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麻二酚是非生理依赖性成分,不具有大麻的成瘾性,可被有选择地应用于晚期癌症。大麻二酚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综述了大麻二酚调控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减轻癌细胞侵袭性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大麻二酚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放疗和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晚期肿瘤的常规方法,由于放疗对机体不良反应严重、化疗常引起肿瘤耐药性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等问题,其预后和疗效不尽人意。因此寻找新型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阐明药物抗肿瘤分子作用机制是临床治疗肿瘤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源于中草药及天然产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因其具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肿瘤药理活性特点,且其对机体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鸦胆子素D是从鸦胆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类四环三萜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炎、抗疟、抗寄生虫等多种药理学活性作用,其抗肿瘤活性尤为显著。药理学研究发现,鸦胆子素D可通过靶向不同的信号通路来调控肺癌、肝癌、胰腺癌、肠癌等多种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多种细胞生理活动;鸦胆子素D还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实践已表明,含有鸦胆子素D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在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虽鸦胆子素D的抗肿瘤药理学活性研究较多、临床功效作用显著,然而鸦胆子素D的具体抗肿瘤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且缺乏对现有鸦胆子素D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的系统性综述。因此,笔者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鸦胆子素D的研究,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和侵袭、糖代谢过程、自噬以及化疗敏感性等6个方面对鸦胆子素D抗肿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鸦胆子素D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柰酚是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从多种中药材及水果蔬菜中提取,具有药理活性广泛、毒副作用少的特点。研究表明,山柰酚对多种常见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白血病等有明显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侵袭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有氧糖酵解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山柰酚与许多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增敏的作用,其纳米制剂治疗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表明山柰酚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山柰酚抗肿瘤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大麻虽是最为常见的毒品之一,但也不可否认其具有强大的医疗潜力。大麻素为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大麻素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丰富的药理活性,可用于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减轻癌症相关的病理性疼痛,治疗癫痫、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疾病。本文主要从大麻及大麻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角度出发,对其近五年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大麻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成亮  孔德云 《中草药》2008,39(5):783-787
大麻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药理研究表明,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素类化合物(cannabinoids),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70种,其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是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虽然THC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神经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呕吐,但THC具有致幻作用,这也成为许多国家禁种大麻的唯一原因.与THC不同的是,CBD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大麻二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此,就CBD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抑制NF-κB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随着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丹皮酚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皮酚为中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皮酚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血栓以及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丹皮酚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以及减轻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现将近年来丹皮酚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的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如何有效地控制以及治愈肿瘤是当今医学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手术以及放疗化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并且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中药抗肿瘤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雷公藤甲素是一种来源于雷公藤的天然二萜类活性成分,作为雷公藤的高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重作用。大量的体内外研究证实其对多种癌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介导肿瘤免疫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式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有关雷公藤甲素的联合应用现状做分析,以促进雷公藤甲素研究的开展及临床上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精神活性药用大麻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精神活性药用大麻即四氢大麻酚(THC)质量分数0. 3%且大麻二酚(CBD)含量高(原则上应 2. 0%),主要用于药用的大麻植物。大麻的药用性历史悠久,笔者基于大麻的本草考证以及国际药用历史,阐述了大麻素类化合物特别是CBD在开发抗癫痫药品、精神疾病药品、镇痛抗炎药品及抗肿瘤药品上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基于目前高CBD含量药用大麻的新品种匮乏、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建议应加强CBD等有效成分的基础研究,推动药用大麻五类新药及保健品等的开发,通过挖掘药用大麻遗传信息,建立其综合鉴定体系并加快高CBD含量新品种选育,保障药用大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促进药用大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麻二酚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莎  唐双奇  陆阳 《中草药》2014,45(3):432-436
大麻Cannabis sativa是一种古老的具有药用开发利用价值的栽培植物。大麻素是大麻中特有的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目前已分离得到70多种大麻素,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THC与CBD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THC因具有强致幻性其应用受限,CBD无成瘾性且具有抗痉挛、抗风湿关节炎及抗焦虑作用。近年来,C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对CBD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熊果酸广泛分布于天然植物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药物毒性、诱导肿瘤自噬及凋亡、抗侵袭和转移、肿瘤药物增敏、逆转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等多个方面抑制肿瘤的作用的中药单体。近期研究表明,熊果酸衍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且能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治疗和化学预防药物。熊果酸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化疗药物,其高效低毒抗肿瘤作用,为临床发展新药物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2.
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临床治疗面临着许多困难。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常规疗法之一,但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天然多糖因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肿瘤免疫调节活性等特点,成为了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在肿瘤治疗中,天然多糖既可以作为活性成分用于肿瘤的治疗,或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肿瘤,也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及肿瘤靶向配体。由此可见,天然多糖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文就天然多糖降低抗肿瘤药物毒性、调节肿瘤微环境、提高药物靶向性以及通过免疫调节增强药物治疗效果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天然多糖作为纳米给药系统的载体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就肿节风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体内外研究表明肿节风对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乳腺癌等均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配合化疗药物应用可发挥增效减毒的双向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与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免疫调节等有关。肿节风是具有潜在抗肿瘤效应的有效药物,但由于肿节风化学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及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麻酚类化合物:治疗恶性神经胶质瘤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麻酚(dronabinol)是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其他大麻酚类化合物,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生理作用,如改变人的认知能力与记忆、产生痛觉缺失、抗惊厥、抗炎、减轻眼内压和镇吐等。屈大麻酚以刺激 AIDS 患者食欲和缓解癌症病人因化疗  相似文献   

15.
自从茯苓多糖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各种经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药物已开始应用于肿瘤的治疗。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是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发现通过化学、物理学及生物学等手段能够提高茯苓多糖生物活性和抗肿瘤效应。研究化学修饰的茯苓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生育、抗肿瘤等活性,其抗肿瘤活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具有抗癌谱较广、抗癌活性较强的特点,对多种血液系统肿瘤以及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与其他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从分子与蛋白水平而言,主要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抑制NF-κB表达、影响RNA聚合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是应用前景广阔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传统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近年其抗肿瘤作用受到较大关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同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也能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并能增强临床上常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作者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赵昱波  陈俊  许浚  张铁军 《中草药》2015,46(22):3434-3440
红芪主要含有糖类、黄酮类及苯丙素类等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红芪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较多,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上调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协同化疗药物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红芪多糖,黄酮和皂苷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综述了红芪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海云  王文清  施春阳  熊微  方建国 《中草药》2018,49(14):3411-3418
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是藤茶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肿瘤、调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近期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改善多种神经系统病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成瘾和抑郁症等。综述近10年二氢杨梅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从药物代谢和药效学方面阐述二氢杨梅素在神经药物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方面的基础和前景,为二氢杨梅素的深入研究以及药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草次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北  康潇  许传莲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213-3216
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近年来,甘草次酸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遏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多药耐药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对于促癌剂诱发的癌变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功能.随着甘草次酸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