12)mm及(4.26±0.12)mm;房水闪辉计数分别为(13.67±7.26)pc/ms、(28.01±15.72)pc/ms、(15.81±8.30)pc/ms、(12.12±5.32)pc/ms及(10.63±4.47)pc/ms;视力分别为(0.37±0.43)、(0.15±0.27)、(0.14±0.32)、(0.16±0.33)及(0.15±0.2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624.07±277.29)mm2、(2375.70±321.45)mm2、(2310.13±277.00)mm2、(2311.80±243.03)mm2及(2311.10±333.54)mm2。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房水闪辉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各时间点交互作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2,1.53,1.41,0.80,0.25;P>0.05)。两组PACG患者术前、术中PAS范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30,-0.28;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PAS范围0°、0°~90°及≥90°分别为16例(18只眼)、5例(8只眼)及4例(4只眼),分别占60.0%、26.7%及13.3%;术后6个月PAS范围0°、0°~90°及≥90°分别为11例(13只眼)、8例(11只眼)及6例(6只眼),分别占43.3%、43.3%及20.0%。两组患者术后PAS范围2个时间点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5,-0.90;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青光眼用药数量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4,-1.25,-0.95;P>0.0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结论自制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GSL与传统前房角镜下GSL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当,且眼内前房角镜-分离器GSL术更方便快捷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的眼压动态变化,评价眼轴长度和术前基础眼压对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术前眼压正常病例75例(75眼),分为正常眼轴组(对照组)25例、低度轴性近视组(24mm<眼轴长度≤27mm)30例、高度轴性近视组(眼轴长度>27mm)20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6-8h、12-14h、24h、48h测量眼压。结果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眼压比较显示:高度轴性近视组术后6-8h眼压及12-14h分别为(33.94±13.69)mmHg(1kPa=7.5mmHg)、(28.03±9.61)mmHg,与对照组(23.27±7.23)mmHg、(27.72±5.27)mmHg及低度轴性近视组(26.77±9.81)mmHg、(22.57±6.23)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轴性近视组术后6-8h眼压、12-14h眼压、与术前眼压(15.83±2.76)mmHg均具有相关性(r=0.450,P=0.013);12-14h眼压与术前眼压具有相关性(r=0.413,P=0.023)。高度轴性近视组术后6-8h眼压与术前眼压(16.80±2.61)mmHg具有相关性(r=0.642,P=0.002;r=0.611,P=0.002);术后24h眼压(21.35±7.58)mmHg与术前眼压亦具有相关性(r=0.702,P=0.001)。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轴长度>27mm)患者白内障术后早期存在眼压一过性升高;近视患者术后早期眼压变化与术前基础眼压呈直线相关,术前眼压越高,术后早期眼压越容易升高。  相似文献   

14.
刘昳  袁进 《眼科新进展》2015,(4):338-340,345
目的 通过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分别经2.2 mm、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后24 h的切口形态,探讨切口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核硬度<Ⅳ级82例(82眼),≥Ⅳ级38例(38眼),随机选择2.2 mm、3.0 mm透明角膜手术切口。术后24 h应用眼前段OCT对切口处角膜进行观察,用非接触眼压仪测量眼压。结果 术前晶状体核硬度<Ⅳ级术眼眼压为(15.21±1.38)mmHg(1 kPa=7.5 mmHg),术后24 h眼压为(15.45±1.43)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05);核硬度≥Ⅳ级术眼眼压为(16.00±2.01)mmHg,术后24 h眼压为(16.21±1.75)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眼前段OCT观察显示,在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眼中,2.2 mm及3.0 mm两种透明角膜切口术后24 h切口处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患者术眼中,2.2 mm组术后24 h切口处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及后弹力层脱离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3.0 mm组(均为P<0.05)。结论 晶状体核硬度≥Ⅳ级的白内障患者,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24 h切口的愈合程度高于.2 mm切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物(傲迪适)3种不同药物后短期眼压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宜昌爱尔眼科医院玻璃体内注药连续病例112例(132只眼)。患者年龄26~86(62.8±12.3)岁,分成3组。其中玻璃体内注射0.7 mg傲迪适者18例为傲迪适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者49例为雷珠单抗组,注射0.1 ml阿柏西普者45例(59只眼)为阿柏西普组。观察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1 h、2 h及1 d:傲迪适组眼压依次为(16.9±3.5)mmHg、(18.6±6.2)mmHg、(18.4±5.0)mmHg、(17.6±5.0)mmHg、(16.7±4.1)mmHg及(15.1±4.0)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P=0.060);雷珠单抗组眼压依次为(15.8±4.1)mmHg、(45.7±13.8)mmHg、(19.2±4.9)mmHg、(17.2±3.9)mmHg、(16.3±3.3)mmHg及(13.1±2.9)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6,P<0.001);阿柏西普组眼压依次为(14.9±3.4)mmHg、(49.2±15.0)mmHg、(17.9±4.4)mmHg、(16.4±4.0)mmHg、(15.6±4.1)mmHg及(13.0±3.0)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41,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可引起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可自行降至正常。0.7 mg傲迪适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暂时性眼压升高不明显,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内窥镜下睫状体冷凝术(endoscopic cyclocryotherapy, ECC)及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 E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6例(36眼),按手术方式分成2组,其中ECP组22例,ECC组14例。