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反流性咽喉炎(RTP)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随机筛选慢性咽喉炎患者共545例,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 UBT)筛查进行分组、分治,并对HP阳性的患者治疗后的HP转阴率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① 反流性咽喉炎组HP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与普通慢性咽喉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 HP阳性的两组患者经标准三联杀菌治疗后2周,其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好转(包括消失),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慢性咽喉炎的常见致病菌,并与胃食管反流病(GRED)及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通过HP筛查,并将慢性咽喉炎进行分类诊治,是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咽反流性疾病(LPRD)的诊疗方法,同时观察LPRD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 方法 156例反流症状指数(RSI)>13分和/或反流体征指数(RFS)>7分临床确诊为LPRD的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4]检测,检出Hp阳性患者(I组)进行2周的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5](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甘桔冰梅片治疗后停药4周,观察Hp转阴率及LPRD转阴率;将Hp阴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II组30例单纯给予甘桔冰梅片治疗4周后观察LPRD转阴率,III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甘桔冰梅片治疗4周后观察LPRD转阴率。 结果 Hp阳性检出率为61.54%(96/156),经治疗2周后停药,4周复查Hp转阴率为78.12%(75/96),I组治疗后LPRD转阴率为67.71%(65/96),II组转阴率为53.33%(16/30),III组转阴率为96.67%(29/30)。经治疗后,三组RSI和RF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P<0.001)。治疗后III组与II组比较,III组的RSI和RFS评分更低。 结论 喉咽反流是导致咽喉炎的重要病因,使用抑酸剂及消化道促动力剂可明显改善喉咽反流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高倍显微镜检测慢性咽炎患者咽部分泌物中幽门螺杆菌(HP)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慢性咽炎患者295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匀涂片,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000倍,根据观察需要选择暗视野相差视野进行活体观察,由一名专业人员进行结果判定。卡方检验评价两组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慢性咽炎患者中229例咽部分泌物中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77.63%,229/295),66例未发现HP(22.37%,66/295);正常对照组中, 30例咽部分泌物中2例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6.67%,2/30),其余28例(93.33%,28/30)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经卡方检验χ2=6.670,P<0.05。结论 幽门螺旋菌可能是慢性咽炎患者咽部一种被忽视的致病菌,超高倍显微镜有可能成为筛查咽部分泌物中幽门螺旋菌的一种新方法,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喉咽反流的关系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 (GRED)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顽固的慢性咽喉炎患者行胃镜检查或 2 4h食管 pH监测 ,将检测的GRED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应用抑胃酸药、促动力药和清热解毒治疗 ;对照组 :单用清热解毒的咽喉炎药 ,对两组咽喉部症状缓解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检出GRED 45例 (34 .6 % ) ,反流性咽喉炎的体征多样化 ,治疗组 2 3例 ,有效率 91.3% (2 1例 ) ,对照组 2 2例 ,有效率 13.6 % (3例 ) ,P <0 .0 1。结论 :GRED是导致反流性咽喉炎的重要病因 ,抑酸剂与促动力药、清热解毒药合用 ,可缓解或改善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和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咽部生化指标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耳鼻喉科2021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均进行RFS、RSI量表评估,而后展开咽部pH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并观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RFS及RSI评分阳性率分别为22%(22/100)、48%(48/100)。咽喉占位性病变比单纯性咽喉炎的Ryan指数结果及阳性率结果均较高(P<0.05);咽喉占位性病变比单纯性咽喉炎的pH<6.0反流阳性率结果高(P<0.05)。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为40%(40/100);症状发作15min内唾液胃蛋白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晨起、早餐后2h及睡前,咽喉占位性病变比单纯性咽喉炎的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结果高(P<0.05);睡前单纯性咽喉炎比咽喉占位性病变的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结果高(P<0.05)。量表与咽部pH、唾液胃蛋白酶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一致性均较差。结论 对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实施咽部pH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均有不同价值,联合实施下诊断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反流性咽喉炎(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所致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对440例慢性咽炎患者行胃镜检查,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ax disease,GERD),并确诊LPRD,且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药。观察组:在前述方案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含潄后咽下早晚各一次。以三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喉镜,并就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进行评价,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显效(7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药治疗LPRD的疗效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咽滴丸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咽部检查及胃镜检查确认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清咽滴丸联合奥美拉唑及新络纳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和新络纳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38例,总有效率92.1%(35/38例);对照组34例,总有效率为47.1%(16/3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咽滴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缓解反流性咽喉炎症状,减轻咽喉部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际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抑酸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本文分析此治疗方式联合嗓音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目标全部选择我院诊治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这些患者经过诊断后全部伴有嗓音障碍,需要选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对患者实行相应的治疗,想要清楚地看出不同方式的治疗成果,将会使6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其RFS和RSI以及GRBAS还有VHI评分的对比产生十分明显的差异,通过治疗之后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评分在不同的时间点也具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P<0.05)。