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霞  刘磊  杨文利  周跃华  李志辉 《眼科》2001,10(3):144-146
目的;探讨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是否随年龄发生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新型的共焦扫描激光眼底镜-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成像系统(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HRT),对年龄在12-64岁的57位正常人57只眼后极部视网膜进行扫描,分颞侧、鼻侧、上方和下方四个区域和全视盘测定盘沿体积和沿视盘边缘的RNFL厚度,以年龄为自变量作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视盘全周平均RNFL厚度、盘沿体积与年龄成负相关(P<0.01);颞侧RNFL厚度、盘沿体积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鼻侧、上方和下方RNFL厚度、盘沿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P<0.05,P<0.01)。结论:随年龄的增长,视网神经纤维层有变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背景 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但近年来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改变发生于DR的微血管病变发生之前,传统的观点无法解释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可辨认的血管改变之前已有视功能改变的现象. 目的 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无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改变,分析糖尿病患者RNFL厚度与DR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且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60眼,按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26例30眼和NPDR组(轻中度NPDR)30例30眼,同期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人30眼作为对照.应用OCT对受试者行RNFL厚度测量,包括视盘周围及中心凹周围视网膜360°平均RNFL厚度及鼻上、颞上、颞侧、颞下、鼻下、鼻侧区域的RNFL厚度,比较各组患者RNFL厚度的变化. 结果 NDR组、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97.46±8.65)、(100.69±16.35)和(109.22±8.69)μm,其中NDR组、NPDR组受试者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6);NDR组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颞上、颞侧、颞下和鼻下象限RNFL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0);NPDR组视盘周围各象限RNFL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其中颞上、鼻侧区域RNFL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46).NDR组、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平均黄斑区RNFL厚度分别为(33.47±3.39)、(36.81±3.21)、(38.18±2.16)μm,NDR组、NPDR组受试者黄斑区平均RNFL厚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DR组黄斑区各区域RNFL厚度较正常  相似文献   

3.
近视眼神经纤维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近视眼屈光度加深而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近视眼108例(197眼)和正常对照者42例(60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6mm圆周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测量,计算各组平均RNFL厚度及鼻、颞、上、下4个象限的RNFL厚度,各近视组分别与正常组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中度近视患者平均RNFL分别为(119.33±37.23)μm、(117.84±36.57)μm,已变薄但与正常人(123.74±35.68)μm无显著差异(P>0.05);高度近视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为(112.89±37.09)μm明显变薄,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P<0.01)。近视眼各象限RNFL最早变薄的是鼻侧,低度近视即与正常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度近视眼鼻、下、上方RNFL均明显变薄(P<0.01),而颞侧RNFL反而增厚,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近视眼中平均RNFL厚度变薄,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近视眼RNFL厚度变薄越来越明显。分区分析上、下、鼻侧变化与平均相一致,而颞侧增厚,这可能是近视眼RNFL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频域OCT检查探讨开角型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OAG)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各参数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为OAG的19例(30眼)患者为OAG组,健康人15名(30眼)为对照组。采用频域OCT的EDI模式测量2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并作对比。结果 OAG组受检眼6方位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方位(颞上方、颞侧、鼻上方、鼻侧及鼻下方)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尤其以鼻侧及鼻下方变薄更明显。OAG组黄斑处神经纤维层厚度[(11.27±1.93)μm]及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217.37±11.46)μm]与正常对照组[(11.57±1.65)μm、(215.65±12.42)μ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黄斑部直径3 mm的内环鼻侧、颞侧区域和直径6 mm的外环鼻侧、颞侧区域脉络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AG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减少,且视盘鼻侧及鼻下方脉络膜厚度变薄更为显著,可能与脉络膜血供减少造成的青光眼缺血性损伤相关。OAG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轻度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我院门诊诊断为早期PD的15例15眼患者和18例18眼正常对照者进行以视盘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46 mm的环形扫描。