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Goldmann眼压、并发症等情况,对两种治疗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力改善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C组患眼术后1周和6个月眼压从术前(48.37±9.42)mmHg(1 kPa=7.5 mmHg)分别下降至(21.35±8.18)mmHg和(17.79±4.68)mmHg, ECP组患眼术后眼压从术前(45.71±6.16)mmHg分别降至(19.49±5.83)mmHg及(18.63±5.01)mmHg,两组患眼术后1周、6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术后1周、6个月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手术成功率ECC组(57.1%)低于ECP组(72.7%)(P<0.05),术后6个月两组手术成功率(ECC组为78.6%,ECP组为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晶状体脱位及持续性低眼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CC和ECP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52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2.8mm巩膜隧道瓣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巩膜隧道内的小梁切除术。结果 52只眼术后眼压控制满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平均值分别为(8.24±3.61)mmHg、(13.22±4.12)mmHg、(12.11±4.23)mmHg及(12.59±4.26)mmHg。取本组术后半年平均眼压与行5.5mm巩膜隧道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植入一片式硬性PMMA人工晶状体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的56只眼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3.27±3.84)mmHg进行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t=1.7536,P=0.08239)。26只眼手术前后1年随访,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2只眼中,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0.8者占61.54%。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无需做巩膜瓣,切口无需缝合,并避免滤过过畅,减少了术后散光发生,迅速恢复术后视力,术后反应轻,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透明质酸钠在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在使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98例(116只眼),术中均一次性应用0.2mg/ml的丝裂霉素C.其中治疗组52例(62只眼)前房内及巩膜瓣下注入1%透明质酸钠并保留;另外46例(54只眼)则注入平衡盐溶液作为对照,观察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前房形成情况、术后早期并发症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术后眼压:第1天治疗组平均(8.3±1.4)mmHg,对照组平均(5.6±1.0)mmHg;1周后眼压治疗组平均(7.5±1.6mmHg),对照组平均(6.8±1.2)mmHg,术后半年眼压治疗组平均(13.2±2.4)mmHg,对照组平均(17.6±3.8)mmHg.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60只眼(96.8%),对照组46只眼(85.2%);手术完全成功率治疗组95.2%,对照组81.5%.除术后1周眼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它两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使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联合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D)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51例(66眼)分为眼压控制组24例(32眼)、眼压未控制组11例(14眼)、门诊组16例(20眼),分别行LPIP及LPID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6±2.61)个月。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房角开放状况,观察控制眼压时间、术后眼压、并发症。结果眼压控制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未控制组和门诊组的眼压在联合手术治疗后能迅速下降,2组术后0.5h、1h、2h的眼压分别为:(22.86±4.66)mmHg、(16.21±2.69)mmHg、(15.43±2.44)mmHg;(31.74±7.41)mm-Hg、(20.79±4.24)mmHg、(18.05±2.17)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各组随访期间眼压均低于21mmHg(1kPa=7.5mmHg)。术后12个月,眼压未控制组、眼压控制组、门诊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5.59±2.39)mmHg、(16.39±2.89)mmHg、(15.79±2.56)mmHg。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LPIP术后房角能迅速有效开放,随访期间无周边虹膜前粘连进展。LPIP和LPID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LPIP能有效开放前房角,迅速降低眼压;联合LPID能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两种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58眼,其中24例32眼接受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A组),另21例26眼接受青光眼阀植入术( B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1)眼压:A组术后2d;1,2wk;1,3,6mo眼压分别为13.56±4.91 mmHg (1 mmHg=0.133 kPa ),14.47±4.03,17.56±5.74,18.25±5.49,18.13±4.24,19.68±4.55mmHg;B 组术后2d;1,2wk;1,3,6mo 眼压分别为13.58±4.16,16.00±4.83,18.00±5.05,19.42±5.41,18.42±3.37,20.00±5.37mmHg,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视力:术后随访6mo,A 组视力下降者7眼(22%);B组视力下降者5眼(19%),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检查无统计学差异(χ2=0.061, P>0.05);(3)视野:术后随访6mo, A 组视野缩小者13眼(41%);B组视野缩小者10眼(38%)。两组患者术后视野检测无统计学差异(χ2=0.028,P>0.05);(4)并发症:术后随访6mo,A组浅前房4眼,并发性白内障4眼,后弹力层脱离1眼;B组浅前房1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P<0.05);(5)手术成功率:术后6mo,完全手术成功率:A组37%(12眼),B组35%(9眼)。部分手术成功率:A 组19%(6眼),B 组15%(4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5,P>0.05)。
  结论:青光眼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两者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青光眼阀植入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合并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