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中年OSAHS临床特点和多导睡眠监测特征的差异,为诊断及个体化干预老年OSA H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81例老年OSA HS和123例中年OSA HS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多导睡眠图特点,并按BM I匹配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指标差异。结果老年及中年OSA HS患者均以男性居多,老年组BMI及颈腹围均小于中年组(P<0.05),而胸围大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的临床症状如嗜睡、打鼾、晨起头痛、口干及夜间憋醒发生率均低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OSAHS患病程度主要分布于轻中度,中年组主要分布于中重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M期AHI老年组大于中年组(P<0.05),AHI低于中年组(P<0.05);NREM Ⅰ+Ⅱ期大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REM Ⅲ+Ⅳ期、REM期、平均SaO2(%)、MAI小于中年组,LSAT(%)大于中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低于中年组,然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二者OSAHS严重程度相近,PSG监测结果与中年组存在差异,且REM期AHI与中年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186例、无狭窄患者42例。根据造影结果,将脑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74例,中度狭窄组66例和重度狭窄组46例。单支血管狭窄103例,多支血管狭窄83例。比较不同组别间SUA水平的差异以及SUA与脑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狭窄患者SUA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SUA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SUA水平低于重度狭窄组(P<0.05)。脑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并不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213)。结论 SUA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不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 CSA 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丁咯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74,P <0.05)。两组治疗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椎动脉血流速度为(38.44±2.20)cm/s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6±3.5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 <0.05)。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56.34±4.10)cm/s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9±3.9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841,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较单纯采用药物有显著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CU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8例ICU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预后。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4%,有显著性差异(χ2=6.4514,P<0.05)。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有显著性差异(χ2=4.6857,P<0.05)。对患者进行脑梗死基本常识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的得分为(85.5±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7,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461,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ICU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2013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诊治的67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CSU)患者的血清TG、TC、LDL-C、HDL-C、空腹血糖和尿酸水平,并与66例健康体检者比较。 CSU伴TG升高率(19%,13/67)高于对照组和空腹血糖升高率(12%,8/67)均高于对照组(6%,4/66;1%,1/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5;χ2=4.194,P <0.05);CSU患者中 TC 升高率(7%,5/67)、LDL-C升高率(4%,3/67)、HDL-C降低率(6%,4/67)、尿酸升高率(6%,4/67),与对照组[3%(2/66)]、1%(1/66)、3%(2/66)、1%(1/6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CSU伴发血管性水肿者的空腹血糖升高比例(4/9)高于CSU不伴发血管性水肿者(7%,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1,P<0.05)。提示CSU患者可伴有TG或空腹血糖升高,伴发血管性水肿者可伴有空腹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6.
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分为两组,比较其IL-10、IL-6、IL-6/IL-10、CRP水平。结果:80例患者中1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13.75%;发生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狭窄患者术前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IL-6均明显增加(P<0.05),且ISR组增加程度更为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L-10均明显降低(P<0.05),且ISR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术前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SR组IL-6/IL-10增加显著(P<0.05),无ISR组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SR组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无ISR组(P<0.05)。结论:IL-10、IL-6、IL-6/IL-10、CRP尤其是基础IL-10、IL-6水平与再狭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再狭窄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饮食、运动、胰岛素等综合干预治疗对胎儿、婴儿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做产检并分娩的66例GDM孕妇,根据确诊时间不同分组,其中妊娠28w前确诊入观察组( n=31),行综合干预治疗;妊娠35w后确诊入对照组( n=35),未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以及胎儿期、婴儿期的心脏功能(收缩、舒张)、心脏异常情况。