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是否准确对临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检测的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数据,对比目前国家质监部门和部队医院对输液泵和注射泵流速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医疗仪器在临床上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多。微量注射泵因具有长时间、微量、均匀、精确地输入药物和操作简单、可控性强等优点,成为医院急救、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常规使用设备,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特别在ICU、CCU、RCU,经常用于泵注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来维持循环,还要频繁地调整泵速以维持循环的平衡。如果一旦使用不当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导致威胁患者生命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应用微量输液泵镇痛的护理技巧。方法对386例胸部、腹部和四肢手术后用微量输液泵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6例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微量泵镇痛效果良好,均无异常情况出现,呼吸、脉搏平稳,SPO2在95%以上,术后咳嗽排痰顺利,未发生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正确使用微量泵、注意防治并发症发生是做好微量泵镇痛护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微量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它具有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体积小,便于移动的特点.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科使用日本、美国、德国生产的多种微量注射泵,对ICU危重病人进行特殊药物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量输液泵在肺结核大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结核科住院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267例,依据:是否应用微量输液泵止血治疗,分为:应用微量泵的观察组和未应用微量泵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6例,对照组131例。两组均给予正规大咯血护理及健康指导,且给予抗痨、抗炎等治疗;在无绝对禁忌症时,依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脑垂体后叶素或普鲁卡因及白眉蛇毒血凝眉等止血治疗。其中观察组:止血药物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组常规静脉给药。观察止血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大咯血作为结核急危重症,及时应用微量输液泵止血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负担是有意义的;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朴雪花 《吉林医学》2004,25(7):38-39
微量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它具有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体积小,便于移动的特点。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科使用日本、美国、德国生产的多种微量注射泵,对ICU危重病人进行特殊药物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医用输液泵的应用质量进行评估.方法提出一个医用输液泵检测方案,随机抽取南方医院20台贝朗输液泵和16台ATOM输液泵进行应用质量检测.采用单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设定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输液泵的实际流速与设定流速具有差异,阻塞压力符合厂家要求.结论该方案对医用输液泵应用质量评估具有可行性,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随着电生理学,特别是心肌单细胞电生理学,神经生理学,及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多种实验工作均需进行微量灌流、注射等。国内目前供应的输液泵相对来讲都是大流量的,不适应微量灌流的要求,故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小巧、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的小型输液泵。二、总体设计 1.工作原理: 对于输液泵来讲,可采用的形式很多,但多数泵(如活塞式、叶片式、齿轮式等),在工作时都会产生油污现象,并且对泵的制造精度要求也较高。用上述泵在实验室灌输液体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设计了转子滚压  相似文献   

9.
WZ系列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 ,其优点是定时精度高 ,流速稳定且用液量少 ,特别适合早产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维持量输液、输药、输血等。可保证药物的效果 ,且有选择静注时速 ,持续自动推注 ,昼夜连续工作的性能 ,操作易掌握 ,护理方便 ,又可使静脉留置针保留较长的时间 ,提高了治疗护理效率。我科于 1 999年— 2 0 0 2年对新生儿及低体重儿应用微量泵输注药物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 999年— 2 0 0 2年期间 ,对 646例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应用WZ系列微量泵行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微量输液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微量输液泵主要用于ARDS、呼吸衰竭、低出生体重儿,这类患儿既需要呼吸兴奋剂,又要控制输液量,用微量输液泵可将药物均匀输入,同时可使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一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微量注射泵中央站预警系统,实现医护人员不必进入病房内便能获取微量注射泵运行进度、报警等信息。方法 基于802.11b/g/n无线标准的无线网络自组网系统建设与集成,搭建贴合医疗机构场景应用的智能注射泵数据中央站及交互预警系统中控台。结果 研制出一套非接触式微量注射泵中央站预警系统,可满足非接触式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结论 该系统改变传统的药液注射方式,对各台微量注射泵进行集中管理,加强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能有效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运用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静滴组采取常规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泵注组采取微量输液泵持续泵注奥曲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急性胰腺炎缓解率,症状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IL-1以及IL-8等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 泵注组患者急性胰腺炎缓解率高于静滴组(P<0.05);泵注组急性胰腺炎症状缓解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静滴组(P<0.05);治疗前2组IL-1以及IL-8等炎症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泵注组IL-1以及IL-8等炎症指标改善幅度大于静滴组(P<0.05).结论 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 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不同,其中微量输液泵持续泵注的给药方法 效果优于常规静脉滴注,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淀粉酶恢复正常,降低炎症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微量注射泵所用药物及剂量比较特殊,为了保证医患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治疗质量,我院对微量注射泵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同时对检测结果及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为更好地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泵是一种新型泵力仪器,可供微量静脉给药,具有精确、均匀、持续泵注的特点[1],在临床已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解除了护士因不能正确调节输液速度造成的困惑。但是临床在使用微量泵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更好地发挥微量泵的作用,现将我科在微量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量输液泵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金兰英(锦州市中心医院)微量输液泵的优点是流速恒定,精确,可根据病情需要随时调节输液速度。我院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常规应用的是西德产PERFUSOR型微量输液泵。1常用药物我院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常应用如下药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观察微量泵持续硬膜外注药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效果,将36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组(Ⅰ组)病人硬膜注入首量局麻药后20min用微量泵4~8mL/h持续硬膜外泵入局麻药;对照组(Ⅱ组)用传统硬膜外注药方式,首次量后每1~1.5h追加维持量4~8mL。结果显示,Ⅰ组麻醉效果优于Ⅱ组,血压下降率比Ⅱ组明显减少(P<0.05)。由此可见,效量泵持续硬膜外泵入局麻药,可提高麻醉效果,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双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微量输注泵.该装置具有较高的输注精度和多种输注模式,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好,可用于心血管、内分泌、化疗等需要微量持续输注的相关药物的静脉输注.  相似文献   

18.
郭粉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10-1111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在危重患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ICU危重患者治疗中使用微量泵出现的问题及常用泵入药物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解决了使用微量泵过程中各种因素造成的问题,保证微量泵作用的正常发挥,保证了危重患者治疗及时准确地进行。结论微量泵对于抢救危重患者,保证给药准确、定时、定量,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输液泵是现代医疗护理的必备设备,它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节省人力,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它剂量准确,微量、持续,能定时控制药物的用量,给药均匀,可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用量;它能保证输液速度的准确性,保证用药质母,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能在输液过程中对气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检测和报瞽。经输液泵给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及应用特殊药物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在应用过程中,可发生各种异常情况影响治疗效果,现将其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淑雯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018-2020
目的 分析比较微量输液泵持续性给药与人工间断给药在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根据气道湿化方式的不同分为微泵组和间断组,比较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机体氧供情况。结果 微泵组湿化良好患者43例(93.5%),间断组湿化良好患者32例(69.6%),2组比较,湿化效果具有显著的区别(P<0.05);微泵组总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例(13.0%),间断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6例(34.8%),2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心率与呼吸频率分别为(83.3±11.2)次/min、(17.4±2.8)次/min,均较间断组低,而血氧饱和度(96.5±3.6)%、血氧分压(13.5±2.1)kPa,均显著高于间断组(P<0.05)。结论 采用微量输液泵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给药,可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好,还可改善患者的耐受性,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在适宜情况下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