扫描分为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颞下、颞上、鼻下、鼻上8个象限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8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平均RNFL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颞下、颞上、鼻下、鼻上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83.2±17.5,132.7±17.4,83.7±22.3,141.5±15.3,117.9±24.5,120.8±21.2,110.2±27.7,109.6±20.6,109.9±8.5μm,早期PD患者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颞下、颞上、鼻下、鼻上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68.7±13.5,128.1±25.3,76.5±17.8,128.6±13.2,103.3±14.1,102.6±23.7,96.6±15.0,101.2±20.9,102.3±11.9μm。两组比较,下方、颞侧、颞下、颞上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2.700,2.153,2.330,2.131;P=0.014,0.011,0.040,0.026,0.041)。结论:早期PD患者下方、颞侧、颞下、颞上及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者明显变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观察正常人环绕视乳头周围2.4mm直径和3.4mm直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评价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波兰哥白尼SOCT对正常人72例(118只眼),分别进行以视乳头为中心2.4mm直径和3.4mm直径的圆周环形扫描,结果用RNFL thickness graph程序分析RNFL厚度。结果正常人常规2.4mm直径扫描的颞、上、鼻、下象限、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73.12±12.15)μm、(121.97±15.65)μm、(70.13±10.64)μm、(127.78±13.90)μm、(98.25±8.49)μm。正常人常规3.4mm直径扫描的颞、上、鼻、下象限、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54.92±8.93)μm、(96.50±11.51)μm、(55.81±8.89)μm、(97.28±9.98)μm、(76.13±6.18)μm。以年龄分组,在两种扫描直径下测得的各个象限RNFL数值及平均值比较,2.4mm直径扫描下上方,下方象限及平均数值有显著差异(P=0.024,P=O.035,P=0.024)。3.4mm直径扫描下上方象限数值有显著差异(P=0.012)。以性别和眼别分组,在两种扫描直径下测得的各个象限RNFL数值及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mm直径扫描下各象限与3.4mm直径扫描下各象限数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0),2.4mm直径扫描下上下象限数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鼻颞侧象限数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3.4mm直径扫描下上下象限数值之间和鼻颞侧象限数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CT定量检测正常人RNFL厚度重复性好,采用不同的扫描直径可提供不同的RNFL厚度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大发作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了解PAACG发作眼视盘及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改变对于判断患眼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傅里叶域OCT(FD-OCT)是测量视网膜结构的有用工具。目的采用FD—OCT对PAACG大发作后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黄斑区厚度以及黄斑区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并与正常眼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确诊为PAACG且有一侧眼大发作的患者25例,并纳入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5人25眼为正常对照眼,于PAACG患眼大发作后2周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采用FD—OCT测量患者发作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RNFLT、黄斑区厚度及黄斑区体积。结果PAACG发作后2周内发作眼组视盘区平均RNFLT值为(125.72±28.57)μm,明显高于对侧眼组的(108.36±9.31)μm和正常对照眼组的(106.10±10.9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发作眼组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T值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盘颞侧象限和颞下象限RNFL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1、0.766)。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分别(283.72±18.33)、(280.28±16.85)和(289.14±10.60)“m,3个组间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镕=2.048,P=0.136),其中对侧眼组视网膜厚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组(P〈0.05),发作眼组与正常对照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发作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总体积分别为(5.589±O.355)、(5.532±0.325)和(5.720±0.241)mm。,黄斑区各象限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7,P=0.363)。各组外环各象限厚度值均明显小于内环厚度值,内环及外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均呈鼻侧〉上方〉下方〉颞侧的趋势。PAACG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在视盘内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和外环颞侧、中央区黄斑区厚度值及其体积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ACG发作眼发作2周内视盘区RNFL水肿比黄斑区更明显,发作眼和对侧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均比正常对照眼变薄,其黄斑区体积均小于正常对照眼。  相似文献   

8.