结果:①基线资料: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 BMI)、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胎儿出生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心脏收缩功能:观察组胎儿期的PAPV、APV 明显小,CO 左/CO 右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婴儿期的PAPV、APV、CO左/CO右、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脏舒张功能:观察组胎儿期的E/ATV、LAFS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期的LAFS明显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AMV、E/AT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心脏异常情况:观察组胎儿期的房室间隔缺损发生率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肥厚、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也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婴儿期的心肌肥厚、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房室间隔缺损发生率也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GDM孕妇,早期血糖综合干预治疗,可减轻其胎儿的心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心脏异常发生率,也能加快其婴儿期心脏功能的后续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远航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情况及原因,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86名水面舰艇人员和潜艇人员按年龄和持续远航天数各分为3个组,分析屈光不正检出率情况。结果486名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31.5%(153/486),其中水面舰艇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29.5%(87/295),潜艇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为34.6(66/191),两类海勤人员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5)。水面舰艇人员3个年龄组之间(χ2=4.402,P>0.05)及潜艇人员3个年龄组之间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76,P>0.05)。水面舰艇人员各远航组之间(χ2=27.03,P<0.01)及潜艇人员各远航组之间(χ2=18.74,P<0.01)屈光不正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长期远航容易引起屈光不正,应做好远航海勤人员视疲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评估和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降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方法经CT及CTA检查确诊脑动脉瘤患者78例,其中分为A组(动脉瘤破裂组)45例,B组(动脉瘤未破裂组)33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相关病史等情况以及CTA测量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33),其中女性更容易破裂;年龄分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8,P=0.084);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4,P=0.003);高血脂病史比较,表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3,P=0.243)。两组患者在动脉瘤瘤颈宽度、瘤体高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值(AR)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8, P=0.003);两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载瘤动脉长轴的角度值(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 P=0.002)。结论女性动脉瘤患者,动脉瘤更容易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很可能是破裂的重要诱因;CTA影像提示瘤体高度和瘤颈宽度比值及动脉瘤生长角度AN很可能是临床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疾病谱对行心肺复苏术的急救患者的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急诊手术室因发生心脏骤停实施CPR 复苏成功患者100例和复苏失败患者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直接病因。结果:复苏成功组大多为20~40岁患者(51例/100例,51%),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分布集中在60岁以上(45例/100例,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心肺复苏起始时间(100例/100例,100%;17例/100例,17%)、是否气管插管(91例/100例,91%;32例/100例,32%)和心电监护(79例/100例,79%;56例/100例,5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9,P=0.000;χ2=10.025,P=0.000;χ2=4.982,P=0.000);直接病因主要为脑出血和梗死(44例/200例,22%)、冠心病(33例/200例,16.5%)、呼吸衰竭(40例/200例,20%)和急性心肌梗死(47例/200例,23.5%),且两组患者间原发性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与患者年龄、原发性病、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和复苏起始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的现状,并提出控制感染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2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感染类型、治疗时间、年龄等特点,并于冬春和夏秋季节分别对医院物品、空气、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以了解医院感染和季节关系,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有效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门诊注射室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29%(133/245)、25.31%(62/245)。治疗时间>7 d组的感染率(2.74%)明显高于<7 d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6,P=0.000)。>40岁组的感染发生率(1.91%)高于<40岁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6,P=0.000)。冬春季节空气合格率(68.46%)明显低于夏秋季节(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84.62%、82.31%)显著高于夏秋季(63.08%、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分析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Hp )阴性胃溃疡成本-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7例,分为奥美拉唑组44例和兰索拉唑组43例,疗程结束时评价临床效果及成本-效果。结果:奥美拉唑组患者治愈2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09%;兰索拉唑组患者治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奥美拉唑组C/E为0.46,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99,△C/△E为89.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敏感度分析示奥美拉唑组C//E为0.41,低于兰索拉唑组的1.79,ΔC//ΔE为8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与兰索拉唑组6.9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Hp阴性胃溃疡具有更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张亚平  王信峰 《重庆医学》2016,(20):2832-2834