经过两组对比治疗效率能够得出,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际对伴嗓音障碍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时,使用嗓音训练联合抑酸治疗的方式,可以让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得到十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患者治疗周期还能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RSI、RF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耳鼻喉科接诊收治的126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63例,单纯组治疗只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使用奥美拉唑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评分数据、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联合组的RSI、RF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对反流性咽喉炎具有良好效果,患者RSI、RFS评分、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明显好转,病情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对环加氧酶2(COX-2)mRNA在声门型喉癌病变黏膜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0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反流检查计分量表(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评分,将其分为声门型喉癌反流阳性组(20例)和声门型喉癌反流阴性组(20例),另取10例癌旁2cm以上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PCR方法,测定各组黏膜中COX-2tu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声门型喉癌组COX-2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声门型喉癌反流阳性组的表达高于声门型喉癌反流阴性组(P〈0.05)。结论:咽喉反流因素可能通过组织损伤、炎症及细胞恶性转化使声门型喉癌的COX-2mRNA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 h双探针pH检测在咽喉反流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pH检测24 h内食管上端反流事件次数超过6.9次为基线将难治性咽喉炎患者分为LPR组和对照组各17例,并给予咽喉炎常规治疗+抑酸治疗.分析pH检测与反流症状指数(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量表和反流检查(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的一致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SI、RFS的变化情况.结果 LPR组坐立位反流次数中位数(10.0)明显高于平卧位(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而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0,P>0.05).pH检测判断LPR阳性结果与RSI量表、RSI量表+RFS评分的判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值分别为0.47和0.53,p值均<0.01).治疗后LPR组与对照组的RS(l)、RFS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LPR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01,P值均<(0.01).结论 pH检测是LPR临床抗酸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病人7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持续治疗4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0.00%低于观察组95.00%,有差异(P<0.05).观察组反酸、烧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EB病毒抗体联合检测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5例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及10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BV抗体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含量。结果 鼻咽癌组EBV抗体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73%、41.46%、44.39%、58.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96%、8.33%、7.41%、10.19%,鼻咽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A-Ig A、Rta-Ig G、NA1-Ig 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Ⅱ期的阳性率(P<0.01),VCA-Ig A在鼻咽癌Ⅲ期和Ⅳ期阳性率显著高于鼻咽癌Ⅰ期的阳性率(P<0.01)。鼻咽癌Ⅰ期和Ⅱ期患者VCA-Ig 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A-Ig A、Rta-Ig G、NA1-Ig A(P<0.05或P<0.01)。VCA-Ig A、EA-Ig A、Rta-Ig G、NA1-Ig A 4种抗体并联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EB...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咽炎患者喉咽反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咽炎与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慢性咽炎患者行24小时双探头(食管和咽部)pH值监测,将检查出的62例LP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抑制胃酸药和清热解毒的咽炎药治疗;对照组:单用清热解毒的咽炎药,对两组咽部症状缓解及病变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慢性咽炎的体征多样化,实验组35例,有效率94.29%(33例),对照组27例,有效率77.78%(21例),P<0.05.结论 LPR是导致慢性咽炎的重要病因,使用抑酸剂可明显改善喉咽反流,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咽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4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猴头菌组、奥美拉唑组(例=20),在行为治疗的基础上,猴头菌组患者口服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奥美拉唑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RSI量表)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放疗后鼻咽癌患者人群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 A或NA1-Ig A的变化趋势。方法 114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其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 A或NA1-Ig A的变化趋势,并与健康体检人群56877人进行比较,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不同时期的EB病毒相关抗体变化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 结果显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 A阳性率48.25%,NA1-Ig A阳性率25.42%;健康对照组人群VCA-Ig A阳性率5.74%,NA1-Ig A阳性率2.4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患者治疗后5年内阳性率最高,20年以上者阳性率最低,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E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仍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感染与慢性咽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支原体感染与慢性咽炎的关系,对48例慢性咽炎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咽部分泌物的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培养。Mh在咽炎组和对照组培养阳性率分别是18.8%和2.38%;Uu在咽炎组及对照组培养阳性率分别是41.6和2.3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活性及其病理意义.方法 鼻息肉患者41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9例,属于Ⅱ型1、2期;B组22例,属于Ⅱ型3期及Ⅲ型.分别取息肉组织标本进行研究.另取1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其VEGF及TGF-β1表达活性,比较分析其病理意义.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VEGF及TGF-β1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的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又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及TGF-β1表达活性变化对鼻息肉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经常规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少数患者症状长期存在,难以治愈,应考虑是否有咽喉反流存在的可能。据统计慢性咽喉炎患者中,4%~10%发病与咽喉反流相关[1]。笔者综合临床症状、电子喉镜检查将疑似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试验性的抗酸药物联合胃动力药物配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另一组行传统的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兔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咽喉反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采用扩张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制作咽喉反流动物模型,对照组为假操作组。建模完成后定期对动物进行24 h pH监测和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并取上呼吸道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 8的表达水平。结果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出现了明显的咽喉反流,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Ryan指数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RFS评分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声带部位的组间IL 8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咽鼓管、扁桃体、下鼻甲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喉反流可导致喉部IL-8的高表达,IL-8可能在咽喉反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