近视及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OCT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视及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各项指标的变化,研究近视及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对52只眼近视性弱视组和32只眼单纯近视组行视网膜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与32只眼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近视性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盘下方和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变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盘上方、颞侧和鼻侧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近视性弱视组高度近视儿童的视盘上方、下方、鼻侧和视网膜平均RNFL厚度较健眼变薄(P〈0.05),而颞侧和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单纯近视组中高度近视儿童的视盘颞侧RNFL层厚度和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P〈0.05)。结论近视及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特点,并探讨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方法:选择收集2014-01/07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35例59眼,平均年龄9.59±2.90岁,所有受检眼排除眼底的疾病和眼前节的病变。根据扩瞳验光的结果,分成高度近视性弱视组(22眼)、高度近视组(15眼)、正视眼组(22眼),运用频域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检测,通过A超测量出所有受检者眼轴长度。对各组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结果: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薄于高度
  近视组,厚于正视眼组;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相比均最薄,其中视盘下方及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相比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 P<0.01)。高度近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增厚,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均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下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 R=0.474, R2=0.225, F=4.933, P=0.040)。高度近视组视盘上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R=0.642, R2=0.412,F=9.104,P=0.010)。高度近视性弱视组、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各方位RNFL厚度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各项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方法 82例(142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患儿分为2组:A组为眼轴22.01~24.00mm者,共97只眼;B组为眼轴24.01~29.00mm者,共45只眼。18例(36只眼)正常儿童为C组即对照组。对3组行视网膜OCT检查,记录黄斑中心凹中心视网膜厚度和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及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1)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并且随着眼轴的增长,弱视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P<0.05。(2)B组弱视眼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及上方、下方、鼻侧RNFL厚度均较C组薄,P<0.05;B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及A组各相应部位均与C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B组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较A组薄,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眼儿童的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1.
樊宁  黄丽娜  成洪波  赖铭莹  赵军 《眼科》2007,16(4):237-240
目的建立Stratus OCT测量我国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正常值,探讨正常人RNFL厚度的变异程度和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设计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10~69岁的正常人。方法用Stratus OCT的扫描程序(Fast RNFL Thickness 3.4)对210例(210眼)正常人进行视乳头环形扫描,测量各象限和平均RNFL厚度值,应用SPSS 11.5软件统计学处理。主要指标RNFL厚度值。结果210例正常人上方象限、颞侧象限、下方象限、鼻侧象限及全周平均的RNFL厚度分别为(145.5±16.8)、(84.2±12.8)、(147.6±15.2)、(84.7±14.2)μm。平均RNFL厚度变异最小,鼻侧RNFL厚度变异最大。除鼻侧象限外,其它各象限及平均RNFL厚度与年龄均呈负相关性。对正常人RNFL厚度无性别差异。结论用Stratus OCT测量的正常人RNFL厚度数值中,平均RNFL厚度变异最小,鼻侧RNFL厚度变异最大;RNFL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变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不同病变期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经线粒体基因检测确诊的LHON患者32例(64眼),根据病变程度分为早期组18眼,进展期组22眼,晚期组24眼。选取眼部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60例(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傅里叶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所有受检者的视盘和黄斑区进行扫描,测量视盘平均、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颞侧偏上、颞侧偏下、鼻侧偏上、鼻侧偏下象限的RNFL厚度等参数以及黄斑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厚度和局部丢失体积(FLV)、整体丢失体积(GLV)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HON早期组颞上、颞侧偏上、颞侧偏下、颞下、鼻下、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厚(P<0.05);进展期组颞侧偏上、颞侧偏下、鼻侧偏下较正常对照组薄(P<0.05);晚期组各象限RNFL厚度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早期组、进展组明显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HON各期组平均GCC厚度、上方GCC厚度及下方GCC厚度均明显较薄(F=61.7、39.5、61.5,P<0.01),FLV、GLV值均增大(F=29.6、40.8,P<0.01)。