目的:比较VCD方案与V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 M )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治MM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VCD组(n=23)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三药联合化疗;VD组(n=28)采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化疗,21 d为1个疗程,至少完成4个疗程,并分别于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87.0%和78.6%(P>0.05),其中VCD组完全缓解(CR)34.8%(8/23)、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6.1%(6/23)、部分缓解(PR)26.1%(6/23);VD组CR 10.7%(3/28)、VGPR 25%(7/28)、PR 42.9%(12/28)。两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疗程后ORR分别为91.3%和89.3%(P>0.05),其中 VCD组CR 39.1%(9/23)、VGPR 34.8%(8/23)、PR 17.4%(4/23);VD组CR 10.7%(3/28)、VGPR 35.7%(10/28)、PR 42.9%(12/28)。两组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G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多为1~2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D方案治疗M M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H 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 H 高血压患者根据 Hcy 水平分为 A 组(15~30μmol/L)和 B 组(>30μmol/L),并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水平,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的各项参数。结果 A 、B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高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较 A 组的颈动脉 IM T ,强、低回声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y 水平与颈动脉 IM T 呈正相关,与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成负相关(r=0.410,P<0.05;r=-0.484,P<0.05)。结论 H 型高血压患者的血 Hcy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随着血 Hcy 水平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何超  余雨 《重庆医学》2015,(14):1936-1938
目的:比较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后路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该院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62例多发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前路单钉棒系统内固定32例(A组)、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30例(B组);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Cobb′s角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植骨骨性融合。术后12个月 Frankel分级评价,A组脊髓损伤好转率76.92%(10/13),与B组(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05);A组总体治愈率84.38%(27/32),与B组85.48%(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6,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A组Cobb′s角为(28.16±4.16)°、(5.03±3.24)°、(8.81±2.44)°,与B组(26.83±5.41)°、(5.50±3.03)°、(8.06±2.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8、t=0.588、t=1.200,均 P>0.05);A组手术时间为(171.31±12.84)min ,与B组(219.23±21.44)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4,P<0.05);A组出血量为(341.25±76.10)m L ,与B组(440.67±67.16)m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39,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前或后路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因缺血性卒中行脑血管造影及肾动脉造影患者596例。任1支肾动脉狭窄≥50%诊断为ARAS。分析ARAS患病率,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狭窄(ICAS)203例(34.1%),其中狭窄≥50%者108例(18.1%);颅外动脉狭窄(ECAS)250例(41.9%),其中狭窄≥50%者149例(25.0%);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P〈0.05)。ARAS患者77例(12.9%),ECAS(350%)组中ARAS患病率(30.2%,45/149)高于ICAS(≥50%)组(18.5%,2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单因素分析筛选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5,OR=2.48)及ECAS(/〉50%)(P〈0.05,OR=5.37)是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A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相对较常见,年龄≥60岁及ECAS(≥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行肾动脉评估,尽早发现ARAS。  相似文献   

18.
陈波  郑劼  郭舜源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51-1852
目的探讨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6例无血管狭窄的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狭窄组颅内段狭窄占明显优势(75.61%),其中又以前循环为多(67.74%)。两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脏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血压病(OR=4.93,P=0.001),高脂血症(OR=4.46,P=0.004)和吸烟(OR=1.67,P=0.000)是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远高于颅外动脉。应对青年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为3组:治疗A组60例,利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训练;治疗B组58例,行缩唇‐鼓腮‐腹式呼吸训练;对照组58例行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A组训练前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P<0.0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训练前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增加,QOL减少(P<0.01);治疗B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QOL减少(P<0.01),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A组与治疗B组治疗后比较:FEV1实/预计值(%)、MVV实/预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基于此设备具有便捷的优点,在基层及肺康复大型设备不足的医院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PD患者232例,根据有无伴有慢性疼痛发生分为有疼痛的PD患者106例(PPD组)和无疼痛的PD患者126例(NPPD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量表(FS‐14)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比较3组对象的睡眠质量和疲劳情况差异。同时分析影响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3组对象的PSQI和FS‐14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睡眠潜伏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和睡眠紊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是Hoehn‐Yahr分期(r=-0.79,P<0.05)、多巴胺服用剂量(r=-0.38,P=0.04)、疼痛有无(r=-0.57,P<0.05)及抑郁程度(r=-0.63,P<0.05)有关。结论伴随疼痛的PD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其睡眠质量较无伴随疼痛者差,临床应做好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