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史吟雯  唐莉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0):1724-1726

青光眼是一组以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近来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病理损伤不仅局限于视网膜及视神经,而是累及整个视觉通路。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损伤并非传统认为的完全不可逆,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有研究表明青光眼的视觉通路的神经元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能进行修复及重塑,从而恢复一定的视觉功能,这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神经损伤,以及颅脑损伤导致的视觉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逆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人们尝试对神经的可塑性作用机制进行阐明,并通过视觉经验、电流刺激、代偿性眼球运动训练及压力疏导等方法来激活或活化“休眠”细胞及视觉传递,并构建自组织映射模型对视觉重塑效果进行预估。  相似文献   


3.
突触可塑性研究是探讨弱视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传递功能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研究表明,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可能是LTP维持的重要机制.经典的沉默突触只含有NMDA受体,对突触前谷氨酸释放无反应,在突触形成和某些类型的突触可塑性过程中,神经元可通过突触后募集AMPA受体使突触激活.AMPA受体在视觉可塑性中的作用研究对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MPA受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突触可塑性尤其是视觉可塑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营养素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娟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2006,26(5):397-39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营养家族参与神经发育的可塑性,并对视觉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在视觉发育和可塑性变化方面对神经营养素家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就,探讨其影响视觉发育的机制,及与其他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其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引起儿童视力障碍最常见原因,也是成年人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及时干预常可获有效治疗。目前弱视治疗策略是在屈光矫正基础上对优势眼进行遮盖或压抑。随着弱视相关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眼科学者和科研人员提出了弱视双眼治疗理念,并探索了不同形式的双眼弱视训练方法。本篇将重点介绍双眼治疗在弱视中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变化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各类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发育及可塑性变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Neurit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树突和轴突的生长和突触成熟,调节突触回路的形成,现就Neuritin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视觉系统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磁共振分光镜检查(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可以在活体中无创性地检测各种各样的生化相关的化合物。在同一临床检查中,MRS可以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  相似文献   

8.
跨突触神经传导示踪对于研究神经网络以及单个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和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伪狂犬病毒(PRV)作为一种噬神经组织病毒,因其可跨突触传递、高效转染和表达、具备独特感染模式等特点.在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神经元之间的网络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基因重组后的伪狂犬病毒无明显神经毒性,此外不仅继承了原有病毒的特性,同时还可携带荧光标记蛋白,使得对神经环路的标记和显示更加简单和直观。我们就PRV应用于视觉传导通路的标记、在非图像视觉传导系统中的应用、视网膜组织和细胞移植后示踪、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潜在不足,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对于视觉功能完全损害的全盲者而言,当视觉信息被剥夺后,其视觉皮质将对其他感知觉系统(听觉、触觉等)的信息产生反应。本文就全盲者视觉皮质重塑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国内5所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的视觉损伤及康复现状,了解这些学校视障学生的眼健康状况,探讨影响视障学生视觉康复相关因素及今后工作重点。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WHO 盲及低视力眼检查记录表,对5所特殊教育学校视障班学生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医学验光及助视器验配。采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视觉损伤分级诊断标准。采用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视障学生330例(660眼),其中可避免盲及低视力有170例(51.5%),难避免盲及低视力有115例(34.8%),因筛查条件受限不能确定45例(13.7%)。 324例视障学生中(除去6例不配合视力检查),93例(28.7%)学生屈光矫正后视力有所提高,双眼中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由1.44升至1.19,屈光矫正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3, P<0.001)。17例(5.2%)屈光矫正后视觉损伤等级有所下降。122例(37.7%)可验配使用中远助视器提高远视力,128例(39.5%)可验配使用近用助视器提高近视力。在1级、2级及3级视觉损伤的视障学生中,远用助视器验配比例分别达到83.7%、83.3%、65.3%,脱盲率达到17.8%,脱残率达到72.2%;近用助视器验配比例分别达到77.6%、81.3%、77.6%,脱盲率达到22.8%,脱残率达到 81.4%。结论: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尚缺乏系统的眼健康筛查及视觉康复服务,部分视障学生通过屈光矫正及助视器的使用即可有效脱盲、脱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普及眼健康筛查及助视器的康复使用,可作为今后开展视障学生康复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在当今世界不可逆性致视觉损伤的眼病中位居前列,其所引起的视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心理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通过利用患者残余视功能进行视觉损伤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社会各界对青光眼所致视觉障碍以及视功能康复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本文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从青光眼视觉损伤的流...  相似文献   