结论LHON发病早期,RNFL增厚,黄斑GCC明显变薄;病情进展期,颞侧和下方RNFL变薄,黄斑GCC进一步变薄;晚期各象限RNFL及黄斑GCC显著变薄。LHON发病存在慢性潜在性损害,且表现为急性发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视神经炎是常见的神经眼科疾病之一.频域OCT(SD-OCT)是客观评价视网膜厚度变化的有用工具,而增强深度成像(EDI)OCT则可进一步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形态进行定量评估.目前关于视神经炎的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变化尚未阐明. 目的 采用SD-OCT和EDI OCT对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进行定量检测,了解视神经炎早期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特征.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的急性发作期视神经炎患者20例20眼,同期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2人22眼.采用SD-OCT及EDI OCT测量受检者视盘周围3.4mm区域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及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以及黄斑区RNFL、神经节细胞层(GCL)、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丛状层(OPL)、外核层(ONL)、光感受器层的平均厚度.所有受检者均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视野检查,评价视野平均缺损(MD)与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脉络膜厚度、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的相关性. 结果 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周围3.4 mim区域上方、下方及鼻侧3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为(424.00±160.30)、(428.40±169.83)和(108.15±50.66) μm,较正常对照组的(265.68±26.25)、(283.27±52.81)和(72.68±12.01) μm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71、3.814、3.190,均P<0.01),2个组间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9,P=0.401);2个组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1 mm区域RNFL、GCL、IP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视神经炎组患者黄斑3 mm区域GCL、IPL、INL平均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神经炎组患者P-VEP P100波潜伏期为(133.15±11.11)s,较正常对照组的(94.59±4.38)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8,P<0.05).MD与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3个象限的RNFL平均厚度呈中等线性正相关(r=O.649、0.649、0.635,均P<0.05),而各象限脉络膜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r=-0.120、-0.102、-0.415、0.120,均P>0.05);黄斑区RNFL、GCL、IPL、INL、OPL、ONL、光感受器层厚度与MD均无明显线性相关. 结论 EDI OCT检测发现视神经炎早期患者视盘周围RNFL发生水肿,厚度增加,黄斑区各层视网膜厚度均不同程度地变薄,但患者的脉络膜厚度无明显改变.EDI OCT是客观和定量评价视神经炎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形态学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有Stratus OCT 4.0测量202例不同年龄及不同屈光度正常人(年龄8~74岁,屈光度-8~ 4D)各钟点、象限及平均RNEL厚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年龄、屈光度、性别及视盘面积对RNEL厚度的影响。结果①正常人RNFL平均厚度为108.63±9.70μm,下方象限RNFL(I):139.17±15.79μm最厚,其次为上方象限(S):134.61±17.80μm,颞侧象限(T):85.37±21.25μm,鼻侧象限(N):75.19±17.06μm最薄,即I>S>T>N。②平均及上、下、颞侧象限RNFL厚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变薄,40岁以后趋势明显,50岁以上者显著变薄,仅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年龄无关;平均及上、下、鼻侧象限RNFL厚度均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变薄,且高度近视者显著薄于正视者。而颞侧象限RNFL厚度却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变厚,高度近视者显著薄于正视者。而颞侧象限RNFL厚度却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变厚,高度近视者显著厚于正视者;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除下方外均与性别无关,仅下方像限女性较男性厚;应用机器自动辨认视盘边界时,未发现RNFL厚度与视盘面积有关。结论OCT测得的正常RNFL厚度主要与年龄、屈光度有关;仅下方象限RNFL厚度与性别有关;应用机器自动辨认视盘边界时,未发现RNFL厚度与视盘面积有关;儿童可以较好地配合OCT检查并获得较为可靠的测理结果;应用规范、统一的OCT测量标准,建立人群为基础的并经相关影响因素校正的中国人RNFLJE常值数据库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生理性大视杯视盘的结构参数特征。 方法 海德堡断层扫描仪对100 只生理性大视杯眼和74只正常视杯眼的视盘进行断层扫描,对比分析两组之间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平均杯深、最大杯深、杯形测量、 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等视盘结构参数差异,分析生理性大视杯眼视盘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特征。 结果 生理性大视杯眼视盘面积、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视杯容积、平均视杯深度、杯形测量、最大视杯深度测量值均显著大于正常视杯眼;轮廓线高度变化、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测量值显著小于正常视杯眼。盘沿面积鼻侧大于上方,盘沿容积颞侧显 著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测量值按上、下、鼻、颞侧递减。 结论 生理性大视杯视盘结构参数特征表现为视盘面积显著大于正常视杯眼,盘沿面积鼻侧大于上方;平均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正常视杯眼薄。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13-216)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角膜神经纤维(CNF)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40眼2型糖尿病患者,经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另收集年龄匹配的80例80眼健康正常眼为对照,分为40例40眼只行OCT检查的RNFL对照组和40例40眼只行IVCM检查的CNF对照组.