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鹏  侯春风  刘雪莲  焦兆德 《医学综述》2012,18(16):2726-2727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93-594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行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拟行THA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而对照组则行常规切口入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与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假体松动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发生褥疮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无假体松动,对照组有1例假体松动,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改良小切口的疗效优于传统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72例,采用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功能恢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接近(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 d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7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于我院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28例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小切口组)32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常规后外侧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Harris评分、 术后6周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斌  许锦煌  周镇威 《当代医学》2021,27(15):163-164
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评分、行走评分、活动度评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37.28±31.72)mL,低于对照组的(525.42±5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入路和后路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但实施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GardenⅢ型16倒,Ⅳ型18例。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70-82岁,平均75.3岁。③结果手术切口长6~8era,平均7cm;手术时间为35—55min,平均为45min,术中出血量为150~300mL,平均225mL。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95.1分,无切口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④结论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笔者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2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约8~10 cm,手术时间为70~90 min,术中出血约250~450 ml,术后 12 h引流量150~200 ml,随访3~12个月,定期复查髋关节X线片,未见人工关节脱位,患者均负重行走,无跛行.结论 小切口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人工关节稳定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9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3例,生物型假体6例.从后外侧入路15例和外侧小切口入路4例进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平均(75±25) min,术中出血平均(250±50)mL.结果:有17例获随访(12~30)个月,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病例,早期无脱位.结论:人工双极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较易耐受、可早期活动、降低死亡率、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冯建忠 《广州医药》2005,36(4):28-3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出2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25例同期进行的采取外侧入路及20例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月(4个月~2年3个月),微创后外侧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外侧切口及后外侧切口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具有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结果 29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统计手术前、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显著改善股骨颈移位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民坤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36-1038
目的研究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9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2组(n=23),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治疗,分析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摄X片,比较2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下地时间和外展肌肌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片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下地时间平均为(3.4±0.8)d,对照组为(6.9±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外展肌肌力(Ⅴ级)显著高于对照组(Ⅳ级)(P<0.05).结论 外侧小切口改良Harding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安装合适的假体位置,并提高术后外展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24 h引流量,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24 h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及缝合外旋肌群与不缝合对术后下肢内旋及术后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2例,均予以后外侧入路手术,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予以外旋肌群缝合处理,对照组不缝合外旋肌群,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7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9.1±7.1)min,术中出血量(102.1±10.6)m L;术后引流量(63.8±4.1)m L;术中及术后输血量0 m L;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8±0.2)d,围术期死亡0例,术后下地活动时间(6.1±0.4)d,静脉血栓形成0例。观察组缝合外旋肌群后未见下肢内旋及脱位现象;对照组术中不予缝合外旋肌群,术后下肢内旋及脱位发生率16.7%,观察组缝合外旋肌群预后效果更好(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活动开始时间较短,死亡率、静脉血栓形成率低,术中规范缝合外旋肌群可避免下肢内旋和脱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选择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临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患者进行后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性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