12.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视觉诱发电位在眼科应用进展郭自元石玉琳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066002)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是视网膜受到刺激后在头皮记录的电位变化,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在视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而,在眼科和...  相似文献   

13.
因不同的眼部和神经性疾病,导致视觉功能严重受损,为低视力患者日常活动(如阅读及驾驶)及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视觉,除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外,对人感官影响最大的损害当属视觉损伤。且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该问题日趋加重,低视力已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低视力康复发展面临着临床和科研的巨大挑战,要研发出一种能有效改善视觉功能,同时能兼顾多种功能的视障辅助技术,这需要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微电子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合作。低视力康复通过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视障辅助技术,最大化利用患者的残余视力及视觉功能,改善与低视力相关的功能限制,有效改善其独立性和整体生活质量,使其独立生活、工作并融入社会成为可能。该文对经典的助视器、人工视觉(视觉假体/视觉感官替代设备)、经颅刺激及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等视障辅助技术在低视力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视觉系统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和各种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以及不同神经递质的参与.多巴胺作为哺乳动物脑内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信号转导,与学习认知相关,并在运动、内分泌调节及脑老化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在神经元发育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长时程增强(LTP)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综述其在视皮层发育中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弱视发病机制有进一步研究,同时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郝瑞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10,28(5):471-475
突触是神经环路中相邻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点状接触区域,是神经可塑性变化的敏感部位,其中仅具有突触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生理功能的突触称为沉默突触。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在神经可塑性巾具有重要作用,包括突触在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是主要的表现模式。目前研究发现,沉默突触包括谷氨酸能沉默突触和γ-氨基丁酸能沉默突触。当前弱视发病神经机制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视觉可塑性的研究,而后者是通过突触的修饰过程形成的。深入研究沉默突触,特别是谷氨酸能沉默突触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就近年来视觉发育可塑性中谷氨酸能沉默突触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通过长时程增强(LTP)的建立参与了出生前后视皮质发育过程中可塑性的调控,在调节成年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联系的可塑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此外,NMDA受体还可诱导c—fos基因的表达。蛋白激酶C(PKC)对NMDA受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NMDA受体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儿童弱视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弱视是一种与视觉中枢发育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对于弱视中枢机制的研究集中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及各种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差异。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可塑性变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觉系统中对神经元的正常发育、存活、分化、功能维持及可塑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能调控神经元群体的程序性凋亡,亦能调制神经系统突触发育可塑性的效应。本文综述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弱视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所提示。  相似文献   

18.
介绍国内外主要视觉假体研究小组对视皮层、视神经、视网膜三种视觉假体的功能特点及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并对视觉假体研究在柔性电极等新兴材料的选用、动物模型建立的统一化、植入假体后患者视力功能的恢复训练以及面临的新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枢视觉损伤 (CVI)是中枢视觉通路受损,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最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达国家儿童视觉损伤最常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也日见增多。CVI患儿除视功能严重受损外,还常缺少独立生存能力,家庭、社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抚养和教育成本。本文从了解CVI常见病因和临床特征,掌握CVI基本检查方法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弱视治疗方面,眼科学、神经科学及心理物理学研究均提出神经可塑性理论,并证实可以作为大龄弱视的治疗手段,即在双眼分视模式下,通过量化弱视双眼间抑制的知觉学习,降低非弱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实现双眼平衡,不仅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而且达到双眼视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