利用OCT观察视乳头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用IVCM观察角膜上皮下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结果:糖尿病组的视乳头上方、颞侧、鼻侧及平均RN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乳头下方RNFL糖尿病组比RNFL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糖尿病组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角膜神经密度均比CNF对照组减少(P<0.01).糖尿病组中,平均RNFL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呈正相关(r=0.518,P<0.01;r=0.484,P=0.002),下方RNFL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呈正相关(r=0.607,P<0.01;r=0.57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同时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角膜神经的丢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主要表现在下方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薄与角膜神经的减少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描述LHON患者RNFL厚度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利用海德堡频域OCT分别对临床拟诊的LHON患者(33例66眼)、正常志愿者(67例67眼)进行环视盘和环黄斑RNFL厚度的测量;同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样,进行3个原发性mtDNA突变位点(G11778A,G3460A和T14484C)的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临床拟诊的LHON病患者分为LHON组和疑似LHON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LHON组、疑似LHO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两患病组之间视盘和黄斑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及360°平均RNFL厚度的区别.结果 33例临床拟诊的LHON患者中确诊为LHON的患者18例,疑似LHON患者15例.LHON组、疑似LHON组、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环视盘颞侧,颞上,颞下和鼻上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14、11.25、57.10、4.48;P<0.05),环黄斑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的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7、67.01、85.99、130.21、121.90、128.66;P<0.05);两两比较示,LHON组较正常对照组环视盘除鼻侧、鼻下象限外的RNFL厚度均萎缩变薄(P<0.05);疑似LHON组较正常对照组环视盘颞侧、颞上、颞下的RNFL厚度萎缩变薄(P<0.05);LHON组与疑似LHON组比较,无论是环视盘还是环黄斑,各象限RNFL厚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ON不仅表现为乳斑束神经纤维层的萎缩,视盘颞上及颞下的弓形纤维也显著萎缩变薄,鼻侧神经纤维可相对保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随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近视眼60例108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25例3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6mm圆周的RNFL厚度测量,研究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组平均RNFL厚度及上、下、鼻、颞4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比较各近视组与正常组RNFL的差别。结果: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535,P<0.05),与眼轴成负相关(r=-0.693,P<0.01)。分区分析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近视眼各象限RNFL厚度最早变薄的是鼻侧象限,低度近视组即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上、下、鼻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颞侧象限RNFL反而增厚,但与正常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分区分析上、下、鼻象限变化与平均相一致,而颞侧增厚,这可能是近视眼RNFL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出现异常数值时,要考虑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综合评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单纯性近视眼变薄的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LASIK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中发现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的患者进行验光检测眼屈光度及眼A超检测眼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3例单纯性近视眼患者206眼中OCT检查发现鼻侧象限RNFL变薄者为31例61眼,占29.6%。其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r=-0.885,p〈0.01);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屈光度成负相关关系(r=-0.747,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象限RNFL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出现异常数值时,需考虑其眼轴及屈光度的影响,综合评价数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垂体瘤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分析其RNFL厚度改变的区域及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OCT Fast RNFL thick 3.4程序对正常人30例(56只眼),垂体瘤视野正常者25例(50只眼),垂体瘤颞侧视野偏盲者35例(56只眼)进行视盘周围RNFL厚度测量,计算RNFL厚度平均值及鼻、颞、上、下各区域的RNFL厚度,对各参数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垂体瘤视野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RNFL厚度平均值及鼻、上和下方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RNFL较正常组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瘤视野偏盲组与垂体瘤视野正常组及正常组比较RNFL厚度平均值及各区域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瘤视野正常组及视野偏盲组颞侧RNFL厚度均大于鼻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患者RNFL厚度变化与视野缺损有一致性.OCT可作为判断垂体瘤患者视功能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