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1,2]。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迫性、多样性的特点,同时受病情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急救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3]。磐安县属于加快发展山区县,地处浙中山区,地广人稀,山区急救凸显出患者送不来、送来救不快、救治不规范等问题。目前我国院前急救的状况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差距[4,5,6,7],打造急诊数字化急救大平台是补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快捷之路[8,9]。  相似文献   

2.
1背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创伤、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日益增多,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心脑血管急症与创伤已成为城市人群院前急救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当严重伤害或急危重症发生时,最有效的“黄金救命时间”仅为最初的4 min,但由于“120”电话占用、急救车调度不及时、道路拥堵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10):1107-1114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重,防控形势严峻;院前急救是卒中急救生命链启动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最佳卒中医疗救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卒中防治水平近年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同行相比仍然存在院前延误时间相对较长、溶栓救治率较低等不足,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卒中防治特点制定适合中国的卒中院前急救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4.
周红 《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66-167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反应的快慢和抢救成功率的高低,是衡量每所医院应急能力、整体水平、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特别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院前急救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将我院开通120急救系统10年来,对常见的院前急救隐患及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2022年冬奥会医疗急救转运情况,探讨疫情下举办大型赛事医疗救治保障,为合理统筹并优化冬奥场馆和涉奥酒店急救资源和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正式启用至2月20日冬奥会闭幕期间北京和延庆赛区涉奥医疗急救转运情况,分析冬奥会与城市、场馆与酒店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情况。结果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涉奥人员平均每万人急救转运7.5人次,其中损伤与疾病类病例平均每万人为4.8人次、涉奥疫情相关病例平均每万人为2.7人次。涉奥酒店急救服务是场馆的1.7倍;主要疾病类型为疫情相关性疾病467例(39.51%)、外伤236例(19.97%)、呼吸系统疾病165例(13.96%)、消化系统疾病65例(5.50%)、心血管疾病48例(4.06%)、皮肤疾病38例(3.21%),手部冻伤3例。结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医疗急救服务平稳有序,外伤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冬奥会期间最主要的伤病,运动员以外伤为主,无危重病例,工作人员急救转运比例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倪建珍 《临床医学》2008,28(5):123-124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院前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死亡,具有很强的医疗性和社会性[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因此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对保证院前救护工作的成功、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对院前急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将培训人员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并督促计划落实。对院前急救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养,提高了院前急救护士评估和干预能力、应急能力,同时为科室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返回着陆后院前紧急救治体系建设是航天医学的重要内容。着陆现场环境复杂,返回舱着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院前救治面临很多现实难题,及时高效的伤情筛查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提高救治能力的基本前提。美军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概念及指南[1],对于严重创伤人员,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治与后送过程中的联动救治可以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2-3]。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景区内急救药械配置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北京市3A~5A级景区的急救药械配备现状,并针对景区适宜的急救配置内容和形式等问题对院前急救、志愿救援队专家及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各类景区现有急救药械配置内容参差不齐,很多药械陈旧落后,基本限于基础外伤类急救器材和旅客常用药,医务室急救服务水平不高。专家认为在统一配置标准时应以支持一般公众的急救行为为主,尽量不过多涉及临床用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当前院外急救常用器材进行更新换代。结论景区急救药械配置应采用急救包形式,以一般公众可以使用的基础性急救药械为主,同时配置部分专业人员的可使用的急救药械,进行分类管理。此外,建议在客流量大的热门景区配置AED,并加强对景区急救人员的培训,使突发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地评价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在院前气管插管中使用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的临床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4项临床对照研究包含1794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最终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1.00,95%CI(0.98,1.02),P=0.99];许多患者可视喉镜插管失败换用普通喉镜完成气管插管[WMD=51.46,95%CI(10.39,254.79),P<0.001]。结论可视喉镜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似乎并不像院内一样优于普通喉镜的作用,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大宗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在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和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承担航天员院前及院内医疗救护任务。为圆满完成任务需要,本研究设计了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院前急救病历,并应用于任务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院前急救病历设计理念、特点、结构内容,阐明病历在院前医疗救护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中的不足及以后的优化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急救医学》2012,(11):992-992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从2013年第33卷第1期开始,栏目将变更为三大主要版块: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和应急救援,保留原有基础研究、综述和个案报道栏目,“感染专栏”不变,新增“脓毒症专栏”,今后可能还会定期推出新的专栏。  相似文献   

13.
孕产妇病死率(MMR)被认为能反映某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健康状况、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甚至文明程度,也是衡量当地医疗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孕产妇死亡对家庭和社会不良影响严重,备受关注,降低孕产妇病死率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努力目标,预防和治疗与孕产有关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阻止孕产妇从临床死亡进入生物学死亡并康复不仅是妇产科医疗水平的反映,也是当今医疗技术综合应用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并且社会化进程越高,对急救医学的要求越高。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灾害、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急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国家进一步认识到急救医疗的重要性。在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医疗的发展及专业上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的运作实践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模式。我国院前急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的120急救系统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的操作过程中,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在院前急救网络和救治行为上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应用尚未展开,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院前急救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航空医学救援队伍是航空医学救援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航空医学救援的灵魂和统帅,也是航空医学救援能够安全、顺利开展的关键。航空医学救援队伍包括飞行机组人员、空中医务人员、运行控制人员、通信人员、地面急救人员、管理人员、规划监管人员、研发人员等。飞行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和飞行协助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其中飞行员是指飞行时对航空器的运行和安全负直接和最终责任的驾驶员;空中医务人员是指接受过航空医疗救护相关专业培训并取得飞行资质的医务人员,一般包括医师、护士和其他医技人员.  相似文献   

17.
航空医学救援,指的是在一些紧急医疗服务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配备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及救护设备,并利用符合医疗救护条件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通用航空器,为拯救患者生命而提供的医疗救援活动[1-2]。严重创伤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对时间有着巨大的依赖性,救援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生死及预后,而航空医学救援的使用可以显著缩短救援时间[4],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5],航空医学救援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P<0.01),共收治患者1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相似文献   

19.
加强院前急救,提高中毒急救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毒性疾病在我国有所增加,尤其是急性群体中毒的恶性事件较过去发生的更为频繁,严重地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毒所致的死亡仍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5位,中毒性疾病在急诊医学中的地位也日显突出。如何丰富及充实中毒救治学科的内容,使急性中毒救治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是值得我们从事中毒救治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针对中毒院前急救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0.
2021年,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期, 并将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未来十年, 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 成为常规性任务。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而医疗救援是最为根本的保障。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历次任务中, 医疗救护队均进行了充分准备, 组织了训练、演练和实战, 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